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楼:匿名用户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上片述由白昼到深夜一整天独处深闺的离愁。
窗外阴沉暗淡,室内香烟缭绕,“永”、“销”二字透露出独处香闺、度日如年的心境。次日为九九重阳,又逢佳节倍思亲之际,离思转深,以故香帐凭枕,夜深难寐。“凉初透”,兼写秋节萧瑟与心境凄冷。
下片纪重阳赏菊情事。自古即有重九饮酒赏菊风俗,陶潜九月九日于“宅边东篱下菊丛中……就酌,醉而后归”。词人继踵文苑雅事,黄花拂袖,而离愁难解,遂逗出煞拍三句。
“销魂”,深化篇首“愁”字,由“愁”而致人瘦,见出离思深沉。帘外黄花与帘内佳人,相映生辉,形神酷似,同命相恤,物我交融,创意极美!~
2楼:匿名用户
主要是写重阳思念丈夫赵明诚。
醉花阴写了哪些景物和节令?有什么作用?
3楼:匿名用户
醉花阴抒发的是重阳佳节思念丈夫的心情。传说清照将此词寄给赵明诚后,惹得明诚比试之心大起,遂三夜未眼,作词数阕,然终未胜过清照的这首《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这一天从早到晚,天空都是布满着“薄雾浓云”,这种阴沉沉的天气最使人感到愁闷难捱。外面天气不佳,只好待在屋里。“瑞脑消金兽”一句,便是转写室内情景:
她独自个儿看着香炉里瑞脑香的袅袅青烟出神,真是百无聊赖!又是重阳佳节了,天气骤凉,睡到半夜,凉意透入帐中枕上,对比夫妇团聚时闺房的温馨,真是不可同日而语。上片寥寥数句,把一个闺中**心事重重的愁态描摹出来。
她走出室外,天气不好;待在室内又闷得慌;白天不好过,黑夜更难挨;坐不住,睡不宁,真是难以将息。“佳节又重阳”一句有深意。古人对重阳节十分重视。
这天亲友团聚,相携登高,佩茱萸,饮菊酒。李清照写出“瑞脑消金兽”的孤独感后,马上接以一句“佳节又重阳”,显然有弦外之音,暗示当此佳节良辰,丈夫不在身边。“遍插茱萸少一人”,怎叫她不“每逢佳节倍思亲”呢!
“佳节又重阳”一个“又”字,是有很浓的感**彩的,突出地表达了她的伤感情绪。紧接着两句:“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丈夫不在家,玉枕孤眠,纱帐内独寝,又会有什么感触!“半夜凉初透”,不只是时令转凉,而是别有一番凄凉滋味。
下片写重阳节这天赏菊饮酒的情景。把酒赏菊本是重阳佳节的一个主要节目,大概为了应景吧,李清照在屋里闷坐了一天,直到傍晚,才强打精神“东篱把酒”来了。可是,这并未能宽解一下愁怀,反而在她的心中掀起了更大的感情波澜。
重阳是菊花节,菊花开得极盛极美,她一边饮酒,一边赏菊,染得满身花香。然而,她又不禁触景伤情,菊花再美,再香,也无法送给远在异地的亲人。“有暗香盈袖”一句,化用了《古诗十九首》“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句意,暗写她无法排遣的对丈夫的思念。
她实在情不自禁,再无饮酒赏菊的意绪,于是匆匆回到闺房。“莫道不消魂”句写的是晚来风急,瑟瑟西风把帘子掀起了,人感到一阵寒意。联想到刚才把酒相对的菊花,菊瓣纤长,菊枝瘦细,而斗风傲霜,人则悲秋伤别,消愁无计,此时顿生人不如菊之感。
以“人比黄花瘦”作结,取譬多端,含蕴丰富。
从天气到瑞脑金兽、玉枕纱厨、帘外菊花,词人用她愁苦的心情来看这一切,无不涂上一层愁苦的感**彩。
