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楼:匿名用户
出这几副对联的人真是天才!不得不佩服中国汉字文化的文化底蕴是如此的深厚。
上联:冻雨洒窗东两点西三点
下联:切瓜分片横七刀竖刀
看出对联的规律没有?纯粹文字“游戏”对联,但是又不是完全的文字游戏,对联中情景也是符合情理的。类似的对联还有下面几对:
上联:二人土上坐
下联:月在日边明
上联:此木为柴山山出
下联:因火成烟夕夕多
下面这首情诗也不错:
入山看见藤缠树,出山看见树缠藤;藤缠树来缠到死,树缠藤来死缠。
谁能对出这个个对联俺佩服他
2楼:匿名用户
完整题:谁能对出这个个对联...俺佩服他(她)...
上联: 总有爱在西元前,真的爱你一万年;
下联:确生情于公历后,不假追卿八千里。
为什么微生物学比动植物学起步晚但发展非常迅速
3楼:匿名用户
研究空白多,发展才迅速。另外也是社会生产需要。
4楼:as晨之旭
首先动植物在不需要仪器的情况下真是可见,不需要额外设备辅助,研究起来直观。其次微生物从发现至今人类已经充分认识到微生物在生活及生产的各个方面的重要作用及影响,所以在安东尼·列文虎克发明显微镜后人类针对微生物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一方面通过研究微生物能更好的发现细菌或病毒的致病机理能为人类更好的生存及延续提供技术支持,另一方面微生物对污水及固体废弃物降解的有着极大的发展意义,再者利用微生物代谢产生的一系列代谢产物为人类生活提供必需品。
为什么微生物学比动植物学起步晚,但却发展非常迅速
5楼:匿名用户
微生物学在医学有很高的经济和研究价值。在化工业,生产物资上也有利用价值。总之人类对他的需求很高,推动他的发展。需求决定一切,更何况是全人类的需求呢
6楼:浙大阿米巴
还不是因为微生物长得快。
一副对联,并写出这幅对联的故事
7楼:睢宁一指禅
板桥老人闲居苏州,因靠字画为生,加上他的鼎鼎大名,几年之后,也结交了不少名人义士,就是县令、州官也常去拜访他。一年快过春节的时候,苏州城的一位姓蔡的州官,约郑板桥外出游玩。出南门不远,二人看见桥边一户人家的门上贴了副对联:
上联:二三四五;
下联:六七**。
横批:南北
板桥好奇地看着,突然对州官说:“请您稍等片刻,在下去去就来。”不多时,郑板桥气喘喘跑来了。
只见他左手拿着几件衣服,右手提着一方肉,肩上还背着一袋米。走到这家门口就敲起门来。不多会儿,门开了,只见一位满脸愁容、穿着破衣服的老者。
原来他正在冷灶台边发愁呢。板桥赶紧把东西送上,说:“寥寥米衣,暂缓饥寒。
”当老者得知送东西的竟是“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时,感激的连连趴下磕头,不住的千恩万谢。
从那穷人家出来后,蔡州官百思不解:郑板桥怎么知道这户人家缺衣缺食?郑板桥见蔡州官满脸疑惑,忙解释说:
“您看,这户人家墙旧门破,对联写的又如此简陋,那是贫穷之家。而这副对联更是说:上联‘二三四五’,单单缺少‘一’字,其谐音就是‘缺衣’;下联‘六七**’,又恰恰少了‘十’字,乃是‘少食’;横批‘南北’,意思是没有'东西',故吾知这户人家缺衣少食、没有东西。
”经板桥这么一说,蔡州官恍然大悟,连声赞曰:“佩服!佩服!”
8楼:紫晶梦蝶儿
2011年1月20日,我跟随吴川市领导下乡慰问贫困户时,在王村港镇碌西村委会顶利村单亲特困母亲杨美英家门口发现了一副很特别的对联,那副对联是庆祝新居入伙的,但跟一般入伙的对联不同。这副对联究竟写的是什么内容呢?
