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流水遇知音,伯牙子期是你我。是什么意思

2020-12-07 05:48:35 字数 5788 阅读 1243

1楼:匿名用户

古时有俞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被传为千古佳话。**才子俞伯牙喜欢弹一曲《高山流水》,却没有人能够听懂,他在高山上抚琴,曲高而和寡。终于有一天,有一个砍柴的樵夫经过,听懂了他的《高山流水》,这个人就是钟子期。

俞伯牙的知音是钟子期,他们约好两年后见面,可是两年后钟子期却没有露面。俞伯牙多方打听才知道,原来钟子期已经病死了,不可能再赴他的约定,俞伯牙悲痛欲绝,他知道子期是唯一能够听懂他**的人,如今子期已死,再不会有人听懂他的**了,于是他在子期的坟头摔了他心爱的琴,也表示他对知音的敬重和珍惜。这就是那段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伯牙痛心疾首怀念子期,人们用此感叹知音难觅。

伯牙绝弦,到底是因为懂他的人不在了,还是因为钟子期不在了。

可是那个时候,钟子期就是懂他的人。

2楼:匿名用户

意思就是说你们两个是知音。

典故引自春秋时期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

高山流水遇知音,知音不在谁堪听是什么意思

3楼:

弹奏高山流水时寻得知音,而此刻知音不在,又有谁能听懂琴音中的含义呢?一夜,伯牙乘船游览.面对清风明月,他思绪万千,弹起琴来,琴声悠扬,忽然他感觉到有人在听他的琴声,伯牙见一樵夫站在岸边,即请樵夫上船,伯牙弹起赞美高山的曲调,樵夫道:

"雄伟而庄重,好像高耸入云的泰山一样!"当他弹奏表现奔腾澎湃的波涛时,樵夫又说:"宽广浩荡,好像看见滚滚的流水,无边的大海一般!

"伯牙激动地说:知音.这樵夫就是钟子期.

后来子期早亡,俞伯牙悉知后,在钟子期的坟前抚平生最后一支曲子,然后尽断琴弦,终不复鼓琴。 伯牙子期的故事千古流传,高山流水的美妙乐曲至今还萦绕在人们的心底耳边,而那种知音难觅,知已难寻的故事却世世代代上演着. 世上如伯牙与钟子期的知音实在是太少了.

孟浩然曾叹曰"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岳飞无眠之夜也道"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苏轼自比孤鸿,写下了"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州冷"句子.贾岛却是"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丘."的辛酸. 而那豫让"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的慷慨豪情又怎样的难得呢.

知音难觅,知已难寻,无论红颜还是蓝颜"人生得一知已已足矣!"成了人们永远的思求.

高山流水遇知音是啥意思呀

4楼:440的金花

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优美。

高山流水遇知音出自《列子·汤问》。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

无论是“志在高山”,还是“志在流水”,伯牙在曲中每表现某一主题或意象时,钟子期必能领会其意。一日,伯牙与钟子期共游于泰山之阴,逢暴雨,二人止步于岩下。伯牙心情郁闷,于是弹奏了一会琴。

琴曲起初表现的是雨落山涧的情景,接着模拟山流暴涨和岩土崩塌之音。每段曲弹奏完毕,钟子期“辄穷其趣”,把曲中意象说的穷极通透。

伯牙于是离开琴而叹道:“善哉,善哉,阁下能听出曲中志趣,君所思即是我所思啊,我**能隐藏的了我的音声呢?”于是二人成为人生知己。

扩展资料:

琴曲《高山流水》即为俞伯牙的代表作之一。高山流水遇知音,彩云追月得知己。

《高山流水》取材于“伯牙鼓琴遇知音”,有多种谱本。有琴曲和筝曲两种,两者同名异曲,风格完全不同。

琴曲随着明清以来琴的演奏艺术的发展,《高山》、《流水》有了很大变化。《传奇秘谱》本不分段,而后世琴谱多分段。

明清以来多种琴谱中以清代唐彝铭所编《天闻阁琴谱》(1876年)中所收川派琴家张孔山改编的《流水》尤有特色,增加了以“滚、拂、绰、注”手法作流水声的第六段,又称“七十二滚拂流水”,以其形象鲜明,情景交融而广为流传。

