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中国有麝以外,别的国家有吗?是怎样分布的

2020-12-09 18:44:06 字数 6751 阅读 2985

1楼:

个人手头没有详细资料,基本都分布在亚洲的**带到亚寒带的范围。包括东亚、南亚、中亚、西亚、北亚。足有几十个国家,详细分布范围可以在维客查找,链接发不出来。

复制一段:麝香是麝的分泌物,目前虽然科学界有不同看法,但一般认为世上现存5种麝:即林麝、马麝、原麝、黑麝和喜马拉雅麝。

中国是世界上拥有麝资源最多的国家,这5种麝中国都有分布,麝的分布区70%~80%都在中国。

2楼:匿名用户

有的,如麋鹿就是从英国转回来的,。各种鹿不同分布也不一样的。

中国有几种鹿?

3楼:我是谁

中国的鹿种类很多,如梅花鹿、豚鹿、马鹿、白唇鹿、坡鹿、黑麂、水鹿、麋鹿、毛冠鹿、贡山麂、赤麂、驼鹿、驯鹿等数十种。

1、梅花鹿

是亚洲东部的特产种类,主要分布在是俄罗斯东部、日本和中国。中国主要集中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中部、安徽南部、江西北部、浙江西部、四川、广西等有限的几个区域内,台湾亦分布有一个特有亚种。

2、豚鹿

分布于孟加拉国,不丹,柬埔寨,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和中国。由于栖息地破坏,种群数量极少,多存于南亚的杜德瓦国家公园和贾尔达帕拉野生动物保护园内。

中国仅有印支亚种,发现于1959-1960年间,分布于云南西部靠近中缅边境的耿马、西盟两县的南丁河沿岸。

3、马鹿

马鹿在世界上分布很广,欧洲南部和中部、北美洲、非洲北部、亚洲。包括亚美尼亚、阿富汗、保加利亚、加拿大、中国、克罗地亚、捷克共和国、丹麦等。

在中国分布于黑龙江、辽宁、内蒙古呼和浩特、宁夏贺兰山;北京、山西忻州、甘肃临潭、**、四川、青海、新疆等地。

4、白唇鹿

青藏高原特有种,分布青海、甘肃及四川西部、**东部。四川分布自南坪向南至汶川,向西经宝兴、九龙至木里一线的川西北青藏高原延伸部分,约计28个县;甘肃分布于西部肃南、肃北及祁连山东部甘南玛曲县。

青海分布于祁连县以西的祁连山地区到昆仑山与唐古拉山之间的玉树州;在**可可西里仅分布于东南部沱沱河沿到乌兰乌拉山东端之间,保护区外围通天河岸、杂日尕那等地有分布。

5、坡鹿

分布在柬埔寨、印度、老挝、缅甸、中国等地。可能灭绝:泰国、越南 。在中国分布于海南岛西南部的东方、白沙。

几十年前,在海南岛的东方、昌江、白沙、崖县、乐东、儋县、琼中、屯昌等县的低丘平原灌丛地带,都有坡鹿分布。由于栖息环境的急剧破坏和人们的强度猎杀,坡鹿由成片分布逐渐缩小到两个点:一是白沙的邦溪,另一是东方的大田,总数也就是五六十头。

三个问题~麝是我国独有的吗?现存多少?

4楼:我要打开全隐藏

不是目前分布于亚洲部分地区(大约在十多个国家)。

由于各种麝类动物已经成为濒危物种,我国近日将它们均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升格为一级保护动物。目前我国麝类动物资源的总蕴藏量估计约有60万头,仅为50年代的五分之一,其中林麝最多,以下依次为原麝、马麝、黑麝和喜马拉雅麝。

5楼:匿名用户

是的!!2000只!

麝是一种什么动物?

