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楼:苹果树一号
括号中应填写“前身”,那达慕的( 前身 )是蒙古族祭敖包。
那达慕的前身是蒙古族的“祭敖包”,是蒙古民族在长期的游牧生活中,创造和流传下来的具有独特民族色彩的竞技项目和游艺、体育项目。
“那达慕”有久远的历史。据铭刻在石崖上的《成吉思汗石文》记载,那达慕起源于蒙古汗国建立初期,早在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被推举为蒙古大汗时,他为了检阅自己的部队,维护和分配草场,每年7~8月间举行“大忽力革台”(大聚会),将各个部落的首领召集在一起,为表示团结友谊和祈庆丰收,都要举行那达慕。起初只举行射箭、赛马或摔跤的某一项比赛。
到元、明时,射箭、赛马、摔跤比赛结合一起,成为固定形式。后来蒙古族人亦简称此三项运动为男子三项为那达慕的基础项目。
蒙古族的那达慕节有什么风俗习惯?
2楼:手机用户
那达慕大会是居住在内蒙古自治区、甘肃、青海、新疆等地的蒙古、鄂温克、达斡尔等少数民族的一年一度的传统盛会和节日,又是传统的体育比赛大会,多半在在每年
七、八月这一水草丰茂、牲畜肥壮、秋高气爽的**季节举行。"那达慕"规模大小不一,大至一个盟(地区)、旗(县),小至一个苏木(乡)。人数少时有几百人,多的时候可达十多万人,大型的那达慕大会起码7-10天,小型为3-5天。
全区那达慕大会是内蒙古自治区规模最大的那达慕。在会上进行摔跤、赛马和射箭等三项比赛,是蒙古族最为重视和最有组织的传统体育盛会。
"搏克",蒙古语"摔跤",意即"蒙古式摔跤",蒙古式摔跤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摔跤比赛时,队员需身着有固定民族特色的跤衣,身穿铜钉牛皮坎肩,头缠红、黄、蓝三色的头巾,脚蹬蒙古花皮靴,腰扎花皮带,下身穿套裤,脖子上挂着五彩飘带,走狮子舞步,跳跃式入场。人们可根据参赛跤手身上的彩带数量看出跤手在历届比赛中夺冠的次数。
出场时一位老人唱长调祝福,双方摔跤手挥舞上臂,然后互相搏斗。蒙古式摔跤不分等级,采取淘汰的方式,决赛出冠军、亚军和第三名,分别授予荣誉称号和奖品。赛马分快马赛和走马赛。
各种赛中评出
一、二、三等奖。射箭是蒙古族古老的竞赛项目,有骑射和步射两种。
中国蒙古族人民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传统活动,也是蒙古族人民喜爱的一种传统体育活动形式。锡林郭勒盟的那达慕最具代表性。
"慕"是蒙语的译音,意为"娱乐、游戏",以表示丰收的喜悦之情。每年农历六月初四(多在草绿花红、马壮羊肥的阳历
七、八月)开始的那达慕,是草原上一年一度的传统盛会。
那达慕或以嘎查(村屯)、苏木(区乡)为单位,或以旗县为单位举行。那达慕大会分为大、中、小三种类型。大型那达慕,摔跤选手为512名,骏马300匹左右,会期7~10天;中型那达慕,摔跤手256名,马100~150匹,会期5~7天;小型那达慕,摔跤手64名或128名,马30或50匹左右,会期3~5天。
无论何种民族与宗教信仰的人,均可报名参加。
【那达慕起源】