筝曲筝曲《高山流水》,**与琴曲迥异,同样取材于“伯牙鼓琴遇知音”。现有多种流派谱本。而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则是浙江武林派的传谱,旋律典雅,韵味隽永,颇具“高山之巍巍,流水之洋洋”貌。

山东派的《高山流水》是《琴韵》、《风摆翠竹》、《夜静銮铃》、《书韵》四个小曲的联奏,也称《四段曲》、《四段锦》。

河南派的《高山流水》则是取自于民间《老六板》板头曲,节奏清新明快,民间艺人常在初次见面时演奏,以示尊敬结交之意。这三者及古琴曲《高山流水》之间毫无共同之处,都是同名异曲。

5楼:破碎的沙漏的爱

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优美。琴曲《高山流水》即为俞伯牙的代表作之一。高山流水遇知音出自《列子·汤问》。成语“高山流水”,

原文: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

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

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白话释义:

伯牙善长弹琴,钟子期则善长欣赏**。伯牙弹琴的时候,想着登上高山。钟子期欣慰地说:

“弹得真好啊!我好像看见一座大山!”伯牙又想着流水,钟子期又说:

“弹得真好啊!我仿佛看到了汪洋的大海!”伯牙每次弹琴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从他的琴声中领会到伯牙所想的东西。

有一次,伯牙去泰山北面观赏游玩,游兴正盛之时,天空下起了暴雨,于是他来到一块岩石下面避雨,伯牙突然感到很难过,于是就拿出琴弹了起来。开始弹连绵细雨的声音,后来又弹大山崩裂的声音。

每次弹的时候,钟子期都能听出琴声中所表达的含义。伯牙于是放下琴感叹地说:“好啊,好啊,你能想象出我弹琴时所想的意境,我的琴声不论怎样也逃不出你的听力!”

《高山流水》以及伯牙钟子期这一段千古佳话,之所以能在两千多年里广为流传,盖因其包含了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物我两忘”的文化精神在这段佳话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然而,伯牙的《高山流水》琴曲并没有流传于世,后人无从领略伯牙所弹之曲的绝妙之处。所以,后人虽不断传颂《高山流水》的故事,完全是“心向往之”,对**并无切身体会。 这个佳话之所以以流传的最直接的原因,是伯牙与钟子期之间那种相知相交的知音之情。

当知音已杳,伯牙毅然断弦绝音。岳飞在《小重山》一词中“知音少,弦断有谁听”,正是伯牙当时心境的准确反映。伯牙的绝琴明志,一者做为对亡友的纪念,再者为自己的绝学在当世再也无人能洞悉领会而表现出深深的苦闷和无奈。

想那伯牙也必是恃才傲物、卓尔不群之人,他的琴曲曲高和寡,凡夫俗子自然难以领会其乐曲的精妙。所以伯牙才会感到孤独,才会发出知音难觅的感慨。

6楼:匿名用户

相传先秦时期的琴师伯牙(那时候用的是古琴)通晓音律,琴艺高超,一天在荒山野地中弹琴(练琴),这是一曲描绘高山与流水之间自然画卷的乐曲,这时有个樵夫,名叫钟子期,路过此处,听伯牙一曲竟能心领神会,伯牙惊曰”善哉,子之心而与吾心同。”(知音这两个字的典故就是这里来的)从此二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直至有一天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绝弦,终身不操。

两位“知音”的友谊感动了后人,人们在他们相遇的地方,筑起了一座古琴台。直至今天,人们还常用“知音”来形容朋友之间的情谊。

后人有诗赞美曰: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与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7楼:匿名用户