6楼:匿名用户

原麝,又名香獐子,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小型偶蹄类食草动物。麝以森林和森林灌丛为主要栖息地,原麝主要分布在海拔600至1000米以上人迹罕至的针阔混交林带。属于中国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7楼:

就是一种小

bai型的鹿du

回长,蹄小耳大,答

雌雄都无角,雄性有发达獠牙。体呈棕色,背部较深;有的呈灰褐色,有的略琏不甚明显的土黄色条纹和斑点。麝属中有四个种,包括原麝、林麝、黑麝与喜马拉雅麝。

另外马麝是喜马拉雅麝的亚种或同物异名;安徽麝则是林麝的同物异名。雄麝脐香腺襄中的分泌物干燥后形成的香料即为麝香,是一种十分名贵的药材,也是极名贵的香料。

8楼:日·后再说

http://baike.baidu.***/view/74036.htm

麝与獐子有什么区别求大神帮助

9楼:绿箭

麝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中文名】 :麝 【拉丁文】学名 :

moschus moschiferus linnaeus 【英文名】 :musk deer 【中文别名】 :原麝、香獐、獐子、山驴、林獐 【藏名音译】 :

纳瓦 【分类】 :哺乳纲 偶蹄目: artiodactyla ,麝科:

noschidae 【体长】 :70~80厘米 【肩高】 :低于50厘米 【体重】 :

成年雄性体重约8千克,雌性约6千克 【寿命】 :15~19年 【保护级别】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 特点 】脐有香,字亦作麝。

注:“似獐而小,有香”。产于中亚山地的一种小型粗腿的鹿,雄兽有值钱的麝囊,在鹿类中是唯一具有胆囊者 ,能分泌麝香。

通称“香獐子”;“麝香”的简称。亦泛指香气 。如:

麝鹿(极细的麝香粉);麝枕(香枕);麝脑(麝香精);麝酒(麝香浸制的酒) 。麝香 雄麝肚脐和***之间的腺体的分泌物,有特殊香气,可制香料,也可入药。 麝脐雄麝的脐,麝香腺所在。

借指麝香。麝:原麝、香獐、獐子、山驴、林獐:

哺乳纲 偶蹄目:麝科:体长:

70~80厘米肩 高:低于50厘米,体重:成年雄性体重约8千克,雌性约6千克,寿命:

15~19年,保护级别: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编辑本段]种群差异 我国麝类资源丰富,有林麝、马麝、原麝、黑麝和喜马拉雅麝等5种,原麝和马麝体较大,浅褐色。

只有原麝全身具白斑点。原麝分布于东北、华北;马麝见于青藏高原及邻近各省;林麝数量多,长江流域及以南各省区均有分布。麝栖居于山林。

多在拂晓或黄昏后活动,听觉、嗅觉均发达。白昼静卧灌丛下或僻静阴暗处。食量小,吃菊科、蔷薇科植物的嫩枝叶、地衣、苔藓等,特别喜食松或杉树上的松萝。

营独居生活,颇警觉。行动敏捷,喜攀登悬崖,常居高以避敌害。喜跳跃,能平地起跳2米的高度。

雄麝利用发达的尾腺将分泌物涂抹在树桩、岩石上标记领域。在领域内活动常循一定路线,卧处和便溺均有固定场所。栖息在某一领域的麝不肯轻易离开,即使被迫逃走,也往往重返故地。

夏末上高山避暑,每年垂直性迁徙约两个月,然后重返旧巢。 1.原麝 原麝全身黑褐色,体高55厘米左右,体长85厘米左右,体重8~12千克,全身黑褐色。

黑龙江的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大别山均有分布,进一步可分为东北原麝和安徽原麝。 2.马麝 马麝多生活在海拔2000~4000米以上的高山草原或密林中,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

体长85~90厘米,高50~60厘米,是体型最大的品种。眼眶周围有黄色圈,颈部背面有黑色斑块,吻长,耳大直立,善奔跑,体后部毛色较深。 3.

林麝 林麝主要分布于四川、新疆、**、青海、甘肃、贵州。林麝体型小,体长70~80厘米,高50厘米,体重约9千克,是主要养殖种类。林麝前肢短、后肢长,能攀上斜树,其所产麝香为上品。

林麝毛色较深,四肢下部前面灰棕色,后部浅褐色,眼下有两条白色或黄白色毛带,直达胸部。幼麝背部有斑点,长成后消失。 [编辑本段]形态特征 形状:

形状像鹿而小,后肢明显长于前肢,雌雄头上均无角;四肢趾端的蹄窄而尖,侧蹄特别长;全身褐色,密被波形中空的硬毛,只有头部和四肢被软毛。耳长直立,上部圆形。眼较大,吻端裸露。

