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利用日晷来测定是什么时候

2020-12-03 22:09:48 字数 5286 阅读 4170

1楼:雲霓雲兮

人类使用日晷的时间非常久远,古巴比伦人在远古时代的6000年前就开始使用了,中国是在3000年前的周朝。日晷不但能显示一天之内的时刻,还能显示节气和月份。当然它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笨重而且看不到阳光的时候不能用,比方阴天和晚上。

中国最早的可靠记载是《隋书·天文志》中提到的袁充于594年(隋开皇十四年)发明的短影平仪(即地平式日晷)。赤道日晷的明确记载初见于南宋曾敏行的《独醒杂志》卷二中提到的晷影图。

日晷,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量时间的一种什么仪器

2楼:匿名用户

利用太阳投射的影子来测定时刻的装置。又称“日规”,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通常由铜制的指针和石制的圆盘组成。

铜制的指针叫做“晷针”,垂直地穿过圆盘中心,起着圭表中立竿的作用,因此,晷针又叫“表”,石制的圆盘叫做“晷面”,安放在石台上,呈南高北低,使晷面平行于天赤道面,这样,晷针的上端正好指向北天极,下端正好指向南天极。在晷面的正反两面刻划出12个大格,每个大格代表两个小时。当太阳光照在日晷上时,晷针的影子就会投向晷面,太阳由东向西移动,投向晷面的晷针影子也慢慢地由西向东移动。

晷面的刻度是不均匀的。于是,移动着的晷针影子好像是现代钟表的指针,晷面则是钟表的表面,以此来显示时刻。早晨,影子投向盘面西端的卯时附近。

接着,日影在逐渐变短的同时,向北(下)方移动。当太阳达正南最高位置(上中天)时,针影位于正北(下)方,指示着当地的午时正时刻。午后,太阳西移,日影东斜,依次指向未、申、酉各个时辰。

日晷又称“日规”,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通常由铜制的指针和石制的圆盘组成。铜制的指针叫做“晷针”,垂直地穿过圆盘中心,起着圭表中立竿的作用,因此,晷针又叫“表”,石制的圆盘叫做“晷面”,安放在石台上,呈南高北低,使晷面平行于天赤道面,这样,晷针的上端正好指向北天极,下端正好指向南天极。

在晷面的正反两面刻划出12个大格,每个大格代表两个小时。当太阳光照在日晷上时,晷针的影子就会投向晷面,太阳由东向西移动,投向晷面的晷针影子也慢慢地由西向东移动。于是,移动着的晷针影子好像是现代钟表的指针,晷面则是钟表的表面,以此来显示时刻。

由于从春分到秋分期间,太阳总是在天赤道的北侧运行,因此,晷针的影子投向晷面上方;从秋分到春分期间,太阳在天赤道的南侧运行,因此,晷针的影子投向晷面的下方。所以 铜制的指针叫“晷针”在观察日晷时,首先要了解两个不同时期晷针的投影位置。

世界上最早的日晷诞生于六千年前的巴比伦之大王国。中国最早文献记载是《隋书·天文志》中提到的袁充于隋开皇十四年公元574年 发明的短影平仪即地平日晷。赤道日晷的明确记载初见于南宋曾敏行的《独醒杂志》卷二中提到的晷影图。

赤道日晷通常由铜制的指针和石制的圆盘组成。铜制的指针叫做“晷针”,垂直地穿过圆盘中心,晷针又叫“表”,石制的圆盘叫做“晷面”,安放在石台上,呈南高北低,使晷面平行于天赤道面,这样,晷针的上端正好指向北天极,下端正好指向南天极。在晷面的正反两面刻划出12个大格,每个大格代表两个小时。

当太阳光照在日晷上时,晷针的影子就会投向晷面,太阳由东向西移动,投向晷面的晷针影子也慢慢地由西向东移动。于是,移动着的晷针影子好像是现代钟表的指针,晷面则是钟表的表面,以此来显示时刻。

这种利用太阳光的投影来计时的方法是人类在天文计时领域的重大发明,这项发明被人类所用达几千年之久,然日晷有一个致命弱点是阴雨天和夜里是没法使用的,直至1270年在意大利和德国才出现早期的机械钟,而中国则在1601年明代万历皇帝才得到二架外国的自鸣钟,清代时虽有很多进口和自制的钟表,但都为王宫贵府所用,一般平民百姓还是看天晓时。所以彻底抛却日晷,看钟表知辰光还是近现代的事。

