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隐《雪》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020-12-02 05:35:21 字数 5394 阅读 3742

1楼:sky永远的青峰

题目是“雪”,却非咏雪,而是发了一通雪是否瑞兆的议论。绝句长于抒情而拙于议论,五绝篇幅极狭,尤忌议论。作者偏用其短,看来是有意造成一种特殊的风格。

瑞雪兆丰年。辛勤劳动的农民看到飘飘瑞雪而产生丰年的联想与期望,是很自然的。但眼下是在繁华的帝都长安,这“尽道丰年瑞”的声音就颇值得深思。

“尽道”二字,语含讥讽。联系下文,可以揣知“尽道丰年瑞”者是和“贫者”不同的另一世界的人们。这些安居深院华屋、身袭蒙茸皮裘的达官显宦、富商大贾,在酒酣饭饱、围炉取暖、观赏一天风雪的时候,正异口同声地大发瑞雪兆丰年的议论,他们也许会自命是悲天悯人、关心民生疾苦的仁者呢!

正因为是此辈“尽道丰年瑞”,所以接下去的是冷冷的一问:“丰年事若何?”即使真的丰年,情况又怎样呢?

这是反问,没有作答,也无须作答。“尽道丰年瑞”者自己心里清楚。唐代末叶,苛重的赋税和高额地租剥削,使农民无论丰歉都处于同样悲惨的境地。

“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山前有熟稻,紫穗袭人香。细获又精舂,粒粒如玉珰。持之纳于官,私室无仓箱”。

这些诗句对“事若何”作出了明确的回答。但在这首诗里,不道破比道破更有艺术力量。它好象当头一闷棍,打得那些“尽道丰年瑞”者哑口无言。

三、四两句不是顺着“丰年事若何”进一步抒感慨、发议论,而是回到开头提出的雪是否为瑞的问题上来。因为作者写这首诗的主要目的,并不是抒写对贫者虽处丰年仍不免冻馁的同情,而是向那些高谈丰年瑞者投一匕首。“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

”好象在一旁冷冷地提醒这些人:当你们享受着山珍海味,在高楼大厦中高谈瑞雪兆丰年时,恐怕早就忘记了这帝都长安有许许多多食不果腹、衣不蔽体、露宿街头的“贫者”。他们盼不到“丰年瑞”所带来的好处,却会被你们所津津乐道的“丰年瑞”所冻死。

一夜风雪,明日长安街头会出现多少“冻死骨”啊!“为瑞不宜多”,仿佛轻描淡写,略作诙谐幽默之语,实际上这里面蕴含着深沉的愤怒和炽烈的感情。平缓从容的语调和犀利透骨的揭露,冷隽的讽刺和深沉的愤怒在这里被和谐地结合起来了。

雪究竟是瑞兆,还是灾难,离开一定的前提条件,是很难辩论清楚的,何况这根本不是诗的任务。诗人无意进行这样一场辩论。他感到憎恶和愤慨的是,那些饱暖无忧的达官贵人们,本与贫者没有任何共同感受、共同语言,却偏偏要装出一副对丰年最关心、对贫者最关切的面孔,因而他抓住“丰年瑞”这个话题,巧妙地作了一点反面文章,扯下了那些“仁者”的假面具,让他们的尊容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诗里没有直接出现画面,也没有任何形象的描绘。但读完了全诗,诗人自已的形象却鲜明可触。这是因为,诗中那些看来缺乏形象性的议论,不仅饱含着诗人的憎恶、蔑视、愤激之情,而且处处显示出诗人幽默诙谐、愤世疾俗的性格。

从这里可以看出,对诗歌的形象性是不宜作过分偏狭的理解的。 ▲

参考资料:

1、吉林大学中文系 .唐诗鉴赏大典(十二) :吉林大学出版社 ,2009 :169-170 .

2、萧涤非 等 .唐诗鉴赏辞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83 :1280-1281 .

谢鸿桔的雪魂全诗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2楼:匿名用户

当我想你的时候,我的心在微笑。我会在茫茫人海找寻你的背影,美好的时光,在记忆中盛开着鲜花,把一瞬化为永恒。你是我心最暖的祝福,守护着沧海桑田,你是我千年不倦的爱恋。

当我想你的时候,我用思念写成文字,让句句想你的心痛,化作纷飞的花瓣雨,在时空中飘飞。

罗隐的《峰》、《雪》两首诗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3楼:匿名用户

《雪》表达了作者对贫民百姓的怜悯之情。

《蜂》表达了作者对蜂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赞美之情。

罗隐 雪

4楼:造化一道

尽道丰年瑞

丰年事若何

长安有贫者

为瑞不宜多

唐.罗隐《雪》

诗人迳以议论入诗,这在唐诗中是很罕见的。首句「尽道丰年雪」,其实所谓「尽道」,却不是普天下人「尽道」,只是达官显宦、富商大贾这一阶层的人在「尽道」。所以,诗的第二句「丰年事若何」其实就是向这阶层的人反问:

即使真的丰年,情况又会怎样呢?只因为,唐末,苛税重租,农民不管是丰收歉收,处境都是悲惨的,不过,诗人仅是反问,却没有道破底蕴,

三、四句已转而回应这诗开始时提出的问题:「雪是否为瑞」?

