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楼:匿名用户
名称】蝉 【年代】唐代 【作者】李商隐 【体裁】五言古诗 作品原文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1] 注解 1、本以两句:古人误以为蝉是餐风饮露的。
这里是说,既欲栖高处,自难以饱腹, ??虽带恨声,实也徒然。 2、一树句:
意谓蝉虽哀鸣,树却自呈苍润,像是无情相待。实是隐喻受人冷落。 3、薄宦:
官卑职微。 4、梗犹泛:这里是自伤沦落意。
5、芜已平:荒芜到了没胫地步。 诗文解释 你栖息在树的高枝上,餐风饮露,本来就难以饱腹,何必哀婉地发出恨怨之声?
这一切其实都是徒劳的。由于彻夜鸣叫,到五更时已精疲力竭,可是那碧树依然如故,毫无表情。我官职卑微,像桃木偶那样四处漂泊,而故乡的田园却已荒芜。
烦请你用鸣叫之声给我敲响警钟,我的家境同样贫寒而又凄清。 作品赏析 这首诗借咏蝉以喻自身的高洁。前半首闻蝉而兴,重在咏蝉;它餐风饮露,居高清雅,然而声嘶力竭地鸣叫,却难求一饱。
后半首直抒己意,他乡薄宦,梗枝漂流, 故园荒芜,胡不归去?因而闻蝉以自警,同病相怜。全诗层层深入阐发主题:
“高难 饱”,鸣“徒劳”,声“欲断”,树“无情”,怨之深,恨之重,一目了然。实属 “咏物”佳绝。
《蝉》这首诗的全文是: ( ),( )。 (
2楼:匿名用户
蝉 [唐初]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 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
3楼:热心网友
虞世南(公元558—638),字伯施,越州余姚(浙江余姚)人,初唐的重臣,也是 著名书法 家。兄长虞世基。 杨广在江南时,与兄长虞世基一起投奔,被赏识重用,当时杨广表面上还是个正人君子。
虞世南勤奋好学,沉静寡言,从不趋言附势,贪财好利,这一点与虞世基截然相反。 宇文化及杀了杨广后,立即派人去杀佞(ning)臣虞世基,虞世南求情,不许,又想顶替哥哥,还是不行,最后,一家人只剩下虞世南,其余全部毕命。 后来窦建德打败宇文化及,召虞世南做黄门侍郎。
再后来李世民又打败窦建德,召虞世南为秦府参军,位置与房玄龄几乎平起平坐。 李世民夺位李渊后,虞世南任弘文馆学士,成为重臣,但从不傲慢,踏实勤奋,得到李世民的严重欣赏。 一天,李世民起了雅兴,邀请弘文馆学士们共赏海池景色,呼啦啦瞬时全部到位。
景色如画,李世民开口:“要国富民强,君主必须有自知之明,臣子必须舍死力谏,决不能做杨广、虞世基那样的亡国君臣。” 众人急忙附和,只有虞世南默默不语。
当着虞世南的面说这话,李世民也感觉不妥,立即解释:“世南是世南,世基是世基,不可同日而语啊。” “说起来,杨广还是我表哥呢, 很正常嘛。
” 这下,虞世南的脸色缓和了一些。 李世民趁热打铁:“虞爱卿,请喝口酒。
”李世民立刻转移话题,向大家介绍了昨晚写的一首诗,李世民谦虚:“大伙提点意见。” 褚亮(褚遂良父)首先站起来:
“对仗工整,用典恰当” 李世民摆了摆手,和蔼着继续谦虚,“多说点不足吧。” 大家 都不说话 ,见气氛有点尴尬,李世民笑了笑:“众位爱卿最近有什么新作吗?
说出来供大家欣赏。” 说这话时,李世民的眼神一直盯着虞世南。 虞世南起身,向太宗施礼:
“今年秋天,臣做了一首《蝉》,在此献丑。” “请”太宗陡然起兴。 蝉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好!好!
爱卿洁身自好,自然名声远播,乃我朝之大幸矣”,李世民从内心喜欢虞世南。 然后,大家鼓掌。
4楼:匿名用户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5楼:匿名用户
唇语引擎路刘想出舒同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6楼:匿名用户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蝉这首诗的内容是什么?
7楼:夏侯轻依
《蝉》是唐代诗人虞世南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是首托物寓意的诗。原文: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译文:蝉低着头饮着清澈的露水,从高大的梧桐树上发出叫声。
它身居高处,声音自然能够传的很远,并不是借助秋风的吹送。
虞世南《蝉》这首古诗是什么意思
8楼:匿名用户
虞世南《蝉》
垂穗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译文我喝的是清冽的露水
悦耳的叫声自梧桐林向外远播
声音传的远是因为我站的高
并不是借助了的秋风
9楼:寒风忆雪
我喝的是清冽的露水
悦耳的叫声自梧桐林向外远播
声音传的远是因为我站的高
并不是借助了的秋风
《蝉》古诗一文全部注音
10楼:雪月森林
chuí ruí yǐn qīng lù ,liú xiǎng chū
shū tóng 。
jū gāo shēng zì yuǎn ,fēi shì jiè qiū fēng 。
原文:唐代:虞世南《蝉》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译文:蝉垂下像帽缨一样的触角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响亮的声音从挺拔疏朗的梧桐树枝间传出。
蝉正是因为在高处发声它的声音才能传得远,并非是凭借秋风的力量。
《蝉》是唐代诗人虞世南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是首托物寓意的诗。作者托物寓意,
一、二句以蝉的栖高饮露、蝉声远传暗喻人的清朗俊秀、高标逸韵;
三、四句分别用一“自”字、“非”字,正反相生,充满张力,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
11楼:匿名用户
以《蝉》为题的古诗,个人以为虞世南为长。
蝉(隋末唐初·虞世南)
chuí ruí yǐn qīng lù
垂 緌 饮 清 露,
liú xiǎng chū shū tóng流 响 出 疏 桐。
jū gāo shēng zì yuǎn
居 高 声 自 远,
fēi shì jí qiū fēng
非 是 藉 秋 风。
緌:緌,系冠缨也。——《说文》。谓缨之垂者。
12楼:匿名用户
对,很好,可以了解到很多知识
《蝉》的古诗原文是什么?