以花木之“瘦”,比人之瘦,诗词中不乏类似的句子,这是因为正是“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三句,才共同创造出一个凄清寂寥的深秋怀人的境界。“莫道不消魂”,直承“东篱把酒”以“人拟黄花”的比喻,与全词的整体形象相结合。“帘卷西风”一句,更直接为“人比黄花瘦”句作环境气氛的渲染,使人想象出一幅画面:
重阳佳节佳人独对西风中的瘦菊。有了时令与环境气氛的烘托,“人比黄花瘦”才有了更深厚的寄托,此句也才能为千古传诵的佳句。
4楼:匿名用户
李清照的重阳《醉花阴》词相传有一个故事:“易安以重阳《醉花阴》词函致明诚。明诚叹赏,自愧弗逮,务欲胜之,一切谢客,忘食忘寝者三日夜,得五十阕,杂易安作以示友人陆德夫。
德夫玩之再三,曰:‘只三句绝佳’。明诚诘之,答曰: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正易安作也”(见《元伊世珍?琅嬛记》)。
这个故事不一定是真实的,但是它说明这首词最好的是最后三句。
现在先看看它的全首。词的开头,描写一系列美好的景物,美好的环境。“薄雾浓云”是比喻香炉出来的香烟。
可是香雾迷朦反而使人发愁,觉得白天的时间是那样长。这里已经点出她虽然处在舒适的环境中,但是心中仍有愁闷。“佳节又重阳”三句,点出时间是凉爽的秋夜。
“纱厨”是室内的精致装置,在镂空的木隔断上糊以碧纱或彩绘。下片开头两句写重阳对酒赏菊。“东篱”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诗意。
“人比黄花瘦”的“黄花”,指菊花。《礼记》月令:“鞠(菊)有黄花”。
“有暗香盈袖”也是指菊花。从开头到此,都是写好环境、好光景:有金兽焚香,有“玉枕纱厨”,并且对酒赏花,这正是他们青年夫妻在重阳佳节共度的好环境。
然而现在夫妻离别,因而这佳节美景反而勾引起人的离愁别恨。全首词只是写美好环境
诗词《醉花阴》写了哪些景物和节令?有什么作用?
5楼:908梦缘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时令秋季, 这首词是作者婚后所作,抒发的是重阳佳节思念丈夫的心情。
醉花阴 中写了哪些景物和节令?有什么作用? 此中隐含对丈夫的思念之情的语句是?
6楼:匿名用户
此中隐含此人因思念丈夫而伤感至极的“绝佳”三句是?
答:莫道不消魂,卷帘西风,人比黄花瘦。
此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日夜思念丈夫的思妇。表达了词人寂寞与相思情怀。
醉花阴,试品味词中的景物,节令描写对抒发感情所起的作用
7楼:亦则之
词的开头,描写一系列美好的景物,美好的环境。“薄雾浓云”是比喻香炉出来版
的香烟。可是香雾权迷朦反而使人发愁,觉得白天的时间是那样长。这里已经点出她虽然处在舒适的环境中,但是心中仍有愁闷。
“佳节又重阳”三句,点出时间是凉爽的秋夜。“纱厨”是室内的精致装置,在镂空的木隔断上糊以碧纱或彩绘。下片开头两句写重阳对酒赏菊。
“东篱”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诗意。“人比黄花瘦”的“黄花”,指菊花。《礼记》月令:
“鞠(菊)有黄花”。“有暗香盈袖”也是指菊花。从开头到此,都是写好环境、好光景:
有金兽焚香,有“玉枕纱厨”,并且对酒赏花,这正是他们青年夫妻在重阳佳节共度的好环境。然而现在夫妻离别,因而这佳节美景反而勾引起人的离愁别恨。
醉花阴李清照古诗的意思是什么?
