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楼:龙骑兵上校
爱尔兰人,但他出生的时候爱尔兰还是英国的一部分
2楼:玫瑰v骑士
爱尔兰...............................
3楼:匿名用户
萧伯纳英国爱尔兰市的。
萧伯纳是爱尔兰人还是英国人?
4楼:毗沙王
萧伯纳,出生在爱尔兰,因为当时爱尔兰还没有独立,还属于英国的,所以说萧伯纳是英国人。
萧伯纳是哪国人
5楼:低调的健仔
是英国人来的...
看这里吧!
http://baike.baidu.***/view/52368.htm
请问萧伯纳出生在爱尔兰的首都都柏林,但为什么说他是英国作家
6楼:匿名用户
爱尔兰共和国1922年才从英国殖民统治下独立出来,之前属于英国。
7楼:匿名用户
那时爱尔兰是英国的一部分
8楼:匿名用户
英语作家,爱尔兰作家
萧伯纳为什么算英国的
9楼:‖木殤
萧伯纳,爱尔兰人,生于都柏林。英国剧作家、政论家。1876年移居英国。
10楼:匿名用户
齐达内为什么算是法国的》?
一个意思~
11楼:匿名用户
国籍英国。所以算英国的。。
萧伯纳是哪国人?
12楼:暮雪成烟
萧伯纳是爱尔兰人呐,说话特别犀利幽默,简介的话其实百科里都有啊。。以下是我复制的~~
萧伯纳(ge***e bernard shaw,1856年7月26日~1950年11月2日),直译为乔治·伯纳·萧,爱尔兰剧作家,1925年「因为作品具有理想主义和人道主义」而获诺贝尔文学奖,是英国现代杰出的现实主义戏剧作家,是世界著名的擅长幽默与讽刺的语言大师。萧伯纳的一生,是和社会主义运动发生密切关系的一生,他认真研读过《资本论》,公开声言他“是一个普通的无产者”,“一个社会主义者”。然而,由于世界观上的局限性,他没能成为无产阶级战士,而终生是一个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
13楼:跳跃全垒打
萧伯纳(ge***e bernard shaw,1856年7月26日~1950年11月2日),直译为乔治·伯纳·萧,爱尔兰剧作家,1925年「因为作品具有理想主义和人道主义」而获诺贝尔文学奖,是英国现代杰出的现实主义戏剧作家,是世界著名的擅长幽默与讽刺的语言大师。萧伯纳的一生,是和社会主义运动发生密切关系的一生,他认真研读过《资本论》,公开声言他“是一个普通的无产者”,“一个社会主义者”。然而,由于世界观上的局限性,他没能成为无产阶级战士,而终生是一个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
爱尔兰作家,萧伯纳、有没有结过婚? 20
14楼:匿名用户
萧伯纳结过婚,妻子是夏绿蒂;
萧伯纳出身于小职员家庭,并不优渥的生活境遇促使其早年奔波求职、谋求生计,这也使得其更为真实全面地接触了社会阶层的各个群体,并为其嗣后的现实主义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多样的人物素材。
在萧伯纳的大量戏剧之中,对于人物群像的展示批判显得鲜明坚决,其热情洋溢地讴歌赞美质朴善良的高尚人性,对于丑恶虚假的低劣人性则进行强烈直白地揭露讽刺,其广泛展示了工业文明高速发展期的资本主义垄断时代的工人、市民、商人、无业者等等拥有迥异不同的阶层身份的社会个体在生活之中的喜怒哀愁、悲欢别离、内心呼声、情感寄托。
在肯定弱势群体善良勤劳、温和淳朴等的可贵品格的同时,也对拥有社会主导权的资产阶级贪婪自利、野蛮狡黯的群体本性进行了强烈嘲讽。
15楼:菀兰隐雪
1896年完成《难以预料》一剧,触及资产阶级家庭的瓦解问题。 萧伯纳结了婚,婚姻改变了萧伯纳的一些生活习惯,唯一不变的是他对戏剧的热爱,写出了《英国佬的另一个岛》、《巴巴拉少校》、《皮革多利翁》、《伤心之家》、《圣女贞德》等大量优秀的作品。
16楼:墼餮魍薅
萧伯纳没有结婚
萧伯纳(ge***e bernard shaw,1856年7月26日—1950年11月2日),爱尔兰剧作家。1925年因作品具有理想主义和人道主义而获诺贝尔文学奖,他是英国现代杰出的现实主义戏剧作家,是世界著名的擅长幽默与讽刺的语言大师
萧伯纳做的最有名气的五本书是什么?
