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楼:匿名用户
是太阳还有50亿年寿命,不过太阳一完蛋的地球就差不多就完了。因为最后阶段太阳会变成一个红巨星,直径完全会把地球包进去。然后再缩小变成矮星。
这时候的地球已经被摧残得差不多了。不过用不了几亿年,甚至几百年后就可以发展出来星际航行了。。当然也有可能人类发展着,搞几次世界大战,自己就把自己给毁灭了。
如果人类发展到那个时候没有灭亡的话,绝对不会受限于太阳系的。不用太杞人忧天,五十亿年后的事,留给后代们考虑吧,我还在想中午吃什么。。。
是地球还有五十亿年的寿命还是太阳还有五十亿年的寿命
2楼:匿名用户
太阳是一颗黄矮星,黄矮星的寿命大致为100亿年,目前太阳大约50亿岁。(地球46亿年)
在大约50亿年之内,太阳内部的氢元素几乎会全部消耗尽,太阳的核心将发生坍缩,导致温度上升,这一过程将一直持续到太阳开始把氦元素聚变成碳元素。
3楼:晚霞夕照
你管哪么多干什么?**说地球毁灭,也没毁灭。让天文学家去研究吧,我们干好当代的事就行了。杞人忧天要不得。
4楼:波罗密
不必杞人忧天,过好每一天就行。
地球寿命真的只有50亿年了吗?
5楼:丁夜萱
地球能不能存在和我们保不保护地球没有关系,即便地球上没人了,地球一样会转。关于地球只有50亿年的寿命是因为太阳只有50亿年的寿命,只要过了50亿年,太阳就会变成红巨星,整个体积都将变大2倍以上。把地球给烧毁了甚至吞噬
6楼:手机用户
据推测,地球已存活了46亿年. 科学家们认为,若任凭地球自由自在地运转,恐怕它会永远存在下去,但要是有别的外来因素干扰它,地球就可能有寿终正寝之时。外来因素首先是太阳,因为它是离地球最近的、能够在右地球命运的星球.也就是说,地球上一切能源、动力都来自太阳,太阳一旦有三长两短,势必殃及地球。
本世纪30年代以前,人们一直以为太阳总有一天会燃尽炼绝,由白转橙再变红,最后变成一颗万籁俱寂的黑暗星体,了却其灿烂辉煌的一生。到了本世纪30年代,当物理学家了解到了太阳发光发热的奥秘后,情形就大不相同了。原来,太阳的能量来自于它的热核反应,太阳的一生将度过引力收缩阶段、主序星阶段、红巨星阶段以及致密星阶段。
其中主序星阶段是太阳的稳定时期。这一阶段将持续100亿年。目前太阳只度过一半时间,正处于中年时期。
一旦太阳到了红巨星阶段,那么地球的末日也就来临了。当然,这是几十亿年以后的事。 有的科学家认为,太阳可能有一个兄弟-一太阳的伴星,这颗伴星日夜不停地绕日运行,每隔2600万年,就会转到离太阳 最近的地方来"兴风作浪",它的强大引力将引起众多慧星的大扰动,有10亿颗慧星将在太阳系内因横冲直撞,地球和其他行星都将成为这些慧星的"靶子"。
如果与地球相撞的慧星的质量足够大,那后果就不堪设想:轻者生物灭绝,生态剧变;重者山崩地裂,地球"粉身碎骨"。然而,这颗可能会给地球带来不测的太阳伴星并没有被人们发现,不过许多科学家是相信它的存在的。
为什么地球的寿命只有50亿年
7楼:親馬鹿笔记
地球能不能存在和我们保不保护地球没有关系,即便地球上没人了,地球一样会转.遐想:关于地球只有50亿年的寿命是因为太阳只有50亿年的寿命,只要过了50亿年,太阳就会变成红巨星,整个体积都将变大2倍以上.
把地球给烧毁了甚至吞噬。。。。。
地球最终确实会有毁灭的那一天,这也是符合自然法则的,而且谁也无法抗拒。不过地球还能存在多久?最终以何种方式毁灭或消亡?这个问题目前还没有人能够做出准确的**。
地球真正的寿命还有多久?
