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楼:
不能说完全正确,也不能说都错,如果这样说:“禅宗解决了中国文化与佛教的完全融合问题”,可能更加严谨一些。 1、在佛教传入中国时,以传统自居的道教因觉得地位受到了威胁,排斥佛教,曾与佛教斗法,双方约定将各自的经典投入火中,结果佛经入伙不燃,而道教书籍则焚烧大半。
当然此事真实性无从考证,但总之,佛教从此进入中国并广泛传播,这也可以说是佛教与中国文化的一次冲突吧。 2、到了唐朝,佛教大兴,尤其是禅宗自六祖发扬光大之后,几乎有点身份的文人如果不会说几句机锋禅语,简直都无法开口说话,但其只会耍耍嘴皮子而已,并没有实修实证,就有了“口头禅”这个俗语。 3、到此,我们可以说佛教完全融入了中国文化,与儒教、道教三足鼎立,共同构成了不可分割的中国文化的核心。
所以,在这个角度上,也可以说,禅宗解决了中国文化与佛教的冲突问题。
儒家思想是怎样兴起的?
2楼:西门吹雪冻了嘴
1 是从汉武帝时的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的。
2 当时的背景:
到汉武帝时期,东汉经过了文帝,景帝的“文景之治”,国家出现了空前的经济繁荣,这使武帝得以腾出手来整治国家的积弊。于是,他广招人才已寻求最佳的治国方略。
董仲舒就是在这时候得以进入武帝视野的。
汉代以前的始皇时期,用了【法家】来治国,而忽略了人的因素,导致强大的秦帝国几十年就土崩瓦解。到了汉代,国家用的是 【“黄老之道”的道家】治国,虽然国家物质力量上升了,但国家的敌人还在威胁着自己,而皇帝却并不能随心所欲的对外开战。
最重要的是自己的权威远远没达到武帝心中理想的目标。武帝为了使自己的权威大到足以随心所欲,所以看中了董仲舒【《春秋繁露.为人者天》中说: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一国则受命于君”。】的思想。便以国家权力出面,推行: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当时,武帝雄才大略和董仲舒的学术影响亦使儒家先声夺人。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转折点,后来虽有多次挫折,儒家的基本核心地位不变。
并且汉帝国的强大,足以人为形成一种强势文化,并在汉代的400年间足以使儒家文化获得巩固和提高。
3楼:王星霖
1.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4楼:匿名用户
儒家思想
仁,礼儒家人物
孔子, 孟子,荀子
董仲舒,朱熹,王阳明
儒家经典
四书,五经,十三经
历史发展
焚书坑儒,独尊儒术
玄学,理学,新儒学
相关事项
孔庙,孔子**,科举
诸子百家
儒家思想的创立人——孔子
儒家思想,又称儒学,也有人认为它是一种宗教而称之为儒教,最初指的是冠婚丧祭时的司仪,自汉代起指由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春秋时期鲁国人)创立的后来逐步发展以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儒家的学说简称儒学,是中国古代的主流意识流派,自汉以来在绝大多数的历史时期作为中国的官方思想,至今也是部分华人的主流思想基础。儒家学派对中国,东亚乃至全世界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以五四运动为标志,儒家思想受到了外来新文化最大限度的冲击,尽管新儒学作为儒家思想的余韵予以抗争,但儒家思想构成未来中国社会的核心价值观这一命题已经完全动摇。
目录 1 儒家的思想和主张
2 儒家思想的特点和地位
3 儒家的历史
3.1 儒家思想产生的背景
3.2 儒学的形成
3.3 汉武帝独尊儒术
3.4 历代变迁
4 儒学的影响
4.1 对中国的影响
4.2 对东亚的影响
4.3 对欧洲的影响
4.4 对现代教育的影响
5 儒学与其他学说的斗争与融合
6 对儒学的争议和批判
7 儒学参考
8 参见
儒家的思想和主张
儒家思想指的是儒家学派的思想,由春秋末期思想家孔子所创立。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在总结、概括和继承了夏、商、周三代尊尊亲亲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说:
“孔子乃因史记作春秋,上至隐公,下讫哀公十四年,十二公。据鲁,亲周,故殷,运之三代。”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说过:
“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论语·述而》)是自己的思想本色。