对联是这样写的:“党政帮护圆美梦,乡邻关爱暖新居”,横批是:“永记党恩”。为何这副新居入伙的对联跟一般的对联不同?我满腹疑问。
那天,当吴川市领导和吴川市国土、妇联、扶贫办等部门负责人一来到杨美英的家门口时,杨美英已经早早在门口等候。见到大家的到来,杨美英很激动,一一握过每一位领导的手,连声感谢他们,感谢党和**的关心和帮助,感谢大家为她和家人建造了漂亮的新房。这时,细心的我发现了她眼里还含着感激的泪水。
那么,这新房跟前来慰问她的领导有什么关系呢?我心中又多了一个疑问。
随后,我终于了解到,原来杨美英的这间新屋是在吴川市领导和吴川市国土、妇联、扶贫办等部门的共同帮助下才得以建成的。这间新屋包含着党和**,包含着社会大家庭对杨美英一家的关爱。这次市领导来慰问,不仅给她送来了大米、花生油、棉被、年糕等慰问品和慰问金,还另外给她送上了5000元装修费,让杨美英一家倍感幸福和温暖。
据了解,2009年,根据吴川市“扶贫开发双到”工作安排,吴川市国土局挂点帮扶王村港镇碌西村委会。当了解到顶利村单亲特困母亲杨美英一家住在破烂的危房时,吴川市领导和国土、妇联、扶贫办等部门都想方设法筹集资金,为杨美英一家建新房。在党和**的关心下,在大家的共同帮助下,杨美英家的新房子终于建成。
杨美英一家住上新房子的梦想终于得以实现,从此再也不用害怕风吹雨打!
我终于明白为何杨美英要感谢大家了。杨美英表示,在门口贴上这副对联,是想提醒她和家人不要忘记党的恩情、不要忘记党给予的幸福和温暖,要把党放在心中。她表示,今后一定会好好战胜生活困难,努力过上幸福的生活。
“党政帮护圆美梦,乡邻关爱暖新居”、“永记党恩。”我再次细细地,一遍又一遍地读着这副特别的对联,心里也感受到了杨美英一家对党,对社会大家庭的深深的感激之情。
一副对联一个故事。其实,在吴川的大地上,像这样与党有关的感人故事还有很多。除了杨美英一家,还有很多贫困家庭也同样得到了党和**的关爱,感受到了党和**的温暖。
他们同样万分感激党,并且把党放到了心中……
在这里,让我们充心祝福每一个困难的家庭在党的阳光照耀下,都能早点摆脱困难,过上幸福的生活!
9楼:阳城干部
纪晓岚延运河南渡,与一将军争先后。将军出联:双舟争渡、橹速不如帆快。
纪没对上来,只好叫将军先走。纪一路思索,几天后才对出:八音齐奏、笛清怎似箫和。
这里含4古人:鲁肃、樊哙、狄青、萧何。
我们一般人知道依庸堂的名字,大概和一副对联有极大的
10楼:匿名用户
有极大的关系,或许知道这副对联的人更多。这副对联不仅有诗意更有深意,它就是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江西庐山白鹿洞书院,湖南长沙岳麓书院,湖南衡阳石鼓书院,河南商丘应天书院,是中国宋朝最著名的四大书院。
其实,江苏无锡的东林书院和它们比起来,毫不逊色,甚至在某些方面,犹有过之而无不及。昨天下午三点,长空万里,阳光铺地。忽然想起了不远处的东林书院,虽然多次路过却从没有进去,便换了轻装打的前去。
在一片高楼大厦包围的解放东路和中山东路交叉的地方,司机停下了车,说到了。我张望了一下外面,并没有看到什么特别之处,就再次告诉他我要去东林书院。司机笑了笑这里就是东林书院啊。
无奈,我只有下车。
路边一条小河,河边有很多很多的人在垂钓。一扇一点也没什么气势的牌坊立在河边,上面写着东林旧迹。难道曾经显赫一时的东林书院,就只剩下这么一块牌子了吗?
心里不由得泛起懊恼的情绪。顺着一条小路,继续向里看过究竟。数十米进去,左边一圈别致的围墙上写着无锡市第一女子中学。
它的正对面,就是东林书院公园的大门。原来如此,心里稍微轻松了一些。走进大门,一座三间四柱五层的马头牌坊赫然迎面而立,上面大书东林旧跻。
旁边的一块石头铭文告诉我们......,是书院的标志与象征,......,至今有三百多年历史,通高12.
