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形势不好就业环境不好到底是什么原因,从来没有好过

2020-12-08 11:26:15 字数 6214 阅读 6980

1楼:匿名用户

事实上,不管经济形势好不好,都会有失业状况的存在。在经济大环境不好的当下,“用工荒”和“就业难”同时并存,这主要是由就业者的职业技能和企业对职工的技能需求的错位而产生的。在这种情况下,要缓解就业压力,除了国家在职业培训、就业扶持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以外,求职者根据企业需求,提升自身职业技能也显得尤为关键。

为什么经济形势永远都都是不好不好,都没有好起来过,就业,经济环境

2楼:霸气航行天下

2012至2014经济和就业中国都很不错。

经济学专业就业形势好不好

3楼:胜华电缆技术官

一、当前热门研究生专业

的就业前景  经过分析发现,当前较为热门的研究生专业有经济学、法硕、新闻学、心理学、土木工程、计算机等专业。这些研究生专业之所以热门,其决定性因素就是因为有着良好的就业前景。我们首先就经济学来说,经济学本科专业毕业后,找工作并不容易,但经济学硕士毕业后,就业前景就豁然开朗了,据统计,在校期间注重实践,同时研究功底比较深厚的经济学硕士生,刚出校门拿到年薪10万以上者,不在少数。

就业方向一般为经济分析**、对外**、市场营销、管理等。而就新闻学专业来看,在**高度发达的今天,通过媒介获取所需信息,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无冕之王”的桂冠下的传媒记者,成为社会舞台上不可忽视的亮点,高校教师、网络编辑、新闻记者无疑不是很好的职业选择。

所以,以这两个代表的热门专业来分析就业前景,我们不难得出那是相当可观啊!但是也要谨防扎堆报考,造成的人才过剩情况。

二、专业硕士与学术硕士的就业差别  近年来,专业硕士的报考人数急剧增加,那么何为专业硕士,专业硕士与学术硕士有什么区别呢?首先,二者培养的目标不同,学术型硕士是为了培养学术研究人才,专业学位硕士是为了培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高层次应用型职业化人才。所以,专业硕士更侧重于实践、应用和技能,适用于找工作;而学术硕士则被称为“传统的研究生”,侧重于理论研究、学术进修。

而学术硕士毕业后主要是去研究所搞研发工作,而专业硕士主要是进入企业发展,就业更灵活,发展空间更大。

三、跨专业研究生的就业前景如何  目前,越来越多的考生勇于挑战自己,敢于对本科中自己并不喜欢的专业说“不”。一些考生甚至“三跨”,跨地域、跨专业、跨学校,那么跨专业研究生的就业前景到底如何,这成为决定考生是否值得来“跨”的重要原因。事实上,跨专业研究生是一种复合型人才,是企业非常欢迎的人才。

复合型人才应不仅在专业技能方面有突出的经验,还具备较高的相关技能。例如随着it技术完全融入银行、保险、**等行业之中,那么,复合型人才将在未来几年内十分抢手。我们以新闻传播类专硕为例,如果学生本科专业为法律,研究生读新闻类专业,毕业后应聘法制节目记者,竞争力一定比本科、硕士都为编辑出版专业的学生强。

现在国内经济形势不好,还有什么行业是比较好的稳定的?我个人喜欢办实业。 20

4楼:匿名用户

现在的市场环bai

境比较动荡,国du际环境复杂,金融风险激zhi增,说实在的哪dao个行业都不会回很稳定答,无论是一直苦哈哈的实业,还是作为资本新宠的互联网,都不再是一本万利的阶段,现在的市场环境下必须要找到核心竞争力,建立自身的不可替代性。

个人建议顺应国家中国制造2025的政策导向,投资或建立自己的高新技术,瞄准一个具体确切的细分市场,解决消费者的一个痛点即可,以此作为核心拉团队,拉风投,这个领域还可以搞**公关寻求国家政策或资金支持,相信可以有所建树,也会相对稳妥风险小些。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1.政治形势 2.经济形势 3.经济形势对就业形势的影响(重点) 4.当前 100

5楼:匿名用户

最要紧的是脚踏实地的学到一些东西,英语四六级证、计算机二级证还有专业相关证件你毕业了都没有的话,除非有你很专的天赋,即使这样,很少有好的单位肯接收你的,过来经验。

6楼:老咸鱼

……咳咳咳,总结就是,怎么赚钱快,干什么,什么适合自己,干什么

7楼:傻缺傻缺地

理工类还是很好就业的,文史经济类很不好就业。

目前中国的就业形势怎样?具体情况是什么?

