晚清四杰的张之洞,晚清四杰张之洞在历史上有什么贡献和地位

2020-12-09 22:20:57 字数 4537 阅读 9318

1楼:百度用户

张之洞(1837~1909)中国清末重臣,洋务派首领。字孝达,号香涛,又号香严,晚年自号抱冰老人。直隶南皮(今属河北)人,1863年(同治二年)进士。

清流派重要成员。1881年(光绪七年),授山西巡抚,政治态度为之一变,大力从事洋务活动,成为后期洋务派的主要代表人物。1884年,补授两广总督。

中法战争爆发后,力主抗法。同时,在广东筹办近代工业,以新式装备和操法练兵,设立水师学堂。1889年,调湖广总督。

建立湖北铁路局、湖北枪炮厂、湖北纺织官局。开办大冶铁矿、内河船运和电讯事业。促兴筑芦汉、粤汉、川汉等铁路。

后又编练新军。在鄂、苏两地设新式学堂,多次派遣学生赴日、英、法、德等国留学。还大量举借外债,是为中国地方**直接向外国订约借款之先。

戊戌变法时期,起先支持维新活动,多次出资赞助维新派。当维新运动日益发展、新旧斗争渐趋激化后,提出旧学为体,新学为用,维护封建纲常,宣传洋务主张,反对变法维新。义和团运动爆发后,主张严加镇压。

八国联军进逼京津,与两江总督刘坤

一、两广总督李鸿章联络东南各省督抚,同外国驻上海领事订立《东南互保章程》九条,镇压维新派的唐才常、林圭、秦力山等人及长江中下游哥老会发动的自立军。1901年清**宣布实行“新政”,命张之洞以湖广总督兼参与政务大臣。旋与刘坤一联衔上奏提出兴学育才办法4条 ,仿照日本学制拟定癸卯学制(即1903年经修改重颁的《奏定学堂章程》),在全国首采近代教育体制。

1907年调京,任军机大臣,充体仁阁大学士,兼管学部。次年清**决定将全国铁路收归国有,任督办粤汉铁路大臣,旋兼督办鄂境川汉铁路大臣。慈禧太后死后,以顾命重臣晋太子太保。

1909年(宣统元年)病故,谥文襄。遗著辑为《张文襄公全集》。

晚清四杰张之洞在历史上有什么贡献和地位

2楼:史谈历史

在清朝的末期,国家飘摇不定,随时都有倒的可能,那么在这时期还有没有名仕出现呢?其实不管是乱世还是盛世都会有名人出现,张之洞就是其中一个!《张之洞》,按照当年明月的排法,全是袁崇焕一类的人,无法改变历史的走向,他身上始终有时代的局限性。

从他对康有为的态度变化即可得知。继续读,始终是一位风云人物,当时的先行者。张之洞在历史上的地位,张之洞后人有多少现状!

张之洞清朝末代丞相一生政绩颇丰,兴办新式教育,发展军工及重工业,为整个中国文化建设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不仅如此,现在武大,华农等多所高校都是张之洞创办的学校的前身。

张之洞共有13个儿子,这些儿子们后来有些结婚生子,继续延续张家香火。张之洞是清朝时期著名的洋务运动代表人物也是晚清名臣,对整个教育,重工业等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张之洞于1909年去世,那么去世后其后人怎么样了呢?

张之洞嫡孙女、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公认的中国心理学奠基人张厚粲被聘为阳明心学与当代社会心态研究院学术顾问。

5岁上小学,21岁大学毕业,虽然没从事传统文化研究,但还是深受影响。张厚粲说,1948年大学毕业并留校任教,负责心理学的教学。心理学曾被认为是资产阶级的东西,她因封建官僚家庭出生和资产阶级余留两个身份,作为一号批判对象被批斗了20年。

1980年代,张之洞孙女的身份不再困扰张厚粲,于是开始前往贵州寻觅先辈留下的足迹。那时,贵州的道路可没这么好,总是颠簸得不行。老人以洪亮的嗓音表达自己对贵州变化的惊喜。

