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山东庆云风俗,山东德州有哪些风俗啊

2020-12-05 16:04:38 字数 5439 阅读 5766

1楼:匿名用户

婚嫁山东一带的婚嫁,大体上分为这样几个步骤:议婚、订婚、送日子、铺房、迎娶、拜堂合卺(jǐn,一种酒器)。婚嫁包括从谈婚论嫁、纳采,直到入洞房的全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所要求的相关文书、来往等礼仪项目。

年轻人到了法定婚姻年龄,父母便开始张罗着寻找合适的对象,然后托媒人到对方去问寻、提亲。如果双方有联姻意向,会交往一段时间,以了解对方、培养感情。即便是自由恋爱,也是如此。

当双方都认定家庭状况合适、男女感情稳固了,就进入议定婚期阶段,举行订婚仪式,并商定婚礼日期、主体步骤、彩礼、嫁妆等具体问题。在准备一段时间后,双方领取结婚证,成为法律上的合法夫妻;公布婚礼确切时间,发送喜帖。结婚典礼是重头戏,具体内容基本上都有亲迎、拜天地、拜高堂、夫妻对拜、入洞房、婚宴等仪式。

相亲经过媒人、婚姻介绍人的沟通和联络,男女双方商定一个日子见面,即为“相亲”。以前相亲,女方的亲戚要组成“亲友团”,在媒人陪同下前往男家。男方家里要精心布置,盛情招待。

男方家中女眷还要带领女方亲友、媒人察看房屋院落、家具财物,介绍家庭成员、日常收入等。相亲这天中午,如果女方亲友团拒绝留下吃饭,那就是不满意;如果留下,婚事有了成功的可能。在此之后,男方再约定去女方家相看的日期。

接下来的步骤,就是择吉日正式定亲了。随着自由婚姻的逐步推广,相亲仪式也在发生着改变。相亲的地点被安排在商店、集市或媒人家中;在双方简单介绍之后,留男女二人独处交谈。

到八十年代以后,男女之间社交频繁,男孩和女孩如果自行恋爱,为了按步骤走形式,这种情况下的相亲常常与定亲合并,以前男方赠送给女方的小礼物,也发展成所谓的“见面礼”,或直接以现金相赠。结婚结婚典礼是婚礼中是最重要、最出彩的仪式,迎娶最为热闹,也最有特色。旧时在婚礼日早晨,吹鼓手最先来到主家大门口鼓吹一通,然后进洞房再吹。

迎亲花轿起程,新郎坐的叫“官轿”,给新娘准备的叫“花轿”。花轿要找一个父母双全的小男孩压轿;轿内还要放上一只大公鸡,轿门上贴“吉星高照”红符。三声炮响后,迎亲队伍在锣鼓声中启程。

来到女家门前,吹鼓手经过“三吹三打”后,新郎才能进入女家门内。新郎先要拜女方祖先和家长。新娘梳妆打扮完毕,吹鼓手高奏喜乐,新娘入轿中。

现代的迎娶,一般换上了浩浩荡荡的小轿车车队,摄像机镜头一路相随,新娘也大多换上了漂亮的婚纱。

婚俗各地婚礼的具体项目可以说是异彩纷呈,但是,因齐鲁之邦的地理、文化原因,又使山东的婚礼有一些共同的或相似的仪式和程序。

抱瓶跨鞍。人们在婚丧嫁娶等传统的隆重场合通过各种物品、事项,利用象征、谐音等途径创造和使用口彩,以讨得吉利。如过门儿的新媳妇要怀抱“宝瓶”或手拿苹果、跨过马鞍,谐音“平”、“安”,寄托婚后一家人幸福平安的愿望。

跨火盆。婚礼上,当新娘要进婆家门时,婆家人会在门外点燃一小堆柴草,或点燃一盆炭火,让新娘跨过去,以驱除秽气。在泰安,接新娘的花轿一落地,就有两个小男孩手持麻杆扎成的火把,绕着轿子燎三次,称为“燎轿”。

现在的跨火盆已经改变了意义,象征着婚后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拜堂。拜堂是婚礼高潮中的高潮。旧时农村大多在自家小院拜堂。

男家事先在院**或正屋门前摆设桌案,放置装满高粱的升或斗,蒙上红纸,还在桌上放置点燃的红蜡烛等。各地拜堂时放置的物品不同,但基本上都是象征将来过上好日子的物品。迎亲花轿落在院门外,鼓乐大作,鞭炮齐鸣。

新人下轿后踩着红毡或者年糕走入院中,并列站在端坐的父母面前,按照司仪主持“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交换信物”、“入洞房”等仪式。现在许多年轻人的婚礼仪式多选择在酒店举行。闹洞房。

