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楼:瑶瑶小美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的这首《乌衣巷》脍炙人口,朱雀桥、乌衣巷这两个南京的老地名也由此深深地植入人们的记忆中。
在南京这个有近2000年历史的“十朝古都”,像这样的老地名还有很多。
龙蟠里、虎踞关 史称金陵地形如“龙蟠虎踞”。据传三国孙权时,诸葛亮出使东吴途经此地,曾登上石头山(今清凉山),驻马观察南京的地理形势,作出了“钟阜龙蟠,石头虎踞”的著名评述。所以这两地就借诸葛亮的“龙蟠”、“虎踞”命名。
长干里 古代,人们送友人出南京,便以送到长干为止,再折一根柳枝相赠,表达依依不舍的情谊。因此,长干里频繁出现在文人的诗歌中,代表着极美的意象。李白著名的“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造就了“青梅竹马”的典故,被传为美谈。
同时,长干里还是南京最早的佛教中心,是孙吴时江南第一寺“建初寺”的所在地。
百猫坊 相传明太祖朱元璋忌惮富豪俞通海(因谐音“鱼通海成龙”),便依刘伯温的风水之计,在俞通海生辰时赠其牌坊,上面雕着百猫图案,以显示猫吃“鱼”的王气。朱元璋还在街上遍植柳树,意指柳树串鱼、晒鱼干,以挫俞锐气,后来此街就名为“柳叶街”。
邀笛步 是著名典故“停艇听笛”的发生地。相传东晋名乐手桓伊爱好**,善吹笛,一日王徽之路经此处,泊舟清溪邀伊吹奏,吹罢《三调》后自己离去,主客二人自始至终一言未发。据说此曲即为后来著名的《梅花三弄》。
此外,佛教也给金陵城留下诸多胜迹。云光法师讲经天花乱坠,得雨花台;菩提达摩不辞而别离建康,梁武帝派人骑骡追赶,结果骡子突然被夹在山峰之间,达摩遂折苇渡江,则是长芦寺、达摩洞、夹骡峰的由来。
不少著名典故也都出自南京,但如今很多地名也已不可寻,如“画龙点睛”的发生地安乐寺,李白“二水中分白鹭洲”一诗中的白鹭洲,杜牧《清明》诗中的“杏花村”等。就连流传千古的“乌衣巷”,虽说现在仍有地名存在,但原址究竟在何处,至今仍被争论。
天妃宫,是郑和下西洋时修建的妈祖庙
朝天宫,是明清南京地方官在此演习朝拜皇帝之礼的地方
随园,袁枚故居,他在此写下了《随园诗话》,有人说这是大观园原型
**府,起先为乾隆行宫、江南织造府所在,后为太平天国天王府,**时为中华****府
还有很多,想不起来了
南京这一地名有着怎样的变迁历史?南京与“六朝”又有何联系?
2楼:漫阅科技
今天的南京,在五代时叫金陵,为南唐的都城;又叫建康,这是更早的南朝(宋、齐、梁、陈)的都城;再往上溯,乃是三国时期的东吴之都城,叫建业。“六朝”,指的是东吴、东晋、刘宋、南齐、梁和陈这六个连续的朝代,它们都建都于南京。
介绍南京地名来历,短一点
3楼:匿名用户
历史名城南京,在漫长的岁月中曾经有过很多名称,其中最响亮的名字莫过于“金陵”了。时至今日,金陵仍是南京最雅致的别称。金陵是南京最雅致而古老的正式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其来历,一般认为因南京钟山在春秋时称金陵山而得名。公元前333年,楚威王灭越后,就在今清凉山上修筑了一座城邑。因为那时紫金山叫做金陵山,它的余脉小山都还没有自己的名字,楚邑建在清凉山上,而清凉山当时是金陵山的一部分,所以把此城命名为金陵邑。
唐代的《建康实录》明确记有楚威王是“因山立号,置金陵邑”,即用山名作为邑名。由于当年的长江还在清凉山的西麓下流过,金陵邑临江控淮,形势十分险要,所以楚威王选在这里置金陵邑,欲借长江天堑为屏障以图谋天下。金陵邑是南京历史上年代仅次于越城的第二座古城。
从城区结构上看,它貌似小城堡;但从性质讲,已和越城迥然不同,它是一座具有行政区治所性质的占城,标志着南京设置行政区划的开始,也是南京称为金陵的发端。
南京地名的来历资料
4楼:雨说情感
南京城历史悠久,在漫长的岁月中有过很多名字,金陵、建业、建康、天京……而南京之所以叫南京,与北京有很大的渊源。明朝时期,朱元璋曾定都在这里。后来,明成祖迁都北京,由于地理位置和曾做过京都,又将这里改名为南京,为与北京相对之意。
南京,简称“宁”,古称金陵、建康,是江苏省会、副省级市、南京都市圈核心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东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
截至2018年,全市下辖11个区,总面积6587平方千米,建成区面积971.62平方千米,常住人口843.62万人,城镇人口695.