17楼:匿名用户
华伦夫人的职业
《华伦夫人的职业》(1894年)取材于现实生活。华伦夫人出身贫
苦,在遭受了皮肉生涯之后,由于经营有道,发展成为欧洲多个大妓院的老板。为了不让女儿薇薇重蹈覆辙,她以嫖资供女儿接受高等教育。当薇薇最终了解到母亲的苦难经历后,她谅解了母亲的过去,但还是在经济上和母亲决裂,决心依靠自己的劳动独立生活。
本剧描述了主人公人生哲学的形成和性格发展的全过程。这个曾饱受苦难的原本正直的女人,目睹无数从事诚实劳动的妇女濒于死亡或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便对正直而遭受苦难是否值得产生了怀疑。她的职业虽然卑鄙下贱,但却给她带来了财富和体面,因而她从不想放弃这种职业。
她认为除了罪恶的行当外,没有别的什么可干,她要靠它发财,她要遵循这个世界的规律并从中取利。剧作者以主人公的尖锐台词透视出当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真正关系的内幕。
苹果车《苹果车》(1929年)是作者后期一部重要作品,剧名出自英国一句成语“打翻苹果车”,意思是挫败别人的诡计或阴谋。这是一部作者称之为“政治狂想曲”的政治闹剧。执政的工党首相卜罗塔斯与国王马格纳斯相较量,看谁是英国的真正统治者。
卜罗塔斯和内阁大臣们向国王发出最后通牒:未经同意,国王不得发表讲话或授意报刊写文章,否则内阁便宣布解散。国王则声称退位,并要作为平民竞选下院议员,如果被选进国会,将组织一个政党,而那时他的刚继位的儿子很可能叫他组织内阁。
首相意识到即使眼下取得权力,将来也会败在国王手下,于是被迫宣布取消最后通牒,一切恢复如旧。这个剧本旨在说明,统治集团内部各党派之间既争权夺利又妥协勾结,无非是要从国家的财富中为自己夺取更大的份额。因而无论是马格纳斯或卜罗塔斯当政,国家的实质都不会改变,因为他们也不过是被财阀操纵的傀儡而已。
剧本明确指出,国家的实际政权掌握在垄断联合企业****的手中。
康蒂妲《康蒂妲》(1895年)是《快意的戏剧集》中最有诗意且艺术上较为完美的作品。作者运用讽刺艺术深刻地描写人物的心理特点,并把其纳入社会关系的范围之内。
该剧以恋爱为题材。幸运的牧师莫瑞尔是个“**教社会主义者”和善于运用巧妙的辞令去迷惑听众的演说家。然而他的安宁生活突然发生了危机,遭受到具有浪漫主义空想和敏锐洞察力的诗人马本克的猛烈攻击。
马本克爱上了牧师的妻子康蒂妲,并且揭露了他的空谈毫无意义,康蒂妲也同意诗人的见解,认为丈夫作为“**教社会主义者”的虚伪之处,在于非但不能用那些空谈去改变世界面貌,而且只能在星期天为那些靠剥削赚钱的人的无聊消愁解闷。
在激烈的争论中,神经过敏的马本克与稳健自满的莫瑞尔都暴露了各自的弱点。马本克不现实地沉浸于诗一般的梦中,并且因看不起平淡无奇的生活被莫瑞尔所讥笑。而莫瑞尔则被马本克斥为虚假与伪善,并且开始怀疑康蒂妲的忠实。
其结果是善发箴言与教训的演说家发出了绝望的哭声,而懦弱善感的青年却获得了力量。
康蒂妲满怀温存体贴的母性态度站在弱者一边,却还要和被她无情地责备过的、暴露出种种弱点的人共同生活下去。
匹克梅梁
《匹克梅梁》(1912年)是剧作家的一部最著名的喜剧作品。在此之前,作者已经创作并上演了二十八个剧本,虽然在戏剧界引起了广泛的重视,但却没有在观众中广为流行。直到这部喜剧上演,并被拍成电影、上了广播,他才真正作为喜剧大师赢得了观众的普遍接受与欢迎。
“匹克梅梁”即希腊神话中塞浦路斯王皮格马利翁,善雕刻,一次他雕刻了一个少女像,并且爱恋上了这个雕像,爱神受到感动,便给了雕像以生命,使他们二人结为夫妇。剧作家借用这个名字和典故以表示剧中语音学家息金斯和卖花女伊莉莎的关系。息金斯对语音学有着精湛的研究,一个偶然机会,他发现在菜市场卖花的穷姑娘伊莉莎有语言天赋,于是将她带回家中,调教并打扮成一个华丽、高贵而端庄的公爵夫人,让她在大使夫妇举行的晚宴和游园活动中大出风头而没有露出破绽来。
