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鹬蚌相争”出自《战国策·燕策》还有哪些

2020-12-01 16:24:21 字数 6248 阅读 8370

1楼:半山树

1郑重其事

释义 郑重:审慎,严肃认真。形容说话做事时态度非常严肃认真。

出处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回:“所以郑重其事,必得三日后方进门。”

2足智多谋

释义 足:充实,足够;智:聪明、智慧;谋:计谋。富有智慧,善于谋划。形容人善于料事和用计。

出处 元 无名氏《连环计》第一折:“此人足智多谋,可与共事。”

3智周万物

释义 天下万物无所不知。形容知识渊博。

出处 《周易 系辞上》:“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

4正直无私

释义 为人做事很正直,没有任何私心。

出处 《左传 庄公三十二年》:“神,聪明正直而壹者也。”孔颖达疏:“襄七年传曰:‘正直为正,正曲为直。’言正者能自正,直者能正人曲,而壹者言其一心不二也。”

5正正之旗

释义 正正:整齐。排列整齐的军旗。借喻强盛整肃的军队。

出处 《孙子 军争》:“无要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阵。”

6自知之明

释义 自知:自己了解自己;明:看清事物的能力。指了解自己的情况,对自己有正确的估计。

出处 《老子》第三十三章:“知人者智也,自知者明也。”

7振振有辞

释义 振振:理直气壮的样子。形容自以为理由充分,说个没完。

出处 清 梁启超《关税权问题》:“今者外人之以排外相诬者,既振振有词,其乌可更为无谋之举,以授之口实也。”

8正中下怀

释义 正合自己的心意。

出处 《后汉书 刘玄传》:“帝方对我饮,正用此时持事来乎!”

9沾沾自喜

释义 形容自以为不错而得意的样子。

出处 《史记 魏其武安侯列传》:“魏其者,沾沾自喜耳。”

10捉贼捉赃

释义 比喻处理是非的事,要以事实为根据。

出处 宋 胡太初《昼帘绪论 治狱》:“谚曰:‘捉贼捉脏,捉捉双。’此虽俚言,极为有道。”

11至死靡它

释义 至:到;靡:没有;它:别的。到死也不变心。形容爱情专一,致死不变。现也形容立场坚定。

出处 《诗经 鄘风 柏舟》:“之死矢靡它,母也天只,不谅人只。”

12炙手可热

释义 手摸上去感到热得烫人。比喻权势大,气焰盛,使人不敢接近。

出处 唐 杜甫《丽人行》:“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

13终身大事

释义 终身:一生。关系一辈子的大事情,多指婚姻。

出处 明 凌蒙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一时间凭着两局赌赛,偶尔亏输,便要认起真来,草草送了终身大事,岂不可羞。”

14郑人争年

释义 年:年龄。比喻争论的事情既无根据,又无意义。

出处 《韩非子 外储说左上》:“郑人有相与争年者,一人曰:‘吾与尧同年。’其一人曰:‘我与黄帝之兄同年。’讼此而不决,以后息者为胜耳。”

15知人善任

释义 知:了解,知道;任:任用,使用。善于认识人的品德和才能,最合理地使用。

出处 汉 班彪《王命论》:“盖在高祖,其兴也有五:一曰帝尧之功裔,二曰体貌多奇异,三曰神武有征应,四曰宽明而仁恕,五曰知人善任使。”

16醉生梦死

释义 象喝醉酒和做梦那样,昏昏沉沉,糊里糊涂地过日子。

出处 宋 朱熹《小学》卷五引程灏曰:“虽高才明智,胶于见闻,醉生梦死,不自觉也。”

17著书立说

释义 立:创立、提出;说:主张,学说。从事写作,提出自己的主张和学说。

出处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十五回:“将南京元武湖赐与庄尚志著书立说,鼓吹休明。”

18再生父母

释义 指对自己有重大恩情的人,多指救命的恩人。

出处 《元史 乌古孙泽传》:“是吾民复生之父母也。”

19壮士解腕

释义 勇士手腕被蝮蛇咬伤,就立即截断,以免毒性扩散全身。比喻作事要当机立断,不可犹豫不决。

出处 《三国志 魏志 陈泰传》:“古人有言:‘蝮蛇螫手,壮士解腕。’

20知书达礼

释义 知、达:懂得。有文化,懂礼貌。形容有教养。

出处 元 无名氏《冯玉兰》第一折:“只我这知书达礼当恭谨,怎肯着出乖露丑遭谈论。”