尾短。 毛色: 通体暗褐色。

耳背、耳尖棕灰色,耳壳内面白色,下颌白色。颈下向后至肩有两条白纹。颈背,体背有4-5纵地土黄色斑点,腰部及臀部两侧的斑点明显而密集,无清晰的行次,腋下、鼠鼷部、四肢内侧和臀部周围浅棕灰色,四肢外侧深棕色,尾浅棕色。

辨别特征: 雄性具有终生生长的上犬齿,呈獠牙状突出口外,作为争斗的**,雄麝肚脐和***之间的腺体能分泌和贮存麝香,有特殊香气,可制香料,也可入药。麝与獐有颇多相似处,致使古今文献记载都有将“麝”误称作“獐”现象,进而造成一些研究历史时期动物分布与变迁学者的失误.

文章在考证文献记载相关物种的时空基础上,综合麝与獐不同的形态特征与空间分布,尤其是生态环境变化与古今延续等相关情况,对历史时期麝与獐的分布进行研究与鉴别,提出此二物种既有各自的单纯分布区,也存在同域分布现象,并划分出这些区域。 獐子俗称(原麝) 【中文名称】:原麝 【拉丁学名】:

moschus moschiferus 【英文名】:siberian musk deer 【商品名】:麝香 【国家重点保护动物级别】:

二级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濒危 【濒危等级】:渐危 【濒危动植物种国际**公约(cites)】:

附录ii 【生态环境】:亚寒带针叶林, 针阔混交林 【致危因素】:因为****猎,栖息地破坏 [编辑本段]分类地位 偶蹄目 artiodactyla 麝科 noschidae [编辑本段]分布范围 【国内分布】:

黑龙江, 吉林, 内蒙古, 河北, 甘肃, 安徽 在我国分布于吉林敦化、黑龙江伊春、内蒙古大兴安岭,河北,北京,山西吕梁山、安徽大别山和新疆阿尔泰山等地。原麝在我国共分化为3个亚种,西伯利亚亚种分布于东北的大兴安岭和新疆阿尔泰山;东北亚种分布于小兴安岭、长白山和华北地区;安徽亚种分布于安徽。 【国外分布】:

于西伯利亚东部、蒙古北部和东部、朝鲜及萨哈林岛。 [编辑本段]形态特征 一种小型的偶蹄类动物,体长为80-95厘米,尾长仅有3-5厘米,肩高50-60厘米,体重8-13千克。头上没有角,也没有上门齿,下犬齿呈门状,并与6枚门齿连成铲状,雄兽有一对獠牙状的上犬齿,一般为5-6厘米,露出唇外。

身体的毛色为黑褐色,背部隐约有六行肉桂黄色的斑点,颈部两侧至腋部有两条明显的白色或浅棕色纵纹,从喉部一直延伸到腋下。腹部毛色较浅。毛粗而髓腔大,毛被厚密,但较易脱落。

头和面部较狭长,吻部裸露,与面部都呈棕灰色。耳长,大而直立。短短的尾巴藏在毛下。

四肢很细,后肢特别长,站立时臀高于肩,蹄子窄而尖,悬蹄发达,非常适合疾跑和跳跃。 原麝终生具有肉桂黄色或橘黄色斑点,这与马麝、林麝差别较明显。东北原麝,身长85 厘米左右,肩高55-60 厘米,体重8-12 千克。

全身显暗褐色,成年个体呈现肉桂黄色斑点,多排列成6 行。安徽原麝大小与林麝相仿,体长65-80 厘米,肩高小于50 厘米,体重8-12 千克。全身呈灰褐色,体背及体侧的毛色较深,腹部及四肢上部内侧毛色淡,后肢下部后侧的毛近于黑色,颊、额及耳背呈灰黑色,耳壳边缘黑褐色,耳内为白色;颌及喉白色向两颊伸延,向下沿颈部两侧在胸前连成环状,**仍为灰褐色,在颈后两侧有两个白色斑点。

1-2 岁的幼麝体背有横向的橘黄色斑纹,自肩至臀有13 条。成年麝斑纹逐渐消退,变斑点,排列成了纵行,股侧及近腹处有梅花斑,腰及臀部的斑点没有行次之分。 [编辑本段]生活环境 东北原麝栖息于北方大面积的针阔混交林内,食地衣、苔醉、杂草及树木的嫩枝叶等。

