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是不是有个习俗,新房子第一年必须在广州过年

2020-12-06 11:20:50 字数 5189 阅读 4470

1楼:匿名用户

是新房第一年过年不能空着,要有人烟气,主要是以前盖了新房,没人住新年可能会有不正经的人员接近。不过现在治安好了,没事,真的有事,留盏灯就行。希望能帮到你,望采纳。

第一年过年一定要在新房里过年吗?

2楼:匿名用户

既然有这个习俗就尊重习俗吧,我也是新房子第一年时候没回去陪老人过年,年初二一家人

回去的,江阴这边有这个风俗那就按照风俗办吧,不然自己心里总归有点不舒服的,到时候选个好天气,买个几样东西,糕啊馒头,团圆,苹果什么的,意思一下。

3楼:暴躁的87兔子

我们这边没有必须在新房过年的习俗,我们都是回老家陪父母

4楼:匿名用户

嗯,反正是一定要在婆婆家过年呢,这个新房里过年是什么意思?

5楼:匿名用户

第一年过年一定要在新房里过吗?不一定这看你自己的当地学乳才能知道。

6楼:匿名用户

肯定要再新房里,前提你们结婚了

7楼:钻诚投资担保****

对,叫压房

新房装饰好后,何时搬家进驻新房,民俗是比较讲究的。首先要选搬家吉日,提前贴好对联,当日在天未明即要搬到新房,放炮庆祝。中午还必须在新房子中吃饭,以示安灶。

当晚父母或长辈还要在新房睡觉,以示孝敬之意。

听说住新房子的第一年一定要在新房子里过年,为什么?

8楼:原创**梦工厂

没有这样的说法,

很多地方指新婚的房子,

三天内不可以空着。

9楼:口袋里装雪糕

这是一个习俗,过年会有一个叫“夕”的怪兽来家**,但是它怕红色和鞭炮声,所以要在家门上贴红纸,门口放鞭炮,这个就是除夕的来临,不过现在城市不准放鞭炮,所以大家就只贴红纸了。

你到你弟弟那边过年前把红纸贴上就可以了。至于红纸变春联就是另一个故事了。

10楼:匿名用户

各地的传统不一样,各有各的特色。

11楼:爱沉默星空

如果没人,小鬼就会到房子里住。

广州过年有什么习俗?

12楼:以雅

广州过年的习俗:凌晨祭祖拜神,杀鸡。起床焚香,放炮仗。

这天互相拜访,不问贵贱,名曰“贺新岁”。初一的中午饭必须吃斋,用粉丝、腐竹、发菜、冬菇等煮成一锅“罗汉斋”,这一年该吃的素菜都在这一天吃完,往后便可以大鱼大肉。

广州过年的其他习俗:

1.广州盆桔,意头好

广州的挥春还用于花盆和花瓶上,用"大吉"、"花开富贵"等字样的挥春包裹花盆、桔子盆,在桃花、和桔子上挂一些吉利话的立体**挂饰或是装着硬币的红包;米缸的上面还贴上一个"常满",在阳台的墙上贴"天官赐福",不少家庭的门前都有一张有"出入平安"字样的红地毡。

2、"年二八洗邋遢"

俗语说"年廿八,洗邋遢"这是广东方言,就是说在农历十二月二十八日那天是扫尘和搞卫生的时候。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

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掸拂尘垢蛛网。

3、新年讲"意头"

在广州,过年是最讲究"意头"的,就像广州人对花的情有独钟一样,并不是因为广州人都是懂得赏花的雅士,而是因为花能代表无数的好意头,无论是高雅之士还是庸俗市,过年都一定要买一盆金桔,一盆水仙,一棵桃花(因为广州人买桃花不是买一枝,而是把整棵树砍下来带回家)。广州人过年买桃花,就像西方人圣诞买圣诞树一样。而鲜花象征着花开富贵、金桔代表如意吉祥,这正是完美地配合了广州人们的这种心态和需要。

4.过节前要蒸一"底"

从食物上要讲意头、从行事上要讲意头、从嘴巴上也要讲意头,比如:过节前要蒸一"底"(广东方言:盆)年糕,年糕包括有:

糯米年糕、萝卜糕、芋头糕、马蹄糕、九层糕、松糕等,年糕谐音"年高",寓意快高(糕)长大、步步高(糕)升;年糕是用糯米来做的,柔软粘口,金黄色的糕面插上红枣、柏枝,寓意吉祥如意、鸿运长驻。

5、新年八宝果盒

在新春佳节,广州家家户户都备有八宝果盒,来招待拜访的亲戚和朋友,果盒里面有红瓜子、黑瓜子"摩登"瓜子(葵瓜子);有各种糖果和巧克力、开心果;有广式的贺年蜜饯,如:糖金橘、糖莲子、糖马蹄(荸荠)、糖椰角、糖椰片、糖冬瓜、糖莲藕……;还有油角、煎堆、蛋散等。记得小时候跟着大人们一起各家各户地去拜年,大家总会互相赠送油角和蛋散,比试看看谁的手势(夫功)好,然后离开的时候,大家总会抓一把红瓜子放在兜里,边走边嗑。

6、拜神

广州人在节日里俗称的"拜神"不但是指到寺庙里拜神,还特指在家参拜神灵和祖先。广州人对神明和祖宗都最为尊敬,很多家庭都设有神柜,最上奉的是观音或关公等自家供奉的神灵,中间供奉的是祖先的神位,底下供奉的是土地,在家门口的墙上也供奉天地和土地。每到大节和纪念日,都要劏鸡杀鸭,拜祭天地、祖宗、接财神等,反正从廿三的谢灶君开始,拜何方神灵用什么食物和烧供品等,作为家庭主妇们都会忙得不得了。

13楼:恒

广东人过年有哪些习俗?用粤语为大家介绍下,你有了解过哪几个?

广州春节传统习俗

14楼:匿名用户

春节为农历元旦,是中国也是广州最重大的传统节日。广州的春节既有中国春节的基本内容,又有自己的地方特色。从农历十二月中旬开始置办年货;除夕前,在大门上或厅堂里挂上“福”字或年画,有的人家还将“福”字倒挂,意即“福”到。

除夕夜,一些家庭到宾馆酒家吃团圆饭,然后“行花街”。初一至十五,亲友或相识的人互相拜年时,已婚或年长者要给未婚者或小孩封“利是”(即红包),以示吉利之意。正月十五元宵节食“汤圆”,寓意全家人在新的一年里平安团圆、幸福美满。

广州的春节风俗还有别于其他地区的是:1、农历十二月二十八日至除夕深夜举办迎春花市,数以百万计的人参加逛花市活动。2、置鲜花。

家家必置,包括摆年桔、摆水仙、插鲜花。3、庆人日。人日为大年初七,广州人多在这天设丰盛的家庭筵席,以示庆贺。

吃团圆饭、逛花街,小朋友和未婚的人收红包,还要放烟花鞭炮,舞龙舞狮,摆年橘,摆水仙,插鲜花……

这些习俗大家都知道,可是,这些习俗是怎样来的?

最早广州的春节习俗逛花街是从明朝就流传下来。也有来历,在当时海珠区的南部,芳村区的花地湾,盛产各式各样的鲜花,渐渐地把鲜花在春节时在市场上大量买卖,后来就流传了逛花街。

舞龙舞狮又是怎样来历?传说在古时候,在广州有一头**的大狮子,常常窜到人家里吃人,有一位大英雄听说了这件事后,决定要杀了那头狮子,他带了两把刀,一刀就把狮子的头砍了下来,为了纪念杀掉狮子的大英雄,就产生了舞隆舞狮。

广州的春节习俗和外地有许多不同,例如:外地只给小朋友红包,广州既给小朋友红包,也给未婚的人红包。

拜年,送大桔

拜年,初一一早,人们起床穿好新衣后,第一件事是自家对拜,往往是后辈先祝福长辈,然后长辈再给后辈晓以期望。早饭后,就各自向自己的亲朋好友拜年。俗谚说:“有心拜年初

一、二,无心拜年初

三、四。”说的是拜年越早越见其诚意。故此,有的人起床后就立刻向亲戚朋友拜年去了,回来后才吃饭。

拜年的人,无论带了多少礼物,其中大桔是不可少的。大桔取其谐音“大吉”,带多带少都没有关系,但是不能是奇数。拜年者进了亲友的门,应该看不同对象说不同的祝语。

对老人说“新春如意”“寿比南山”,老人会咧开没牙的嘴笑;对有工作的人则说“工作顺利”、“新年进步”,听的人会觉得十分顺耳;如果是做生意的人,最中听的莫过于“新年大赚”、“发财利市”了;如果是正在读书的小孩,他们最希望的莫过于新年学习进步、成绩突出。送他们这种祝语,他们会对你十分友善。临走,主人便会从来者的礼物中留下两个大桔,然后取出自家大桔交换,意在互赠吉祥。

