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片形吸虫病的疾病概述,肝片形吸虫病的疾病描述

2020-12-03 20:04:24 字数 4076 阅读 5577

1楼:心崽m水8痛

牛患肝片吸虫病的症状常呈慢性发展,虫体达到肝脏时常常不表现出症状。但随着虫体的生长,症状日渐显著。牛出现食欲不振或异嗜,下痢,周期性瘤胃臌胀,前胃弛缓,被毛无光,贫血消瘦,最后出现颈下、胸下、腹下冷性水肿等症状,最后衰竭倒地死亡,造成巨大损失。

肝片形吸虫病的疾病描述

2楼:不安的心丶

肝片形吸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牛、羊等反刍动物的蠕虫病,又称肝蛭病。其虫体片形呈棕红色,长20-75毫米,宽10-13毫米,寄生于牛、羊的肝脏胆管中,可引起牛羊消瘦、贫血、水肿、生长发育迟缓,发生功能障碍,常造成牛、羊大批死亡。牛、羊肝片吸虫病多发生在夏、秋雨季,但由于此时牛、羊营养状况良好,所以通常不见症状表现。

进入冬季以后,特别是春季牛、羊营养状况不良时,临床状况便很快表现出来。

肝片形吸虫病的**方案

3楼:黑子

1、按内科常规护理。

2、如有肝硬化腹水,需按肝硬化常规**;

3、杀虫**

(1)硫双二氯酚(别丁):为首选药物,常用剂量为50mg/(kg·d),分3次服,隔日服用,15**日为1疗程;

(2)依米丁(吐根碱):1mg/(kg·d),肌内或皮下注射,1/d,10d为1疗程,对消除感染,减轻症状有效,但可引起心、肝、胃肠道及神经肌肉的毒性反应,需在严格的医学监督下使用,每次用药前检查腱反射、血压、心电图,并卧床休息。

(3)三氯苯达唑:12mg/kg,顿服,或第一天5mg/kg,第2天10mg/kg,顿服,可能出现继发性胆管炎,可用抗生素**。

肝片形吸虫的导致病症

4楼:爱刷

成虫寄生在终宿主的肝

胆管内,产出的虫卵随胆汁流入肠腔,混在粪便中排

出体外。虫卵入水后,经9-12天发育为含毛蚴的虫卵,在适宜条件下孵出毛蚴。毛蚴侵入中间宿主锥实螺(在中国,以截口土蜗最重要)体内,经胞蚴、母雷蚴、子雷蚴和尾蚴四个阶段的发育和繁殖。

成熟的尾蚴逸出螺体,附着在水生植物或其它物体表面上形成囊蚴。终宿主因食入囊蚴而感染。囊蚴内后尾蚴在宿主小肠上段逸出,主动穿过肠壁,进入腹腔,钻破肝被膜,深入肝实质数周后,最终进入胆管中寄生,约经四周发育为成虫。

完成一个生活史周期大约需要11周。每条虫日产卵量为20000个左右。成虫在人体可存活长达12年。

感染途径:经口吃进囊蚴。

感染方式:生吃水生植物(如水芹、茭白等)或喝生水或生食或半生食含肝片形虫童虫的牛、羊内脏(如肝)而获得感染。

1.病原诊断粪检或十二指肠引流液沉淀检查发现虫卵为诊断的依据。虫体寄生较少者往往漏检,要注意与姜片虫卵、棘口吸虫卵鉴别。

临床上有不少病例是经外科剖腹探查或进行胆管手术发现虫体而确诊的。肝脏表面的白色条索状隆起及胆管增粗现象,提示有肝片形吸虫寄生的可能。

2.免疫诊断对急性期病人、胆道阻塞患者以及异位寄生的病例,采用免疫学检查有助于本病的诊断。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间接血凝试验(iha)和免疫疑荧光试验(ifa)等方法检测患者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均有较高的敏感性。由于肝片形吸虫与其他吸虫有较多的共同抗原成分,对其检出的阳性结果应结合临床分析。

用纯化的肝片形吸虫抗原和排泄分泌物抗原或提高被测血清的稀释度均有助于提高免疫诊断的特异性。

3.其它检查血象检查白细胞总数和嗜酸性粒细胞均增多,尤其在急性期更明显;胆囊造影有时可发现肝片形吸虫;b型超声波可显示不同程度肝肿大,肝实质不均匀,肝胆管扩张,胆囊壁肥厚,有时可发现胆道内肝片形吸虫呈现0.3~0.5cm圆形阴影。

肝片形吸虫的后尾蚴、童虫和成虫均可致病。后尾蚴和童虫经小肠、腹腔和肝内移行均造成机械性损害和化学性刺激,肠壁可见出血灶,肝组织可表现出广泛性的炎症(损伤性肝炎),童虫损伤血管可致肝实质梗塞。随着童虫成长,损害更加明显而广泛。

可出现纤维蛋白性腹膜炎。

成虫寄生期的主要病变是胆管上皮的增生。虫体的吸盘和皮棘等引起的机械性刺激,可致胆管壁炎症性改变,并易并发细菌感染,表现为胆管炎。肝片性吸虫产生的大量脯氨酸在胆汁中积聚,也是引起胆管上皮增生的重要原因。