儿子:张权,后结婚生子,生有两个女儿,取名张遵颜,张遵领(张之洞的孙女)。

儿子:张仁蠡(是第十三个儿子),生有一女张厚粲,现在北京师范大学担任心理系教授。

儿子:张厚珹,张厚珕,现在北京自来水集团公司担任工程师。

儿子:张厚玫,在美国发展多年,是一位计算机工程师。

曾孙:名叫张法鹤,一直在台湾发展。

张之洞后人活跃于各行各业,为着中国发展努力奉献着。100多年前,张之洞大力推行者新政,发展实业,兴办学校搞教育,练习新军提高军队战斗力,修铁路,加强市政建设,发展商务,张之洞是在湖北大力推行新政的,但是他不仅推进了武汉这一块的建设更是推进了整个中国的近代化建设。

在张之洞120周年纪念座谈会上,主办单位邀请了张之洞的嫡孙女及张之洞创办的火药厂的首批负责人徐建寅的后裔来参与。

嫡孙女张厚表示从来没有见过自己的祖父,张厚是张仁蠡(第十三子)的女儿。张之洞去世的时候,张仁蠡还是个9岁的小男孩,现在这个9岁男孩的女儿都已经是82岁的高龄人了。张厚一直从事着心理学工作,是心理学奠基人之一,不仅如此身兼多职,任过国务院参事,国际心理副主席等多个职位。

1837年,张之洞出生了,生在兴义府官舍(其父亲任知县的地方),排行老四。张之洞出生于一个仕宦家庭,他的祖父及曾祖父,父亲都是通过科举入仕,任职地方官。张之洞自幼聪慧,天赋异禀,5岁的时候入私塾接受教育,13岁之前就将四书五经等在内的儒家经典学习完毕,不仅如此还学了史学,经济学等其他学科类,甚至自学了包括《孙子兵法》在内的多本兵学名著。

1850年,13岁的张之洞回到家乡参加县试,中秀才;15岁参加乡试,中进士资格;27岁,中第三名进士及第,成功进入翰林院,开启了仕途之路。

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张之洞任两广总督,启用退休老将,击败法军,同年设立学堂书院,武装及文事教育共同进行。

1889年-1907年,张之洞任职湖广总督,担任洋务派首领,这段期间,大力扶持民族工业,这段期间先后开办了铁厂,兵工厂,煤矿,织布局等工业企业,还建造了芦汉铁路,为中国的工业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1893年,张之洞创办自强学堂。

1898年,张之洞反对戊戌变法,提出自己的理论。

1901年,张之洞开始大力支持教育业,拟定学堂章程,创办师范学堂。

1907年,被授予大学士之位,同年与袁世凯一起被授予军机大臣知之职。

1909年,张之洞去世,享年72岁。

张之洞是病死的,病逝于1909年,享年72岁。张之洞是晚清名臣,特别注重教育和治安,张之洞创办了首个幼儿园,还创办了其他的一些教育机构,不仅如此,还修建了铁路,钢铁厂,棉纺厂,煤矿等多个工业机构。张之洞对于中国的工业发展有着很大的贡献。

当年,朝野评价张之洞的政绩,有人用的是“乏善可陈”四字。近年,一些研究晚清史和**史的学者将张之洞称为超越孙中山、袁世凯的清王朝“头号掘墓人”。而张之洞的真正面目又是何样?

本文摘自《同舟共进》2013年11期,作者王开林,原题为《张之洞:清王朝的“头号掘墓人”?》

1949年之后的一段时间里,随着晚清洋务派的总体评价不断走低,张之洞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价值也长期跌落不起,这位晚清儒臣、洋务巨擘被斥为“洋奴”、“汉奸”和“民族投降主义者”。但近年,一些研究晚清史和**史的学者将注意力转移到张之洞的另一个角色定位上——他竟超越孙中山、袁世凯,被夸赞为清王朝的“头号掘墓人”。张之洞以良相自期、以忠臣自许,在湖北经营十余年,编练出一支精锐的新军,本想延长帝国的气数,结果事与愿违,一次擦枪走火就震断了王朝的筋脉。

