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楼:匿名用户
推导过程如图
根据阻抗定义也明显是感抗特性。
所以答案b
rlc串联电路谐振的条件(详细)
2楼:蔷祀
rlc电路发生串联谐振的条件是:①信号源频率=rlc串联固有频率;②或者复阻抗虚部=0,即ωl—1/ωc=0 由此推得ω=1/√lc,这就是rlc串联电路固有频率。
rlc串联电路谐振特点:谐振时电路呈现纯电阻态;电压与电流同相位;复阻抗模为最小值即为r;电路电流达到最大值;电感与电容上电压有效值相等且相位相反;串联谐振电路品质因数q=ωl/r=1/rωc;通频带bw=谐振频率ω/q品质因数。
扩展资料:
rlc串联电路的分类:
①rlc串联电路:
φ=arctan(x/r)=arctan[(xl-xc)/r]当xl>xc时,x>0,r>0,电路呈感性;当xl0,电路呈容性;当xl=xc时,x=0,r>0,电路呈电阻性,称为串联谐振状态。
z=[(xl-xc)2+r2]1/2·u=|z|i。
②rlc并联电路:
各元件电压 电流及总电压与电流的有效值的关系电阻元件 ir=ug
电感元件 il=u(-jbl)
电容元件ic=jbcu
itotal=ir+ic+il
3楼:匿名用户
在具有电阻r、电感l和电容c元件的交流电路中,电路两端的电压与其中电流位相一般是不同的。如果我们调节电路元件(l或c)的参数或电源频率,可以使它们位相相同,整个电路呈现为纯电阻性。电路达到这种状态称之为谐振。
4楼:匿名用户
电路阻抗
z=r+j(ωl-1/ωc)
虚部为零时发生谐振
ωl=1/(ωc)
→ω=(1/lc)^(1/2)
5楼:匿名用户
rlc串联回路谐振时,回路呈纯电阻性,即回路电抗为0阻抗表达式z=r+jx=r+j(wl-1/wc)回路电抗为0即x=0
=>wl-1/wc=0
=>w=1/sqar(lc)
谐振频率f0=w/2pi=1/[pi*sqar(lc)] 注:sqar为根号,pi=3.14159...
如图示电路,求其ab端的等效阻抗zab
6楼:远上寒山有人家
解:因为含有受控源,采用电压/电流法,设从a端流入的电流为i。(斜体字母表示相量,以下同)
电容电压uc=i×(-j3)。kvl:u=i×(-j3)+2u。
所以:u=j3×i,zeq=zab=u/i=j3(ω)。
7楼:匿名用户
us=-j3*i+2us,故,zab=us/i=j3。
在rlc串联电路中,已知电源的电压为v,r=30,xl=40,xc=80, 试求: (1)电路的复阻抗z并说明电路的性质
8楼:匿名用户
|(1)z=r+j(xl-xc)将已知值代入得 z=30-40j; 因为xl>xc,所以电路为感性
;(2)i=v/|z|;|z|=√r^2+x^2=50;
(3)ur=r/|z|*v p=ur^2/r(4)功率因数为cosa= p/s=3/4;
抱歉 图本人画不来 就是夹一个角度a 角度a为53度;
第一次回答请多多指教
.叠加原理、戴维南定理使用条件是什么?
9楼:e拍
1、戴维南定理使用条件
(1)戴维南定理只对外电路等效,对内电路不等效;
(2)应用戴维南定理进行分析和计算时,如果待求支路后的有源二端网络仍为复杂电路,可再次运用戴维南定理,直至成为简单电路;
(2)戴维南定理只适用于线性的有源二端网络。
2、叠加原理使用条件
(1)叠加原理只适应求解线性电路的电压、电流,对功率不适用;
(2)每个独立电源单独作用时,其他独立电源不作用,电压源短接,电流源断开;
(3)叠加时要注意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求和时要注意电压分量和电流分量的正负。
扩展资料
戴维南定理是由法国科学家l·c·戴维南于1883年提出的一个电学定理。由于早在1853年,亥姆霍兹也提出过本定理,所以又称亥姆霍兹-戴维南定理。
其内容是:一个含有独立电压源、独立电流源及电阻的线性网络的两端,就其外部型态而言,在电学上可以用一个独立电压源v和一个松弛二端网络的串联电阻组合来等效。在单频交流系统中,此定理不仅适用于电阻,也适用于广义的阻抗。
此定理陈述出一个具有电压源及电阻的电路可以被转换成戴维南等效电路,这是用于电路分析的简化技巧。戴维南等效电路对于电源**器及电池来说是一个很好的等效模型,此电路包含了一个理想的电压源串联一个理想的电阻。
10楼:犬夜叉他哥哥
戴维南定理只对外电路等效,对内电路不等效。也就是说,不可应用该定理求出等效电源电动势和内阻之后,又返回来求原电路(即有源二端网络内部电路)的电流和功率。
应用戴维南定理进行分析和计算时,如果待求支路后的有源二端网络仍为复杂电路,可再次运用戴维南定理,直至成为简单电路。
戴维南定理只适用于线性的有源二端网络。如果有源二端网络中含有非线性元件时,则不能应用戴维南定理求解。
应用叠加原理时应注意:
(1)只有线性电路才具有叠加性,对非线性电路不能应用叠加原理。
(2)只有独立电源才能进行置零处理,对含有受控源的电路,使用叠加原理时切勿强制受控源取零值。这是因为一旦受控源被强制取零值就等于在电路中撤消了该受控源所代表的物理元件,从而导致错误的结果。
(3)功率的计算不能用叠加原理。
电路习题
11楼:磨刀_老头
可以用联立方程求解和用该电路
的t形等效电路求解;并在等效电路上用戴维宁定理求i2。具体计算需要你自己完成哦!