肝片形吸虫感染较轻时胆管呈局限性增大,而重感染者胆管的各分支均有管壁增厚。虫体阻塞胆管、胆汁淤积,造成管腔扩张。

肝片形吸虫病是一种畜主人次型的寄生虫病,散发性流行于世界各地。牛、羊肝片吸虫感染率多在20%-60%之间。法国、葡萄牙和西班牙是人体感染肝片形吸虫的主要流行区。

在中国,人群感染率为0.002%-0.171%,散发于15各省市,其中以甘肃省的感染率为最高。

估计全国感染人数为12万。

人可因生吃水生植物(如水芹、茭白等)或喝生水或生食或半生食含肝片行吸虫童虫的牛、羊内脏(如肝)而获得感染。

肝片形吸虫病的症状体征

5楼:子乔

1、病史 一般在生食水生植物后2~3个月,可有高热。体温波动在38~40℃之间,持续1~2周,甚至长达8周以上,并有纳差、乏力、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症状。数月或数年后可出现肝内胆管炎或阻塞性黄疸。

生食羊肝者应注意有无咽部水肿、充血、暂时性吞咽困难、呼吸困难及耳聋等。

2、体检 早期可出现荨麻疹、划痕征、右肺底部捻发音和胸膜摩擦音,肝脏明显肿大,质较硬,有压痛,脾亦可增大,腹水常见,可自行消失。慢性期可出现胆管炎或胆道阻塞,如有胆道出血,则贫血明显。异位肝片形吸虫病,可出现胃、胰腺、腹腔内或右季肋部皮下肿块。

什么是肝片吸虫病,有哪些特点?

6楼:易书科技

肝片吸虫病是牛、马等最主要的寄生虫病之一。肝片形吸虫寄生于牛、羊、鹿、骆驼等反刍动物的肝脏胆管中。在人、马及一些野生动物中亦可寄生,引起急性或慢性肝炎和胆管炎,并有全身性中毒现象和营养障碍。

肝片形吸虫外观呈叶片状,灰褐色,虫体一般长20~25毫米,宽5~13毫米。成虫寄生在终宿主(人和动物)的肝脏胆管中,中间宿主为椎实螺。椎实螺在我国分布甚广,气候温和、雨量充足地区,春夏季大量繁殖。

随同终宿主粪便排出的虫卵可进入螺体内发育为幼虫,叫尾蚴。以后尾蚴逸出,游进水中,很快脱尾,成为囊蚴,附着在水稻、水草等植物的茎叶上,等待动物捕食。动物或人经口吃进囊蚴后,囊蚴在小肠内蜕皮,在向肝组织钻孔的同时,继续生长发育为成虫,最后进入胆管内。

可生存2~5年之久。

当幼虫穿过肝组织时,可引起肝组织损伤和坏死,肝包膜上有纤维素沉积;当经过体腔或其他器官时可发生脓胞或形成结节似包囊。成虫在宿主胆管里生长,能使胆管堵塞,由于胆汁停滞而引起黄疸,刺激胆管,可使胆管发炎、变厚或扩张,并导致硬化等症状。

虫卵对干燥很敏感,在干燥粪便中停止发育,完全干燥下迅速死亡。如在室内干燥半小时即破裂死亡,阳光照射30分钟,40℃~50℃数分钟皆可死亡,但在潮湿的环境中能生存数月。家畜粪便经生物热处理以及消灭中间宿主(灭螺)是预防肝片吸虫病的重要措施。

更重要的是,人不要食用被囊蚴污染的肉类和蔬菜。

肝片形吸虫病的安全提示

7楼:刷粉狗6糼

1、肝片形吸虫呈世界性分布,国外个别地区有局部流行区存在。在我国人群感染率为0.002%~0.

171%,散发于15个省市,其中以甘肃省的感染率为最高。估计全国感染人数为12万左右。肝片形吸虫寄生的宿主甚为广泛,除牛、羊外,还可寄生于猪、马、犬、猫、驴、兔、猴、骆驼、象、熊、鹿等动物。

2、人体感染多因生食水生植物如水田芹等茎叶。在低洼潮湿的沼泽地,牛、羊的粪便污染环境。又有椎实螺类的存在,牛、羊吃草时便较易造成感染。

3、防治此病

肝片形吸虫病的诊断检查

8楼:蔷薇几度花

(1)白细胞及嗜酸粒细胞增多;贫血常见;血沉较快。

(2)肝功能异常,alt、ast活力增高、白蛋白降低、球蛋白增高,胆红素增高。

(3)igg、igm、ige升高,iga正常。

(4)虫卵检查:可从粪便或十二指肠液中用涂片法、漂浮法、沉淀法、汞—碘醛浓集法等查虫卵。

(5)肝穿刺活检或腹腔镜活检可找到虫卵肉芽肿或成虫切面。

(6)免疫学试验:可用补体结合试验、免疫荧光试验、对流免疫电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及间接血凝试验等。

(7)其他检查:腹水为渗出液,白细胞数增加,嗜酸粒细胞明显增高;肺部x线摄片可发现肺部浸润;肝脏超声检查或ct或mri扫描,可见“假性肝肿瘤物”;胆道造影有时可发现肝片形吸虫的阴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