13楼:燕
(1)原文:垂緌饮清露, 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
(2)译文:蝉垂下像帽带似的触角吮吸着清澈甘甜的露水,连绵的声音从稀疏的梧桐树枝间传出。蝉声远传的原因是因为蝉居住在高树上,而不是借助了秋风。
(4)赏析:这首托物寓意的小诗,是唐人咏蝉诗中时代最早的一首,很为后世人称道。
“垂緌饮清露”,“緌”是古人结在颔下的帽带下垂部分,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象下垂的冠缨,故说“垂緌”。古人认为蝉生性高洁,栖高饮露,故说“饮清露”。这一句表面上是写蝉的形状与食性,实际上处处含比兴象征。
“垂緌”暗示显宦身分(古代常以“冠缨”指代贵宦)。这显贵的身分地位在一般人心目中,是和“清”有矛盾甚至不相容的,但在作者笔下,却把它们统一在“垂緌饮清露”的形象中了。这“贵”与“清”的统一,正是为三四两句的“清”无须藉“贵”作反铺垫,笔意颇为巧妙。
(5)后人的评价:清施补华《岘佣说诗》云:“三百篇比兴为多,唐人犹得此意。
同一咏蝉,虞世南‘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是清华人语;骆宾王‘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是患难人语;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是牢骚人语。比兴不同如此。”这三首诗都是唐代托咏蝉以寄意的名作,由于作者地位、遭际、气质的不同,虽同样工于比兴寄托,却呈现出殊异的面貌,构成富有个性特征的艺术形象,成为唐代文坛“咏蝉”诗的三绝。
14楼:狮子座好难瘦
垂緌饮清露, 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
虞世南(约558~638),唐代诗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字伯施,越州余姚(今属浙江)人,唐初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官至秘书监,封永兴县字,故世称“虞永兴”,享年八十一岁,赐礼部尚书。唐太宗称他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为五绝(“世南一人,有出世之才,遂兼五绝。
一曰忠谠,二曰友悌,三曰博文,四曰词藻,五曰书翰。”)。代表作有《出塞》、《结客少年场行》、《怨歌行》、《赋得临池竹应制》、《蝉》、《奉和咏风应魏王教》等。
蝉这首诗的译文
15楼:实现梦想
虞世南《蝉》
垂穗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译文我喝的是清冽的露水
悦耳的叫声自梧桐林向外远播
声音传的远是因为我站的高
并不是借助了的秋风
《蝉》的古诗全文
16楼:高洞子
蝉(唐·李商隐)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你栖息在树的高枝上,餐风饮露,本来就难以饱腹,何必哀婉地发出恨怨之声?这一切其实都是徒劳的。由于彻夜鸣叫,到五更时已精疲力竭,可是那碧树依然如故,毫无表情。
我官职卑微,像桃木偶那样四处漂泊,而故乡的田园却已荒芜。烦请你用鸣叫之声给我敲响警钟,我的家境同样贫寒而又凄清。
17楼:i小喇叭
《蝉》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 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
《蝉》【唐】李商隐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18楼:匿名用户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蝉(唐)虞世南这首诗借蝉比喻什么人
1楼 miss 罗兰兰 蝉 唐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译文 蝉垂下像帽缨一样的触角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声音从挺拔疏朗的梧桐树枝间传出。 蝉声远传是因为蝉居在高树上,而不是依靠秋风。 诗人笔下的蝉是人格化了的蝉。 三 四句借蝉抒情 品格高洁者,不需借助外力,自能...
我记得这首诗是作者,相思这首诗的作者是?
1楼 北京王嘉化妆学校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及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白居易虽出身于官宦之家,但家境并不富裕,又因战乱而随父颠沛流离。他自幼好学,五六岁便学写诗,九岁谙识声韵,他这样勤奋刻苦 相思这首诗的作者是? 2楼 永亨办公家具 相思作者...
这首诗是谁写的,《风》这首诗是谁写的
1楼 莹莹涟漪 白居易写的,唐代诗人。这四句只是全诗的一部分。后面还有四句小学课本是没有的。 《风》这首诗是谁写的 2楼 欧秃秃 这首古诗是李峤写的。原文如下 风唐代 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释义 风能吹落秋天金黄的树叶,能吹开春天美丽的鲜花。刮过江面能掀千尺巨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