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喜马拉雅山南侧山麓是热带气候

2020-12-02 17:43:34 字数 5602 阅读 9205

1楼:嘎嘣脆鱼皮豆

形成原因是由于喜马拉雅山脉阻碍了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是降水主要集中在喜马拉雅山脉以南,北侧是高原山地气候,全年降水较少,气温较低.

喜马拉雅山南坡自然带为什么丰富的主要原因

2楼:匿名用户

喜马拉雅山脉南北两侧气候迥异。山南气候暖热湿润。如墨脱(海拔1130米)和樟木 (2300米)两地,最热月均温分别达22.

1℃和17.3℃,年降水量分别为2300毫米和2800毫米,位于山麓的巴昔卡(157米)的年降水量则超过4400毫米。山北温凉干燥,一般最热月均温多低于10℃,年降水量少于400毫米。

气候垂直变化明显。南北两坡的地形、水文、生物、土壤及农业生产差异均大。以喜马拉雅山脉东段为例,南坡地势险峻,河网密,流水侵蚀强,原始森林葱郁,植物种类丰富,森林土壤多样。

山地垂直带是:①海拔11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为热带雨林和委雨林-砖红壤性土壤带。②1100~2300米为山地**带常绿阔叶林-黄壤带。

③2300~2900米为山地暖温带针阔叶混交林-黄棕壤和棕壤带。④2900~4100米(森林上限)为山地寒温带云、冷杉暗针叶林-暗棕壤和漂灰土带。 ⑤森林上限~4400米为亚高山寒带杜鹃、山柳等灌丛和高山嵩草草甸-亚高山灌丛土和高山草甸土带。

⑥4400~4800米(雪线)为地衣、苔藓与座垫植物等组成的高山冰缘稀疏植被-寒冻土带,雪线以上为高山永久冰雪带。垂直自然带属海洋性湿润型系统。种植上限不超过4000米。

在山麓谷地内可种植水稻、鸡爪谷、玉米与小麦等多种作物,一年两至三熟。可种茶树、甘蔗、甘橘与香蕉等。密林中常见麂、麝、黑熊、猴、小熊猫、各种毒蛇和羽毛鲜艳的鸟禽等。

北坡地势相对和缓开阔,海拔一般在4000米以上,气候寒冷干燥。湖盆与宽谷地形发育,河流稀少,干旱剥蚀较强,森林面积骤减,除东部河谷地区有森林分布外,海拔5000米(高山草甸带下限)以下多为紫花针茅等禾本科植物组成高山草原带。海拔4000米以下较温暖的朋曲河上游与雅鲁藏布江中游宽谷则为山地灌丛草原带,属草原土壤类型。

垂直自然带属大陆性半干旱型系统。大部分地区为天然牧场,仅沿河沃土辟为耕地,可种植青稞、小麦、油菜和豌豆等作物,一年一熟。最高种植上限在聂拉木附近海拔4760米处,有野牦牛、藏原羚、旱獭、鼠兔和狐等野生动物。

喜马拉雅山脉东湿西干,西段(东经85°、吉隆一带以西)的山麓地带已无热带森林,并在干燥河谷中出现长叶松、长叶云杉及霸王鞭类浆质刺灌丛。

3楼:匿名用户

你想学文?南坡海拔相对北坡低,且靠近赤道温度较高,降水丰富,

喜马拉雅山南北坡植被异同的原因

4楼:匿名用户

①相对高度愈大,纬度位置愈低的山地,自然带数量愈多。

②山麓的自然带与山地所在地的水平自然带(基带)一致,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更替与纬度地带性相似。

③同一自然带阳坡的分布高度一般比阴坡高

④积雪冰川带下限(即雪线)高度副热带地区最高,纬度高则雪线低;迎风坡低于背风坡;阴坡低于阳坡。

总结:垂直自然带就比较复杂,它与山地所在纬度、海拔高度密切相关:山地所在纬度愈低,海拔愈高,垂直带数目愈多,垂直带谱愈守整;山地垂直自然带是在水平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的基带(山麓)与水平带一致;山地垂直带谱与自该山地所在纬度向较高纬度方向上出现的水平带是一致的。

成因:喜马拉雅山横亘**东西,长达2400公里,宽达200-300公里。它像一个巨大的屏障阴挡着印度洋的暖湿气流,使一山之隔的两侧气候迥然不同,南侧的印度阿萨姆邦属于热带季风雨林气候,而北侧的**则属于典型的高寒气候。

然而,印度洋季风通过大大小小的孔道貌岸然也多少泄入高原内部,如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就是一个良好的通道,印度洋季风可沿洒长驱直入,使得墨脱、波密一带呈现典型的热带、**带环境。喜马拉雅山东端和横断山、念青唐古拉山相接,在地貌区划上属于高山深谷区,谷底和山峰高差达4000米。这样,这里训具务了良好的垂直自然带的发育环境和条件了。

