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茹养殖中大量死菇现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2020-12-03 19:58:54 字数 6246 阅读 8080

1楼:匿名用户

平菇种植中出现死菇的原因:

一、菇蕾死亡

原因:1.空气过干。2.原基形成后,气温骤然上升,出现持续高温,或遇较低温度,导致菌柄停止向菌盖输送养分,使菇蕾逐渐枯萎死亡。3.湿度过大或直接向菇体淋水,使菇蕾缺氧闷死。

对策:1.菇蕾形成后,要密切注意培养料的水分含量,水分不足时,灌水到四周沟内,使水面与栽培畦面持平补水。对于袋栽的可直接将营养液注入料内。

营养液的配制方法是:50千克水加尿素125克,磷酸二氢钾45克,白糖500克混匀。加入营养液的量使整个袋的重量同刚吃透料时该袋重量相同为准。

采用泥墙法种植时墙顶沟内应灌2厘米深的上述营养液。2.菇蕾分化后要注意保持菇房温度的稳定,及时通风降温或保温。3.栽培场地的四周要开深沟排水,严防菇床内积水。

补水过程中,严禁向菇体直接浇水。

二、幼菇死亡

原因:1.菌种过老,用种量过大,在菌丝尚未长满或长透培养料时就出现大量幼蕾,因培养料内菌丝尚未达到生理成熟,长到幼菇时得不到养分**而萎缩死亡。2.料面出菇过多过密,造成群体营养不足,致使幼菇死亡。

这种死菇的显著特征是幼菇死亡量大。3.采收成熟的子实体时,床面幼菇受振动、碰伤,引起死亡。4.病虫侵染致死。

表现为小菇呈黄色腐熟状或褐色软腐状,最后干枯;湿度大时,呈水渍状,用手摸死菇发粘。检查培养料,可见活动的菇蝇、螨类等。

对策:1.生产上要避免使用菌龄过大的菌种,当菌种培养基上方出现珊瑚状子实体或从瓶盖缝隙中长出子实体,说明菌种的菌龄已较大,应限制使用。当瓶底积少量黄水时就无使用价值。

菌种的最佳用量为栽培料的4%~12%,生料栽培时多,熟料栽培时少,切忌盲目增大用种量。2.当料面出现幼菇过多过密时,可以人为地去除一部分幼菇,以减少营养消耗。也可用畜用复方腐殖酸钠400倍液喷施培养料,或用比久(b9)5克,硫酸镁20克,硼酸5克,硫酸锌10克,维生素b1250毫克,尿素20克,对水50千克配成复合营养液喷施,补充营养,促进子实体快速膨大。

3.采收成熟的子实体时,动作要轻,用锋利的小刀沿子实体根部割下,避免振动,碰伤幼菇。4.菇棚启用前,要先做好场地的防虫杀菌工作,扑灭菇蝇、杂菌等。按每m3用硫磺10~12克,甲醛8~10毫升,敌敌畏1~2毫克,封闷熏蒸24小时,连熏2~3次。

老菇房四周还需用石灰水涂刷。这样基本上能保证整个栽培周期不发生较重的病害。在出菇期一旦发生菇蝇等害虫危害,对床栽的用菇虫净3000倍液直接注入料内,每50千克培养料注2.

5~5千克药剂,但注意床内不能长期积水。对墙式袋栽的,用菇虫净3000倍液倒入袋内浸泡1天,第二天倒出多余药液,连续处理2次即可。

三、大菇死亡

原因:1.出菇期环境过于密闭,二氧化碳浓度过高,导致大菇死亡。其显著特点是先出现部分菇体畸形,进而发黄死亡。2.病虫危害。

对策:1.加强通风换气,尤其在出菇阶段,菇棚四周可开几个小窗。冬季栽培平菇,可在每天上午10时打开小窗通风,下午2时结束,但要注意不能让风直接吹子实体。

2.虫害发生初期,可用1.8%阿维菌素乳油2000倍液喷雾防治。

食用菌生产中,造成死菇的原因有哪些

2楼:匿名用户

造成死菇的原因很多。例如高温,高湿。虫害,生长环境恶劣,培养料菌丝体老化,退化等等。

为什么会出现死菇现象?怎样防止死菇?