99万人,城镇化率82.5%,是长三角及华东唯一的特大城市。
扩展资料
南京位于中国东部、长江下游中部地区,是长三角辐射带动中西部地区发展的国家重要门户城市,也是“一带一路”战略与长江经济带战略交汇的节点城市,南京都市圈核心城市,南京经济区主席方城市。
地理坐标为北纬31°14″至32°37″,东经118°22″至119°14″。市中心新街口地理坐标为北纬32°02'38"、东经118°46'43"。总面积6587km ,2018年建成区面积971.
62km。
5楼:匿名用户
朱元璋起的
南京古为吴地,位于“天下九州”之一的古扬州地域。前495年,传说吴王在此筑冶城。前472年,范蠡筑越城,位置在今中华门外秦淮河南岸。
前333年,楚威王于石头山(今清凉山)筑金陵邑,故南京别称“金陵”。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改金陵邑为秣陵县,属会稽郡。
211年,吴大帝孙权在石头山金陵邑旧地筑石头城。229年在此建都,名“建业”.太康三年(282年)改建业为“建邺”。建兴元年(313年),为避司马邺之讳,改为“建康”。
589年隋灭陈,擒陈后主,平毁城邑宫苑,在石头城置蒋州。唐朝初年置江宁郡,后置升州,再后改为金陵府。南唐(937年—975年)在金陵建都,称江宁府。
宋置升州,北宋称江宁府,南宋改称建康府,为江南东路首府。元朝时为集庆路。
1356年,明朝定都于此,为京师应天府。永乐十九年,明成祖迁都北京,将应天府改为南京(留都)。
1645年,南京降为江宁。清初时为江南省省府,以后直到清末一直是两江总督(统辖江苏、安徽、江西三省)驻地。1853年-1864年,太平天国也定都于此,号“天京”。
1927年(**16年)中华**奠都南京,同年置南京特别市。1929年(**18年)6月1日置首都特别市。1930年(**19年)更改为院辖市(直辖市)。
1931年,根据**二十年六月一日公布的《中华**训政时期约法》第五条,“中华**国都定于南京”。1937年(**26年)12月,中华**首都南京沦陷,国民**西迁重庆;1946年(**35年),中华**国民**还都南京。1949年4月21日,中国共产党军队攻陷南京,国民**南迁广州,旋迁台北。
不过,根据中华**的相关法律,南京市至今仍为中华**之首都。
1949年(**38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南京成为**直辖市,1950年1月改由新成立的华东军政委员会领导,仍为**直辖市,同时政务院设有驻宁办事处。1952年江苏建省,南京降为江苏省省会。1989年为**计划单列市,1994年为副省级城市。
南京这个地名的来历
6楼:
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践灭吴后,在今中华门西南角长干里筑'越城',为南京建城之始。
公元前333年,楚威王灭越,在石头山置'金陵邑',为南京行政建置之始,金陵之称亦因此而得名。
公元229年,孙权在武昌称帝,于9月迁都于此,称作建业,为南京建都之始。
公元317年,晋琅琊王司马睿以东吴旧都为中心,建立东晋政权,称作建康。
此后,宋、齐、梁、陈相继定都建康,史称南朝,南京由此而有'六朝石都'的美称。
公元937年,南京成为南唐的首都,称为江宁府。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在此称帝,建都称作南京,是南京建称之始
南京的名称演变
7楼:匿名用户
1、春秋时吴国和越国 先后在今南京市区所筑的冶城和越城,还不能视作行政设置。
2、战国时期楚国所设的金陵邑为最早。从此“金陵”就成为古代南京地区的通用名称。
3、秦代在金陵故地设有秣陵(秦始皇见金陵有帝王之气,将金陵改为秣陵,以此来压帝王之气)、丹阳与江乘三县。
4、同秦
5、三国时期,孙吴改秣陵为“建业”,意谓将在此“建帝王之大业”,并定为首都
6、西晋初,改建业为“建邺”,西晋末又改建邺为“建康”,故东晋与南朝(宋、齐、梁、陈)之首都均称建康。
