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邑是什么意思,邑 是什么意思?

2020-12-06 20:47:20 字数 6477 阅读 3672

1楼:匿名用户

邑,古语是封地、土地的意思,也可指代家园,国家。墓上刻“要邑”是指墓地所在这一片是已故者居住的土地,就相当于他的家园一样。这是一种敬辞,表示对已故者的尊重和对墓地的委婉说法。

2楼:匿名用户

要邑的邑是古语是封地,土地的意思,也代表家园、国家。要邑是指墓地所在这一片是己故者居住的地方,相当自己的家。

3楼:佛手

要邑是西周王子朝封地

王子朝,姓姬,名朝,周景王庶长子,为景王所宠爱,要邑为其封地。

4楼:匿名用户

这是一种敬辞,对已故的尊重和慕地的说法

墓碑里面的刻字“要邑”什么意思?

5楼:鲁氏尚佳

邑,古语是封地、土地的意思,也可指代家园,国家。墓上刻“要邑”是指墓地所在这一片是已故者居住的土地,就相当于他的家园一样。这是一种敬辞,表示对已故着的尊重和对墓地的委婉说法。

邑 是什么意思?

6楼:匿名用户

邑[yì] 的意思如下:

1、用作名词,意

思是:国家。

2、用作名词,意思是:京城、国都。

3、用作名词,意思是:城市。

4、用作名词,意思是:封地。

5、用作名词,意思是:二一四部首之一。

6、用作副词,意思是:忧愁不安。通“悒”。

相关组词

作邑、邑庙、下邑、邑廛、邑君、郡邑、忧邑、丰邑、邑膰、岩邑、野邑、邑司、邑邑、堂邑。

字形演变

文言版《说文解字》:邑,国也。从囗;先王之制,尊卑有大小,从卪。凡邑之属皆从邑。

白话版《说文解字》:邑,小帮国。在先王的制度中,公、侯、伯、子、男有尊卑高下不同,所管辖的地域有大小不同,所以字形采用“卪”作边旁。 所有与邑相关的字,都采用“邑”作边旁。

词语解释

1、岩邑 [ yán yì ]

释义:险要的城邑。

2、邑膰 [ yì fán ]

释义:邑,采邑;膰,祭肉。借指封地的收入。

3、忧邑 [ yōu yì ]

释义:忧愁烦恼;闷闷不乐。

4、郡邑 [ jùn yì ]

释义:郡邑府县。

5、下邑 [ xià yì ]

释义:下县。古代县分三等:粮十万石以下为上县,六万石以下为中县,三万石以下为下县。

7楼:奇怪书呆

邑的拼音是yì,其具体释义是:

1、作为名词,指城市,都城。

组词:城邑、都邑。

例句:古时候的城邑都有很高的城墙,用来抵御敌人的侵略。

2、作为名词,指县。

组词:邑人、邑庠、邑宰。

例句:那个学校的张老师是我的邑人,虽然我们的感情一般,但也算是认识的。

3、指古代诸侯分给大夫的封地。

组词:采邑

例句:周王给穿越过来的王小二,分配了位于山东的采邑,待他十分的真诚。

8楼:sunny柔石

“邑”,读音:[ yì ]

意思如下:

1、城市,都城:城邑。

2、旧指县:邑人(同乡的人)。

3、古代诸侯分给大夫的封地:采邑。

4、古同"悒",愁闷不安。

相关词汇:

1、通都大邑[ tōng dū dà yì ]都:都市;邑:城。四通八达的大都会、大城市。

2、林邑[ lín yì ]

南海 古国名。 故地在今 越南 中南部。

3、试邑[ shì yì ]

谓任县令,治理地方。

4、通都巨邑[ tōng dōu jù yì ]四通八达的大都会、大城市。

9楼:想飞的岛

拼 音 yì

部 首 邑

笔 画 7

五 行 土

五 笔 kcb

基本释义

1.城市,都城:城~。都~。

2.旧指县:~人(同乡的人)。~庠(明清时称县学)。~宰。

3.古代诸侯分给大夫的封地:采~。

4.古同“悒”,愁闷不安。

详细释义

〈名〉1.(会意。甲骨文字形。

上为囗( wéi),表疆域,下为跪着的人形,表人口。合起来表城邑。“邑”是汉字的一个部首,变体为右耳旁。

从“邑”的字多和地名、邦郡有关。本义:国)

2.古代称侯国为邑

邑,国也。——《说文》。段玉裁注:“《左传》凡称人曰大国,凡自称曰敞邑。古国邑通称。” 朱骏声通训定声:“《书》‘西邑夏’、‘天邑商’、‘大邑周’,皆谓国。”

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左传·僖公四年》

又如:敝邑(对本国的谦称)

3.国都,京城

邑外谓之郊。——《尔雅》。郭璞注:邑,国都也

商邑翼翼。——《诗·商颂·殷武》

4.(翼翼:整齐的样子)