然而,息金斯是个独身主义者,不可能与她结婚,而伊莉莎既成不了真正的公爵夫人,又不能再回菜市场卖花,遂被置于一种不上不下的尴尬境地。本剧的意义,除了其喜剧效果外,还在于它表现了剧作者的语言天才。萧伯纳是一位对英语语音有着特殊研究的剧作家,他善于通过人物的口音来表现他们的社会地位、生活环境和思想性格。
在本剧中,他把鲜为人知的语音学知识及其重要性介绍给了广大观众。
英国佬的另一个岛
《英国佬的另一个岛》(1904年)以辛辣的语调抨击了野心勃勃的英国佬对被压迫的爱尔兰所实施的皮鞭与甜饼干的伪善政策。这个剧本是作者在20世纪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写的戏剧中较突出的一部。
主人公——野心勃勃的英国人博饶本的注意力聚集在他所必须极力予以保护的邻岛上。他认为英国人对芬兰和马其顿都负有责任,但是对爱尔兰的责任是首要的。他以帝国主义托拉斯**人的身份来到爱尔兰,掌握了农场主的地契,勾引了当地有财产继承权的女子,钻进了议会,并策划使这个地区的经济彻底破产。
博饶本的合伙股东杜依尔是英国化的爱尔兰人,他所关心的是他的商业利益——它高于国家和他的同胞的利益。他运用种种诡计迫使小农场主破产以扩大自己的生意。
曾当过牧师的克于指责正是英国掠夺者博饶本和杜依尔之流使爱尔兰这块神圣的土地变成耻辱的地方、变成**贼之岛。克于梦想着有一个合乎人情的世界,但他看不见实现这个幻想的道路。
该剧结构紧密,扣人心弦,诙谐的场景与动人的忧郁场面相互交替。
圣女贞德
《圣女贞德》(1923年)是萧伯纳创作的唯一一部悲剧。
《圣女贞德》
贞德是英法百年战争中的法国青年女爱国者,笃信宗教,对王子查尔斯十分忠诚。她领导农民群众击退英军对奥尔良的围攻。但在贡比涅战争中,被勃艮第人所俘。
她被卖给英国占领军后,交付教会法庭审判,诬为女巫,在卢昂广场处以火刑。贞德是法国历史上著名的女英雄,一个被尊为圣人的传奇人物,众多著名作家都以贞德为主人公进行过创作。萧伯纳在阅读了所有关于描写贞德的著作之后,塑造出了一个具有崭新意义的人物形象。
他着重突出了贞德的个人意志,赋予这个人物以现实意义。但他在强调个人意志时,也说明了个人能力的局限性,并且进而认为,人类害怕他们的圣贤和英雄,因此必欲将其置之死地而后快。《圣女贞德》是一部内涵极为丰富的作品,它对宗教信仰、妇女问题、社会形态乃至影响历史发展及个人命运的政治因素等诸多问题都进行了发人深省的讨论。
贞德这个身着**、不谈恋爱的新女性形象也为英国舞台增添了一个成功的现实主义人物。
巴巴拉少校
《巴巴拉少校》(1905年)的剧情是表现军火商安德谢夫和他的女儿巴巴拉之间的冲突。
安德谢夫是典型的帝国主义时代的商人,此人寡廉鲜耻,贪得无厌。利润是他的宗教信仰,买进卖出是他的庸俗哲学。他向交战双方**军火,在血腥的战争中依靠剥削工人获得了大量利润。
他以5千镑捐款收买救世军,预防他所惧怕的革命。
巴巴拉是慈善机构——救世军的少校,她是个充满矛盾的人物。她原想做“灵魂救主”,专心致志地从事宗教和慈善活动,后来发现救世军是靠军火大王——她的父亲和威士忌酒大王鲍吉尔的施舍存在的,资本主义世界没有干净的地方,也没有干净的钱,她的幻想破灭了,与救世军断绝了关系。然而最终她又在父亲和鲍吉尔面前屈服了,她说弃绝鲍吉尔和安德谢夫,就等于弃绝生活。
她的情人——诗人柯森斯过去抨击军火大王,现也彻底妥协了,他成为安德谢夫的伙伴和其“死亡工厂”的继承人,和巴巴拉一起搬到安德谢夫的工人材去居住。
作者一方面揭露资本主义的社会现实,一方面又指望用和平方法能改良资本主义社会。绝望情绪加强了他创作上的批评倾向,但幻想与谬误却使这种批评不够尖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