新人进了洞房,男左女右在婚床上坐定,称为“坐床”或“坐帐”。接下来的仪式是“撒床”。按照一定的方位顺序,将红枣、栗子、花生、桂圆、核桃等象征“早立贵子”、“儿女双全”、“和睦体贴”等吉祥祝愿的食品撒到新人身上和床上,撒帐的时候要唱吉祥的“撒帐歌”。

还有两项重要仪式,一是掀盖头,一是同饮交杯酒。掀盖头的时间有的是在典礼上,有的是在洞房里,有的则是在晚上洞房花烛时;新郎掀盖头有的是直接用手,有的是用称杆,暗含“吉星合到大吉大利”。旧时喝交杯酒是用同一个葫芦分成的两个瓢饮酒,现在多为夫妻二人交臂而饮,有“相亲相爱、同甘共苦”之意。

闹洞房时,众多年轻人聚集一堂,不分长幼辈分,想出来很多办法戏弄新人尤其是新娘。

在山东各地,结婚典礼之后几天内,都有新媳妇“回门”的程序,新郎与新娘一起回到女方家中,或者女家来人接回闺女。新婚夫妇到女方家中,女方备置酒席,将女婿奉为上宾,众亲戚也来祝贺。山东各地回门时间和在娘家滞留时间不一。

山东德州有哪些风俗啊

2楼:地下水污

一,跑驴

德州民间传统舞蹈,已有600多年历史。演员将扎制成型的“驴

”挎在身上,给人以骑在驴上的感觉,演员的双腿则在“驴”下裙围中模拟毛驴跑动。表演形式有“单驴”、“对驴”和“驴队”等形式,表演时用锣鼓唢呐伴奏。

二,抬花杠

“抬花杠”原是由人们抬着花篮去祭祀“大姑神”的一种仪式衍生而来的,传说大姑神爱花,人们便抬着花篮在“大姑庙”前表演出各种动作让大姑神**,表达对“大姑神”的敬仰并博得大姑神的欢心。

三,绣球灯舞

“绣球灯舞”是人们表达祈求风调雨顺、安居乐业的愿望集武术、舞蹈为一体的自娱自乐的民间艺术活动。起源发展于齐河县祝阿镇官庄村并流传至济南市长清、北园一带。

四,斗蟋

发轫于南北朝末期,发展于唐宋,繁荣于明清,鼎盛于当今。宁津蟋蟀蟋蟀个大,皮厚、牙坚以柴胡店镇、杜集镇等乡镇的最为典型。斗蟋蟀是由养蟋蟀而生的。

在玩赏、观察蟋蟀的过程之中,人们逐渐发现雄蟋蟀具有好斗的特性,斗蟋之风由此逐渐兴起。

五,马堤吹腔

马堤吹腔是一个古老的剧种,属弦索声腔系剧种,因其主要伴奏乐器是笛子、笙、唢呐、三弦等吹奏乐器,故俗称吹腔。其前身是500年前流传于山东、河南、冀南、苏北一带的民间戏曲柳子戏,各地叫法也不尽相同。清朝年间流传于运河以东的称柳子戏,及黄河以北的临清、夏津则称吹腔戏。

3楼:黄河明月夜

德州杂技

德州市的宁津、乐陵、庆云、陵县不光是民间杂技运动最为聚合的地方,并且也是杂技术术人才辈出的地方,素有“杂技之乡”之称。早在《史记》和《汉书》中已有纪录。

刺绣 刺绣多为妇女,项目有枕顶、鞋面、炕围、腰包、兜肚、腰带、腿带等,题材有:菊、兰、梅、莲、鸡、鸟、凤、鱼、蝶、虫等。

剪纸 剪纸多为窗花、炕围、花边、包角云等,通常多见题材多取材于生存事物。

夏津小调

夏津小调又名琴曲,群众俗称“小音调”,曲种多达60余个,散布较广的有《平调》、《摇调》、《娃娃腔》、《胡涂调》、《反胡涂调》、《迭断桥》、《风阳歌》、《大金丝》、《小金丝》等。代表曲有《顶灯》、《秃子闹房》、《要婆家》等。

夏津民歌

夏津民歌丰裕多彩庆云凉帽辫

产于庆云县大靳、板营、常家等十几个州里,具有100多年的史乘。产物以雪白、匀净、板平、边齐等为特点。可加工成凉帽、提篮、纸篓等。

夏津印花蓝布

又名青花布,古代称“浆水颉”、“药斑布”。北宋时期夏津县已广大生产。该布具有光滑丰富、蓝地白花、色彩灿烂、耐久不褪的特点。

草柳系统品

产地是禹城、平原两县,始于本世纪60岁月,从1969年开始出口。主要产物有草编地毯、坐垫等195种;柳编果盒、纸篓、提篮等70余种。

4楼:匿名用户

具体些啊,指那些方面!