儒家哲学注重人的自身修养,要与身边的人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对待长辈要尊敬讲礼貌。朋友之间真诚守信用,“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为官者要清廉爱民。做人有自知之明,尽份内事,“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统治者要仁政爱民,“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对待其他人要博爱,“幼吾幼,及人之幼。
老吾老,及人之老。”。对待上司要忠诚,“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对待父母亲属要孝顺,“父母在,不远游。”,“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尊重知识,“朝闻道,夕死可矣。
”,善于吸取别人的长处,“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提倡人要到达温、良、恭、俭、让的道德境界。
儒家思想的特点和地位
儒家思想不同其它宗教。一般的宗教,往往力图一统宇宙,把“自然”、“科学”和“人”、“社会”的问题建立在一个体系之下,而人类对“自然”、“科学”的认识呈现日渐增长的状态,因而过去宗教的设论不断地变成谬误;在当时无法理解的一些基本问题上,各种宗教则做了各种编造。儒家思想关注的并非“自然”、“科学”,而是人和社会,是人类永恒的课题,在这些永恒的课题上儒家思想建立起了具有永恒价值的价值体系。
儒家的历史
儒家思想产生的背景
孔子所处的春秋时代,由于社会内部不可调合的矛盾引起的深重危机摇撼了传统文化的权威性,对传统文化的怀疑与批判精神与日俱增,就连祖述尧舜,宪章文武的孔子也不能不把当时所处的时代精神注入到自己的思想体系中,并对传统文化加以适当的改造,以便在社会实践中建立一种新的和谐秩序和心理平衡,这种情况到了大变革的战国时代显得尤为突出,因为人们在崩塌的旧世界废墟上已经依稀看到了冲破旧尊卑等级束缚的新时代的曙光。
未来究竟是个什么样的社会模式,就成了举世关注的大问题,并在思想界引起了一场百家争鸣式的大辩论。当时代表社会各个阶级、阶层利益的诸子百家,纷纷提出各自的主张,其中一个最主要的争论焦点就是如何对待传统文化的问题。围绕这个问题而进行的思想交锋,儒、法两大思想流派最有代表性。
他们旗鼓相当,针锋相对,英者云集,皆为显学。另外还有墨家、道家、阴阳家等等学派,可谓学派林立,是中国历史上学术与言论的开明时代。
儒学的形成
儒家学派之前,古代社会贵族和自由民通过“师”与“儒”接受传统的六德(智、信、圣、仁、义、忠),六行(孝、友、睦、姻、任,恤)、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的社会化教育。从施教的内容看,中国古代的社会教育完全是基于华夏族在特定生活环境中长期形成的价值观、习惯、惯例、行为规范和准则等文化要素之上而进行的。儒家学派全盘吸收这些文化要素并上升到系统的理论高度。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第一次打破了旧日统治阶级垄断教育的局面,一变“学在官府”而为“有教无类”,使传统文化教育播及到整个民族。这样儒家思想就有了坚实的民族心理基础,为全社会所接受并逐步儒化全社会。但是儒家学派固守“道不过三代,法不贰后王”(《荀子·王制》)。
儒家思想的内涵丰富复杂,封建皇权逐步发展出基础理论和思想,即讲大一统、讲君臣父子和讲华夷之辨。
汉武帝独尊儒术
在汉武帝之前,秦朝是以法家思想为政权的统治思想。秦始皇焚书坑儒后,加之汉字尚处于雏形,不具备准确表达的功能,正统的儒家思想已基本消失。在汉初,当时的主流思想是道家思想,所谓黄老道行无为之治。
董仲舒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强调以儒家思想为国家的哲学根本,杜绝其他思想体系的根本。汉武帝采纳了他的主张。从此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研究四书五经的经学也成为了显学。
此时,孔子已死百余年。董仲舒在具体的政策上将道家,阴阳家和儒家中有利于封建帝王统治的部分加以发展,行成了新儒家思想。
在汉朝的儒家思想普及过程中,很多社会问题得到解决。儒家思想倾向于施用仁政管理国家,政治家们以此为根据,限制土地过分集中,建立完善的道德体系。提出了包括“限民名田,以澹(瞻)不足”,“三纲五常”等政策。
历代变迁
汉朝以后,历朝历代四书五经被无数次修订,孔子原作已面目全非。儒学在魏晋时期演变成玄学。唐代政权基本上以儒家思想为主导,但是也渗透了道教和佛教。
宋朝时发展为理学,尊周敦颐、程颢、程颐为始祖,朱熹为集大成者。后取得官方地位。现在所说的儒家思想,相当部分来自宋朝的文献。
元明清时期,科举考试都以朱熹的理学内容为考试题目,对思想产生了很大的束缚。近代以来,中国的落后致使人们对中国文化作出反思;对儒家思想也发生了各种争论;其中学衡派的学人对孔子和儒家思想在现代社会的地位做出了深刻的研判;新儒学也薪火相传。**以后,儒家从思想到形式的系统体系在民间和官方的存在转为主要保存了儒家思想的价值观在中国人思想中的主流地位。
