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和现代“依法治国”有何不同

2020-12-03 05:07:54 字数 5874 阅读 2761

1楼:你我悖道各苍凉

尽管从实质上说,中国古代法治实为人治,法律只是统治阶级统治工具。但从形式上看,中国古代法治的推行对于促进中国封建社会进步,推动中国古代文明,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中国古代法治切切的说是启蒙于“礼崩乐坏”的春秋战国时代。

这一时期也是社会由奴隶制社会转型于封建社会的大转变时期。从此中华大地进入一个“百家争鸣”的时代,儒、道、法等学派也相继产生,

首先战国时,韩国国相申不害教韩昭侯“术治”,其时的“术治”即“法治”。韩非解说:“术者,因任而受官,循名而责实,操杀生之柄,课群臣之能者也。

”展示了“法治”实质为君主个人的集权统治,要求君主们要不择手段,以法律的威严镇压群臣百姓,以达到巩固王权统治,建立高度集中的封建集权国家的目的。

但是面对“法治”总是逃脱不了“人治”“德治”和“术治”的思想这一不变的规律,总有一股思潮敢于突破禁忌,往前迈上一大步。在秦孝公时,商鞅携《法经》入秦,受到秦王的重视,先后两次在秦国主持变法。商鞅以《法经》为蓝本,结合秦国的具体实际情况加以修订、扩充、制定了秦律。

商鞅着重强调法治及其威严,要求相对意义上的人人平等,以至于商鞅自受其法。如果这一治国之法维持下去也罢,可在中国很容易走偏,可是在秦国统一,秦始皇以法家思想为主导,一方面采取各种措施加强**集权;一方面大力排挤其他各大学派,焚书坑儒,残杀儒生。此时法家思想达到顶峰。

“法治”达到登峰造极的地位,同时也为中国古代法治埋下了一粒生机勃勃的种子。此后的漫漫封建社会长夜里,“法治”从来就没有真正地退出过历史的舞台,不过已然变味,不是孝公时所要的依法治国之思想。

虽然“法治”的生命力旺盛,但是封建法治始终是受到其本身具有的局限性的羁绊。封建法治顾名思义地只能存在于与其适应的封建社会。因此,必然要结束于封建社会末期即晚清时期。

早在明清之际,就有著名的法家王夫之、顾元武、黄宗羲等对封建法治提出疑义。他们反对君主集权,主张真正的“法治”,即法律高于一切。此后,由于外国入侵,中国古代法治也逐渐遭到西方法治思想的冲击,慢慢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渐渐进入现代,我们对“法治”的深刻认识,是在党的十五大报告将依法治国确立为治国方略之后。

依根溯源之后,我们可得出一个结论,即中国古代“法治”思想有其积极的一面,特别是在反奴隶社会的斗争中,是极其先进的,但由于其先天不足,其局限性也是显而易见的。

它的最大局限性就在于没有提出民主要求,也根本无法要求民主,反而主张把包括立法权在内的一切最高权力完全交给君主,所推行的**集权实质就是君主集权。“法治”主要是靠君主的权戚自上而下推行,即法家所称的“势”,虽然提倡“刑无等级”,但在实践中根本就行不通。另外,中国古代“法治”思想消极的一面还表现在走了“法治”的极端,过分迷信和依赖严刑竣法来治理国家。

在这种思想支配下,统治者往往对基力情有独钟,不计后果加重刑罚,横征暴敛,滥杀无辜,极易引起反抗。

以史为鉴,我们今天实施依法治国签本方略,必须坚持和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墓本经济制度,以民为本,坚决落重和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在依法治国中的主体地位,充分体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体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统筹社会力量、平衡社会利益、调节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使我国社会在深刻变革中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实现我国和平发展的战略目标。才能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历史:法家的以法治国和现在的依法治国有什么异同?

2楼:奶思呀呀

1、理论前提不同

法家推行“法治”的理论是基于他们对人性和历史演进的看法。法家主张“好利恶害”的人性论。

现代法治的基本内涵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人在法律面前平等。统治阶级以法对国家权力的制约,以有效地制约和合理运用公共权力,使已经制定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基本原则是依法治国,有法可依。

2、本质不同

法家的“法治”维护的是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其本质还是为了维护建立统一的**主义**集权的国家。法家的“法”实质是维护新兴统治集团的法,并不能代表整个社会成员的利益。

现代的法治要求是人民是“法”的制定主体,法的作用是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推行法治的方法不同

