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楼:匿名用户
海子诗全集,作家出版社2009年版,西川编
有没有什么好的关于顾城的书呀? 10
2楼:绵郁隽惘
有倒是有,却写得很烂,最好别看……
顾城的事一直都有争议……
看书,不如看这个:
http://baike.baidu.***/view/16456.htm
如何解读海子的《春暖花开》
3楼: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海子的抒情名篇,写于一九**年一月十三日,两个月后,海子在山海关附近卧轨自杀。海子,这个用心灵歌唱着的诗人,一直都在渴望倾听远离尘嚣的美丽回音,他与世俗的生活相隔遥远,甚而一生都在企图摆脱尘世的羁绊与牵累。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似乎宣告了诗人面向尘世,开始了一系列的体验式行动,不再任时间在贫穷、单调和孤寂中逝去。
“周游世界”是诗人的理想,那便是让自己的心灵充分向世界开放,充分享有这个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粮食和蔬菜”本来是物质世俗的代表,是生存的最基本的资料。“关心粮食和蔬菜”是积极的生活态度,是热爱生活的表现,从这可以感受日常生活本身包含的享受物质快乐,使人休闲放松的内容。
诗人下定决心“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表明过去诗人缺少幸福感受,对生活漠不关心,于是踌躇满志,打算重整心绪,重建生活,追求幸福。“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诗人在想象中构建着自己的幸福家园,想象自己有一个超离生活之外,眺望大海的姿态和空间,在那里,诗人可以面朝大海,获得逍遥无待的精神自由。
诗歌的审美意蕴往往凭借单个词语或者一句话产生,“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个情景显示了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创造了富有生命力的审美情境,在此,我们感受到自然和人的内心世界融合为一体,达到了崇高的境界。 从《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里,我们能体会到一个超越自我的生命关怀。“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当诗人拥有了如此美妙的幸福感受时,他迫不及待地想把这种感受告诉每一个亲人,他甚至要将幸福送给每一个与他不相关的人。“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我将告诉每一个人”。“那幸福”如“闪电”一般,表明幸福的突如其来以及诗人对幸福的强烈的感受,似乎也表明了这种幸福会转瞬即逝,是那样的虚无缥缈。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其实就是对那日常司空见惯的、早已感到失去光彩的山山水水的重新审视,重新感受,重新发现。“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愿你在尘世获的幸福”。在这个春光明媚的幸福世界里,诗人的幸福感受因过于强烈而溢出,他用真诚的祝愿、世俗而实在的祝愿为陌生人祈福。
关爱万物生命是诗歌的存在价值,此诗的抒情主体以一种“超越自我”的姿态关怀人类,祝愿所有的人都得到幸福,悲天悯人的人类情怀使得整首诗突破了通常抒情诗的情感表达,全诗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境界。“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我只愿”暗示了前边的一切,原来都是诗人在为别人祈祷,他自己根本就不愿去拥抱世俗,而是坚守自我的空间和姿态,只愿独自一人面朝大海,背对尘世,静看花开花落。
因而,无论是想象中抑或是现实中的尘世幸福,海子都不在其中。海子这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最后一个牧歌诗人,将永远栖居在自己的麦地里守望着别人的幸福。
海子评传 二次修订本怎么样
4楼:白诺大好人
这几天晚上一直在读燎原写的《海子评传》,关于海子的文字,很久以前就读过,除了直接对他的诗歌的阅读,还有那些间接的对他进行介绍的文字。最早可以追溯至......
顾城和海子为什么自杀?
5楼:常山赵子龙
1、顾城自杀的原因:
1993年10月8日,顾城于新西兰激流岛因为离婚与其妻谢烨发生冲突,用斧头砍妻子谢烨,谢烨受伤倒地,过程成谜,顾城在崩溃之中仓促留下四封遗书,随即上吊于树上自杀,谢烨于其死后数小时不治。
2、海子自杀的原因:
海子生前的挚友西川说“要**海子自杀的原因,不能不谈到他的性格。他纯洁,简单,偏执,倔强,敏感,有时沉浸在痛苦之中不能自拔。”他说,作为海子自杀诸多可能的原因之一,海子的爱情生活或许是最重要的。
在海子最后一次见到她时,她已在深圳建立了自己的家庭。海子见到她,她对海子很冷淡。当天晚上,海子与同事喝了好多酒。
他大概是喝得太多了,讲了许多当年他和这个女孩子的事。第二天早上酒醒过来,他问同事他昨天晚上说了些什么,是不是讲了些他不该说的话。
同事说你什么也没说,但海子坚信自己讲了许多会伤害那个女孩子的话。他感到万分自责,不能自我原谅,觉得对不起自己所爱的人。