在中国大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尽管**当局曾经带头“打倒孔老二”,但儒家思想在国人价值观中的主流地位并不可能去除,而到目前则大陆整个社会处于转型期。自汉以来至今,儒家思想在绝大部分历史时期是中国的主流价值观。
儒学的影响
对中国的影响
儒学在中国存在几千年,对于中国的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依然存在巨大的潜在影响,这种影响在短期内不会消除。儒家思想一直是汉族及中国其他民族等民众最基本的主流价值观。“礼、义、廉、耻、仁、爱、忠、孝”的儒家思想基本价值观,它们一直是指导绝大部分中国人日常行为的基本意识规则。
中华民族礼貌友善、温良忠厚和认真刻苦的气质,也是在儒家的教化下逐渐形成的。
但也有人认为,儒学忽略了人的个性。周思明教授说道:“这一点在宋明理学以后发展得越来越严重。
就是儒学经过了董仲舒到了宋明变成了理学,理学后来到了明清,变成了礼教。总的趋势是人文精神越来越淡薄,越来越削弱。人的自身价值越来越被忽视和压制,那么在明代中后期,已经有许多学者注意到了这个问题,比如王阳明和王阳明的**王艮,像这样一些学者,像李贽公开反对,反对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他们比较强调要重视人的自我价值。
”在近代,由于中国的落后,使得大多数知识份子反思中国落后的原因,其中的一部分知识分子认为是儒家思想造成中国的落后局面,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这种思潮在文革期间的批林批孔中达到高峰,从而导致儒家思想的逐渐衰落。这与韩国对儒教致力保存过去文化的态度截然相反。形成儒教发源于中国却昌盛于韩国的局面。
在中国大陆实行改革开放后,有人开始重新提倡儒家思想,并付诸实施,其中以读经运动最为典型,而也有部分的中国大陆的学者目前正尝试编篡《儒藏》(藏,音zang4)。
对东亚的影响
儒家思想在东亚各国都有广泛的影响。
在韩国和日本,伦理和礼仪都受到了儒家仁、义、礼等观点的影响,至今都还很明显的。在韩国,信奉各种宗教的人很多,但是在伦理道德上却以儒家为主。在西方文明侵入韩国社会后,各种社会问题有所增加,但是韩国**以儒家思想的伦理道德作为维护社会的稳定的制约力量,在教育中深化儒家思想。
对欧洲的影响
对现代教育的影响
孔子门下**三千,因而总结出很多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比如“温故而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怠”等。孔子更被后世尊称为“万世师表”,台湾等地区将“孔圣诞”定为“教师节”。“崇文”、注重教育是儒家思想也是华人的基本价值观之一。
儒学与其他学说的斗争与融合
对儒学的争议和批判
儒学参考
二十四孝
参见 孔子
衍圣公儒家经典
四书 五经
十三经儒家人物
孔庙 附注:
四书五经
四书五经是儒家的经典典籍。
四书为:《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为:《诗》、《书》、《礼》、《易》、《春秋》
三纲五常
三纲五常是中国伦理文化中的架构。
三纲指三种绝对服从的关系: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指五种人伦关系的原则:仁、义、礼、智、信。
求写儒家文化的作文急急急急急,求一篇写儒家文化的作文。800字、、急急急急急、、、、、
1楼 陌璃莣 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它有灿烂的文化,它有优秀的传统美德。儒家学说告诉我们,礼为天下先,以礼治国 以礼治家,可见,学会文明礼仪非常重要。从古到今,我国涌现出了无数文明雅士,古有孔融让梨,今有雷锋助人为乐。 文明礼仪让孔融和雷锋为国家和人民做出了贡献。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
儒家文化是否存在复兴或消亡的必然性
1楼 秋愁 儒家文化是咱们中国文化的精髓,那些沉淀了几千年的智慧是不会消亡的,就比如咱们现在提倡的和谐社会,当然任何一种文化都有其糟粕和精华,像那些精华部分 适合现代社会需要的肯定会继续繁荣下去,而那些糟粕就注定会消亡。 儒家文化是否还能复兴 2楼 匿名用户 为什么要复兴,如果说先秦的儒家尚有可取之...
如何增进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怎样坚定文化自信,如何推动文化繁荣兴盛
1楼 匿名用户 首先,是提炼精神价值。就是要进一步提炼民族精神,塑造国家形象,增强文化认同与向心力,使之对内具有凝聚作用,对外具有呈现功能,让人们由文化认同达到民族认同 国家认同。 其次,推动中华文明实现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如何增进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 2楼 小周子 首先,是提炼精神 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