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合物达到它的熔点时,其结构会发生改变吗

2020-12-06 15:18:26 字数 5006 阅读 6469

1楼:捷列夫

相当部分的物质不会改变其结构,如乙醇,乙酸等。

部分熔点高的物质,会发生裂化反应,例如,含较多碳原子的烷烃。

2楼:匿名用户

二元混合物的熔点低于它的任何一个组成化合物.因为物体的熔点同它的晶格能有关,分子对称性越好,结构越规整则晶格能越高,而混合物由于分子完全不一样所以互相破坏了其晶格的完整性,造成熔点低于它的任何一个组成化合物.schroder van laar方程指出了混合物熔点(t)与化合物a的摩尔分数(xa)的关系,你可以了解一下.

是否可以使用第一次测定熔点时已经熔化的有机化合物再作第二次测定

3楼:当年云雾里

不能,因为熔化过程中会进入空气等杂质,而且重新凝固的固体的晶格类型和原来的也不一样,必须重新取样

4楼:

测过的有机物分子的晶体结构有可能改变了,则它的熔点也会有所改变,所以不能用作第二次测量。

5楼:匿名用户

不可以,第一次使用后重新凝固时会有空气中的杂志混入,且密度发生变化

熔点是什么含义

6楼:匿名用户

熔点(melting point)

熔点是固体将其物态由固态转变(熔化)为液态的温度。进行相反动作(即由液态转为固态)的温度,称之为凝固点。与沸点不同的是,熔点受压力的影响很小。

晶体融化时的温度叫做熔点。物质有晶体和非晶体,晶体有熔点,而非晶体则没有熔点。晶体又因类型不同而熔点也不同.

一般来说晶体熔点从高到低为,原子晶体》离子晶体》金属晶体》分子晶体。在分子晶体中又有比较特殊的,如水,氨气等.它们的分子只间因为含有氢键而不符合"同主组元素的氢化物熔点规律性变化''的规律。

熔点是一种物质的一个物理性质。物质的熔点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有两个因素对熔点影响很大。一是压强,平时所说的物质的熔点,通常是指一个大气压时的情况;如果压强变化,熔点也要发生变化。

熔点随压强的变化有两种不同的情况.对于大多数物质,熔化过程是体积变大的过程,当压强增大时,这些物质的熔点要升高;对于像水这样的物质,与大多数物质不同,冰熔化成水的过程体积要缩小(金属铋、锑等也是如此),当压强增大时冰的熔点要降低。另一个就是物质中的杂质,我们平时所说的物质的熔点,通常是指纯净的物质。但在现实生活中,大部分的物质都是含有其它的物质的,比如在纯净的液态物质中熔有少量其他物质,或称为杂质,即使数量很少,物质的熔点也会有很大的变化,例如水中熔有盐,熔点就会明显下降,海水就是熔有盐的水,海水冬天结冰的温度比河水低,就是这个原因。

饱和食盐水的熔点可下降到约-220℃,北方的城市在冬天下大雪时,常常往公路的积雪上撒盐,只要这时的温度高于-22℃,足够的盐总可以使冰雪熔化,这也是一个利用熔点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熔点实质上是该物质固、液两相可以共存并处于平衡的温度,以冰熔化成水为例,在一个大气压下冰的熔点是0℃,而温度为0℃时,冰和水可以共存,如果与外界没有热交换,冰和水共存的状态可以长期保持稳定。在各种晶体中粒子之间相互作用力不同,因而熔点各不相同。同一种晶体,熔点与压强有关,一般取在1大气压下物质的熔点为正常熔点。

在一定压强下,晶体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都相同。熔解时体积膨胀的物质,在压强增加时熔点就要升高。

在有机化学领域中,对于纯粹的有机化合物,一般都有固定熔点。即在一定压力下,固-液两相之间的变化都是非常敏锐的,初熔至全熔的温度不超过0.5~1℃(熔点范围或称熔距、熔程)。

但如混有杂质则其熔点下降,且熔距也较长。因此熔点测定是辨认物质本性的基本手段,也是纯度测定的重要方法之一。

测定方法一般用毛细管法和微量熔点测定法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都是利用专业的测熔点仪来对一种物质进行测定。(右图就是一台显微图像熔点仪)

钨(w)是熔点最高的金属,在2000℃-2500℃高温下,蒸汽压仍很低。钨的硬度大,密度高,高温强度好。

7楼:匿名用户

晶体融化时的温度叫做熔点。物质有晶体和非晶体,晶体有熔点,而非晶体则没有熔点。

熔点是一种物质的一个物理性质。物质的熔点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有两个因素对熔点影响很大。一是压强,平时所说的物质的熔点,通常是指一个大气压时的情况;如果压强变化,熔点也要发生变化。

熔点随压强的变化有两种不同的情况.