21蛛丝马迹

释义 从挂下来的蜘蛛丝可以找到蜘蛛的所在,从马蹄的印子可以查出马的去向。比喻事情所留下的隐约可寻的痕迹和线索。

出处 清 王家贲《别雅序》:“大开通同转假之门,泛滥浩博,几凝天下无字不可通用,而实则蛛丝马迹,原原本本,具在古书。”

答案补充

22作舍道边

释义 在路旁筑室,和过路人商量。比喻各有各的说法,事情没法做成功。

出处 《诗经 小雅 小旻》:“如彼筑室于道谋,是用不溃于成。”《后汉书 曹褒传》:“谚言作舍道边,三年不成。”

23着手成春 释义 着手:动手。一着手就转成春天。原指诗歌要自然清新。后比喻医术高明,刚一动手病情就好转了

鹬蚌相争,在《战国策》这首诗的译文?

2楼:青岛牛仔

《鹬蚌相争》选自《战国策·燕策》。记载辩士苏代借用民间流传的寓言故事来说明赵燕相持会给两国都带来祸害,从而阻止了赵国攻打燕国。它告诉人们:

在各种纷乱复杂的矛盾斗争中,如果对立的双方争持不下,结果会两败俱伤,使第三者坐收渔利。

原文

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

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

‘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今赵伐燕,燕赵久相支,以敝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夫也。

故愿王之熟计之也!”惠王曰:“善。

”乃止。(《战国策》)

译文

赵国将要攻打燕国,苏代为燕国对惠王说:“今天我来,路过了易水,看见一只河蚌正从水里出来晒太阳,一只鹬飞来啄它的肉,河蚌马上闭拢,夹住了鹬的嘴。鹬说:

‘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会干死你。’河蚌也对鹬说:‘今天你的嘴出不去,明天你的嘴出不去,就会饿死你。

’两个不肯互相放弃,结果一个渔夫把它们俩一起捉走了。现在赵国将要攻打燕国,燕赵如果长期相持不下,老百姓就会疲惫不堪,我担心强大的秦国就要成为那不劳而获的渔翁了。所以我希望大王认真考虑出兵之事。

”赵惠文王说:“好。”于是停止出兵攻打燕国。

寓意

《鹬蚌相争》讲的是鹬与蚌相互钳制,互不相让,却让渔人从中获利的故事,告诫人们做事要权衡得失,不要只想着对自己有利的一面,要相互谦让,退一步海阔天空,一味地相互钳制往往顾此失彼,让他人钻空子。

做人要学会忍让,否则两败俱伤只能让第三方得利。

鹬蚌相争,渔人得利

哪个成语是出自《鹬蚌相争》的

3楼:一生挚爱车

鹬蚌相争

“鹬蚌相争

,渔翁得利

【成语】: 鹬蚌相争

【拼音】: yù bàng xiāng zhēng

【解释】: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省语。比喻双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从中得利。

【出处】: 西汉·刘向《战国策·燕策二》:“而鹬啄其肉,蚌合而钳其喙。

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曰:

‘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

【成语】: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拼音】: yù bàng xiāng zhēng,yú wēng dé lì

【解释】: 鹬:长嘴水鸟;蚌:有贝壳的软体动物。比喻双方争执不下,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占了便宜。

【出处】: 西汉·刘向《战国策·燕策二》:“而鹬啄其肉,蚌合而钳其喙。

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曰:

‘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

出于战国策·燕策的成语

4楼:佑北·肆

有很多,比如:马价十倍,鹬蚌相争、渔人得利,同舟共济……等等最有名的是“鹬蚌相争”

出处:出自燕策的寓言有:

1.忠信得罪 出自《燕策一 人有恶苏秦于燕王者》

2.摩笄(ji一声)之山 出自《燕策一 张仪为秦破纵连横为燕王》

3.五百斤买马首 出自《燕策一 燕昭王收破燕后即位》

4.忠信受笞 出自《燕策一 苏代谓燕昭王》

5.周地贱媒 出自《燕策一 燕王谓苏代》

6.卖骏马 出自《燕策二 苏代为燕说齐》

7.同舟而济 出自《燕策二 或献书燕王》

8.鹬蚌相争 出自《燕策二 赵且伐燕》

9.柳下惠不去鲁 出自《燕策三 燕王喜使栗腹以百金为赵孝成王寿》

5楼:匿名用户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燕策》

转祸为福(燕策一):把灾害变为幸福。比喻把坏事变成好事。

同甘共苦(燕策一):甘:甜,指欢乐。一同享受幸福,一起担当苦难。形容同欢乐,共患难。

千金市骨(燕策一):市:买。比喻求贤若渴。

尺寸之功(燕策一):指微小的功劳。

长驱直入(燕策二):指军队以不可阻挡之势顺利前进。

鹬蚌相持,渔人得利(燕策二):持:争持、对抗。比喻双方相争,两败俱伤却使第三者得利。

无可奈何(燕策三):指不得已,没有办法。

图穷七见(燕策三):穷:极点;见:显露。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终于露出了真相。

痛入骨髓(燕策三):指痛到骨髓里。形容极度伤心或痛恨。

肝肠寸断(燕策三):形容极其悲痛、难受。

鹬蚌相争出自**?

6楼:匿名用户

西汉·刘向《战国策·燕策二》:“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钳其喙。鹬曰:

‘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鹬。

’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7楼:匿名用户

战国策.

词目 鹬蚌持争,渔翁得利

发音 yù bàng xiāng zhēng,yú wēng dé lì

释义 比喻双方争执不下,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占了便宜。

出处 《战国策·燕策二》记载:蚌张开壳晒太阳,鹬去啄它,嘴被蚌壳夹住,两方面都不相让。渔翁来了,把两个都捉住了。

8楼:匿名用户

鹬蚌相争----清·湘灵子《轩亭冤·哭墓》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西汉·刘向《战国策·燕策二》

9楼:手机用户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西汉·刘向《战国策·燕策二》

10楼:青春泡沫蝴蝶飞

鹬蚌持争,渔翁得利是出自《战国策·燕策二》里的一则寓言.

鹬蚌相争全文、解释

11楼:热心网友

一、原文

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

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

‘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故愿王之熟计之也!”惠王曰:“善。”乃止。

二、译文

赵国将要出战燕国,苏代为燕国对惠王说:“今天我来,路过了易水,看见一只河蚌正从水里出来晒太阳,一只鹬飞来啄它的肉,河蚌马上闭拢,夹住了鹬的嘴。

鹬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会干死你。’河蚌也对鹬说:‘今天你的嘴不取,明天你的嘴不取,就会饿死你。’两个不肯互相放弃,结果一个渔夫把它们俩一起捉走了。

现在赵国将要攻打燕国,燕赵如果长期相持不下,老百姓就会疲惫不堪,我担心强大的秦国就要成为那不劳而获的渔翁了。所以我希望大王认真考虑出兵之事。”赵惠文王说:

“好吧。”于是停止出兵攻打燕国。

三、出处

《战国策·燕策》【作者】刘向【朝代】汉

一、创作背景

记载辩士苏代借用民间流传的寓言故事来说明赵燕相持会给两国都带来祸害,从而阻止了赵国攻打燕国。它告诉人们:在各种纷乱复杂的矛盾斗争中,如果对立的双方争持不下,结果会两败俱伤,使第三者坐收渔利。

二、刘向的故事

刘向、刘歆父子在当时经学独尊的情况下,大力倡导研究诸子之学,对削弱官方学术思想的统治、解放思想是有积极意义的。

早年的《枕中鸿宝苑秘书》,“书中言神仙使鬼物为金之术及邹衍重道延命方”,深受神秘思想的影响。继又参与石渠阁的五经讲论,濡染于今文经学活动。他后来论历代兴革、国政得失,就拿出了今文学者的派头,以阴阳五行、天人感应作为论证的依据。

元帝时,他上封事,论舜及文武周公时的祥瑞和幽厉以后春秋时期的灾异而归结于“灾异未有稠如今者也”。

出自战国策课本的是哪一课,战国策是由哪些书籍集成的?

1楼 修罗还是罗刹 不知道你在什么学习阶段,小学和中学的都列举给你小学课文《狐假虎威》《画蛇添足》 初中课文《唐雎不辱使命》《周忌讽齐王纳谏》 高中课文《触龙说太后》《荆轲刺秦王》 名著阅读 3分 课文 选自《战国策》,这是我国古代一部 2楼 小黑哥哥 《邹忌讽齐王纳谏》国别体 狡兔三窟 狐假虎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