法家“法治”的方法概括为以法为本,法令必须成为判断人们言行和行赏施罚的唯一标准。同时主张严刑峻法。在法家看来,重刑是达到法治的一个重要手段。

现在法治的法是惩罚犯罪分子,一切危害人民利益的犯罪活动都将受到惩罚。

3楼:绝梦幻叱

个人观点:法家的以法治国,是以严刑峻法治国,侧重的主要是要用重刑方面。而现在的依法治国,是依照法律治国,侧重的是这个“依”字,就是严格遵守之意。

4楼:猛牛

“以法治国”是法家当时根据当时的历史和传统提出的,与“以人治国”相对的。战国以前,各个国家的法律很不完善,国家的管理主要就以仁治,以德治,但说白了,就是以“人”治,没有固定的法律,犯法后,都由统治者根据自己的看法与意愿断罪。而“以法治国”是法家,特别是商鞅对秦孝公提出的一种新的治国办法,国家的一切,都用法律来约束,以法律为准则,专设法官,断罪都以法律为准。

“依法治国”是后世在有了法律后,一切行为准则都依法律为准。 我认为,这两者间没什么区别,都是以法律为准,法律为老大。前者,只是以“法”为主,后者是以“依”为主。

着重点不同罢了。 如果对你有帮助,记得采纳哦!

希望采纳

5楼:热心网友

法家分很多种。,

现在依法治国从字面理解的意思其实就是它的本质意思,用法律了来作为准绳治理国家,任何事情都要按照法律的要求办,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没有任何人驾驭于法律之上。

古代的发家思想形形色色,虽说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但是仍有人能够驾驭在法律之上,古代没有天子或皇帝犯法与庶民同罪的说法吧,

最大的不同,在古代法是最高统治者统治的工具,现在法应该是全体人员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一旦违法没有人能逃脱法律的制裁

至于相同点嘛,那就很多了,不一一列举

中国古代法律和现代法律的区别

6楼:匿名用户

现在是法律依法治国。古代的法是一人的法皇权法。不一样。

在于现在法律制定不是一个人定的。是机遇理性思考逻辑可行性人性和公平平等为原则。古代的法律多以皇权法为主也就是维护皇家统治的法律没有平等性。

古代以型法维护统治。现在以法律维护平等。古代法律对应是设计统治阶级得利。

现在的法律是为了维护平等保护弱小让弱者在社会中有被平等的权利。总之不一样的。我也没有专业性的术语就是忘记了那个老师讲过。

具体就是这意思。

7楼:蓝斯慕

就是不那么残酷了吧。

古代法律觉得人命轻贱。

而现在法律则觉得以死抵罪,也足矣。

毕竟世界上最珍贵的就是生命了。

以法制国”,与“依法治国 有什么不同!

8楼:寂寞绑票

前者,法律是治国者的工具,他们可以置身其外;后者,治国者也与平民一样必须受法律的约束。

9楼:充电光束

“法治”与“法制”确实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能混淆。“以法治国”与“依法治国”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以法治国”是真正的、严格意义上和现代意义上的“法治”。

它要求:一,所有的“法”,都只能是全体公民的“约法”(全民约法或社会契约);二,约法的目的,首先是保证公民的权利(是“权利”,不是“权力”);三,约法成立之后,任何人都不能凌驾于此法之上,即“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样一种“法治”,在中国古代社会是不可能有的。

因为:一,中国古代社会所有的“法”,都是统治阶级制定的“王法”,不是全体公民的“约法”;二,他们立法的目的,首先是保证帝王的“权力”,而不是公民的“权利”(何况中国古代也没有“公民”,只有“臣民”);三,在执行“王法”的过程中,君与臣、官与民,甚至父与子、兄与弟,他们享受的待遇都是不同的,“法办”皇帝就更不可能,谈不上什么“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是历史与文化之局限,没有人能够超越,诸葛亮也不例外(比方说他连法正都“法办”不了)。

但是,诸葛亮能够“依法治国”,已经十分了不起。因为在那个本质上“非法治”的时代,就连这一点也往往做不到。诸葛亮却不但做到了,还做得非常好,陈寿的说法是“用心平而劝诫明”。

“用心平”就是公平,“劝诫明”就是公开。公平、公开,也就公正。这是他为我们留下的宝贵遗产,必须高度评价,充分肯定。

古代的“礼治”和现代的“法治”有什么不同

10楼:

古代的“礼治”,首先要“明贵贱辨等列”,是建立在等级基础上的。而现代的“法治”前提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建立在地位平等权利平等基础上的。因此,“礼治”的目的依然是维持等级的稳定,“法治”的目的是个人的地位权力平等。

11楼:大道教育

礼制是现代政治的制度,也就是制度要比法律更重要。因为法治也必须有人和制度的保障才能实施,如果领导者自私自利,贪赃枉法怎么实现法治?如果制度不完善,让**的人担任了领导有怎么办?

