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楼:曾楚玉
格物穷理释 义 :
格物:推究事物的道理;穷理:追寻事物的究竟,指穷究事物的原委、道理。
词 目 格物穷理
发 音 gé wù qióng lǐ
出 处 明·方孝孺《答郑仲辩》:“其无待于外,近之于复性正心,广之于格物穷理。”
示 例 偶阅近人《夜谈丛录》,见所载焚旱魃一事、狐避二事,因存记所疑,俟~者详之。★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一》
格物穷理,由朱熹提出,主张“存天理,灭人欲”。明朝的王守仁一心想做圣贤,迷惘之余,"今日格一物,明日又格一物."著名的"守仁格竹"出自这一事件,后来王守仁因政治生涯几起几落,经历了人世间的生活百态,终于发现理学中存在的局限性,由此反对朱熹的“格物穷理”,主张“吾心之良知”,建立了自己的心学体系。
格物穷理里的“格”是什么意思?
2楼:匿名用户
研究,求知的意思
这个意思可能是从"寻找道路(或各,注意这些字的声旁,"各"有可能是词根,在甲骨文里"各"是"来,到"之意.),或者在寻找的路上"引申出来的探索之意.
格物,就是探求事物蕴含的真理,至于盯着竹子在那各种脑补,这种研究方式,仁者见仁,智者见者吧,我觉的是种2b的行为.
3楼:乐歪歪的泡泡
研究,倒腾,追求达到对事物的本质的理解。也可以解释为通过对一般事物的研究找到天地运行的规律,即自然法则。这是宋明理学对古代天人合一思想的进一步发展。
“格物致知”思想是一种静态的,孤立的,唯心的方**。强调对“物”的彻底追究,但所得却来自于内心的顿悟。这主要是因为理学家们“格物”的目的不是要真正了解事物的自然属性而是要从自然中找到一种与儒学基本道德基础相吻合的自然规律,以期将自然与社会合二为一。
但是因为“格物致知”的探求方式是静态和孤立的,不能运用联系与发展的观点进行合理的研究,所以,实际上,理学家是找不到这种“自然法则”的。那么,他们只能依靠自身的顿悟,即求之于内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只必然导致唯心主义。
“格”的方式一般是观察,当然这实际上是很荒谬的,王阳明看了好几天的竹子也得不出个结论来。
4楼:匿名用户
格应该就是研究吧。反复观察反复思索。
可以看看王守仁同志的经历
http://baike.baidu.***/view/26649.htm
格物穷理是程朱理学提出的理论。具体怎么格不大清楚。大概是说宇宙万物都是有理的。人啊猫啊狗啊。竹子啊都有理。格出来就可以了
。天理么。这个几千年来都没有个统一的答案。不过大家都认为那是通晓宇宙奥秘的唯一密码。也就是道
胡说八道。抛砖引玉。坐等楼下专家来。
5楼:我是陈寅恪
弄清这个问题,首先要弄理解“格
物致知”这个使用更广泛的概念!“格物致知”是程朱理学的一个核心思想。
格物致知:谓研究事物原理而获得知识。为中国古代认识论的重要命题之 一。
语出《礼记·大学》:“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郑玄注:
“格,来也;物犹事也。其知於善深,则来善物;其知於恶深,则来恶物;言事缘人所好来也,此致或为至。”
《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穷究事物的原理法则而总结为理性知识。
“格物致知”一词出自《大学》。格,至也。物,犹事也。
致,推极也,知,犹识也。格物致知是儒家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哲学概念。北宋朱熹认为,“致知在格物者,言欲尽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