3楼:中国农业出版社

栽培平菇时,发生死菇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五点:

(1)温度过高

出菇期间,温度超过23℃,糙皮侧耳 (平菇)、美味侧耳的小菇就会死亡;温度超过28℃,紫孢侧耳、佛罗里达平菇、凤尾菇、金顶蘑(榆黄蘑)的小菇也会死亡;当温度超过32℃时,较耐高温的红平菇、鲍鱼菇也会出现死菇现象。

(2)湿度过高

蕾期喷水过多过重,或直接向小菇上喷水,或环境过于郁闭潮湿,均可造成菇体水肿、变黄、溃烂死亡。

(3)湿度过低

出菇时空气相对湿度低于70%,或过度通风,均可导致菇体萎蔫干死。

(4)通气不良

出菇期间环境过于密闭,当co2浓度超过0.3%时,平菇呈畸形,只长菌柄,不形成菌盖,菌柄或呈瑚瑚状分枝,或呈肥大状。当co2超过0.8%时,平菇发黄、软腐。

(5)营养不足

料面出菇过多过密,造成群体营养不良,致使过多的幼菇饥饿死亡。

预防平菇死菇的措施如下:

(1)因地制宜,选用良种。在播种时间上,春播宜早不宜迟,秋播宜迟不宜早。提倡适时栽培,避开高温高湿季节出菇。

(2)出菇期间,在适当通风的前提下,将环境湿度调至90%左右。

(3)出菇期间提倡科学喷水,尽量避免向菇体(特别菇蕾)直接喷水。

(4)提倡适当通风,但应避免长时间高强度通风换气。

(5)室外栽培时应适当遮光,尤其要防止中午前后的阳光直接照射菇蕾或幼菇。

平菇二茬菇小时就死什么原因导致的

4楼:匿名用户

菌袋含水量严重不足。或者喷水的时候直接喷在菇蕾上面了。或者是有虫害。最好仔细检查一下具体的情况。

平菇出芽期死亡是什么原因

5楼:12345a帮助

在平菇生产中,由于菇房环境条件和培养料的不适,以及管理不当或灾害性天气等原因,菇床上经常发生小菇萎缩、变黄、最后死亡的现象;有时,床面的小菇成批死亡,严重影响产量和经济效益。对此,笔者做了大量的观察研究,总结了死菇的原因和防治方法,现介绍如下:

1 连续高温 在北方地区的秋菇生产中,温度由高到低,适于平菇子实体的生长发育,但有时在10月中旬至11月初,正值

二、三潮菇生长之际,突然出现25℃以上的高温,若不能及时采取防高温措施,温度在22℃以上连续几天,菇床上的小菇就会出现死亡现象,尤其是如钮扣大小的幼菇会发黄、枯萎、死亡。在春季,菇房温度连续几天超过21℃,如果菇房通风不良,氧气不足,co2浓度过高,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不能很快散发,也会使大批小菇死亡。这是因为菇房温度过高不适于子实体生长发育,但适宜菌丝体的生长,在高温下,已形成的子实体其营养会到流给菌丝,小菇则因缺乏营养而枯萎死亡。

为防止高温死菇,要注意天气预报,当高温出现时,菇床立即停止喷水,多开门窗,加强通风,以增加室内新鲜空气,提高平菇生活力;同时采取降温措施,使之不超过21℃,减少死菇。

2 培养料ph值不适 平菇生长培养料适宜的ph值以偏碱为宜,偏酸或碱性过大均易死菇。若偏酸(ph值在5以下)菇蕾呈褐色,可用0.1%浓度的石灰水、草木灰调ph7.