喜马拉雅山的垂直自然带,南坡明显而复杂,北坡较简单,这是由于南坡相对高差大,接受来自印并洋的丰富水汽,雨季降水多,气候垂直分带明显;北坡相对高差小,基带是青藏高原的一部分,又处于背风坡,降水稀小,气候寒冷,气候垂直分带不明显。因此,南坡出现一系列森林带,直到积雪冰川带,而北坡则出现高寒环境下形成的草甸草原,寒荒漠与积雪冰川带。

**地区除藏北和山南的隆子等地外,一般多夜雨,特别是雅鲁藏布江中、上游河谷,夜雨最多,这是**高原河谷地带雨季的特有现象。

由于**高原平均海拔高度达四千米以上,云的顶部往往超过

七、八千米。白天,强烈的太阳光,把云晒热,使云滴蒸发,云变薄以至消散;强烈的太阳光,又把地面的空气晒热变轻,沿着山坡向上爬,形成较强的谷风,使河谷上空的上升气流减弱,所以白天很少下雨。到了夜间,地面变冷,近地面的空气也冷却了。

冷空气重量大,沿着山坡向河谷汇合,形成较强的山风。空气的汇合,产生了空气的上升运动。同时,云顶辐射变冷,而云底因受地面放出的热量影响,温度上升。

云顶冷,云底暖,就会加剧空气的上下对流,所以晚上常常下雨。

我国许多地区存在多夜雨的现象,例如,四川“巴山夜雨”。但是,**地势高,地形更复杂,夜雨更为明显。

5楼:匿名用户

喜马拉雅山脉为东西走向的山脉!南面的纬度比北边的高!且南边为迎风坡阳坡,降水大!北边为背风坡阴坡降水少!

6楼:匿名用户

马拉雅山脉南北两侧气候迥异。山南气候暖热湿润。如墨脱(海拔1130米)和樟木 (2300米)两地,最热月均温分别达22.

1℃和17.3℃,年降水量分别为2300毫米和2800毫米,位于山麓的巴昔卡(157米)的年降水量则超过4400毫米。山北温凉干燥,一般最热月均温多低于10℃,年降水量少于400毫米。

气候垂直变化明显。南北两坡的地形、水文、生物、土壤及农业生产差异均大。以喜马拉雅山脉东段为例,南坡地势险峻,河网密,流水侵蚀强,原始森林葱郁,植物种类丰富,森林土壤多样。

山地垂直带是:①海拔11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为热带雨林和委雨林-砖红壤性土壤带。②1100~2300米为山地**带常绿阔叶林-黄壤带。

③2300~2900米为山地暖温带针阔叶混交林-黄棕壤和棕壤带。④2900~4100米(森林上限)为山地寒温带云、冷杉暗针叶林-暗棕壤和漂灰土带。 ⑤森林上限~4400米为亚高山寒带杜鹃、山柳等灌丛和高山嵩草草甸-亚高山灌丛土和高山草甸土带。

⑥4400~4800米(雪线)为地衣、苔藓与座垫植物等组成的高山冰缘稀疏植被-寒冻土带,雪线以上为高山永久冰雪带。垂直自然带属海洋性湿润型系统。种植上限不超过4000米。

在山麓谷地内可种植水稻、鸡爪谷、玉米与小麦等多种作物,一年两至三熟。可种茶树、甘蔗、甘橘与香蕉等。密林中常见麂、麝、黑熊、猴、小熊猫、各种毒蛇和羽毛鲜艳的鸟禽等。

北坡地势相对和缓开阔,海拔一般在4000米以上,气候寒冷干燥。湖盆与宽谷地形发育,河流稀少,干旱剥蚀较强,森林面积骤减,除东部河谷地区有森林分布外,海拔5000米(高山草甸带下限)以下多为紫花针茅等禾本科植物组成高山草原带。海拔4000米以下较温暖的朋曲河上游与雅鲁藏布江中游宽谷则为山地灌丛草原带,属草原土壤类型。

垂直自然带属大陆性半干旱型系统。大部分地区为天然牧场,仅沿河沃土辟为耕地,可种植青稞、小麦、油菜和豌豆等作物,一年一熟。最高种植上限在聂拉木附近海拔4760米处,有野牦牛、藏原羚、旱獭、鼠兔和狐等野生动物。

喜马拉雅山脉东湿西干,西段(东经85°、吉隆一带以西)的山麓地带已无热带森林,并在干燥河谷中出现长叶松、长叶云杉及霸王鞭类浆质刺灌丛。 参考资料 http://****

hudong.***/versionview/kvvedx0veb

7楼:匿名用户

1、南坡高差比北坡大2、南坡纬度比北坡低,是迎风坡,在山下的水热条件比北坡好,自然带复杂。

喜马拉雅山北麓为什么没有针阔混交林?