常见的日晷

使用日影测时的日晷,无论是何种形式都有一根指时针(gnomon),这根指时针与地平面的夹角必需与当地的地理纬度相同,并且正确的指向北极点,也就是都有一根与地球自转轴平行的指针。观察这根指针在指定区域内的投影,就能确定时间。

日晷依晷面所放位置的不同,常见的日晷可分成下列几种不同的形式:

(1)水平式日晷

水平式日晷(the horizontal sundiale)是最常用的日晷,采用水平式的刻度盘,日晷轴的倾斜度,依使用地的纬度设定,刻度需要利用三角函数计算才能确定。适合低纬度的使用。

(2)赤道式日晷

赤道式日晷(the erquatorial sundial)是依照使用地的纬度,将轴(指时针)朝向北极固定,观察轴投影在垂直于轴的圆盘上的刻度来判断时间的装置。盘上的刻度是等分的,夏季和冬季轴投影在圆盘上的影子会分在圆盘的北面和南面,适合中低纬度的使用。若将圆盘改为圆环则称为赤道式罗盘日晷。

(3)极地晷

极地晷(there polar dial)供指时针投影的平面与指时针平行,即与地平面的夹角与地理纬度相同,并朝向正北。时间的刻画可以用简单的几何图来处理,投 大日晷影的时间线是平行的线条。适合各种不同的纬度使用。

(4)南向垂直日晷

南向垂直日晷(vertical direct south dial)刻度盘面朝向正南且垂直地面的日晷。这一种日晷较适合在中纬度(30~70)使用。

(5)东或西向垂直式

东或西向垂直式vertical direct east or west)刻度盘面朝向正东或正西且垂直地面的日晷。这一种日晷只能在上半日(东向)或下半日(西向)使用,但全球各纬度都适用。

(6)侧向垂直式

侧向垂直式(vertical declining)刻度盘面采用垂直方向的日晷。这一种日晷需要依照建筑物的墙面方向换算刻度,不容易制作。依季节及时间的不同,有时不会产生影子。

南向与东西垂直日晷都可视为此形的特例。

(7)投影日晷

投影日晷(analemmatic sundial)不设置指时针,仅在地平面依地理纬度的不同绘制不同扁率的椭圆,在其上刻划时间线,并将长轴指向正东西方向,南北向的短轴上则需刻上日期,指示立竿测量时刻的正确位置。

(8)平日晷

平日晷晷面水平放置而晷针指向北极,晷面和晷针之间的夹角就是当地的地理纬度。

3楼:空☆枫

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

其原理就是利用太阳投射的影子来测定并划分时刻。日晷通常由铜制的指针和石制的圆盘组成。这种利用太阳光的投影来计时的方法是人类在天文计时领域的重大发明,这项发明被人类沿用达几千年之久。

日晷,又称“日规”,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它是利用太阳投射的影子来测定并划分时

4楼:·風

该计时工具是根据影子的变化计时的,因为影子的形成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所以它的工作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由于影子在右侧,所以太阳在左侧,又因为是上午十点,所以太阳在东方,即左侧是东方.

故答案为: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左侧.

古人是怎样利用日晷记录时间的

5楼:那样的就是

日晷中间的指针的影子指向哪个时辰就是哪个时辰。。。。。

6楼:诸城风雷工具

日晷,是人类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其原理就是利用太阳的投影方向来测定并划分时刻,通常由晷针和晷面组成。

日晷通常由铜制的指针和石制的圆盘组成。铜制的指针叫做“晷针”,垂直地穿过圆盘中心,起着圭表中立竿的作用,因此,晷针又叫“表”;石制的圆盘叫做“晷面”,安放在石台上,呈南高北低,使晷面平行于天赤道面,这样,晷针的上端正好指向北天极,下端正好指向南天极。

晷面两面都有刻度,分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时辰,每个时辰又等分为“时初”、“时正”,这正是一日24小时。绝大部分的日晷显示的都是视太阳时,有些在设计上作了变更,可以显示标准时或是日光节约时间。

7楼:张佳丽敏

这个嘛,应该就是看影子来计时的,日晷这个东西对古人来说是很有价值的嗯,不是对我们来说是很有价值的,对古人来说也是一种就是一种钟表

8楼:匿名用户

看影子传说的很少年团结

我国古代是怎样进行时间测量的

9楼:匿名用户

日晷,本义是指太阳的影子。现代的“日晷”指的是人类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又称“日规”。其原理就是利用太阳的投影方向来测定并划分时刻,通常由晷针(表)和晷面(带刻度的表座)组成。