8楼:匿名用户
不出意外的话,地球至少还能再撑50亿年。太阳变成红巨星的时候,有些学者**说地球可能距离太阳7800万公里,很有可能掉太阳里。但也有学者说,强烈的太阳风可能把地球“吹”的更远;当太阳燃料耗尽的时候,太阳还会**一次变成褐矮星;如果地球到时候还能躲过一劫的话,太阳就等彻底凉了。
科学家通过研究得出一个新的结论,很多年后,太阳辐射出的热量变多,意味着地球会过热,无法留住液态水。科罗拉多大学的科学家用3d计算机模型,模拟了不同因素对地球居住性的影响,输入了海陆空三种变量,得出了和以前不同的数字。根据数字,人类还要等10~20亿年才有必要离开地球。
这一研究结果对于人类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
地球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2006年冥王星被划为矮行星,因为其运动轨迹与其它八大行星不同),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次序排为第三颗。它有一个天然卫星——月球,二者组成一个天体系统——地月系统。地球作为一个行星,远在46亿年以前起源于原始太阳星云。
地球会与外层空间的其他天体相互作用,包括太阳和月球。
地球是上百万生物的家园,包括人类,地球是目前宇宙中已知存在生命的唯一天体。地球赤道半径6378.137千米,极半径6356.
752千米,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赤道周长大约为40076千米,地球上71%为海洋,29%为陆地,所以太空上看地球呈蓝色。
地球是目前发现的星球中人类生存的唯一星球。地球亦作“地毬”。太阳系中接近太阳的第三颗行星,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略鼓,是个三轴椭球体。
周围有大气层包围着,表面是陆地和海洋,有人类,动植物和微生物。
9楼:匿名用户
地球还能生存多久
50亿年是不可能的,太阳的寿命也只有50亿年,已科学的探测,地球只
能生存27亿年到30亿年。等到太阳变成红巨星的时候,地球的末日就开始了。
到那时候,地球就会拙见变热,慢慢的,慢慢的地球的温度就达到47以上。
一下有两种情况
一是强烈的太阳风可能把地球“吹”的更远;当太阳燃料耗尽的时候,太阳还会**一次变成褐矮星。后面,太阳就会出现一个大**!如果地
球到时候还能躲过一劫的话,太阳就等彻底凉了。
二是很多年后,太阳辐射出的热量变多,意味着地球会过热,无法留住液态水。科罗拉多大学的科学家用3d计算机模型,模拟了不同因素对地球居住性的影响,输入了海陆空三种变量,得出了和以前不同的数字。根据数字,人类还要等10~25亿年才有必要离开地球。
这一研究结果对于人类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
虽然火星和木卫二还挺适合我们居住,但是火星和木卫二的表面温度很低,不过他们都有液态水,这等于说是只完成了100/50另一个50十就是少了温度很低。目前探测到的最适合我们居住的只有这两颗。
我有一个推测,以后的人越来越少,这两颗星球都比地球小,我估计木卫二啊,太远了,木星旁又有很多很多的陨石,所以我觉得想要过去,有些麻烦。我说了嘛,地球还有10~25亿年才离开地球。我们到火星上,就算火星不冷,太阳之后**了,也会影响到火星,地球旁边就是火星,所以,只有火星可以生存,但在过几亿年后,火星也毁了,所以科学家要研究更适合的星球。
小伙伴们,这只是一个推测,不要担心,要是有一个或者两个不成立的话,科学家们还有其他的办法,允许地球还可以生存久一些。
10楼:匿名用户
我认为人们再不爱护、保护环境,那么地球的寿命有可能撑不过10亿年。所以我希望世界上每一个人都要保护环境,让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地球可以多活几年。
11楼:苏荷
地球的寿命应该还很长,你说的地球上资源越来越少,这只关系到人类的将来还能撑多久。理论物理学家霍金**,人类将在两百年内灭绝,之前说的是一千年,他说人类在进化的过程中,基因中携带自私的遗传密码,所以人天生就自私,无限制的攫取地球资源,照目前的速度,人类很可能将在两百年后消失。人类消失,而地球仍然存在于这个宇宙当中,说不定什么时候碰到黑洞,地球也就玩儿完了。
12楼:时间刑徒
地球寿命可供人生存估计还剩三千年左右(目前状况下),如果各国开发新能源会更长久一点,如果像白垩纪,冰河时代一样的世纪变更,地球的寿命可以延长至百亿年。
13楼:匿名用户
其实我觉得能撑个100年算不错了,现在生态系统已逼向九大极限。撇开外太空对地球的影响,人类也会自身自灭。
搜集了些资料,楼主可以看看:
一百多年前的德国哲学家恩格斯曾警告过人类,不要过分陶醉于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森林、海洋和湿地是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对维持全球生态系统的平衡起到重要作用。但由于人类对大自然毫无节制地开发和利用,已经极大地改变了自然界的收支平衡,从而导致大自然自我调节能力降低。