4米,各坊上雕有二龙戏珠,丹凤朝阳,狮子滚绣球,鲤鱼跳龙门等精美图案。......院子里樟树参天,翠竹曳地,还有玉兰树亭亭玉立,红叶树烂漫如火,桂花树稳重端庄。阳光从围墙外斜射进来,给宁静清幽的院落一些暖意和生气。
沿着主轴线往里走,过一个泮池讲学的象征建筑,就进东林精舍了。精舍的正中一块红色大匾上是烫金大字佑文翊。匾额下方是东林书院的简介,右边的墙上是东林书院历史沿革及修葺简表,左边的墙上是一些题字,记忆最深刻的是东林讲学继龟山事事关心天地间,莫谓书生空议论头颅抛处血斑斑,署名邓拓。
除了匾额下方正中一把太师椅以外,两边还分别摆放了十数把椅子,估计就是师生讲学授课的地方。在东林精舍的外面游廊下,还挂着一些木刻版画,大致有书院创建、明代复兴、东林气节等几个主题。尤其令人触目惊心的是另外两个一个是东林党人榜,上面刻有顾宪成,顾允成,高攀龙,杨涟,左光斗,熊廷弼,孙承宗等309人的名字,下面是一行小字以上诸人,生者削籍,死者追夺,已经削夺者禁锢。
更加令人不寒而栗。还有一个是东林朋党录,上面是赵南星,钱谦益等94个人的名字,几乎每一个名字后面都有已处或者降级、回籍等附加说明。透过这些名字,斑斑血泪犹在眼前。
过东林精舍,是丽泽堂。丽泽的意思就是借喻朋友之间相互切磋讲学。丽泽堂的名字是顾宪成亲自拟取,就是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顾宪成指出学问须大家商量,须用大家帮扶方可得手,并要求学人并胆同心,细细参求,细细理会,未知的要与剖明,已知的要与印证,未能的要与体验,已能的要与保持。始终强调实学、实用、实益的务实学风。这样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即使到了今天,也仍然有资借鉴的积极意义,我不得不佩服了。
丽泽堂的内在布置陈设,和东林精舍大致相似,且不说它,只有左边墙上的一副对联值得一记为道为法为则守先待后,不淫不移不屈知命达天。既是治学之法,也是处世之道。
丽泽堂的后面是依庸堂。依庸就是依乎中庸的意思。庸义有二庸者,恒也,有久而不衰之意;又,平也,有适中之意。
强调并发挥儒学经典中中庸的思想宗旨。它是东林学派学术领地象征,当时及清代人们认为脚迹得入依庸堂,人生一大幸。这样的话,大概就是学术上的明星了,好比今天当选院士一样,不得了。
我们一般人知道依庸堂的名字,大概和一副对联有极大的关系,或许知道这副对联的人更多。这副对联不仅有诗意更有深意,它就是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就张贴在大堂正中,其实体现的还是读书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思想和雄心壮志。
左边的墙上有一首诗,是程颢的秋日偶成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中;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还有一首,是杨时在江西庐山写的东林道上闲步寂寞莲塘七百秋,溪云庭月两悠悠。
我来欲问林间道,万叠松声自唱酬。杨时是何许人呢?就是成语故事程门立雪的主人公,也是东林书院的开山祖师。
东林书院的名字也就是取自他的这首诗。因为他是洛学宗师程颐、程颢兄弟的学生,又是闽学宗师朱熹的老师,因此有人说他是洛闽中枢。
依庸堂的后面是燕居庙,供奉的是孔子,和各地大同小异,且不管它;依庸堂的右手边隔壁,是再得草庐,也没有什么特色。但是出再得草庐,就是一片空阔的草地,草地临水,河如弯弓,叫做弓河。先前那些钓鱼的人还在钓鱼,看到我一个人在河这边徘徊,略略有些意外,又专注在钓钩上了。
河边一个小亭,名叫远经亭,大概是供师生讲学读书之余怡情养性休憩之用的,也算劳逸结合吧。顺着河走,又是一座亭台,叫做正心亭,不仅名字非同寻常,乾坤浩荡今还古,日月光华西复东。门柱两边的这副对联境界也不低。
里面的牌子更加有气魄。一榜九进士、六科三解元、状元、榜眼、探花、传胪、会元、解元等等都有名有姓有时有日,就好比如今一些学校的办学成果展览或者陈列室,成绩斐然。正心亭的旁边,是道南祠。
相传,程颢为**杨时送行。杨时南归,程颢望着他的背影对众**说吾道南矣。意思是他的道学从此可以传到南方了。
因此人们把纪念杨时的祠堂叫做道南祠。道南祠外,两棵不知名的古树枝干盘旋斜出,不知历经几多岁月。祠堂后面一棵柏树高约数丈,已经历练了两百余年的风雨。
虽然干瘦枝疏,仍然苍郁深沉。它就是沧桑一词最生动的注释。
出道南祠,就回到了马头牌坊矗立的那个院落。阳光已经隐去,院里还是不见一个人,越发觉得冷清。离去,东林书院又消失在重重高楼包围的阴影中了。
其实东林书院终究不过是一个读书讲学的地方而已,即使议论时政,裁量人物,也不过是贯彻读书治世的儒家思想罢了,**值得动用国家机器大肆镇压呢?说到底,还是政治的悲哀,文明的悲哀,历史的悲哀,人类的悲哀。好在如今是一个繁荣和谐的社会,飞速前进的时代,东林人的理想已经实现了,可资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