列出的方程组合等效电路见附图。
在等效电路上用戴维宁定理求i2就比较容易了,断开负载rl求出开路电压;将电压源短路求出等效的内复阻抗,然后就可以求出电流i2。
图中的3个等效电感标出的是其电感量,其复阻抗分别为:jω(l1-m)、jω(l2-m)和jωm。
电路复数题,求等效阻抗
12楼:匿名用户
先计算出两个电容的等效阻抗:
x1=-j5/2
电阻与电感等效阻抗:
x2=10+j10
总的等效阻抗:
x=x1*x2/(x1+x2)
=(25-j25)/(10+j15/2)
=(5-j5)/(2+j3/2)
=(5-j5)(2-j3/2)/(25/4)=(10-j15/2-j10-15/2)/(25/4)=(5/2-j35/2)/(25/4)
=(5-j35)/(25/2)
=0.4-j2.8
13楼:上京新仪
^先让最右边的j10和电阻求得的z1=10+j10然后z2等于两个电容并联z2=(-5j*-5j)/(-5j-5j)=25j^2/(-10j)=-5/2j
这时就为z1与z2并联
等效阻抗z=(z1*z2)/(z1+z2)=(10+j10*-5/2j)/(10+j10-5/2j)=(10-10j)/(3+4j)=10-70j/25=0.4-2.8
线性调整器和开关调整器有何不同?
14楼:象牙塔
线性调节器(linear regulator)是用于控制线性对象的调节器,它使系统状态和控制变量在控制过程中的给定二次型时间积分达到最小值,又称线性最优调节器。线性调节器的反馈规律也是线性的。它与被控对象一起构成线性二次型最优调节系统。
求解线性调节器的调节(反馈)规律称为线性调节器问题,已有一套完整的设计方法。线性调节器有较大的稳定裕度、并对系统模型的误差有较强的鲁棒性,广泛用于生产过程的控制。
特点①被控对象的状态方程是线性的(可以是定常的或时变的):
式中x(t)为状态向量,u(t)为控制向量,a和b是由被控对象的结构和参数所决定的系数矩阵(见状态空间法)。
②对控制向量u(t)无约束。③性能指标是二次型形式:
+ut(t)ru(t)】dt
式中τ是控制作用结束时刻,s和q是半正定对称矩阵,r是正定对称矩阵,上标 t表示矩阵的转置。按照设计要求,可对这些加权矩阵作不同的选择,以适应不同的要求。在性能指标式中,第一项是终点指标,它表示控制过程结束时被控对象偏离平衡状态的程度;第二项是过程指标,它表示在控制过程中被控对象偏离平衡状态的程度和各个控制变量所付出的代价。
线性调节器问题可用变分法、极大值原理或动态规划来求解。
线性调节器可以分为有限时间调节器和无限时间调节器两类。
有限时间调节器 指控制过程结束时间 τ为有限值时的线性调节器。它的调节规律的表达式为 u*(t)=-r-1btp(t)x(t)
式中r-1为逆矩阵,而 p(t)可由求解如下形式的黎卡提矩阵微分方程来确定:
有限时间调节器作用相当于一个线性状态反馈。其特点是不管被控对象是时变的还是定常的,调节器必定是时变的。下图为有限时间线性调节器和整个最优调节系统的框图。
无限时间调节器 控制作用结束时间 τ为无穷大时的线性调节器。只有在被控对象为完全能控(见能控性)的条件下,无限时间调节器才能使系统的偏离运动最终回复到原平衡状态。这类调节器问题的性能指标中的第一项必定是零,因此常可将其删去。
无限时间调节器的调节规律的表达式是 u*(t)=-r-1btpx(t)
式中p由求解下列黎卡提矩阵代数方程来定出: pa+atp-pbr-1btp+q=0
无限时间调节器也是由线性状态反馈构成的。与有限时间调节器不同,无限时间调节器当被控对象为定常时也一定是定常的。
开关控制器属遥控编解码类,将其输出串接到有关电路中,可将非遥控类电器设备升档为遥控操作,如:电灯、电扇、电机、电动门、调速等。
15楼:匿名用户
为什么需要输入滤波器
开关调节器输入电流为非连续电流,并且在输入电流得不到滤波的情况下其会中断系统的运行。大多数电源系统都集成了一个如图2所示类型的滤波器。电容为功率级的开关电流提供了一个低阻抗,而电感则为电容上的纹波电压提供了一个高阻抗。