5;培养料若偏碱(ph值在8以上),小菇蕾呈黄色,可用0.1%的过磷酸钙液调ph到7.3—7.

5。3 水分管理不当 秋季前几潮菇子实体多,气温高,需水量大,如覆土栽没有及时补足水,造成覆土层和培养料水分大量蒸发,幼菇得不到水分**会大批死亡。如用水分过多,菌丝渍水,幼菇也会窒息死亡。为防止用水不当,要看菇用水,在转潮之后,喷1次重水,以后根据情况喷水,以保护幼菇。

4 通气不良 菇房长期通气不良,严重缺氧,在高温、高湿情况下,会使大批菇蕾闷死。

5 昼夜温差过大 白天气温在20℃以上,晚上降到10℃以下或更低,幼菇菌盖边沿很快出现黄斑,随之死亡。应注意菇房保温,勿使昼夜温差功过大。

6 出菇过密 第

一、二潮菇出菇过密,在采菇时由于震动或机械损伤,会使部分小菇死亡。所以要控制出菇密度。

7 滥用农药 过量使用农药,也是发生大量死菇的原因。如小菇的颜色突变,又查不出病原菌,大都是药害所致。如敌敌畏,使用浓度越大,药害越严重。

敌百虫、甲醛、托布津等使用不当,皆会造成幼菇死亡。所以用农药要慎重。

此外,虫害也会使菇蕾死亡。要注意菇房内外环境卫生和防治虫害。

6楼:匿名用户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几种。一是通风换气不好。高湿造成的。二是培养料含水量不足造成的。三是菌丝体老化造成的。四是有虫害造成的。

双孢菇秋菇大批死亡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

7楼:中国农业出版社

(1)持续高温

当出菇阶段气温高于23℃连续3天以上,菌蕾生长受到温度的抑制,而此温度正适合菌丝的生长发育,从而使菇蕾营养产生逆向输送,导致菌蕾失去营养与水分**而死亡。因此,早秋出菇期需有抗高温的措施准备,如采用向阳面搭建荫棚、菇房地面喷水以及适当推迟堆料时间,避开高温等措施。

(2)养分不足

培养料没有足够营养供给,如堆料中氮源不足,特别是缺少粪肥,碳氮比失调,培养料堆积时产生厌氧发酵,培养料薄而少或秋菇养分消耗大,出菇过密,致使春菇因缺乏养分**而夭折。因此,要求优质料,发好酵,翻好堆,提倡厚料栽培等以供充足的养分。

(3)通风不良

菇房郁闷,长时间通风不良,特别是出菇阶段,子实体代谢旺盛,如关窗调水引起高温高湿使大批子实体死亡。

(4)水分管理不当

子实体不同的生长发育期对水分的要求是不同的,菌层缺水,覆土层没有足够的水分**会造成幼蕾死亡;幼菇期或低温季节喷水过猛或喷水量过大,导致菇体水肿黄化,溃烂死亡;用水不清洁、长期喷过头水,也会引起菇体死亡。

(5)冻害

秋菇遇寒流侵袭,或春菇棚温上升过快,造成料内温差过大;或严冬棚温长时间在冰点以下,造成冻害而使菇成片死亡。

(6)渗透压太高

为增产而采取的追肥浓度过高、方法不当等,会因提高了渗透压而使菌蕾失水、死亡。

(7)虫害孪生

菇螨、菇蚊、跳虫等为害严重时会咬断或吃光菌丝,使菇蕾成批死亡。

(8)滥用农药

出菇期间使用农药须按要求稀释药液浓度,不可任意增加浓度;禁止使用容易产生公害的农药。

平菇刚出的小菇发黄枯死是什么原因

8楼:匿名用户

这类病害有很多原因,高温,高湿,通风换气不好可以发生。菇蕾生长期间,直接喷水到菇蕾。也可以导致菇蕾死亡。另外培养料含水量不足,或者有虫害等等都可以导致此类病害的发生。

