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采用的论证方法是

2020-12-02 11:55:57 字数 4799 阅读 1205

1楼:匿名用户

(1)逐层论证,层层深入。文章第1段,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接着运用战例,分别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突出了“人和”的重要;第4段进一步阐发,说明,欲得“人和”,必先要“得道”。全文紧紧围绕得“人和”这一中心,环环相扣,逐层推理,显示出极其严密的论证艺术和极强的逻辑性。

(2)论证中运用排比、对比等手法,使文章气势恢宏,笔酣墨畅,结构缜密。

(3)文章上部分运用举例说明,下部分运用对比说明的方法.更加突出其论点。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5

2楼:呵呵哎呀哎呦

共三种:依次为: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若只有两空就填前两个)

3楼:匿名用户

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

4楼:戚其默

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 。

对比论证其实很显著,文中写了 攻城与守城 ,就是对比。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目的是什么?

5楼:人多善_身心康

反映了对比论证的方法,目的是治国理政及为人处事,要多为大多数人考虑,只有大多数人拥护你,才能事业有成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在论证方法上有什么特色

6楼:沐雨萧萧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

这篇短论在论证方法上有什么特色?

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逐层论证,层层深入。文章第1段,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接着运用战例,分别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突出了“人和”的重要;第4段进一步阐发,说明,欲得“人和”,必先要“得道”。全文紧紧围绕得“人和”这一中心,环环相扣,逐层推理,显示出极其严密的论证艺术和极强的逻辑性。

(2)论证中运用排比、对比等手法,使文章气势恢宏,笔酣墨畅,结构缜密。

(3)文章上部分运用举例说明,下部分运用对比说明的方法.更加突出其论点。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在论证方法上有什么特色?

7楼:__夏浅汐

1、逐层论证,层层深入。文章第1段,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接着运用战例,分别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突出了“人和”的重要;第4段进一步阐发,说明,欲得“人和”,必先要“得道”。全文紧紧围绕得“人和”这一中心,环环相扣,逐层推理,显示出极其严密的论证艺术和极强的逻辑性。

2、议论中运用排比、对比等手法,使文章气势恢宏,笔酣墨畅,结构缜密。

8楼:手机用户

上面的不完整,得不到满分的。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论证方法有何共同点

9楼:匿名用户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开篇即提出论点,再以攻城、守城之战分成论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在此基础上,对“人和”进一步论述,将论题深化,阐明了“人和”的重要性。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将举例与说理相结合,开篇先举了六个逆境成才的事例,接着归纳出“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曾益其所不能”,紧扣中心,最后从正反两方面论述逆境对成才的作用,最后归纳出中心论点。

10楼:驹南之鸿朗

都是一种治世报国之理想,忧国忧民。区别:得道是指得到人民的支持,是指外部条件,生于忧患是指内部条件个人的因素。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两文的论证方式有什么相同之处 和不同之处

11楼:匿名用户

相同之处:1.都是运用实例,最后得出论断,是典型的议**。

2.议论中的语言充满气势,具有很强的逻辑性,通篇多用对偶排比,音节和谐,朗朗上口,既优美耐读,有流畅有力。

不同之处:1.《生于忧患》一篇采用分总的结构,先举例,从而得出结论,《得道多助》一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首先明确提出论点,再举例,最后再强调观点。

2.《生于忧患》一篇的例子是举用历史名人,《得道多助》一篇采用的是日常生活的例子(战争)。

3.《生于忧患》一篇采用的是正面直接论证,《得道多助》一篇采用的是层层推进最后得出结论的论证方法。

12楼:悠然幽沫

相同之处:1.都用了举例论证

在《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中论证天时不如地利,列举了战争时的例子“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生于安乐死于忧患》中在开头引用了6个例子

2 都用了道理论证

在两篇文章里,都用了大段表明作者观点的论述,大段说理属于道理论据。如“域名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和“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起身,行拂乱其所为。”

3.都用了对比论证

用了正反对比的方法突出观点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用寡助之至和多助之至作对比,证明了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说明了人和的重要性,从而支持了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人恒过然后能改……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也同样运用了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人恒过…………而后喻”从正面论证,说明生于忧患。因为犯错,而总想着自己会有什么惩罚,该怎么办所以“困于心衡于虑"才可以有所作为。“入则无……外患者”从反面论证,说明了死于安乐

4.大量运用排比,增强语势。

不同 1.论点的提出不同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在开头提出论点,并分别论述

结构: 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论据:1攻城:天时不如地利

2 守城:地利不如人和

类推:域名,固国,威天下

结论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且运用双重否定,加强语气,气势磅礴,论证有力“城非不高也……”

固君子有不战,战必胜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在结尾处提出论点

先举6个实例,说明凡成大事者,必先经受一番苦难。这些人有共同特征1.身份卑微2.经历磨难3.有所成就

故天将降大任…………总结上文

本段只说明典型人物,有很多此类活用。如“苦”而下一段从典型到普遍。

两篇文章都体现了儒家思想,行王道,施仁政。

都是老师的笔记,我一个一个打的,没有功劳也有苦劳

13楼:匿名用户

相同:《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大量运用了类比运证

不同:《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的结构是总-分总《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的结构是总-分而且还运用了对比论证,举例论证的方法、

呃、老师是这么讲的

得到多助,失道寡助的论证方法和论证内容赏析

14楼:夜冰凌霜

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

内容分析:

(一)整体感悟

1、此章阐发了孟子“仁政

”的主张,讲的是

民心向背

的问题2

、天时、地利、人和三要素中,

人和为最重要3、

“人和”与下文所说的“道

”是什么关系?“道

”即指仁政。

“得道就是施行仁政。

施行仁政则”多助

“,”多助

’’则“天下顺之”,

这就是“人和”

,即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

4、《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一章的中心论点是:

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

5、点明全文主旨的一句是: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6、结论是: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7、说明“地利”不足恃的语句是: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

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

8、这篇短文的论证方法有:

.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9、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这三句话

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答:不能。因为“域民”

“固国”

“威天下”是治国的程序,须将前一阶段的事

做好才有可能实现后一目标。10、

“得道者多助”中的“

得道者”意思是:

施行仁政的人

。文中与它意思相同

的一个词是:君子,

“道”指:

人和。君子“得道”的好处有:

域民、固国、威

天下、天下顺之、战必胜矣

11、从文章来看,得“

人和”的实质是“得道”

,得“人和”的最佳局面是

“天下顺之”。12

、文章认为决定战争胜负的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反映了孟子怎样的政治思想?答:最重要的因素是“人和”

;反映了孟子民本(民贵君轻)的政治思想。

13、文章认为“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作者围绕这一论点论述,

实质上是想

借论战争来阐明

:实行“仁政”

(或“王道”

)的必要性。

14、第一大层,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论证“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怎样论证?论证论点时,用的事实论据还是道理论据?

答:从两方面进行论证,先论证“人和”是战争的重要因素,再论证人和的实质(即:施行仁政取得人民的支持和拥护)

15人和”为什么最重要:

只有这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16、请从学过的文言课文中举出一则可以证明本文论点的史实。

答:秦王朝施行**,使“天下苦秦久矣”

,导致陈胜吴广起义,秦王朝灭亡。

(或:长勺之战能以弱胜强的先决条件,就是做到了取信于民。)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攻亲戚之所畔的亲戚是什么意思

1楼 匿名用户 施行仁政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少。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兄弟骨肉都会背叛他。 2楼 同上上上上上上 标准的是 内外亲属,包括父系亲属和母系亲属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中的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 中的之各是什么意思? 3楼 云白0220风清 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