那达慕的前身是蒙古族"祭敖包",是蒙古民族在长期的游牧生活中,创造和流传下来的具有独特民族色彩的竞技项目和游艺、体育项目。
"那达慕"有久远的历史。据铭刻在石崖上的《成吉思汗石文》载,那达慕起源于蒙古汗国建立初期,早在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被推举为蒙古大汗时,他为检阅自己的部队,维护和分配草场,每年7~8月间举行大"忽力革台"(大聚会),将各个部落的首领召集在一起,为表示团结友谊和祈庆丰收,都要举行那达慕。起初只举行射箭、赛马或摔跤的某一项比赛。
到元、明时,射箭、赛马、摔跤比赛结合一起,成为固定形式。后来蒙古族人亦简称此三项运动为那达慕。
在元朝时,那达慕已经在蒙古草原地区广泛开展起来,并逐渐成为军事体育项目。元朝统治者规定,蒙古族男子必须具备摔跤、骑马、射箭这三项基本技能。到了清代,那达慕逐步变成了由官方定期召集的有组织、有目的的游艺活动,以苏木(相当于乡)、旗、盟为单位,半年、一年或三年举行一次。
此俗沿习至今,每年蒙古族人民都举行那达慕大会。
【那达慕三艺】
古代和近代的那达慕盛会都要进行男子"三艺"--摔跤、赛马和射箭的竞技赛。
1、摔跤
是蒙古族特别喜爱的一种体育活动,也是那达慕大会上必不可少的比赛项目。蒙古语称摔跤为"博克o巴依勒德呼",称摔跤手为"博克庆"。蒙古族的摔跤有其独特的服装、规则和方法,因此也叫蒙古式摔跤。
摔跤手要身着摔跤服"昭德格"。其坎肩多用香牛皮或鹿皮、驼皮制作,皮坎肩上有镶包,亦称泡钉,以铜或银制作,便于对方抓紧。最引人注目的是,摔跤手的皮坎肩的**部分饰有精美的图案,图案呈龙形、鸟形、花蔓形、怪兽形,给人以古朴庄重之感,摔跤手身着的套裤用十
五、六尺长的白绸子或各色绸料做成,宽大多褶,裤套前面双膝部位绣有别致的图案,呈孔雀羽形、火形、吉祥图形,底色鲜艳,图呈五彩。其足蹬马靴,腰缠一宽皮带或绸腰带,著名的摔跤手的脖子上缀有各色彩条--"江嘎",这是摔跤手在比赛时获奖的标志。
蒙古族的摔跤有其特点:按蒙古族传统习俗,摔跤运动员不受地区、体重的限制,采用淘汰制,一跤定胜负。参加比赛的摔跤手必须是2的某次乘方数,如8、16、32、64、128、256、512、1024等。
比赛前先推一位族中的长者对参赛运动员进行编排和配对,蒙古长调"摔跤手歌"唱过3遍之后,摔跤手挥舞双臂、跳着鹰舞入场,向主席台行礼,顺时针旋转一圈,然后由裁判员发令,比赛双方握手致意后比赛开始。
摔跤技巧很多,可以用捉、拉、扯、推、压等十三个基本技巧演变出一百多个动作。可互捉对方肩膀,也可互相搂腰,还可以钻入对方的腋下进攻,可抓摔跤衣、腰带、裤带等。蒙古族摔跤的最大特点是不许抱腿。
其规则还有不准打脸;不准突然从后背把人拉倒,触及眼睛和耳朵;不许拉头发、踢肚子或膝部以上的任何部位。
《宦海沉浮录》云:"布裤者,专诸角力,胜败以仆地为定"。摔跤选手膝盖以上任何部位着地者为负。
2、赛马
蒙古高原盛产著名的蒙古马,能跑善战,耐力及强。自古以来,蒙古人对马就有特殊的感情,蒙古人从小就在马背上长大,都以自己有一匹善跑的快马感到自豪!驯练烈马,精骑善射是蒙古族牧民的绝技,通常把是否善于驯马、赛马、射箭、摔跤作为鉴别一个优秀牧民的标准。
赛马为蒙古族男儿三技之一。参加者有时全是少年,有时不分年龄,具有广泛的群众性。赛马项目包括:
1)快马赛,主要比马的速度,一般为直线赛跑,赛程一般为20、30、40公里,先达终点为胜;2)走马赛,主要是比赛马步伐的稳健与轻快;3)颠马赛,是蒙古族特有的马上竞技表演项目。
3、射箭
是蒙古族传统的"男儿三技"的又一项目,也是那达慕大会最早的活动内容之一。在公元800多年以前,蒙古人分为许多不同的部落,他们的经济生活大体可分为游牧经济和狩猎经济两种。在成吉思汗统一蒙古以后,虽然狩猎经济的部落逐渐转向了游牧经济,但狩猎时期长年积累下的拉弓射箭的本领却保留了下来,以防外敌侵略和野兽袭击畜群。
没有牲畜的贫苦牧民则仍依赖弓箭捕杀动物维持生活。
蒙古族射箭比赛分静射、骑射、远射三种,有25步、50步、100步之分。静射时,射手立地,待裁判发令后,放箭射向箭靶,优者为胜;骑射时,射手骑马上,在马跑动中发箭,优者为胜。比赛不分男女老少,凡参加者都自备马匹和弓箭,弓箭的样式,弓的拉力以及箭的长度和重量均不限。
比赛的规则是三轮九箭,即每人每轮只许射三支箭,以中靶箭数的多少定前三名。
【那达慕意义】
今天,那达慕大会除了进行男子三项竞技外,还增加了马球、马术、田径、球类比赛、乌兰牧骑演出等新的内容,同时举行物资交流会和表彰先进。举行那达慕时,牧区方圆数百里的牧民穿起节日的盛装,骑着骏马或乘坐汽车、勒勒车络绎不绝地前来参观。那达慕大会期间帐篷林立,组织广泛的物资交流会,以促进生产。
晚上还举行各种形式的文艺活动。锡林郭勒盟地区举办的那达慕已成为全民健身和群众娱乐的重要活动。
那达慕已有近八百年的历史,一直在锡林郭勒草原上流传和发展,深受各族群众的喜爱,成为了蒙古族文化传统的重要载体。那达慕上的各项活动是力与美的显现、体能和智慧的较量、速度和耐力的比拼,比较全面地展示了在草原上生活的群众的综合素质。
那达慕具有广泛群众性和娱乐性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具有广泛、深刻的文化内涵,反映了蒙古民族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发掘、抢救和保护那达慕,对中国体育史,乃至世界体育史的丰富和完善都有重要价值。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3楼:冰天下雨
【那达慕三艺】
古代和近代的那达慕盛会都要进行男子"三艺"--摔跤、赛马和射箭的竞技赛。
1、摔跤
摔跤是蒙古族特别喜爱的一种体育活动,也是那达慕大会上必不可少的比赛项目。蒙古语称摔跤为"博克o巴依勒德呼",称摔跤手为"博克庆"。蒙古族的摔跤有其独特的服装、规则和方法,因此也叫蒙古式摔跤。
摔跤手要身着摔跤服"昭德格"。其坎肩多用香牛皮或鹿皮、驼皮制作,皮坎肩上有镶包,亦称泡钉,以铜或银制作,便于对方抓紧。最引人注目的是,摔跤手的皮坎肩的**部分饰有精美的图案,图案呈龙形、鸟形、花蔓形、怪兽形,给人以古朴庄重之感,摔跤手身着的套裤用十
五、六尺长的白绸子或各色绸料做成,宽大多褶,裤套前面双膝部位绣有别致的图案,呈孔雀羽形、火形、吉祥图形,底色鲜艳,图呈五彩。其足蹬马靴,腰缠一宽皮带或绸腰带,著名的摔跤手的脖子上缀有各色彩条--"江嘎",这是摔跤手在比赛时获奖的标志。