该滤波器的高阻抗使流入源极的开关电流最小化。在低频率时,该滤波器的源极阻抗等于电感阻抗。在您升高频率的同时,电感阻抗也随之增加。
在极高频率时,输出电容分流阻抗。在中间频率时,电感和电容实质上就形成了一种并联谐振电路,从而使电源阻抗变高,呈现出较高的电阻。
大多数情况下,峰值电源阻抗可以通过首先确定滤波器(zo)的特性阻抗来估算得出,而滤波器特性阻抗等于电感除以电容所得值的平方根。这就是谐振下电感或者电容的阻抗。接下来,对电容的等效串联电阻(esr)和电感的电阻求和。
这样便得到电路的q值。峰值电源阻抗大约等于zo乘以电路的q值。
但是,开关的谐振滤波器与电源负阻抗耦合后会出现问题。图3显示的是在
一个电压驱动串联电路中值相等、极性相反的两个电阻。这种情况下,输出电压趋向于无穷大。当您获得由谐振输入滤波器等效电阻所提供电源的负电阻时,您也就会面临一个类似的电源系统情况;这时,电路往往就会出现振荡。
图3与其负阻抗耦合的开关谐振滤波器可引起不必要的振荡
设计稳定电源系统的秘诀是保证系统电源阻抗始终大大小于电源的输入阻抗。我们需要在最小输入电压和最大负载(即最低输入阻抗)状态下达到这一目标。
在前面,我们讨论了输入滤波器的源极阻抗如何变得具有电阻性,以及其如何同开关调节器的负输入阻抗相互作用。在极端情况下,这些阻抗振幅可以相等,但是其符号相反从而构成了一个振荡器。业界通用的标准是输入滤波器的源极阻抗应至少比开关调节器的输入阻抗低6db,作为最小化振荡概率的安全裕度。
输入滤波器设计通常以根据纹波电流额定值或保持要求选择输入电容(图4所示co)开始的。第二步通常包括根据系统的emi要求选择电感(lo)。正如我们上个月讨论的那样,在谐振附近,这两个组件的源极阻抗会非常高,从而导致系统不稳定。
图4描述了一种控制这种阻抗的方法,其将串联电阻(rd)和电容(cd)与输入滤波器并联放置。利用一个跨接co的电阻,可以阻尼滤波器。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这样做会导致功率损耗过高。
另一种方法是在滤波器电感的两端添加一个串联连接的电感和电阻。
选择阻尼电阻
有趣的是,一旦选择了四个其他电路组件,那么就会有一个阻尼电阻的最佳选择。图5显示的是不同阻尼电阻情况下这类滤波器的输出阻抗。红色曲线表示过大的阻尼电阻。
请思考一下极端的情况,如果阻尼电阻器开启,那么峰值可能会非常的高,且仅由co和lo来设定。蓝色曲线表示阻尼电阻过低。如果电阻被短路,则谐振可由两个电容和电感的并联组合共同设置。
绿色曲线代表最佳阻尼值。利用一些包含闭型解的计算方法(见参考文献1)就可以很轻松地得到该值。
图5在给定cd-co比的情况下,有一个最佳阻尼电
阻选择组件
该图是通过使用rdmiddlebrook建立的闭型解得到的。横坐标为阻尼滤波器输出阻抗与未阻尼滤波器典型阻抗(zo=(lo/co)1/2)的比。纵坐标值有两个:
阻尼电容与滤波器电容(n)的比;以及阻尼电阻同该典型阻抗的比。利用该图,首先根据电路要求来选择lo和co,从而得到zo。随后,将最小电源输入阻抗除以二,得到您的最大输入滤波器源极阻抗(6db)。
最小电源输入阻抗等于vinmin2/pmax。只需读取阻尼电容与滤波器电容的比以及阻尼电阻与典型阻抗的比,您便可以计算得到一个横坐标值。例如,一个具有10h电感和10h电容的滤波器具有zo=(10h/10f)1/2=1ω的典型阻抗。
如果它正对一个12v最小输入的12w电源进行滤波,那么该电源输入阻抗将为z=v2/p=122/12=12ω。这样,最大源极阻抗应等于该值的二分之一,也即6ω。现在,在6/1=6的x轴上输入该图,那么,cd/co=0.
1,即1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