8楼:易书科技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译文薄薄的雾啊浓浓的云,我的愁苦永不尽!眼看那兽形铜香炉中的香料渐渐燃尽。又到了九月初九佳节重阳,而那磁枕纱帐夜半透骨凉。
黄昏后,在种菊花的地方举起酒,借酒浇愁,菊花的幽香阵阵,充盈衣袖。别说不悲愁,秋风阵阵,吹卷帘子,人儿啊,比黄花还细瘦!
赏析这首词分上、下两阕。上阕(“薄雾浓云愁永昼”至“半夜凉初透”):写重阳节这一天,词人愁坐家中。
先写天气,以“薄雾浓云”衬“愁”;转写室内情景,“瑞脑消金兽”;再写半夜凉气入帐浸枕,“半夜凉初透”,把一个闺中**心事重重的愁态,描绘得活灵活现。
下阕(“东篱把酒黄昏后”至“人比黄花瘦”):写词人借酒浇愁,而着重表现的,则是词人对亲人思念的心理感受。重阳之际,词人把酒东篱,幽香阵阵,虽有美酒、花香,却难消词人思念亲人的愁苦,“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正是词人借酒浇愁愁更愁的真实写照和深切感受。
全词通过景物和节令的描写,烘托了词人的愁苦之情。写“薄雾浓云”,衬出了“永昼”的“愁”;“瑞脑消金兽”,亦然;写秋风、黄花等深秋之景,加之玉枕纱厨,均给人以悲凉之感。每逢佳节倍思亲,全词写的是重阳这一天,这就更突出了词人愁坐空闺的思夫之情。
“一切景语皆情语”,词中的景物和节令描写正是如此。
李清照醉花阴的主题是什么啊?急!!
9楼:小清新心萌萌哒
李清照的《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主题为:清明时节,独自一人在家,思念丈夫。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这首词是作者婚后所作,通过描述作者重阳节把酒赏菊的情景,烘托了一种凄凉寂寥的氛围,表达了作者思念丈夫的孤独与寂寞的心情。上片咏节令,写别愁;下片写赏菊情景。
作者在自然景物的描写中,加入自己浓重的感**彩,使客观环境和人物内心的情绪融和交织。尤其是结尾三句,用黄花比喻人的憔悴,以瘦暗示相思之深,含蓄深沉,言有尽而意无穷,历来广为传诵。
作品原文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白话译文
薄雾弥漫,云层浓密,日子过得愁烦,龙脑香在金兽香炉中缭袅。又到了重阳佳节,卧在玉枕纱帐中,半夜的凉气刚将全身浸透。
在东篱边饮酒直到黄昏以后,淡淡的**清香溢满双袖。莫要说清秋不让人伤神,西风卷起珠帘,帘内的人儿比那黄花更加消瘦。
扩展资料:
词句注释
醉花阴:词牌名,又名“九日”,双调小令,仄韵格,五十二字,上下阕各五句三仄韵。
云:一作“雰”,一作“阴”。愁永昼:愁难排遣觉得白天太长。永昼,漫长的白天。
瑞脑:一种薰香名。又称龙脑,即冰片。消金兽:香炉里香料逐渐燃尽。消,一作“销”,一作“喷”。金兽,兽形的铜香炉。
重阳:农历九月九日为重阳节。《周易》以“九”为阳数,日月皆值阳数,并且相重,故名。
这是个古老的节日。南朝梁庾肩吾《九日侍宴乐游苑应令诗》:“朔气绕相风,献寿重阳节。
”纱厨:即防蚊蝇的纱帐。宋周邦彦《浣溪沙》:“薄薄纱厨望似空,簟纹如水浸芙蓉。”厨,一作“窗”。
凉:一作“秋”。
作者简介
李清照,宋代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早期生活优裕,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
创作背景
这首词是李清照前期的怀人之作。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十八岁的李清照嫁给太学生赵明诚,婚后不久,丈夫便“负笈远游”,深闺寂寞,她深深思念着远行的丈夫。崇宁二年(1103年),时届重九,人逢佳节倍思亲,便写了这首词寄给赵明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