安徽原麝栖息于海拔1 500 米以下的针阔叶混交林中,其活动区域随季节的交替也有所变迁。春季在低山阳坡灌丛中,夏在高山石崖边,冬在阳坡温暖处或树林中。初生仔麝全身被覆有棕黄色斑纹,随年龄的增长和被毛的脱换而呈现橘黄色斑点。

其他均与林麝相似。 [编辑本段]生活习性 原麝一般雌雄分居,营独居生活,而雌兽常与幼麝在一起,以晨昏活动频繁,有相对固定的巡行,觅食路线,通常只在标定的范围内活动。在雄麝卧栖处,常留有浓郁的麝香味,视觉与听觉灵敏,性怯懦,为植物食性,原麝所食的植物种类十分广泛,包括低等的地衣、苔藓和数百种高等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冬季食物较少时还啃食树皮。

原麝的性情孤独,胆怯而机警,常年生活在山地的阔叶林、灌木林、针阔叶混交林和针叶林中,有时随季节的不同作垂性的迁移。 原麝的食量很小,每天只吃1000克左右的食物,但所食的植物种类却很广泛,包括低等的地衣、苔藓和数百种高等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等,冬季食物较少时还啃食树皮。饮水在山间小溪或小河边,冬季封冻后,还常常舔食积雪。

每只原麝的居住和取食的区域范围一般在10-15公顷左右,随山体高低、植被疏密、种群大小、地势走向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多在各自的居住地段内,沿着一定的路线行走、采食,还有固定的排泄粪便的场所和遮盖粪便的习惯。它还常用尾脂腺分泌的油脂,涂抹在树桩上,既作为划定领域的标记,又作为彼此联络的信息。

原麝雄兽平时的神态是精神抖擞,威风凛凛,雌兽则较温和腼腆,洒脱可爱。它很少发出叫声,即使出现敌害或发生异常现象,也只是从鼻孔里发出短促的喷气声,以表示自己的不满和**。当然,在它们不幸**获时,也会拼命地大叫。

有趣的是,它在逃脱追捕之后的几天之内,往往还会回到该地,人们对这种固执的怀恋故土的情感,称之为“舍命不舍山”。 [编辑本段]繁殖习性 每当冬季来临,日照缩短,气温下降,原麝就进入了繁殖期。它是季节性多次发情动物,雌兽在一个发情季节内可以出现多次性周期,一般为13-20天,每次发情持续24-36小时。

发情期间,常由一只雄兽和3-5只雌兽组成一个配种群。如果交配后受孕,雌兽就不再发情,也不接受交配。雌兽发情的初期,表现不安,不停地走动,此时如果有雄兽追赶,则逃跑或用臀部接触地面,拒绝交配。

到了发情的盛期,雌兽则发出低沉的“嗯一嗯一”的求偶声,并主动接近雄兽,有时将臀部移向雄兽的头部,让其交配。 雌兽的怀孕期为175-189天。幼仔在5-7月出生,一般一胎生1-2仔。

临产前3-5日,雌兽的活动减少,行动稳重。临产1-2小时则表现不安,尿频,行动极为谨慎,产门常一舒一张,随即将腰背弓起,子宫做交替收缩,寻找僻静的地方分娩。 初生的幼仔,体长为19厘米,体重为350-820克,身体为深棕色,有许多白色的斑点,数月后逐渐隐腿。

幼仔被毛干燥以后就能站立,蹒跚而行,然后就开始吸乳,先用头和嘴数次触动乳房后,接着用嘴衔住乳头吸吮乳汁,有时还用前肢交替踢打乳房,这是一种刺激方式,有助于泌乳,同时发出“咪咪”的叫声。此时雌兽还经常舔食幼仔的**、外**和臀尾部。幼仔在出生后的1个月内极少活动,除雌兽每天定时走来喂奶外,整天伏卧在林中隐蔽的地方,只要敌害不直接触到它的身体,即使近在咫尺,它们也仍然一动不动。

大约3月龄时,雌兽就离开幼仔,让它们独立生活。原麝1.5-2岁时性成熟,寿命为12-15年。

[编辑本段]保护价值 原麝所分泌的麝香是一种名贵的中药材和高级香料,具有十分高的经济价值。加之原麝的行动规律固定,近年来遭到过度捕猎,数量急剧减少,急待加强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