”这是朱子对“格物致知”最概括、精确的表述。推极吾之知识,欲其所知无不尽也。穷至事物之理,欲其极处无不到也。
对于朱熹的的解释,我们的理解是,格物就是即物穷理,凡事都要弄个明白,探个究竟;致知,即做个真正的明白人,为人行事决不湖涂
词 目 格物致知
发 音 gé wù zhì zhī
释 义 格:推究;致:求得。穷究事物原理,从而获得知识。
出 处 《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
其次说“守仁格竹”,王守仁(王阳明)明朝中期人,开始信奉程朱理学,于是对着家门口的竹子,想“格物致知”获得事理,7天不吃不喝,什么理也没格出来,反倒病倒了,于是开始怀疑程朱理学,后终于提出“心即是理”“心外无理”“理在心中”等观点。
6楼:朱秦文湘
程朱理学:提出以理为核心的学说。
理有三层含义:1.万物的本源,运行原则。2.儒家伦理道德 3.人性获得理的方法:格物致知。就是研究万物去获得理。也就是说理在万物之中。
于是王守仁为了获得理(不获得就没有人性,没有道德,不明白万物运行原则),就去研究竹子,结果七天七夜,没研究出来还生了病。但病好后,他却成为一代宗师,因为他提出理在心中,不需要研究万物只需要内心反省,坐在家里就行,这就是获得理的新方法--发明本心。
不管是程朱理学还是陆王心学都把人性等同于伦理道德,让大家去追求儒家的三纲五常的思想,然后约束人们的思想。所以理学被统治者确立为主流思想。
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可以和我交流。
7楼:匿名用户
格:推究(包括研究和推理)
他们格的是天理与人道 包括天地之间的运行与法则、人生的道理与意义等等 只要是有哲理的东西都可以格 比如厚黑学、生存哲学、学问与真理等等
我刚才查了一下守仁格竹 说王守仁坐着观察竹子很久 结果啥也没格出来 这说明1、王守仁的格是坐在竹子旁边观察 2、王守仁没有通过观察竹子体悟到所谓的天理 所以王守仁格竹失败了 3、王守仁格竹无有所得还累病了 但病了之后他又想通了一些问题 所以我觉得又可以认为王守仁格竹成功了
我的结论就是:1、格什么、怎么格每个人都不尽相同 能否有所得也不一定
2、王守仁格竹虽然没体悟到天理 却想到了一些别的哲学 也算是偶有所得
3、格是一种方式 也是一种态度 对象与方式不重要 成功与失败也不重要 只要能够有所得 就此格不虚 毕竟被苹果砸出万有引力定律的只有牛顿一个人
格物穷理是什么意思
8楼:胡宽宏
格,是“至”的意思;物,相当于“事”。格物,就是穷极事物的边际;
穷,是“尽”的意思,理,即为宋代儒家所说的“天理”,它的内涵是天地间的规律。穷理,就是说要弄清楚所有的规律。
这两个词合在一起,其实是旧时的儒家知识分子对自己做学问的一种终极要求,既要对外界的事物全部搞清楚,又要对其中所蕴含的道理规律透彻明白。
至于至于知行合一,就是说要把自己的所学和自己的行为做到一致,不能做言语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
9楼:衷心菱卯沛
成语词条:
格物穷理
成语发音:
géwù
qióng
lǐ成语释疑:
穷究事物的道理。
成语出处:
明·方孝孺《答郑仲辩》:“其无待于外,近之于复性正心,广之于格物穷理。”
成语示例:
偶阅近人《夜谈丛录》,见所载焚旱魃一事、狐避二事,因存记所疑,俟~者详之。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一》
(其中~代表本词条:格物穷理)
格物穷理,知行合一.是什么意思?
10楼:落红风月
格物穷理:穷究事物的道理.