8楼:匿名用户

随着各大高校连年扩招,每年毕业生人数也连年增长,2003年是高校扩招后毕业生的人数达212万,2004年毕业280万人,比上一年增长32.1%,2005年毕业达到了338万人,保守估计2009年大学生毕业人数达到600万。虽然**在不断增加就业机会,而面对不断增加的就业人群,那只是点毛皮而已。

大学生就业问题仍然不容乐观。

一、根据相关资料,可以看出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有一下几个特点:

1.就业岗位与毕业生人数差距太大

大家都知道,大学毕业为的就是能找到好的工作,可是,为什么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让大家困扰呢?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就是供过于求。每年毕业的大学生的数量比社会上所需要的就也岗位数量多的多;而且,这个差距还在逐年的增大。

有关资料表明,从2001年至2006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从114万增加到413万,是扩招前的4倍;然而,用人岗位增加的比例却远远小于此。这也是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的一个直接原因,相信这也是社会公认的。

2.热门专业人才过剩

前些年,出现了几个热门专业,如计算机,土木工程等等。不可否认,这些专业至今仍然是热门专业,仍然是社会的焦点问题。致使众多考生纷纷报考这些专业。

大多数人都是这样认为的:既然是热门专业,那么社会上的需求量就大,工作自然就好找。这话不假,可是,当所有的人都这么想的话,就会出现供过于求的情况。

虽然需求量大,但学习这些方面的人才更多,已经超过饱和。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扎堆现象。这也就是为什么热门专业的毕业生们找不到工作的一个重要原因。

3.薪水与自己心中的希望值不符

很多大学毕业生,尤其是名校的毕业生,刚刚毕业,刚刚踏入社会,就认为自己高人一等,希望自己的薪水高出社会现实水准。从而对一些企业的相对较低的薪水不屑一顾。其实,这就象军人打仗一样。

能带兵打胜仗的将领,不一定受过什么好的教育,但通过实践,他们可以带兵打出漂亮的一站;而那些从学校里学出来的将领却未必有那样的本领。因为他们只是通过理论来看战争,很少付诸实践,只是纸上谈兵,真要上战场的时候,有些事情跟纸上的并不一样。所以,即使是名校毕业的学生,也不能自以为是,有些事情并不象想像中的那样。

所以,也不能期望太高。现在的大学生们的薪酬期望值普遍下降,有的甚至开到只有800元,但这毕竟只是少部分,仍有大部分毕业生的期望值高出社会现实水准,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高不成,低不就。”中的“低不就”。

4.各企业选人挑剔

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同时,用人单位也普遍存在着“选材难”的问题。好多企业虽明知其公司的栋梁和骨干是大学生,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大学生,但是,他们每年基本上不要应届大学生。这将是应届大学生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企业是不会无缘无故不要应届生的。

二~ 造成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原因

1.社会竞争激烈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13亿,这个数字是令人无法想像的。所以,根本不能保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都有自己的岗位。换句话说,也就是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吸纳能力正在逐渐减小。

而高校毕业生的数量却是逐渐增加的,而且,增加之势远远大于减小之势。随着**机构改革、人员分流,国有企业深化体制改革、精兵简政,虽然私有企业不断增加,但就业岗位少,不能从更本上解决问题。另外,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年年在扩招,毕业生的数量一年比一年多,造成社会对毕业生的整体社会需求量与实际毕业人数之间的矛盾突出,毕业生求职择业的竞争加剧。

再过两、三年,我们的毕业生人数将成倍地增加,加上往年未就业的待业毕业生,这个将会是一个盘大的数据,给就业带来严峻的考验。

2.扎堆现象

专业扎堆现象在上面已经跟大家讲过了,下面就来说说就业单位扎堆和地区扎堆的问题。大多数毕业生都把高薪的外企当作就业的首选,根据相关资料我们可以看出,2006年的毕业生把外企当作就业首选的百分比高达29.85%,将近三分之一。

其实,外企并不是容纳大学毕业生的最主要力量。另外,还有15.2%的高校毕业生把**机关当作就业单位的首选,这就使得报考公务员的人们越来越多,"公务员热"不断升温。

由于北京,上海等地区相对较为发达,人们通常会认为,那里的就业机会会很多。因此,有相当一部分毕业生就业地区就首先选择此类地区,从而形成了地区扎堆的现象。而相对不发达的地区,象大西北,**等地区却没有那么抢手,其实这些欠发达地区才最需要人才,去建设,去发展。