是以论其迁邑易京,则同规乎殷盘。——汉· 张衡《东京赋》

又如:商邑(商都)。又指旧都

天子治居之城曰都,旧都曰邑也。——唐· 慧琳《一切经音义》

又如:邑庙(城隍庙);邑野(都邑郊野)

5.指古代无先君宗庙的都城

凡邑,有宗庙先君之主曰都,无曰邑。——《左传》。孔颖达疏:小邑有宗庙,则虽小曰都,无乃为邑,为尊宗庙,故小邑与大都同名

又如:邑郛(城郭);邑门(城门;都邑之门)

6.泛指一般城镇。大曰都,小曰邑

小则获邑,大则获城——宋· 苏洵《六国论》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宋· 王安石《伤仲永》

邑小不足容。——清· 张廷玉《明史》

摄篆旁邑。——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邑有成名。——《聊斋志异·促织》

俾入邑庠。

又如:邑人(乡邑中的人);邑子(同乡,同邑人);邑屋(村舍);邑落(村落);邑党(乡党);邑闾(里巷的门);邑邻(邻里)

7.旧时县的别称

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 唐· 柳宗元《封建论》

故今之邑民,最独畏旱而旱辄连年。——宋· 王安石《上杜学士言开河书》

又如:邑乘(县志;地方志);邑僚(县府中的同僚);邑尉(县尉);邑宰(县邑之长。即县令)

8.通称诸侯的封地、大夫的采地

邑万家。——《战国策·燕策》

然广不得爵邑。——《史记·李将军列传》

又如:邑入(贵族在封地上所收的租税);邑(邑,采邑;祭肉。借指封地的收入);邑钱(封邑的租税收入);邑赏(封地和赏赐);邑粟(采邑的赋粟);邑族(封地和宗族);邑国(古代大夫、诸侯的封地);邑租(封邑的租赋)

9.居民聚居的地方

邑犬群吠。——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10楼:匿名用户

邑这个字,原始字形是口外一个人字.

邑是和“城”相对的,城是指有城墙。而邑是没有城墙的聚居点。古代凡是发展大点的聚居点一般都会建城的,所以在先秦,一般叫邑的都是小地方,要么就是自谦。

但是商的都城是比较特别的,它很大,但是没有城,大都无城,所以也叫邑,所谓大邑商。

11楼:叶无独

邑 拼 音

yì部 首 邑

笔 画 7

五 行 土

五 笔 kcb

生词本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1.城市,都城:城~。都~。

2.旧指县:~人(同乡的人)。~庠(明清时称县学)。~宰。

3.古代诸侯分给大夫的封地:采~。

4.古同“悒”,愁闷不安。

相关组词

邑落 城邑 邑号 天邑 畿邑 邑鬭 邑客 邑子 甸邑 邑令 邑犬 邑采 邑人 弊邑

12楼:blessed夕照

邑:为县之意

诸生:指在学的儒生

所以邑诸生即为县里的秀才。

《汉书·何武传》。唐代国学及州、县学规定学生员额,因称生员。明清时代,凡经考试取入府、州、县学的生员,通称诸生。

13楼:匿名用户

诸生:本指在学儒生,见《汉书·何武传》。唐代国学及州、县学规定学生员额,因称生员。明清时代,凡经考试取入府、州、县学的生员,通称诸生。

至于邑这个字的意思,查阅数据没查到此处的详细解释,但是查到聊斋志异其他的篇张里也有提到过类似于:邑之蔡店人。邑痒生等词句,发现都翻译成了:本县。

因此,综上,我认为邑诸生可以翻译为:本县的秀才。

邑人大姓文不识,“邑”什么意思?

14楼:晓龙修理

“同乡”的意思。

邑人大姓文不识

释义:同乡有个大户人家叫文不识的。

出处:汉代·刘歆《西京杂记·匡衡勤学》

原文: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白话译文:

匡衡字稚圭,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邻居家有蜡烛,光线却照不到他家,匡衡就凿穿墙壁引来邻居家的烛光,把书映照着光来读。同乡有个大户叫做文不识,家中富裕,有很多书。

于是匡衡就到他家去做他的佣人却不求得到报酬。主人对匡衡的举动感到奇怪,问他,他说:“我希望能够读遍主人家的书。

”文不识感到惊叹,就把书借给他。最终(匡衡)成为了大学问家。

写作背景:

匡衡勤学,选自《西京杂记》《西京杂记》是古代汉族历史笔记**集,其中的“西京”指的是西汉的首都长安。原二卷,今本作六卷。该书写的是西汉的杂史。既有历史也有西汉的许多遗闻轶事。

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邻家有灯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同乡有个大户人家叫文不识的,是个有钱的人,家中有很多书。