诗人自己的答案是:「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这是告诉那些显贵阶层,不要忘记长安城里有许多贫民,他们可能还未有机会分享「丰年瑞」的好处,就已给风雪带来的寒流冻死!

总说诗忌议论,但刘学锴先生认为,读完这首诗,诗人自己的形像却鲜明可触。这是因为,诗中那些看来缺乏形象性的议论,不仅饱含着诗人的憎恶、蔑视、愤激之情,而且处处显示出诗人幽默诙谐、愤世疾俗的性格。

《江雪》和罗隐的《雪》表达的不同情感

5楼:~呅名

雪的解释是人人都说瑞雪兆丰年,可是即使是丰收了又怎么样呢?长安有那么多的贫苦老百姓是这样的寒冷,就是作为瑞雪也不要下的太多啊。意思是即使有雪印证丰年,即使是丰收年,贫苦大众依旧贫苦,反映了万恶的封建社会剥削压迫严重。

江雪的解释四周的山上没有了飞鸟的踪影,小路上连一丝人的踪迹也没有,只有在江上的一只小船上,有个披着蓑衣、戴着斗笠的老翁,在寒冷的江上独自垂钓。这是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之后写的诗,借寒江独钓的渔翁,抒发自己孤独郁闷的心情。

望庐山瀑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6楼:心呦呦我

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赞美之情 。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显示出李白那种“万里一泻,末势犹壮”的艺术风格 李白生活在唐代极盛时期,具有“济苍生”、“安黎元”的进步理想,毕生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 李白在及其兴奋的状态下写下的此诗。在艺术上,他的诗想象新奇,构思奇特,感情强烈,意境奇伟瑰丽,语言清新明快,气势雄浑瑰丽,风格豪迈潇洒,形成豪放、超迈的艺术风格,达到了我国古代积极浪漫主义诗歌艺术的高峰

7楼:八维教育

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这首诗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力,有比喻,有夸张,显示出庐山瀑布奇丽雄伟的独特风姿,也反映了李白这位大诗人胸襟开阔、超群出俗的精神面貌。

8楼:齐正清扣扣

描绘了庐山瀑布壮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雪罗隐的介绍

9楼:手机用户

有一类诗,刚接触时感到质木无文,平淡无奇,反复涵咏,却发现它自有一种发人深省的艺术力量。罗隐的《雪》就是这样的作品。

罗隐的诗《雪》中“为瑞不宜多”的意思是什么?诗人担心的是什么?

10楼:匿名用户

就算做为瑞雪也不宜太多,诗人在担心雪灾

11楼:____小酒先生

尽道丰年瑞

丰年事若何

长安有贫者

为瑞不宜多

诗人迳以议论入诗,这在唐诗中是很罕见的。首句「尽道丰年雪」,其实所谓「尽道」,却不是普天下人「尽道」,只是达官显宦、富商大贾这一阶层的人在「尽道」。所以,诗的第二句「丰年事若何」其实就是向这阶层的人反问:

即使真的丰年,情况又会怎样呢?只因为,唐末,苛税重租,农民不管是丰收歉收,处境都是悲惨的,不过,诗人仅是反问,却没有道破底蕴,

三、四句已转而回应这诗开始时提出的问题:「雪是否为瑞」?

诗人自己的答案是:「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这是告诉那些显贵阶层,不要忘记长安城里有许多贫民,他们可能还未有机会分享「丰年瑞」的好处,就已给风雪带来的寒流冻死!

总说诗忌议论,但刘学锴先生认为,读完这首诗,诗人自己的形像却鲜明可触。这是因为,诗中那些看来缺乏形象性的议论,不仅饱含着诗人的憎恶、蔑视、愤激之情,而且处处显示出诗人幽默诙谐、愤世疾俗的性格。

12楼:手机用户

担心这瑞雪下大了,会冻死贫苦老百姓

13楼:匿名用户

雪下的大了 怕有雪灾啊

罗隐《雪》全诗的意思(最好分句解释)。诗人担心的是?