3.其他原因

除了上述2大原因之外,还有许多各方面的因素影响着大学生就业问题,如性别问题,相关资料表明,女性毕业生的就业率比男性毕业生低6.4%。还有,城乡区别问题。

据报道,来自农村的毕业生的就业率比来自城市的毕业生的就业率低10.09%

9楼:匿名用户

就业之难,难于上青天。

10楼:馃槉

1首先我们打开手机,点开手机主页面,点击联系人2找到那个人,加入黑名单,点击确认。

3或者可以在设置栏中,找到信息栏

4在拦截黑名单号码中,点击添加按钮。

5进入联系人页面,添加人员,就可以将其放入到黑名单中。

结合自己的实际 谈谈自己对大学生就业现状思考

11楼:小学学生

目前,我国正处在经济转轨的关键阶段,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用工市场已经出现了“僧多粥少”的尴尬局面,大量毕业生“漂浮”于社会。广东省副省长宋海指出,当前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较大,2007年我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超过27万人,比2006年增加6万人,增幅达28%,加上外省院校来粤就业的毕业生,以及前两年未落实就业岗位的省内外高校毕业生,预计2007年在我省求职择业的毕业生可能超过40万人。根据人事部进行的有关统计,近几年大学毕业生的需求量不断下降;而根据教育部的数据,近几年大学毕业生人数却不断上升。

由此可见,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已是不争的事实。

一般说来,大学生“就业难、易”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就业率的高低和就业满意度的高低。如果单从就业率的数字看,广东在全国各省(市、区)中名列前茅,我院在广东省的就业率处于中上水平。

但是,正如广东省教育厅副厅长李小鲁所说,高就业率掩盖了不少矛盾,需要各高校重视,尤其是高就业率下存在着的大学生就业满意度低等,主要体现在大学生的对薪酬、专业对口率、就业稳定性、就业事业发展预期空间等满意度较低。究其原因,主要是近年来学生就读高校的成本大幅度提高,但毕业后就业的回报率却相对降低,并且就业质量提高得比较慢等因素的影响。此外,高就业率也造成了大中城市需求旺盛的假象,影响大学生流向基层。

这样,也会客观上增加就业的竞争性,从而影响就业率。

为探索加强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有效对策,我们曾对我院在校毕业生面对“就业难”问题的基本态度作了一次全面的问卷调查。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我院在校毕业生均能积极面对“就业难”的问题。例如,75.

2%的受调查毕业生认为,在大学期间要更重视自身能力的全面培养和调整个人心态,有44.2%的大学生则以降低择业标准来作为解决就业问题的方法。即使在经历了求职过程中的一些挫折后,也有高达76%的学生认为“找工作的过程是一次必要的人生历练,可以丰富人生经验并使自己更成熟”。

但在调查过程中,在校毕业生们也不经意地流露出了一种无奈的心态,因为现实中,他们依然受到“就业难”问题的困扰。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当前“就业难”?概括起来,可以从就业需求角度、供给角度和供求匹配角度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1.从就业需求角度看,由于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和高校规模的高速扩张,造成工作岗位的数量与结构均存在问题。就数量而言,工作岗位的增长缓慢,与大学毕业生的增加形成反差。正所谓,“大河涨小河满”,“大河不满小河干”,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是客观存在的。

2.从供给角度看,既存在毕业生不愿从事的大量工作岗位,也存在着因毕业生就业能力不足而无法从事的职业。因此,可以说,当前大学生“就业难”还有一个来自学生自身的原因,也即是毕业生的就业意愿与就业能力。例如有一外资企业来我们学院大量招聘毕业生,条件很优越,每月工资约3000元,但只招了几名后,没人敢去应聘了,原因就是英语水平低!

也有毕业生认为地位低,不愿意去的,例如电脑维护修理工等。另外,现在的应届毕业生的普遍存在着过于自我,缺乏实践锻炼,意志力薄弱,动手能力差等弱点,这也成了很多企业不愿意招收应届毕业生的主要原因。

3.从供求匹配角度看,主要的问题是就业信息不对称、缺乏针对大学生的职业指导体系(指导如何找饭碗和如何保饭碗)、缺少专业的职业顾问(指导找饭碗的方法)等。由于大学生就业绝大多数属于初次就业,他们对劳动力市场运行的了解不充分;如果没有适当的职业服务体系来提供就业信息与职业指导,大学生就业的市场过程显然面临着市场效率的损失。我们的毕业生因为不了解企业工作的性质,而误解为工作地域不好而不应聘的现象比比皆是。

例如,广东省某公司在一山区路段的工程需招员工,我院某专业的毕业生误解为工作的地域不好不愿意去工作,实际上该公司的总部设在广州,在此路段工作只不过是短期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