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推理题:1,2 3,4 15,4 9,

2020-12-03 21:58:48 字数 6685 阅读 6495

1楼:匿名用户

1 , 2/3 , 5/9 , ( ) , 7/15 , 4/9可化为3/3,4/6,5/9,6/12,7/15,8/18

分子为3,4,5,6,7,8,自然数列,

分母为3,6,9,12,15,18等差为3,所以答案是 1/2

2楼:匿名用户

5/12 ~只是猜测……

觉得楼上是正解。

主要是以7/15为突破口,得到第五个数的分母与5有关(倍数),因此第7个数的分母是7的倍数,可是第7个数是4/9,

故假设分母为等差数列:9.18.27,36,45,54,63……则分子为:9,12,12,(),21,24,28……括号里应该是15……

得15/36=5/12

3楼:匿名用户

4/9,因为必须有两个4/9在一起

4楼:和谐的讽刺

1 2/3 4/9 8/18 14/30 16/36 20/45

楼主对吗 答案多少啊

有3个人去吃面条,三碗30元。三个人每人掏了10元凑够30元交给了老板。后来老板说今天优惠只要25

5楼:甜甜的坑

由于问题不一样,但是大致相同,我就全部复制过来了有3个人去吃面条,三碗30元。三个人每人掏了10元凑够30元交给了老板。后来老板说今天优惠只要20元就够了,拿出10元命令服务生退还给他们,服务生偷偷藏起了4元,然后,把剩下的6元钱分给了那三个人,每人分到2元。

这样,一开始每人掏了10元,现在又退回2元,也就是10-2=8,每人只花了8元钱,3个人每人8元,3 x 8= 24元 + 服务生藏起的4元=28元,还有2元钱去了**???此题在全世界曾引起巨大反响。求解答案,回答不出**其他群,看看哪个群里高手多?

咋一看确实吓到我了,不过慢慢读题你会发现

10 10 10 30-10=20

10= 6 +4 20+6=26+4=308 8 8 +4≠30??

20-4=26 若26÷3=8.6

0.6<1

因为开始的时候说了优惠20,20÷3≈6.666,20是除不开的,每个人0.666少算了这个部分,导致后面加上2变成了6+2=8,而少算的正好是0.

666×3≈1.999≈2若是加上这个2公式就会变成8+2=10,这样老板给的钱就够了,只能说现在吃饭得带脑子了

补:老板给的10元+本来就应该是自己的20元=30元。等式成立答题者–––––冷冰封(冰凌萱)

6楼:体育wo最爱

一开始每人掏了10元,现在又退回1元,也就是10-1=9,每人只花了9元钱——正确的逻辑!

3个人每人9元,3 x 9 = 27元 ——正确!

27元+ 服务生藏起的2元=29元——错误的逻辑!!!

因为服务生藏起的2元本身就包含在三个人一起付的27元之中,这个等式不存在!或者说根本就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正确的理解应该是:3×9(实际付款)=25元(老板拿的)+2元(服务生藏起的)

7楼:齐鲁风光

这是一道诡辩题(偷换概念),那1元钱是不存在的。

在服务生还钱的时候,30元的概念就已经不复存在了。

每人退回1元,则有27元;25元在老板那里,2元在服务生的地方,也是27元。

本来是很清楚的,主要原因是在两个地方:

(1) 27+2是不对的,因为27元钱里面已经有了服务生藏的钱了。

(2) 29元钱去对那个1元钱是很荒唐的,因为之前的30元钱的概念早就不复存在了。

8楼:倪建刚医生

实际上本来就是非常简单:老板实际收到25元,服务员2元。实际上三位客人总共消费就是27元。

9楼:匿名用户

这个问题很简单,可以把问题先简单化一下分为三个人到手的和没到手的,剩下的钱不管是服务生拿的还是老板拿的钱都先算为老板拿的,那问题就是老板收了30元,退给三人5元又偷偷拿了2元到自己口袋里,实际就是27元和每人到手的9元不矛盾。数字都在但不能乱加,谢谢!