6楼:匿名用户
顾城在他最后的时间里经常提到死,在诗人的潜意识里,已经一步步在向死亡靠近。诗人的天性永远是追寻完美与神圣,不管在追寻的途中不可避免的彷徨、痛苦甚至绝望挣扎。在世俗的巨大浊流里,很多人被卷入无尽的虚空中。
但诗人之所以是诗人,便是要和那命定的无奈与无法逃避的原罪进行艰苦的谈判和斗争。美和诗成为他们抗争命运的**。他们无力改变这个世界,却有能力用爱使自己在浑浊不堪的生活里保持一抹神启的光辉。
个体因此因此而永恒于世。顾城选择了死亡,他没有退路,他将沿着前人的足迹“渡向彼岸”。从某种意义上说,诗人对于死亡已有些迫不及待了。
上帝却总爱开玩笑,竟让一个触摸过他肌肤的年轻人在来见他之前完成了一次奇异的“行为艺术”。带着同类血迹的诗人还能见到他老人家吗?我们不会知道,上帝是否真的同情他的孩子。
像每一对善于制造并分享浪漫的情人一样,顾城与谢烨有过一段美丽动人的爱情。从谢烨整理发表的俩人的情书便可感受到足以让每一位年轻人羡慕嫉妒的爱情:“晚上。
所有人都睡了,你在我旁边没有睡……你看着我,回答我,每走一步都有回声。我完全忘记了刚刚几个小时前我们还很陌生……”“我给你留下地址,还挺傻的告诉你我走的日子,离开那天你去送我,我们什么都没说,我们知道这是开始而不是告别……你会给我写信么?……你用手比了比,那厚度至少等于两部长篇**。
”当初顾城为了追求谢烨着实花了不少心思。他曾经搬了一只大木箱子睡在谢家门前,直到感动了谢家父母将自己的女儿交给顾城。从此,谢烨将自己全部的青春都献给了这位年轻诗人。
顾城要出国,谢烨于是跟他浪迹天涯;顾城要“隐居”,谢烨毫无怨言的跟他定居威赫克岛。谢烨的牺牲远不止这些,后来,顾城有了情人英儿,要求妻子出面办理一切麻烦的出国手续,把英儿接到威赫克岛上来。并要这位当年自己费九牛二虎之力得到的妻子为他的情人“让贤”。
但是,英儿最终没有为诗人放弃她的一生,而是“跟一个教气功的洋老头一起失踪了”。诗人的心灵通常最敏感也最脆弱,感情大受挫折的顾城在抑郁中写成了《英儿》,希望其成为传世名作。写作的方式又回到老套:
顾城口述,谢烨打字。这一切,妻子始终没有过怨言。终于,她也有了自己的情人。
也许这是顾城早有所料的。尽管如此,脆弱的心灵依然经受不住这致命的打击。自信和情感输光了的顾城不会再写一本《谢烨》来凭吊他和妻子的这段生活了。
一个对生活彻底绝望的人能够选择的唯一解脱方式只有自杀,更何况是顾城,一个时常与死亡交流的诗人。在遗书里顾城写道:“我现在无奈了,英走了也罢,烨也私下与别人好,在岛上和一个***,在德国和一个叫陈x的人,现在正在分家,离婚。
她说要跟陈x生个娃娃。”“烨有许多事瞒着我,她好心,合理,亦有计划的毁灭我的生活……她和陈x就盼着我死……如此,我只有走了。”彻底无奈和绝望的灵魂显得平静了,诗人在自杀前已被长期的焦灼和忧虑折磨得有些病态。
善恶是非已经开始退出诗人内心的价值体系,无助的孤独感和绝望的挣扎占据了他的心灵。很快,诗人失去了心灵最后一块领地。他杀了谢烨,极其残忍的用斧头砍死了与自己相濡以沫多年的妻子,然后他自杀了
7楼:二娘呀
海子独自在昌平一个人住,未曾结婚。他内心一直深爱自己的初恋,自杀前曾在北京碰见自己的前女友,并且知道她已经结婚,生了孩子。在这种感情打击下,海子便走向了山海关,卧轨自杀。
根据海子死后一些诗人和作家发表的一些文章看,有人认为海子是死于精神**,有人认为他是江郎才尽,有人说海子的死是殉诗,有人说海子的死缘于城市和乡村的矛盾,甚至有人说海子的死是练气功走火入魔,这些说法反映了人们当时对海子之死的关注。
海子死后,关于海子诗歌的水平问题,也有过一些大大小小的争论,有人说他的诗是伟大的诗,有人说他的诗思维混乱,语言苍白,不值一读。最近在某期书城杂志上就发表了某人一篇名叫《病句走大运》的文章,称自己是海子的大学同学,然后断章取义地找出若干句子,对海子的诗歌和文字水平提出质疑。
在朱大可先生的文章《先知之门》中,他认为海子的死“意味着海子从诗歌艺术向行动艺术的急速飞跃。经过精心的天才策划,他在自杀中完成了其最纯粹的生命言说和最后的伟大诗篇,或者说,完成了他的死亡歌谣和死亡绝唱。”从某个角度看,朱大可先生的**似乎稍显得形而上了些,但是他的立论和论证是严谨的,所得出的结论也让许多人信服。
另一个值得重视的就是诗人西川。有关海子之死,西川写过两篇文章。一篇文章是《纪念》,做为海子的朋友,海子死后他又全面编辑过海子的诗歌作品,也许他的一些说法是最为可靠的。
当由于海子的死引发了众多青年诗人的自杀事件之后,西川又写了《死亡后记》,较为客观地分析了海子自杀的几种原因,并提醒青年诗人不要仿效海子的行动,好好珍惜生命。我个人认为,这也表现了诗人西川的良好社会责任感。
8楼:儒雅的和风
一个信任文艺的人,骨子里往往有天真的东西,这个东西让他们不务实,不适应生活,不够圆熟、合群,也不容易快乐起来。
——黎戈
9楼:薰衣草蔷薇花
我说其中一个方面:从海子
的个人资料中看出他从小就被当成神童培养,他的生命中缺少了自然的美丽,童年生活甚至考上大学之后,他都没有过上他在诗中叙述的那种自由的田园式的生活,他的生命是不完整的。选择做一个诗人,往往就等于在现实中选择了苦难和孤独,尤其是在诗歌逐渐淡出民众视野的20世纪80年代中期。他是一个孤独的诗人,没有人理解他的内心,他的追求。
海子本人出身寒微,工作后又工资微薄,可以说一生清贫,本来就不可能有个舒适的外部环境让他去经营自己的诗歌王国,更重要的是自己的诗歌一直没有得到文坛的承认甚至还屡受批评。再加上海子天生的敏感和偏执等因素,一切都使他始终处于现实的紧张关系之中。他逐渐对生活丧失了信心,走向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