高山流水是古筝里经典的一首曲子,高山流水,知音难找

8楼:匿名用户

是伯牙与子期的谈琴遇知音的故事。

9楼:匿名用户

简单的说就是碰到了知己了呗

10楼:仍然空空如也

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优美。琴曲《高山流水》即为俞伯牙的代表作之一。高山流水遇知音出自于春秋列御寇的《列子·汤问》。

原文: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

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

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白话释义:

伯牙善长弹琴,钟子期则善长欣赏**。伯牙弹琴的时候,想着登上高山。钟子期欣慰地说:

“弹得真好啊!我好像看见一座大山!”伯牙又想着流水,钟子期又说:

“弹得真好啊!我仿佛看到了汪洋的大海!”伯牙每次弹琴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从他的琴声中领会到伯牙所想的东西。

有一次,伯牙去泰山北面观赏游玩,游兴正盛之时,天空下起了暴雨,于是他来到一块岩石下面避雨,伯牙突然感到很难过,于是就拿出琴弹了起来。开始弹连绵细雨的声音,后来又弹大山崩裂的声音。

每次弹的时候,钟子期都能听出琴声中所表达的含义。伯牙于是放下琴感叹地说:“好啊,好啊,你能想象出我弹琴时所想的意境,我的琴声不论怎样也逃不出你的听力!”

上联是:伯牙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下联是什么

11楼:匿名用户

下联:项羽虞姬十面埋伏别红颜

下联:芈籍乌江四面楚歌别红颜

12楼:匿名用户

上联:蜀主玄德三顾茅庐请诸葛

下联:伯牙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

13楼:匿名用户

角哀伯桃舍命全交为知心

高山流水遇知音,心里糊涂乱弹琴…是什么意思?

14楼:匿名用户

相传先秦时期copy的琴师伯牙(那时候用的是古琴)通晓音律,琴艺高超,

一天在荒山野地中弹琴(练琴),这是一曲描绘高山与流水之间自然画卷的乐曲,这时有个樵夫,名叫钟子期,路过此处,听伯牙一曲竟能心领神会,伯牙惊曰”善哉,子之心而与吾心同。”(知音这两个字的典故就是这里来的)从此二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直至有一天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绝弦,终身不操。

高山流水觅知音,(下一句是什么?

15楼:u爱浪的浪子

下一句是:知音不在谁堪听?

白话释义:演奏一曲高山流水寻觅知音,知音不在谁人可以听懂自己乐曲里所表达的情感呢?斜阳余晖下,焦尾琴弦断音绝,寻遍人间再也不复见。

16楼:幸福小屋

下一句是:知音不在谁堪听?

出自:琴曲《高山流水》。

作者:俞伯牙。春秋战国时期楚国郢都(今湖北荆州)人。虽为楚人,却任职晋国上大夫,且精通琴艺。伯牙抚琴遇知音就是他在探亲回国途中发生的故事。

全诗内容:高山流水觅知音,知音不在谁堪听?焦尾声断斜阳里,寻遍人间已无琴。

白话释义:演奏一曲高山流水寻觅知音,知音不在谁人可以听懂自己乐曲里所表达的情感呢?斜阳余晖下,焦尾琴弦断音绝,寻遍人间再也不复见。

《高山流水》为俞伯牙的代表作之一。

典故:相传先秦时期的琴师伯牙(那时候用的是古琴)通晓音律,琴艺高超,一天在荒山野地中弹琴(练琴),这是一曲描绘高山与流水之间自然画卷的乐曲,这时有个樵夫,名叫钟子期,路过此处,听伯牙一曲竟能心领神会,伯牙惊曰”善哉,子之心而与吾心同。”(知音这两个字的典故就是这里来的)从此二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直至有一天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绝弦,终身不操。

扩展资料

一些有关知己难求的诗句: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高山流水遇知音,彩云追月得知己。 出自《列子·汤问》。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渭城朝雨悒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李叔同:《送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