10楼:匿名用户

最开始是30元,这个总数是个陷阱,不要去想。

老板收25元+服务员藏2元钱=27元

三个人掏10元-每人退1元=27元。

没有什么一元钱去哪了。

因为总数就是三人掏27元吃的面,老板得25元,服务员得2元。

11楼:**靓丽**

偷换概念了,店老板收25元,服务生收2元,小计25+2=27元。三人出钱3×9=27元。

12楼:匿名用户

就是个脑筋急转弯那个1是打酱油的不要管,30元给老板后来优惠5元实际老板只收25元,叫服务员退还5元客户,因为客户不知道老板优惠5元,所以服务员只退3元,自己偷藏2元,实际客户支出27元里面已经包括服务员偷藏的2元平均三人分每人9元,3剩9等于27还剩三元就在客户包包里平均每人一元。

13楼:匿名用户

答:在出题者的手里,因为这是个伪命题;

分析:题干中只有两方:付款方和收款方,收款方收到的货款是30-3元=27元,付款方付款总量是-30+3=27元,收支两端平衡,所以付款总量和收款总量都是27元;

付款方:每人-10元+1元=-9元;3*-9=-27元;

收款方:老板+25元,伙计+2元,合计+27元;

不存在题干中的“3 x 9 = 27元 + 服务生藏起的2元=29元”,既然不存在29元,也就不存在30元-1元这个问题了。

14楼:匿名用户

面钱 25元

服务员昧2元

找回每人1元 1*3

25+2+3=最开始收的钱30元。。

总不能先每人出了10元。。。再算时,只算每人出9元啊这种弱智的题跟那卖鞋 收假钱一个毛线的玩艺 没意思

15楼:朱会民

三个凑够了30元,老板收了25元,服务员藏了2元,那老板实收25元那这三个人每人,出了9元,下边就这么算,3x9二27元,老板实收25元,27一25二2元,这二元是服务员藏的,2元十每人退的一元=3元,就是3x9=27一2元=25元,服务员藏2元加上每人退的一元共计3元=5元。3x9=27一2=25十3十2二3o元

16楼:匿名用户

开始花10*3=30,退了3块回来30-3=27也没错

。27+2是错误的, 应该是:老板说的***25 那三个人为什么花27?那2块 正好在服务生那里,这才是正确的

17楼:l莱芜山楂

老板收25元就是两个人8元的一个人9元的,8+8+9=25老板找回5元服务员藏起来2元分给他们3元每个人加1元。9+9+10=28加上服务员的2元就是30

18楼:匿名用户

一共花30元,退3元,服务生拿两元,27不能加2,2元已经在27里面了,应该加3

19楼:匿名用户

25/3=8.33333+1=9.33333*3+2=30元

20楼:刘sss珍

30元老板优惠5元就是25元,25元加服务生藏起来的2元就是27元,三个人吃面一共花掉27元,每人平均9元,加退回来的3块一共30元,公式30-5+2+3=30

21楼:牧阳人

(1)每人退回1元,也就是3元,加面钱25,一共28,加服务员昧起来的2元,正好30。

(2)按理说25/3=8.33是平均每人该花的钱,但是整体算下来每人花了9块,每人多花0.67,三个就是2元,就是服务员那2元,加退回的3元,25+2+3=3*9+3。

1块钱是误导,别被带沟里去。。。

22楼:匿名用户

这个倒着想,老板25元,服务生2元,那3人3元,25+2+3=30刚刚好,但是正着想我就不明白了。

23楼:爱

瞎说呢 总共就花27 根本就根30元没关系 30元是误导的 一个脑筋急转弯误导而已

24楼:黑灯灯

这个题可以这样简单地说,一个胖子一碗面30元,老板优惠5元,想了下不行,又放自己兜里2元,也就是说只优惠了3元→一碗面27元。这里就注意了,这两元也是这27元以内的。单独拿出2元+27。

是错误计算。诱导错误。[呲牙][呲牙]

也就是说胖子花了27块钱吃了一碗面,兜里还剩三块钱27+3等于30。

25楼:匿名用户

反面回答,服务员偷了两元,加上给了3个人3元,老板收了25元等于2+3+25=30,所以剩下的一元被他们三个平分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原文(带译文)

26楼:

原文: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起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起用,管夷吾被从狱官手里救出来并受到任用,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起用,百里奚被从奴隶市场里赎买回来并被起用。

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身体空虚乏力,使他每一次行动都不如意,这样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坚忍,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

一个人,常常发生错误,这样以后才能改正;在内心里困惑,思虑阻塞,然后才能知道有所作为;别人愤怒表现在脸色上,怨恨吐发在言语中,然后才能被人所知晓。如果一个国家,如果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实力相当、足以抗衡的国家和来自国外的祸患,这样的国家就常常会走向灭亡。