这就需要规定不同的层级要有不同的道德要求和物质要求,也就是以礼治国。

12楼:wanglf王

古代的礼制更多的是由于尊先敬神而产生,有着浓厚的神的色彩,而现代的法制则更多地强调现实性和实用性。

13楼:邪门的老牛

礼治是培养人民心中一个道德规范,让人自行对犯罪之类的产生排斥和愧疚,让人从意识上远离犯罪。而法治,是用制度和暴力威慑,让人在犯罪之前考虑犯罪的后果和代价。

14楼:匿名用户

法治是依法治国;

人治,礼治,德治本质上都是人治;

15楼:朱旭豪

现代是法制不是法治。古代的法是发令(战国法家),现代的法是法律。在老子看来法治取代礼治是道德沦丧的表现。

老子看来最上等的是道治,其次是德治,之后分别是礼,仁,义,法。可以说法治是最无奈的一种方案。在我看来法治更优于法制!

怎样理解我国古代的法家思想?它和现代的法制思想有何区别?

16楼:匿名用户

法家是先秦诸子中对法律最为重视的一派。他们以主张“以法治国”的“法治”而闻名,而且提出了一整套的理论和方法。这为后来建立的**集权的秦朝提供了有效的理论依据,后来的汉朝继承了秦朝的集权体制以及法律体制,这就是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政治与法制主体。

法家在法理学方面做出了贡献,对于法律的起源、本质、作用以及法律同社会经济、时代要求、国家政权、伦理道德、风俗习惯、自然环境以及人口、人性的关系等基本的问题都做了**,而且卓有成效。

但是法家也有其不足的地方。如极力夸**律的作用,主张用刑、德(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来导制百官;强调依法治国,“以刑去刑”,不重视道德的作用。他们认为人的本性都是追求利益的,没有什么道德的标准可言,所以,就要用利益、荣誉来诱导人民去做。

比如战争,如果立下战功就给予很高的赏赐,包括官职,以此来激励士兵与将领奋勇作战(这也许是秦**队战斗力强大的原因之一)。这就引发了一个问题,即一个君王,如果他能给予**及百姓利益,**和百姓就会拥戴和支持他,同时这个君王还擅长“术”的话,那么这个国家就很有可能能够强盛;但如果这个君王不具备以上的任何一条的话,这个国家就很可能走向衰落,甚至是灭亡。所以,法家理论的一个很大的不足在于过度依赖君王个人的能力。

但秦能灭六国,统一中国,法家的作用应该肯定,尽管它有一些不足。儒家没这么差,法家也没这么好...分家分派是后世论述,若当真,也是一种迂腐..

法家若要真在中国实行,估计没人受的了..

秦国实行了法家之后,老百姓只懂得两件事,打仗和耕地..

而且商鞅严格来说,死于自己的的政策,逃跑没逃成功..

因为他实行了连坐制,让大家互相举报(文革不也这样,所以血肉相残)..

而实行法家,也不是商鞅第一要选.商鞅是让秦王选择过帝道与王道.商鞅也不是简单的法家..

以前的人不是按学派学习的..连法家大家韩非子,也是大儒荀子的学生..儒家也有几派..

法家跟儒家是有一定的渊源关系的..

电视剧就当电视剧来看好了....

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对现代管理有什么借鉴和知道意义

1楼 天蟾如月 大了去了。现在真在领导岗位上的暗中读古代著作的很多。因为中国的国情与国外的不同,现代企业管理方式脱离了以自己个性能力去驾驭人这个根本是行不通的。 而那些现代管理课程和书籍在这方面几乎就是空白 看过一点,就是隔靴搔痒而已 。这是因为国外人做事很讲规矩守法律, 像国人那样个个自以为天下第...

简述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和对现代管理的指导意义

1楼 匿名用户 君子取财有道 做事要一鼓做气 不要拖拖拉拉 如果一事不成你就气馁的话 你干脆不要做好了 2楼 秋声赋 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3楼 盈柔公孙俊弼 君取财道 做事要鼓做气 要拖拖拉拉 事气馁 干脆要做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对现代管理者的指导意义 4楼 日事清 知识工作者的瑞士军刀 1 执要群...

怎样学习《中国古代文学史》和《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

1楼 偃慕 先看史,通读泛读,了解时代背景,作者生平,社会状况,然后就很自然的想读作品体验。学习文学最重要的就是读作品,一定要把作品选翻烂,仔细体会。尤其是代表作家,当代像鲁迅,巴金,曹禺,矛盾,老舍,郭沫若,艾青 古代像先秦文学诸子百家,唐宋诗词传奇,元散曲,明清戏剧 ,像李杜 汤显祖王实甫什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