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报酬。

于是匡衡成了大学问家。 匡衡能够讲解《诗经》,人们为他编写了一首歌谣说:“没有人会讲解《诗经》,请匡鼎来。

匡鼎来讲授《诗经》,能解除人们的疑问和忧愁。”“鼎”是匡衡的小名。人们竟是如此敬佩他,听他讲解诗经的人都开颜欢笑。

镇上有个人讲解《诗经》,匡衡前去听讲。同这个人讨论《诗经》的疑难问题,这个人辩论不过他,对他十分佩服,急忙羞愧地倒穿着鞋跑了。匡衡追上去说:

“先生请留步,听我和你讨论刚才的问题。”那个人说:“我讲不出什么来了。

”不顾匡衡而去。

作者简介:

刘歆(公元前50年—公元23年),字子骏,后改名秀,字颖叔,汉人,出居长安,为汉高祖刘邦四弟楚王刘交的后裔,刘向之子。建平元年(公元前6年)改名刘秀。

古文经学的继承者,曾与父亲刘向编订《山海经》。他不仅在儒学上很有造诣,而且在校勘学、天文历法学、史学、诗等方面都堪称大家,他编制的《三统历谱》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年历的雏形。

此外,他在圆周率的计算上也有贡献,他是第一个不沿用“周三径一”的中国人,并定该重要常数为3.15471,只略微差了0.01312,世有“刘歆率”之称。后因谋诛王莽事败自杀。

15楼:李家思

邑yì释义1. 城市,都城;

2. 旧指县;

3. 古代诸侯分给大夫的封地。

邑人 yìrén

释义同邑的人,即同乡。

原文:邑人大姓文不识

翻译:同乡有个大户人家叫文不识的

16楼:爱潇湘情缘

【原文】

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衡能说《诗》,时人为之语曰:“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疑。”鼎,衡小名也。

时人畏服之如是。闻者皆解颐欢笑。衡邑人有言《诗》者,衡从之与语,质疑。

邑人挫服,倒屣而去。衡追之,曰:“先生留听,更理前论!

”邑人曰:“穷矣!”遂去不返。

【翻译】

匡衡字稚圭,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邻居家有蜡烛,光线却照不到他家,匡衡就(在墙上打洞)凿穿墙壁引来邻居家的烛光,把书映照着光来读。同乡有个大户叫文不识,家中有很多书。

(于是)匡衡就到他家去做他的佣人却不求得到报酬。文不识对匡衡的举动感到奇怪,问他,他说:“我希望能够读遍主人家的书。

”文不识感到惊叹,就把书借给他。最终(匡衡)成为了大学问家。

匡衡能够讲解《诗经》,人们为他编写了一首歌谣说:“没有人会讲解《诗经》,请匡鼎来。匡鼎来讲授《诗经》,能解除人们的疑问。

”“鼎”是匡衡的小名。当时的人们竟如此敬佩他,听他讲解《诗经》的人都开颜欢笑。街上有个人讲解《诗经》,匡衡前去听讲,与这个人讨论《诗经》中的疑难问题,这个人辩论不过,对他十分佩服,倒穿着鞋子跑了。

匡衡追上去说:“先生请留步,听听我和你讨论刚才的问题。”那个人说:

“我讲不出什么来了。”于是就跑了,不再返回。

邑yì释义1. 城市,都城;

2. 旧指县;

3. 古代诸侯分给大夫的封地。

邑人 yìrén

释义同邑的人,即同乡。

原文:邑人大姓文不识

翻译:同乡有个大户人家叫文不识的

官吏楷模《朱邑》的文言文翻译是什么

1楼 花樱童话 1 释义 朱邑,字仲卿,是庐江府舒城人。年轻时是舒城桐乡的农民,为人廉洁公正,待人宽容,做事本着对人慈爱和有利的原则,从不粗暴无礼地对待别人,抚恤慰问老人和孤寡无依的人,凡遇到他的都得到很好的对待,深得当地吏民的敬爱。后提拔为太守卒史,因贤能优秀被推举为大司农丞。 后升任为北海太守,...

我们要的福音是什么意思,我们要分享的福音是什么意思

1楼 匿名用户 《好消息》 福音就是好消息,传给街坊和邻里, 传说耶稣的事迹,信而得救有福气。 大家都来传福音,传给朋友和亲戚, 靠主恩典不要灰心,引人归主真欢喜。 福音就是好消息,传给街坊和邻里, 传说耶稣的事迹,信而得救有福气。 大家都来传福音,传给朋友和亲戚, 靠主恩典不要灰心,引人归主真欢喜...

梦到自己要搬家是什么意思,梦到自己要搬家是什么意思 10

1楼 卸下胭脂泪 梦见搬家 暗示你对目前的朋友 恋人 合伙人或是现在的工作环境 生活环境,甚至个人在社会和生活中的角色感到不满,你内心中渴望改变眼前的处境,想要换工作单位,或是开始一段全新的生活。 梦见自己正在搬家 并正在为此劳累,比如扛着沉重的东西等,预示你将经历一段艰苦的日子。 梦见自己搬进了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