知行合一:
行合一谓认识事物的道理与实行其事,是密不可分的一回事。
知行合一:是指中国古代哲学中认识论和实践论的命题,主要是关于道德修养、道德实践方面的。中国古代哲学家认为,不仅要认识(“知”),尤其应当实践(“行”),只有把“知”和“行”统一起来,才能称得上“善”。
明武宗正德三年(1508),心学集大成者王守仁在贵阳文明书院讲学,首次提出知行合一说。所谓 “知行合一”,不是一般的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知”,主要指人的道德意识和思想意念。
“行”,主要指人的道德践履和实际行动。因此,知行关系,也就是指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践履的关系,也包括一些思想意念和实际行动的关系。王守仁的“知行合一”思想包括以下两层意思。
1、知中有行,行中有知。王守仁认为知行是一回事,不能分为“两截”。他说:
“知行原是两个字,说一个工夫”。从道德教育上看,他极力反对道德教育上的知行脱节及“知而不行”突出地把一切道德归之于个体的自觉行动,这是有积极意义的。因为从道德教育上看,道德意识高不开道德行为,道德行为也高不开道德意识。
二者互为表里,不可分离。知必然要表现为行,不行不能算真知。道德认识和道德意识必然表现为道德行为,如果不去行动,不能算是真知。
王守仁认为:良知。无不行,而自觉的行,也就是知。
这无疑是有其深刻之处的。
2、以知为行,知决定行。王守仁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在的工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他的意思是说,封建道德是人行为的指导思想,按照封建道德的要求去行动是达到"良知"的工夫。在封建道德指导下产生的意念活动是行为的开始,符合封建道德规范要求的行为是 “良知”的完成。
王守仁的知行合一说主要针对朱学而发,与朱熹的思想对立。程朱理学包括陆九渊都主张“知先行后”,将知行分为两截,认为必先了解知然后才能实贱行。王守仁提倡知行合一正是为了救朱学之偏。
王守仁的知行合一说深化了道德意识的自觉性和实践性的关系,克服了朱熹提出的知先后行的弊病,但是同时也抹去了朱熹知行说中的知识论成分。王守仁的观点虽然有利于道德修养,但忽略了客观知识的学习,这就造就了以后的王学**任性废学的弊病,清初的思想家甚至把明亡的原因归于王学的弊端。
"格物致知"和"格物穷理"有什么区别?
11楼:匿名用户
格物致知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乃儒家专门研究事物道理的一个理论,“格物致知”解释为:“推究事物的原理,从而获得知识。”
格物穷理就是要真正明白道理,是悟性在某个问题的具体思考,而不是纸上谈兵、闭门造车的假明白。“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不去亲身实践,永远想不明白万物的真谛。
“格物”指“格物穷理”。格物也就是“至”物,与事物直接接触而穷究其中之理,“穷”理是格物的目的,“格犹穷也,物犹理也,犹曰穷其理而已矣”(《遗书》卷二十五)。格物之要,在于就待人接物的具体人事中,体认其中蕴含的“所当然之则”与“所以然之故”。
扩展资料
《礼记·大学》原文里说,“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终、始即是因、果),“知所先后,则近道矣”,“……物格而后知至”(事物被区格辨别而智慧才能获得),“……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由此可见,“格”是指分析明辨。 因此,“格物致知”是指辨明事物的轻重、先后、因果、善恶等诸方面,以指导自己的言行思考。
格物穷理”之说最早见于儒家经典之一《礼记》之《大学》篇。此篇居于南宋朱熹编定的《四书》之首,与《中庸》、《论语》、《孟子》并列。其中说:“致知在格物 ......
格物穷理是什么意思呀,格物穷理是什么意思
1楼 匿名用户 成语词条 格物穷理 浏览数 41 成语发音 g w i ng l 成语释疑 穷究事物的道理。 成语出处 明 方孝孺《答郑仲辩》 其无待于外,近之于复性正心,广之于格物穷理。 成语示例 偶阅近人《夜谈丛录》,见所载焚旱魃一事 狐避二事,因存记所疑,俟 者详之。 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
算命里的孤格是什么意思,算命书上说的命带孤独格是什么意思?
1楼 最迷恋 这是八字当中的一种神煞,它的意思,命犯孤星,是指命中孤独或者孤老的意思,但经过多年的论证,其实神煞说法应该进行改正了。神煞算命是有很大误区,所以这个是不能决定整体命运,更不能涵盖一切。 算命先生吴圣元留 2楼 指迷居士算命吧 是孤鸾,命带孤鸾的人是指犯孤独,性格偏孤僻,对夫妻感情不利,...
逼格是什么意思,逼格什么意思?
1楼 美好心过程 有点小资,有点档次的意思,也可以说是有点小优越 2楼 铁轨上的兔子 逼格 名词,意为有档次的格调,与贱格相对。英译 big。其实逼格和装逼是有区别的,前者为名词,后者则为动词,逼格是装逼必须具备的前提条件。一个人可以有逼格,但却未必在装逼。 2015年10月16日教育部对草泥马 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