加热到120.5-121℃,所以只是该物质物理状态的改变,只要它不分解或者发生化学变化,化学性质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配成水溶液,加热到120.5-121℃,是否变质?要看它能不能跟水反应,不反应的话你加热到120.5-121℃,这时候水也被蒸发了,就只有它自己啦,就跟你上面的问题一样啦

8楼:匿名用户

熔点和溶点又有什么不同啊

9楼:匿名用户

加热到120.5-121℃,其化学性质是否变化取决于它本身的化学性质,如加热到120.5-121℃是否分解,是否与空气中的物质反应等等,同时,也取决于你加热操作的装置。

建议结合该物质的理化性质及实际操作进行判断。我很难给出明确答案。

配制成水溶液也是这样,其性质是否变化取决于溶液、溶质、溶剂的理化性质。如密度,含量,沸点等等。同时,也取决于你加热操作的装置。

建议结合该物质的理化性质及实际操作进行判断。我很难给出明确答案。

10楼:匿名用户

熔点是凝固相开始转变为液相的温度点。

没有溶点一说。

有机物,无机物属于什么

11楼:啊沐沐的忧伤

【无机物】

无机物是无机化合物的简称,通常指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少数含碳的化合物,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氰化物等也属于无机物。无机物大致可分为氧化物、酸、碱、盐等。

【有机物】

定义 有机物通常指含碳元素的化合物,或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总称为有机物。

说明 1.有机物是有机化合物的简称。目前人类已知的有机物达900多万种,数量远远超过无机物。

2.早先,人们已知的有机物都从动植物等有机体中取得,所以把这类化合物叫做有机物。到19世纪20年代,科学家先后用无机物人工合成许多有机物,如尿素、醋酸、脂肪等等,从而打破有机物只能从有机体中取得的观念。

但是,由于历史和习惯的原因,人们仍然沿用有机物这个名称。

3.有机物一般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熔点较低。绝大多数有机物受热容易分解、容易燃烧。有机物的反应一般比较缓慢,并常伴有副反应发生。

4.有机物种类繁多,可分为烃和烃的衍生物两大类。根据有机物分子中所含官能团的不同,又分为烷、烯、炔、芳香烃和醇、醛、羧酸、酯等等。

根据有机物分子的碳架结构,还可分成开链化合物、碳环化合物和杂环化合物三类。

5.有机物对人类的生命、生活、生产有极重要的意义。地球上所有的生命体中都含有大量有机物。

12楼:上班

有机物 有机物是有机化合物的简称,所有的有机物都含有碳元素。但是并非所有含碳的化合物都是有机化合物,比如co,co2。除了碳元素外有机物还可能含有其他几种元素。

如h、n、s等。虽然组成有机物的元素就那么几种(碳最重要),但到现在人类却已经发现了超过1000万中有机物。而它们的特性更是千变万化。

因此,有机化学是化学中一个相当重要的研究范畴。 有机物即碳氢化合物(烃)及其衍生物,简称有机物。除水和一些无机盐外,生物体的组成成分几乎全是有机物,如淀粉、蔗糖、油脂、蛋白质、核酸以及各种色素。

过去误以为只有动植物(有机体)能产生有机物,故取名“有机”。现在不仅许多天然产物可以用人工方法合成,而且可以从动植物、煤、石油、天然气等分离或改造加工制成多种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必需品,象塑料、合成纤维、农药、人造橡胶等。与无机物相比,有机物的种类众多,一般挥发性较大、熔点和沸点较低,反应较慢(较复杂)。

溶于有机溶剂,且能燃烧。碳原子可用共价键彼此连接生成多种结构,组成数量巨大的不同种类的有机分子骨架。按照基本结构,有机物可分成3类:

(1)开链化合物,又称脂肪族化合物,因为它最初是在油脂中发现的。其结构特点是碳与碳间连接成不闭口的链。(2)碳环化合物(含有完全由碳原子组成的环),又可分成脂环族化合物(在结构上可看成是开链化合物关环而成的)和芳香族化合物(含有苯环)两个亚类。

(3)杂环化合物(含有由碳原子和其他元素组成的环)。在烃分子中,共价连接的碳原子是骨架,碳的其他键则与氢结合。烃骨架非常稳定,因为形成碳-碳单键和双键的碳原子同等享用它们之间的电子对。

烃的氢原子可以被不同的功能团(官能团)取代产生不同类的有机物。功能团决定分子的主要性质,所以有机物也常根据其功能团分类。有机生物分子的功能团比其烃骨架在化学上活泼得多,它们能改变邻近原子的几何形状及其上的电子分布,从而改变整个有机分子的化学反应性。

从有机分子中的功能团可以分析和推测其化学行为和反应。如酶(细胞的催化剂)可识别生物分子中的特殊功能团并催化其结构发生特征性变化,大多数生物分子是多功能的,含有两种或多种功能团。在这些分子中,每种类型的功能团有其自己的化学特征和反应。

如氨基酸具有至少两种功能团——氨基和羧基。丙氨酸的化学性质就基本决定于其氨基和羧基。又如葡萄糖也是多功能的生物分子,其化学性质基本决定于羟基和醛基两种功能团。

生物分子的功能团在其生物活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生物分子中某些其他的功能团列于下表中。 无机物是无机化合物的简称,通常指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

少数含碳的化合物,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氰化物等也属于无机物。无机物大致可分为氧化物、酸、碱、盐等。

如何比较有机化合物的熔点沸点

13楼:鹅子野心

一般来说,结构相似的有机物,分子量越大溶沸点越高,因为分子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就越大。

像你给的这几个物质,2,3,3-三甲基-戊烷分子量最大,溶沸点最高。其次是2,3-二甲基戊烷和3,3-二甲基-戊烷,再次是3-甲基-戊烷。

至于2,3-二甲基戊烷和3,3-二甲基-戊烷怎么比较,应该是后者溶沸点比较低,因为后者对称性更好,导致分子间作用力比较小(你可以理解为作用面小)。

另外,虽然你给的这几个物质里面没有,但我还是想提醒你一下。溶沸点的大小一定要考虑到氢键,分子间氢键会提高溶沸点,而分子内氢键则会降低溶沸点。分子间的就不说了,你应该知道原因。

分子内的那个原因是由于氢键的存在,使得分子的对称性增强,同时阻止了分子间氢键的形成,还降低了取向力和诱导力,因此降低了分子间的作用力,溶沸点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