9楼:不随意

平菇刚出的小菇发黄枯死

【症状表现】发病症状黄菇病多从幼菇菇盖

或小菇菇柄与菇盖连 结处发生,发病后幼菇菇盖或小菇菇盖凹处出现淡黄色斑块, 幼菇菇体发粘,停止生长而死亡,小菇菇体生长缓慢,失去弹性。稍触碰即会折碎,继而菇体发粘萎缩,散发出腐臭气味,病 情迅速蔓延,会导致栽培料面发粘而停止出菇。

【发病原因】

1、 平菇黄菇病的病原菌为假单孢杆菌 ( 啪彻s agar/c/),属好气性革兰氏阴性菌。该菌适生于环境潮湿、有机质丰富的基质上,在高温高湿。通风不良的 环境下,有利于该菌的发生和生长。

2、老栽培场地环境恶 化。消毒不彻底。

3、棚内废弃培养料,残次菇及菇柄随处都是。脏乱差使病菌有了栖息和繁衍之地。

4、现在平菇的栽培主要是以生料或发酵料为主,栽培料本身带菌而造成黄菇病的发生。

5、使用的水中或覆土材料中带菌。

6、菌株抗病能力 差或菌种质量差,以及栽培户管理不善导致栽培袋菌丝纤细, 抗性减退,最终导致感染病菌而发病。

【综合防治】

预防措施

1、选用适应当地环境、抗病能力强的菌株, 如黑平2002、黑平7号、灰平抗病2号、白平新831、豫平6号、p89等菌株,一般不易发病或发病较轻。同一场地不要连年种 植同一菌株,以2~3年更换一次品种为宜。

2、要选用无杂菌污染,菌丝浓白、粗壮的适龄菌种。

3、选用无霉腐、无虫、无污 染的优质原辅材料,栽培料使用前要进行暴晒,并加入干料重 0.1%的病菌立灭或多菌灵、增产克霉灵等杀菌药物。

4、老场地不宜连年使用,如果使用老菇棚,必须在栽培袋进棚前1个 月进行杀菌杀虫处理,杀霉菌可用多菌灵500倍液、苯菌清 500倍液等,杀细菌可用漂白粉200倍液、农用链霉素500倍 液、万消灵2 000倍液等,杀虫可用敌敌畏500倍液、高效氯氰菊酯1 000倍液,喷洒棚内地面、墙壁及棚外环境,每周2次, 栽培袋进棚前2~3 d,再用硫磺5g/m~点燃,密闭熏蒸24h。

5、加强栽培袋发菌期管理,提高栽培袋菌丝的抗病抗杂能力。 出菇期要控制好棚内的温、湿度,温度过高对一般广温型或低 温型平菇菌株生长不利,反而为各种杂菌、细菌提供了适宜的 温度环境;棚内湿度大对平菇的生长有利,同时也适宜于各种 杂菌的生长,所以必须科学用水,用清洁的水。

6、菇棚要建在通风良好,排水便利的地方,棚内通风要顺畅,通风口的设置 要以每处料面都能有流动风经过为宜,不可有通风死角,根据 气温、天气、风速等因素及时调整通风时间。

7、采用覆土栽培时,对覆土材料要进行灭菌杀虫处理。

8、抓好棚内处环境卫 生,每潮菇采收后,要及时清除料面的残菇及菇柄,棚内地面 要保持干净。棚外四周要及时除去各种杂物、杂草,并定期撒 石灰粉或喷杀菌药物进行环境消毒。

发病后处理:

①棚内一经发现有黄菇病,应立即摘去病 菇,清理料面,停止喷水,加大通风。

②用1%漂白粉对棚内走 道、墙壁、棚外四周喷洒1次,并用多菌娄加农用链霉素按1: 500倍稀释液喷洒料面,每天1~2次,连喷4 d可控制病情蔓 延。其它如黄菇清、万消灵、黄斑消、细菌杀、病菌立灭等药物 可根据标准用量交替使用进行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