有好诣诙谐者新正出门给人拜年,往往只在裤兜里装上两个大桔,一一拜年后,裤兜里依然是装着两个大桔不变。因此,民间有善诣者称年初的拜年礼俗为“换柑运动”。

回娘家正月初二、初三,嫁出去的女儿们便纷纷带着丈夫、儿女回娘家拜年。女儿回娘家,必备办一大袋的饼干、糖果,由母亲分送邻里乡亲,一如过年的情景。如果家中有多个女儿的,而这些女儿又不在同一天归来,那么,就要来一个分一次,礼物颇薄,四块饼干而已。

然而,它反映的情意却甚浓,真正的是“礼轻情意重”,它表达了姑娘对乡亲的切切思念。姑娘回到家中,若家中有侄儿,当姑母的必须再掏腰包,尽管在初一日给压岁钱时已经送了,可这一次意义不同。女儿必须在晚饭前赶回婆家。

广州春节禁忌

因为正月是一年之始,广州人往往将它看作是新的一年年运好坏的兆示期,因此过年的时候“禁忌”特别多。言语方面,凡是“破”、“坏”、“没”、“死”、"光”、“鬼”、“杀”、“病”、“痛”、“输”、“穷”等不吉利的字眼,都禁忌说出口来。也忌婴儿啼哭,因为啼哭是“没头彩”,兆示疾病、凶祸。

故这一天即使小孩惹了祸,也不能打他或呵斥他,以免他啼哭不休。行为方面,端杯、盘、碗、碟要格外小心,不能打坏,不慎打坏时,在取水一俗已经徒有形式而已。禁扫地这一习俗也正在慢慢被淘汰,因为春节期间燃放鞭炮,人来客往,地上纸屑、垃圾特别多,不打扫一下的确有碍大雅。

因此,从讲究卫生出发,不少年轻人也就对这些传统禁忌习俗不怎么讲究了。

这一天债主不许上门讨债,因为人们认为这一天讨债对借贷双方均不吉利。也忌从别人口袋里掏东西,人们认为,正月初一的口袋让人掏了,可能导致一年都被“掏空”的危险。

忌死人,也忌办丧事,因为这将给家里带来不祥。同时,忌该天理发,因为人们在这一,天总喜欢把理发同办丧事联系起来。这一天甚至忌杀生,杀生被认为会导致刀灾、兵灾、血灾等灾祸的发生,但是,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吃东西图个新鲜,为了口腹之快,也就没什么顾忌了。

饮食方面,这一天严禁吃药。否则,被认为会导致一年从头到底病疾缠身,吃药不断。初一早饭忌吃荤,有几种说法:一种是这一顿吃斋,其功用等于一年;另一种是暗喻指勤俭治家,不可铺张浪费

15楼:匿名用户

1.年廿四,送灶君:北方有腊八节,广东没有,却有送灶君。传说这一天灶君要回天庭向玉皇大帝汇报这一家人过去一年的种种,所以要供奉美食。

2.年廿五,办年货:送灶君后家家户户开始办年货。以前都是家庭主妇制作贺年糕点食品,例如油角、煎堆、年糕,在制作的过程很谨慎,不能说不吉利的话,所以一般不让小孩参与。

3.年廿八,洗邋遢:春节将至,辞旧迎新,这一天会将家里一切进行彻底大扫除。

4.年廿九,责年:责年是指买耐放的食物准备在过年期间享用,通常选择好听吉利的食品,如葱、芹、蒜、鲮鱼。

5.年三十,庆团年:这天是除夕夜,一家人吃“团年饭”。饭后不睡觉,一起守岁。对广东人来说,这一天是最重要的,一家人一定要穿得齐齐整整,菜要有好彩头的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