利用日晷计时的方法是人类在天文计时领域的重大发明,这项发明被人类沿用达几千年之久。

古代测时器日晷它应用的原理是什么

10楼:yzwb我爱我家

古代测时器“日晷”应用的原理是利用太阳的投影方向来测定并划分时刻,通常由晷针和晷面组成。

日晷的工作原理:

在一天中,被太阳照射到的物体投下的影子在不断地改变着:

第一是影子的长短在改变。早晨的影子最长,随着时间的推移,影子逐渐变短,一过中午它又重新变长;

第二是影子的方向在改变。在北回归线以北的地方,早晨的影子在西方,中午的影子在北方,傍晚的影子在东方。从原理上来说,根据影子的长度或方向都可以计时,但根据影子的方向来计时更方便一些。

故通常都是以影子的方位计时。随着时间的推移,晷针上的影子慢慢地由西向东移动。移动着的晷针影子好像是现代钟表的指针,晷面则是钟表的表面,以此来显示时刻。

早晨,影子投向盘面西端的卯时附近;当太阳达正南最高位置(上中天)时,针影位于正北(下)方,指示着当地的午时正时刻。午后,太阳西移,日影东斜,依次指向未、申、酉各个时辰。

11楼:匿名用户

日晷是一种利用太阳投影指示时间的工具,由晷盘和晷针组成。晷盘是一个圆盘,晷面上有刻度;晷针安装在晷盘**与盘面垂直。太阳照到针上,在盘面上产生投影。

用日晷测时间不是根据日影的长度,而是根据日影的方向。按照晷盘面放置位置的不同,日晷分为赤道日晷、地平日晷、立晷和斜晷。赤道日晷的晷盘面平行于赤道面,晷针指向南北极;地平日晷的晷盘面平放于当地的地平面上;立晷的晷盘面垂直于地平面;斜晷的晷平面指向任一方向。

12楼:匿名用户

利用太阳投射的影子来测定时刻的装置。又称“日规”,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通常由铜制的指针和石制的圆盘组成。

铜制的指针叫做“晷针”,垂直地穿过圆盘中心,起着圭表中立竿的作用,因此,晷针又叫“表”,石制的圆盘叫做“晷面”,安放在石台上,呈南高北低,使晷面平行于天赤道面,这样,晷针的上端正好指向北天极,下端正好指向南天极。在晷面的正反两面刻划出12个大格,每个大格代表两个小时。当太阳光照在日晷上时,晷针的影子就会投向晷面,太阳由东向西移动,投向晷面的晷针影子也慢慢地由西向东移动。

晷面的刻度是不均匀的。于是,移动着的晷针影子好像是现代钟表的指针,晷面则是钟表的表面,以此来显示时刻。早晨,影子投向盘面西端的卯时附近。

接着,日影在逐渐变短的同时,向北(下)方移动。当太阳达正南最高位置(上中天)时,针影位于正北(下)方,指示着当地的午时正时刻。午后,太阳西移,日影东斜,依次指向未、申、酉各个时辰。

我国现存年代最早的日晷是什么时候的

1楼 不曾明了 汉代石日晷,1897出土自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现存于国家博物馆。这个日晷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日晷,是研究古代计时仪器发展的重要实物资料。 中国最早的日晷是哪个朝代发明的 2楼 匿名用户 我国早在公元前一干年左右的西周初期,就已经发明了最原始的计时器 土圭 ,后来发展为 圭表 。 日晷 大...

我国的钻孔技术开始于什么时期,我国古代的钻孔技术始于什么时候

1楼 fly划过的星空 我国的钻孔技术开始于山顶洞人时期 。 在地质勘查工作中,利用钻探设备向地下钻成的直径较小深度较大的柱状圆孔,又称钻井。钻探石油和天然气以及地下水的钻孔直径较大些。钻孔直径和深度大小,取决于地质矿产埋藏深度和钻孔的用途。 钻孔各部位的名称如图所示。钻孔起始部位称孔口,侧部称孔壁...

素质教育在我国是什么时候被提出,在我国,是谁在什么时候最早提出要实行素质教育

1楼 鹏出南冥 最早可说是孔子 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比较全面地提出了素质教育思想 在教育对象方面 孔子提出 有教无类 的原则 主张人不论出身贵贱 不论品行善恶 不论聪明愚笨 不论年龄大小 不论是否有了职业 都可以而且应该接受教育 在教育内容方面 孔子重视品德教育 美育陶冶和体育卫生 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