7、六朝时期金陵地区的郡县级设置变动较大。
8、金陵降为一般的州县,并且屡改州县的名称与隶属关系。当时的通称以“金陵”最为常用,隋代常称“蒋州”,唐代常称“白下”、“上元”、“江宁”、“升州”等。
9五代十国时期,杨吴在金陵设升州大都督府,又分设上元、江宁二县,旋改界州大都督府为金陵府,并定为西都。
10、南唐建国后定都金陵,改金陵府为江宁府
11、北宋初,改江宁府为升州,不久又复名江宁府
12、元代初年仍名建康府,旋改称建康路(呵呵 这是元代设的行政区域),后又名集庆路 13、明代建国后,于1368年以应天府(朱元璋于1356年改集庆路为应天府)为南京,1378年定南京为京师。
14、明成祖以北京为京师,恢复南京之名,作为留都。
15、清代初年,改应天府为江宁省后改江南省,改应天府为江宁府 。
16、太平天国时期,改江宁府为天京,并以天京为中心设天京省。后清军攻陷天京,又复名江宁府如故。
17、辛亥革命后,中华**定都于江宁府,并改江宁府为南京府,废上元、江宁二县
18、1927年国民**定南京为首都,废金陵道,南京先后被称为“南京市”、“南京特别市”、“南京直辖市”及“首都市”等名。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南京仍为直辖市。1952年改为江苏省辖市,为省人民**驻地。
8楼:匿名用户
秦代在金陵故地设有秣陵、丹阳与江乘三县。两汉时上述四县仍然保留,另加设湖熟县(县治在今江宁县湖熟镇),其中秣陵、丹阳、江乘、湖熟四县皆属扬州刺史部丹阳郡(郡治在今安徽省宣城市)管辖,而堂邑则属徐州刺史部临淮郡管辖。
三国时期,孙吴改秣陵为"建业",并定为首都,又将扬州刺史驻地与丹阳郡郡治迁来建业。西晋初,改建业为"建邺",西晋末又改建邺为"建康",故东晋与南朝(宋、齐、梁、陈)之首都均称建康。故六朝之金陵既可用首都之名——建业与建康,亦可用州治之名——扬州,还可用郡治之名——丹阳,但"建邺"仅是西晋一代三十余年之名,西晋时的扬州刺史驻地与丹阳郡治亦在建邺。
隋军灭陈后,扬州大都督府自金陵移至江都,金陵被降为一般的州县。同时废丹阳、建业二郡,又废建康、丹阳、费、江乘、临沂、同夏、湖熟等县,仅保留江宁县,与溧水县同属设在金陵石头城的蒋州管辖,堂邑县则改称六合县,归江都郡管辖。隋炀帝时又改称蒋州为丹阳郡。
唐代曾改江宁县为归化县,又改归化县为金陵县,再改金陵县为白下县,复改白下县为江宁县,最后改江宁县为上元县。当时的通称以"金陵"最为常用,隋代常称"蒋州",唐代常称"白下"、"上元"、"江宁"、"升州"等。
五代十国时期,杨吴在金陵设升州大都督府,又分设上元、江宁二县,旋改界州大都督府为金陵府,并定为西都。南唐建国后定都金陵,改金陵府为江宁府。
北宋初,改江宁府为升州,不久又复名江宁府。南宋改江宁府为建康府,建康府仍辖北宋江宁府属的五县。
元代初年仍名建康府,旋改称建康路,后又名集庆路,先后隶属于江淮行省和江浙行省。集庆路辖有上元、江宁、句容三县及溧水州和溧阳州。
明代建国后,于1368年以应天府(朱元璋于1356年改集庆路为应天府)为南京,1378年定南京为京师,1421年明成祖以北京为京师,恢复南京之名,作为留都。应天府在明初时辖上元、江宁、溧水、江浦、句容、溧阳六县,后加辖六合、高淳二县。
清代初年,改南京为江南省,改应天府为江宁府,所辖八县如故。后江南省分为江苏、安徽两省,江宁府隶属于治所设在苏州的江苏巡抚管辖,但管辖江苏、安徽、江西三省的两江总督衙门设在江宁。
太平天国时期,改江宁府为天京,并以天京为中心设天京省,以江浦为中心设天浦省。后清军攻陷天京,又复名江宁府如故。
辛亥革命后,中华**定都于江宁府,并改江宁府为南京府。迁都北京后,江苏省治自苏州迁来南京,旋废南京府,设江宁县,并设立治所在江宁的金陵道。1927年国民**定南京为首都,废金陵道,南京先后被称为"南京市"、"南京特别市"、"南京直辖市"及"首都市"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