蒙古族的摔跤有其特点:按蒙古族传统习俗,摔跤运动员不受地区、体重的限制,采用淘汰制,一跤定胜负。参加比赛的摔跤手必须是2的某次乘方数,如8、16、32、64、128、256、512、1024等。
比赛前先推一位族中的长者对参赛运动员进行编排和配对,蒙古长调"摔跤手歌"唱过3遍之后,摔跤手挥舞双臂、跳着鹰舞入场,向主席台行礼,顺时针旋转一圈,然后由裁判员发令,比赛双方握手致意后比赛开始。
摔跤技巧很多,可以用捉、拉、扯、推、压等十三个基本技巧演变出一百多个动作。可互捉对方肩膀,也可互相搂腰,还可以钻入对方的腋下进攻,可抓摔跤衣、腰带、裤带等。蒙古族摔跤的最大特点是不许抱腿。
其规则还有不准打脸;不准突然从后背把人拉倒,触及眼睛和耳朵;不许拉头发、踢肚子或膝部以上的任何部位。
《宦海沉浮录》云:"布裤者,专诸角力,胜败以仆地为定"。摔跤选手膝盖以上任何部位着地者为负。
2、赛马
蒙古高原盛产著名的蒙古马,能跑善战,耐力及强。自古以来,蒙古人对马就有特殊的感情,蒙古人从小就在马背上长大,都以自己有一匹善跑的快马感到自豪!驯练烈马,精骑善射是蒙古族牧民的绝技,通常把是否善于驯马、赛马、射箭、摔跤作为鉴别一个优秀牧民的标准。
赛马为蒙古族男儿三技之一。参加者有时全是少年,有时不分年龄,具有广泛的群众性。赛马项目包括:
1)快马赛,主要比马的速度,一般为直线赛跑,赛程一般为20、30、40公里,先达终点为胜;2)走马赛,主要是比赛马步伐的稳健与轻快;3)颠马赛,是蒙古族特有的马上竞技表演项目。
3、射箭
射箭是蒙古族传统的"男儿三技"的又一项目,也是那达慕大会最早的活动内容之一。在公元800多年以前,蒙古人分为许多不同的部落,他们的经济生活大体可分为游牧经济和狩猎经济两种。在成吉思汗统一蒙古以后,虽然狩猎经济的部落逐渐转向了游牧经济,但狩猎时期长年积累下的拉弓射箭的本领却保留了下来,以防外敌侵略和野兽袭击畜群。
没有牲畜的贫苦牧民则仍依赖弓箭捕杀动物维持生活。
蒙古族射箭比赛分静射、骑射、远射三种,有25步、50步、100步之分。静射时,射手立地,待裁判发令后,放箭射向箭靶,优者为胜;骑射时,射手骑马上,在马跑动中发箭,优者为胜。比赛不分男女老少,凡参加者都自备马匹和弓箭,弓箭的样式,弓的拉力以及箭的长度和重量均不限。
比赛的规则是三轮九箭,即每人每轮只许射三支箭,以中靶箭数的多少定前三名。
蒙古人祭敖包转三圈含义,蒙古族的风俗
1楼 匿名用户 祭敖包是蒙古族传统的祭祀活动。蒙古族地区多在农历五月十三日 每到这天,牧民们便成群结队地前往敖包祭祀。他们在敖包上安放佛像,竖立经幡,并将 牛 羊肉 奶食品等一起供奉在敖包前。 然后,喇嘛们焚香燃灯,诵经念咒,乞求神灵保佑,群众则从左向右围着敖包转三圈, 希望迎来牧业丰收年。 蒙古族...
图中分别代表的少数民族正确的是A藏族B蒙古族C
1楼 百度用户 a是维吾尔族,b是傣族,c是蒙古族,d是朝鲜族 根据题意 故选 d 如图代表的少数民族是 a 朝鲜族b 傣族c 蒙古族d 藏 2楼 手机用户 读图可得,图中所示的是傣族,傣族有泼水节和孔雀舞,该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 故选 b 中代表的少数民族是 a 蒙古族 b 朝鲜族 c 藏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