历史的玩笑开得如此之大,确实令人摸不着头脑。

其实,历史的真相是一幅幅若隐若现的拼图,瞎子摸象不行,盲人扪烛也没用,多保持一点耐心和好奇心则会收获更丰。我们通过史料去看“捉摸不透”的张之洞,面目未必清晰,但尽量寻找一些原始细节,加以比对和甄别,总比妄下定论更有意义,也更有趣味。

3楼:冰封心事

我对他的评价是“被誉为武汉之父,亲手打造这座强大的城市,但最终被其埋葬”。

张之洞,字孝达,别称“张香帅”,1837年跟随父亲出生在贵州,祖籍是河北南皮县。1863年,26岁的他以第三名的成绩考入翰林院,开始了46年的仕途生涯。张之洞曾担任过山西巡抚(今山西等地)、两广总督(今广东、广西等地)、两江总督(今江苏、安徽、江西、上海等地)和湖广总督(今湖南、湖北等地)。

作为地方实权派的“张香帅”可以说主政过大半个清朝,但他的高光时刻还是跟湖广联系到了一起。从1889年12月在武昌下船到1907年9月进京任职,除去中间短暂出任两江总督,张之洞在武汉整整待了17年。正是他大展宏图的17年,也是武汉走上近代化快车道的17年。

上任湖广总督后他干得第一件大事,就是建设汉阳铁厂。这位中年人四处奔波寻找合适选址,亲自出马向各方贷款筹钱,在他的力排众议和竭尽全力下,1894年6月28日,汉阳铁厂1号高炉生火开炼。高兴的张之洞,视察了整整7天。

此后还建立了织布局、纺织厂、枪炮厂等大量企业,极大地促进了当时经济的发展,缩小了与西方的差距。

铁厂完工后,张之洞又挂帅修建卢汉铁路,这条纵贯北方与中部的大干线便利了汉口到京城以及沿线城市的交通,极大地促进了人员、物资的流通,也打破了江城仅依靠驿道、水运运输的格局,九省通衢的雏形也开始形成。

踌躇满志的张之洞,将洋务报国的一腔热血全部喷洒在这里,张之洞被世人誉为“江城之父”。20世纪的第一个10年,武汉三镇发展迅速,一跃成为第二大城市,“驾乎津门,直追沪上”。

如此伟大的功绩,为何又说张之洞被其埋葬呢?

张之洞是封建地主阶级,他大干一场的本意是在大兴洋务,挽救岌岌可危的清朝统治,但嘲讽的是,正是他精心治理的此地,推翻了300余年的大清王朝。

张之洞大办新式学堂培养一大批有志之士,大开近代化之风气的江城,涌动着思想解放的潮流。这为以后逼迫清帝退位埋下了种子。他注重用所造枪炮编练新军,史称湖北新军。

由于青年人思想活跃易于接受新知,文学社、共进会等革命党抓住机会在新军宣传发展成员,最终在1911年10月10日举行武昌首义。

“王师”变“义军”,苦心经营武汉近20载的张之洞自掘坟墓,他的大清王朝也被自己亲手打造的城市所埋葬。

所以说张之洞“被誉为武汉之父,亲手打造这座强大的城市,但最终被其埋葬”。

虽然封建王朝被推翻了,但武汉的成就保留了。

而这些努力也没有白费,尽管晚清朽木难救,但仍然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

请问有谁知道四川南充任氏的来历,请问四川南充在历史上有什么重大典故故

1楼 匿名用户 一 姓氏源流 任 r n 姓源出有五 1 出自姬姓,为黄帝少子禹阳的后代,以国名为氏。据《唐书 宰相世系表》及《左传正义》所载,任氏是5000年前黄帝赐封的12个基本姓氏之一,是一个十分古老而又具有光荣传统的姓氏。据《姓纂》的记载 黄帝二十五子,十二人以德为姓,一为任氏,六代至奚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