诸多无可辩驳的事实表明,地球的承载力在不断下降,它已不堪重负。而全球气候变暖即是全球生态环境恶化的结果。
森林就像一个巨大的吞吐机,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森林还能起到涵养水源的作用,可以有效增加林区湿度,调节气候。但由于森林大面积地被砍伐,森林吸收二氧化碳和调节气候的能力已经大为减弱。
据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fao)《2007年世界森林状况》报告统计,全球目前只有不到40亿公顷的森林,覆盖了全球约30%的陆地面积。1990年至2005年15年间,全球森林面积减少了3%,而且目前仍然以每年730万公顷的速度在减少。
在森林植被中,热带雨林对人类的意义尤其重大。亚马孙平原是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区,占地球上热带雨林总面积的50%,达650万平方公里。热带雨林具有惊人的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亚马孙热带雨林由此被誉为“地球之肺”。
但是自上世纪起,由于烧荒耕作、过度采伐、过度放牧和森林火灾等原因,巴西境内的亚马孙热带雨林正以年均230万公顷的速度在消失,热带雨林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
海洋覆盖了地球表面的7/10。海洋的热状况和蒸发情况,直接左右着大气的热量和水汽的含量,可以说海洋就是地球气候的“调节器”。如果海水温度发生变化,将导致全球气候异常,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
“拉尼娜现象”也是导致此次全球雪灾天气的重要原因。近年来这两种现象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频繁,科学家认为这与全球变暖有关,它们的发生并不仅仅是天灾。
海洋除对全球气候产生直接影响外,科学家发现,自1750年工业革命开始,海洋已经吸收了人类活动所排放的约5万亿吨的二氧化碳。这暂时帮助减缓了全球变暖,但是也让海洋付出沉重的代价,直接的后果就是全球海水酸化严重。由于污染,全球海洋目前的酸度达到了“数千万年”以来的最高点,即便二氧化碳的释放从现在开始停止,海水也需要数万年才能恢复原样。
这也导致海洋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下降,全球变暖进一步加速。
湿地泛指暂时或长期覆盖水深不超过2米的低地、土壤充水较多的草甸、以及低潮时水深不过6米的沿海地区。湿地覆盖地球表面仅为6%,却为地球上20%的已知物种提供了生存环境,因此湿地具有不可替代生态功能。同时湿地内丰富的植物群落,能够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并放出氧气,一些植物还具有吸收空气中有害气体功能,能有效调节大气组分。
湿地强大的生态净化作用,因而享有“地球之肾”的美名。除此之外,湿地还具有调节局部地区气候的作用。湿地水分通过蒸发成为水蒸汽,然后又以降水的形式降到周围地区,保持当地的湿度和降雨量。
据实验研究,一公顷的沼泽在生长季节可蒸发掉7415吨水分,可见其调节气候的巨大功能
在人**炸和经济发展的双重压力下,20世纪中后期世界各地的大量湿地被改造成农田,过度的资源开发和污染,湿地面积大幅度缩小,湿地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城市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这是2007年5月23日联合国人口**报告宣称的。城市是世界经济发展的结果,是人类文明成果的汇集之地。但随着世界各国的城市规模不断增大,城市也面临着因人口暴涨而带来的环境压力。
在现代化大都市里,日益普及的空调等电器设备、数以百万的汽车以及各种人为的热量,被城市地表超量吸收。加之城市的上空温室气体含量较高,由此导致城市“热岛效应”,这也是引发中高纬度大城市夏季持续高温的元凶之一。除热岛效应外,空气污染也是城市不容忽视的环境问题。
发生于1943年美国洛杉矶的光化学烟雾污染事件,两天内就导致400多名老人死亡。从1996年开始,日本600多名哮喘病患者先后将丰田、日产、三菱等7家汽车制造商告上法庭,理由是汽车排放的尾气污染空气。除上述两个环境问题外,如何处理大城市里每天产生的大量垃圾也是让各国**头痛的难题,而单纯的填埋、烧毁等处理方法将产生大量的温室气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