关于山东庆云县的几个问题

5楼:一览众山小

济南至庆云150km,坐车大约3个小时。目前庆云没有火车。

6楼:甘为鲁子牛

大概3个多小时,目前庆云还没有通火车

7楼:2011的新起点

从济南到庆云坐公车要3——4个小时,庆云没有火车。

德州市庆云县的订婚习俗是什么?女方去男方家吗? **等

8楼:匿名用户

订婚,女方去男方家,男方家安排酒席,在酒席上商量好彩礼钱、三金及结婚日子。

商定不下随后协商。

具体两家商量着办,现在没那么多讲究。

9楼:匿名用户

这个问下父母双方更清楚啊,就算有习俗不同的家庭也会有所不同的,有的讲究,有的不讲究,所以双方要讨论协商的。

10楼:鲲鹏小子

恭喜恭喜!要结婚了吗?

山东中秋节习俗

11楼:free高

山东中秋节习俗有吃月饼和团圆蛋、祭土谷神吃“麦箭”、中秋之夜抛帕招亲、供奉兔子王、做“月鼓”、剪纸贴窗花、八月十五看闺女这7种习俗。

一、吃月饼和团圆蛋

蛋圆似月,古往今来就是象征团圆的吉祥食品,蛋圆人团圆。山东中秋习俗素来有吃月饼和吃团圆蛋的习俗,圆圆的月饼和圆圆的蛋,是象征吉祥团圆的食品,又是中秋节人们相互表达祝福的纽带。

团圆佳节,送上一份团圆“蛋”,品着团圆的滋味,感受思念的情浓。

二、祭土谷神吃“麦箭”

山东庆云县农家八月十五日祭土谷神,称「青苗社」。诸城、临沂和即墨等地除了祭月外,也得上坟祭祖。冠县、莱阳、广饶及邮城等地的地主也於中秋节宴请佃户。

即墨中秋节吃一种应节食品叫“麦箭”。先用白面摊成煎饼,再加上肉馅或素馅,然后用秫秸卷成筒状蒸熟,吃时加上调料,味道十分鲜美。

三、中秋之夜抛帕招亲

山东省有些地区,中秋之夜有抛帕招亲的习俗。中秋节之夜,于广场中搭一彩台,布置成月宫景状,并设玉兔、桂树等。一些未出嫁的姑娘扮成嫦娥,在欢庆歌舞之后,姑娘们将一些绣着不同花色的手帕向台下抛去。

四、供奉兔子王

旧时,每逢中秋节,济南人的供桌上总少不了一尊神采奕奕的“兔子王”。多数“兔子王”高度一般在20厘米,能自由活动,用手拉动绳子时,兔子王的双肩就上下做出捣药状,憨态可掬,惹人喜爱。

五、做“月鼓”

山东有种蒸的月饼,现在潍坊、烟台龙口仍有传留,叫做“月”、“月鼓”、“月糕”,用面饼两层做成,通体圆形,下一层常做为十二个“月瓣”,“瓣”上插枣,上一层做“玉兔”,做“猴”,又装饰许多面塑染色花果,两层中间,也夹红枣,此物用以供月、赠亲友,好看亦中吃。

六、剪纸贴窗花

胶东一带民间很早就有中秋剪纸贴窗花的习俗,直到上世纪70年代末,蓬莱、栖霞、牟平等地的农村老人还延续这些风俗。

七、八月十五看闺女

泰安一带有八月十五看闺女的风俗。每到中秋节前家家户户备了礼品去看出了嫁的闺女,包括出嫁多年的老闺女。

人们拿着月饼和鲤鱼,去看闺女,与泰安的民间传说有关系。

传说泰山老奶奶是天老爷的闺女,玉皇大帝的妹子。她生得漂亮,心地慈善,不恋天堂,爱尘世生灵,下凡来到泰安,苦心照管山下百姓,使泰山一带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人们编了歌谣颂扬她的功德:“泰安神州,十年九收。”歌声传到天老爷那里,他非常高兴,决定八月十五丰收时节来看看闺女,天上的圆月是他送给闺女的饼,花翅鲤鱼是他送给闺女的礼。

从那时候起,泰山下的人都学老天爷那样八月十五看闺女,也都用月饼、鲤鱼作礼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