8楼:匿名用户

喜马拉雅山位于北半球中低纬,

南部气候是热带季风气候

山麓的植被类型应该是热带季雨林带,

落叶阔叶林分部应该在山脉海拔更高的地方

首先你要搞清楚山麓是什么,山麓就是山脚下,

喜马拉雅山南坡的自然带基带为什么不是热带季雨林?

9楼:不居易然

热带季雨林的条件比较苛刻,喜马拉雅山是垂直分布带,受到各种因素影响,水热等条件不够,还有它处于的气压带有点关系吧,仅做参考,若不对,请见谅

为什么印度河流域为热带沙漠气候?谢谢。

10楼:嘉木

在观察南亚气候分布时我们可以发现,南亚受季风影响,形成了广阔的热带季风气候,但是就在相邻的西北部印度河地区,却是热带沙漠气候。

原因主要有:

1、冬季亚洲大陆形成高气压区,风是从大陆吹向海洋,所含水汽少。

2、长时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夏季西南风无法到达。印度河流域西边是伊朗高原,当地的季风主要是西风或微偏南的西风(恒河流域是西南风或微偏西的南风),也就是说风是从伊朗高原吹来,所含水汽很少,再加上从伊朗高原到印度河平原是地形下降,空气下降时由于焚风效应温度会增加,不利于水汽凝结,所以干旱少雨。

3、历史上人类对印度河的过度开发(过度放牧和伐木作燃料),导致生态破坏。

4、印度河水系的主要河流以融雪为源,流印度河及其支流所有的水都是在其流域上游山区获得的。所以,它们在流出山麓时流量最大,在平原上几乎没有地表水流汇入,倒是由于蒸发和渗漏而大量失水。

5、印度河用水方式特别任性不合理,本地农业生产历史悠久但是一般采用大水漫灌方式而且是常年灌溉,蒸发跑漏渗透比较严重。

关于第2点,为什么西南风无法到达印度河平原呢?作进一步解释:《世界自然地理》(刘德生)中有这样的解释:

第一,盛行从伊朗低压南缘向东扩张的热带大陆气团,它使赤道季风气流,不能远达北方;第二,西南季风在它北界上的垂直厚度扩张的并不厚;第三,夏季本地区高空为反气旋形势,低层为显著的热低压,下低上高,不易致雨,因而降水稀少(75——150mm左右),形成荒漠。

先来看夏季带来降水的西南季风:印度半岛一带夏季西南季风的**为索马里越赤道气流,本身就是从南印度洋海域的低纬度信风变来的,再加上流经北印度洋和阿拉伯海南部,空气吸纳了大量水汽,因此雨季降水充沛。南亚的西南季风运行路线有两支,一是从阿拉伯海直接向恒河平原运动;二是从孟加拉湾向东北运动,被喜马拉雅山阻挡而改道向西北。

第一支在西高止山脉就被阻挡,过了西高止山脉就没什么水汽了。第二支由于在恒河平原上长途跋涉,到达印度河流域后便势力衰微了。塔尔沙漠正好在两支西南季风都到不了的地方,西南季风从巨大的气旋东侧绕过达到北部山区形成丰富降水。

南亚的印度低压是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低压中心。因为这个低压中心庞大,所以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气旋,使得偏东的地方吹偏南风,偏西的地方吹偏北风。所以在印度河平原与恒河平原交界处还有来自于偏南风从印度洋吹来,带来降水。

偏西的地方则吹西北风,该风从伊朗高原和阿拉伯半岛一带吹来,这些陆地长期干旱少雨,地表水汽稀少,吹来的风性质干燥,降水少。即便是经过阿拉伯海北部,由于水域面积相对较小,空气水汽也无法跟印度季风比,此外,夏季北非-伊朗副高的东部边缘正位于巴基斯坦西部,而副高的东部边缘在高空就盛行偏北气流,加上下沉影响,所以难以成云,更别提下雨了。

因此,南亚印度河平原地区形成了特殊的热带沙气候。

但在个别年份,由于大气环流的改变,北非-伊朗副高的东部边缘会退到伊朗高原中部,对应的夏季印度热低压也向西移动,这样的话巴基斯坦一带就不是处于单纯的干热空气控制下,而是有了来自东侧和南侧季风的参与,加上地形作用(巴基斯坦西高东低的地形分布),往往会造成很强的暴雨出现罕见的洪涝。这就是曾经播过新闻的印度河洪涝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