这样以后才知道忧虑祸患能使人(或国家)生存发展,而安逸享乐会使人(或国家)走向灭亡的道理了。

出自战国·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孟子·告子下》,是一篇论证严密、雄辩有力的说理散文。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春秋战国时期,战乱纷争,一个国家要想立于不败之地,要奋发图强,不能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这篇文章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写的。

诗词赏析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孟子所举的例证是舜帝、傅说、胶鬲、管仲、孙叔敖、百里奚六人。

所谓“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成为《孟子》最著名的篇章之一,后人常引以为座右铭,激励无数志士仁人在逆境中奋起。其思想基础是一种至高无上的英雄观念和浓厚的生命悲剧意识,一种崇高的献身精神,是对生命痛苦的认同以及对艰苦奋斗而获致胜利的精神的弘扬。

关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史太公自序》中说道: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孙子膑脚,而论兵法;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之所以如此,正是因为他们身处逆境的忧患之中,心气郁结,奋发而起,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缘故。至于死于安乐者,历代昏庸之君,荒淫逸乐而身死国亡,其例更是不胜枚举。

27楼:9点说史

先秦:孟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

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起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起用,管夷吾被从狱官手里救出来并受到任用,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起用,百里奚被从奴隶市场里赎买回来并被起用。

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身体空虚乏力,使他的每一行动都不如意,这样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坚忍,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

一个人,常常发生错误,这样以后才能改正,在内心里困惑,思虑阻塞.然后才能知道有所作为,别人愤怒表现在脸色上,怨恨吐发在言语中,然后才能被人所知晓。

一个国家,如果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实力相当、足以抗衡的国家和来自国外的祸患,这样的国家就常常会走向灭亡。这样以后才知道忧虑祸患能使人(或国家)生存发展,而安逸享乐会使人(或国家)走向灭亡的道理了。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孟子作为孔子之后儒家学派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把孔子的“仁”发展为“仁政”的学说,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主张国君实行“仁政”,要与民“同乐”。孟子的思想学说就是著作《孟子》。《孟子》记载了孟子的言行,是一部对话体著作。

其显著特点一是气势充沛,雄辩而色彩鲜明;二是善于以典型事例、比喻和寓言阐述事理。此文选自《孟子·告子下》。春秋战国时期,战乱纷争,一个国家要想立于不败之地,要奋发图强,不能安于现状、不思进取。

这篇文章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写的。

文章开头,作者一连列举了六位古代圣贤在困难忧患中崛起的事例,来证明“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这一著名论断。

这个推理过程属于逻辑学上的归纳推理,即由前面六个特殊的事例,归纳出后面带普通意义的结论。

又通过后面的结论,说明了前面六个人物所以成功的原因:艰苦的环境,一方面给人们以困苦、饥饿、贫困、疲乏、忧虑,每每就不如人意,但另一方面,也正是这些困难,坚定、振奋人们的意志,使人们在不断克服困难,求得生存的过程中增加了聪明才干。

若有int a21,23,4则,若有int a[][2]={{1,2},{3,4}}; 则*(a+1),*(*a+1)的含义分别为()。

1楼 感性的不逗你了 int a 3 这样就是数组应 该是a 4 3 4行3列,第一行是1 2 0,第二行是3 2 4,以此类推,所以a 2 2 是6,不懂hi我 若有int a 1 2 3 4 则 a 1 a 1 的含义分别为 2楼 百万基佬在 首先这是一个2行2列的数组,第一行12,第二行34。...

一道奥数题:1,3,2,3,4,9求解

1楼 旭日东升 1 3 2 3,2的0次方,3的1次方,2的1次方,3的1次方 4 9 8 9,2的2次方,3的2次方,2的3次方,3的2次方 16 27 32 27 1 2 2 3 4 规律题,括号里应填多少?答案是9 怎么推的啊? 40 2楼 从前面的1,2,2,3,4来看,有多个规律满足1 递...

4(3 3)X36 ,3/7X1/4÷3/4 (3/8+2/3)X36 7/5X2/3+14/15÷1/9 13/12÷(3/4+1/3) 给答案,我看对不对,如果有过程的

1楼 匿名用户 3 7x1 4 3 4 3 7x1 4x4 3 1 7 3 8 2 3 x36 3 8x36 2 3x36 37 5 7 5x2 3 14 15 1 9 14 15 14 15x9 14 15 1 9 9又1 3 13 12 3 4 1 3 13 12x12 13 1 简算 3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