14楼:匿名用户

正文 雪 罗隐 尽道丰年瑞, 丰年事若何? 长安有贫者, 为瑞不宜多 诗其表意 题目是“雪”,诗却非咏雪,而是发了一通雪是否瑞兆的议论。绝句长于抒情而拙于议论,五绝篇幅极狭,尤忌议论。

作者偏用其短,看来是有意造成一种特殊的风格。 瑞雪兆丰年。辛勤劳动的农民看到飘飘瑞雪而产生丰年的联想与期望,是很自然的。

但眼下是在繁华的帝都长安,这“尽道丰年瑞”的声音就颇值得深思。“尽道”二字,语含讥讽。联系下文,可以揣知“尽道丰年瑞”者是和“贫者”不同的另一世界的人们。

这些安居深院华屋、身袭蒙茸皮裘的达官显宦、富商大贾,在酒酣饭饱、围炉取暖、观赏一天风雪的时候,正异口同声地大发瑞雪兆丰年的议论,他们也许会自命是悲天悯人、关心民生疾苦的仁者呢! 正因为是此辈“尽道丰年瑞”,所以接下去的是冷冷的一问:“丰年事若何?

”即使真的丰年,情况又怎样呢?这是反问,没有作答,也无须作答。“尽道丰年瑞”者自己心里清楚。

唐代末叶,苛重的赋税和高额地租剥削,使农民无论丰歉都处于同样悲惨的境地。“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山前有熟稻,紫穗袭人香。细获又精舂,粒粒如玉珰。

持之纳于官,私室无仓箱”。这些诗句对“事若何”作出了明确的回答。但在这首诗里,不道破比道破更有艺术力量。

它好象当头一闷棍,打得那些“尽道丰年瑞”者哑口无言。

三、四两句不是顺着“丰年事若何”进一步抒感慨、发议论,而是回到开头提出的雪是否为瑞的问题上来。因为作者写这首诗的主要目的,并不是抒写对贫者虽处丰年仍不免冻馁的同情,而是向那些高谈丰年瑞者投一匕首。“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

”好象在一旁冷冷地提醒这些人:当你们享受着山珍海味,在高楼大厦中高谈瑞雪兆丰年时,恐怕早就忘记了这帝都长安有许许多多食不果腹、衣不蔽体、露宿街头的“贫者”。他们盼不到“丰年瑞”所带来的好处,却会被你们所津津乐道的“丰年瑞”所冻死。

一夜风雪,明日长安街头会出现多少“冻死骨”啊!“为瑞不宜多”,仿佛轻描淡写,略作诙谐幽默之语,实际上这里面蕴含着深沉的愤怒和炽烈的感情。平缓从容的语调和犀利透骨的揭露,冷隽的讽刺和深沉的愤怒在这里被和谐地结合起来了。

诗其深意 雪究竟是瑞兆,还是灾难,离开一定的前提条件,是很难辩论清楚的,何况这根本不是诗的任务。诗人无意进行这样一场辩论。他感到憎恶和愤慨的是,那些饱暖无忧的达官贵人们,本与贫者没有任何共同感受、共同语言,却偏偏要装出一副对丰年最关心、对贫者最关切的面孔,因而他抓住“丰年瑞”这个话题,巧妙地作了一点反面文章,扯下了那些“仁者”的假面具,让他们的尊容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编辑本段关于诗歌的形象性 诗里没有直接出现画面,也没有任何形象的描绘。但读完了全诗,诗人自已的形象却鲜明可触。这是因为,诗中那些看来缺乏形象性的议论,不仅饱含着诗人的憎恶、蔑视、愤激之情,而且处处显示出诗人幽默诙谐、愤世疾俗的性格。

从这里可以看出,对诗歌的形象性是不宜作过分偏狭的理解的。

《论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楼 匿名用户 前者表达作诗的主张 要吸取古人的优点 又要善于创新 做到 不薄今人爱古人 2楼 计清竹城环 作者认为诗歌应随着时代不断发展,诗人在创作上应求变创新,而不要刻意模仿,跟在古人后面亦步亦趋。 《论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楼 匿名用户 表达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诗人认为诗歌应随着时代...

静夜思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静夜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楼 单于和静况望 表达客居思乡之情,语言清新朴素而韵味含蓄无穷,历来广为传诵。 2楼 亦梦之城 1 《静夜思》表达了诗人思乡的思想感情。 2 静夜思 作者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3 译文 床前一片皎洁月光,好像地上一层白霜。 抬头遥望天上明月,低头思念自己家乡。...

约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约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楼 可以 表达了闻一多先生对现状强烈的不满和迫切的渴望改变旧中国的激情 全诗以 一句话 咱们的中国 为构思中心 运用写实和隐喻相结合的手法 反复咏叹 极力渲染烘托 表达了诗人渴望被压迫的人民奋起反抗 发扬爱国精神的思想感情 若要简洁 可以直说是表达他的爱国精神哦 约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