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位作家被称作美国的莎士比亚,谁被誉为中国的“莎士比亚”??

2020-12-01 10:29:03 字数 5536 阅读 1228

1楼:柳蜈

是赫尔曼·梅尔维尔。

赫尔曼·梅尔维尔(1819-1891),19世纪美国最伟大的**家、散文家和诗人之一,与纳撒尼尔·霍桑齐名,梅尔维尔身前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在20世纪二十年代声名鹊起,被普遍认为是美国文学的巅峰人物之一。 英国作家毛姆认为他的《白鲸》是世界十大文学名著之一,其文学史地位更在马克·吐温等人之上。梅尔维尔也被誉为美国的“莎士比亚”。

赫尔曼· 梅尔维尔出生在纽约市一个有名望的家庭。他的祖父参加过美国独立战争。外祖父是一名将领,祖父参与了波士顿倾茶事件。

梅尔维尔年幼时家境富裕,受到良好教育,养成博览群书的习惯。他十二岁时,父亲因破产而忧虑成疾,不久便去世了。小梅尔维尔不得不辍学做工,以帮助养家。

他先后当过银行小职员、农场工人、皮货店小伙计、农村教师等。家庭的不幸与环境的骤然变化使梅尔维尔感到被生活所遗弃,形成了复杂深沉的性格。为了摆脱穷困,年仅十九岁的梅尔维尔到一艘开往英国的货轮上当差。

航海开阔了梅尔维尔的视野。他发现船是一个崭新的世界。在这里,船长主宰一切,是不容置疑的最高权威。

海上生活异常艰苦,甚至危险。但另一方面,人与人的关系与陆地上不同:船员相互平等,一切工作由大家合力完成。

在他们的关系里,家庭、宗教、文化背景上的差异都不重要了。当船抵达目的地英国工业城市利物浦时,梅尔维尔看到肮脏的贫民窟和衣衫槛楼、面黄肌瘦的人群。资本主义的丑恶现实使年青的梅尔维尔震惊难忘。

这次首航给梅尔维尔提供了创作素材,并使他的思想趋于成熟和独立,对他的民主、平等和人道主义思想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从英国返回后,梅尔维尔在捕鲸船“ 阿古希耐” 号上当水手。

1841年到1844年的航海生涯对麦尔维尔的一生影响很大,而这其中,相当的时间是在捕鲸船上,这样,麦尔维尔的思想基本上被奠定了。坎坷的经历、丰富的生活和强烈的思想构成了以后麦尔维尔写作生涯的基础。他的作品是他生活的写照,也是他思想的写照。

1841年元旦刚过,他便随船向太平洋航行。捕鲸船在海上漂泊了十八个月,但返航仍遥遥无期。梅尔维尔因无法继续忍受单调的生活而离船上岸,在南太平洋上的马克萨斯群岛有食人生番之称的泰皮人共同生活了一个月。

为了返回家园,他搭上一条澳大利亚船,但因参加反抗船长的活动而被放逐在塔希提岛。梅尔维尔逃脱后登上了另一条捕鲸船,当了一名投叉手。数月后船在檀香山靠岸。

半年后,梅尔维尔在美国海军‘合众国’号上服役,经过十四个月的航行,终于回到家乡。四年的海上经历大大丰富了他的见闻和思想,为他日后的文学创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素材,难怪他称这四年的航海生涯为他和同伴们的“ 哈佛大学和耶鲁大学” 。梅尔维尔根据在南太平洋岛屿上的经历写成《泰皮》 和《欧穆》 两本游记体**。

书中所描写的土著人风情为美国读者闻所未闻,加之作者的笔调流畅幽默,因此,这两本书畅销一时。梅尔维尔的下一部作品《玛地》虽然在形式上仍是游记体,但是作者的意图是写自己在深奥的哲学领域的探索。作者借波利尼亚人的寓言故事讽刺西方“文明” ,并表达人类对真理与理想境界的追求。

《玛地》一书凝聚了作者的心血,但却未获得预期的成功。

当他创作《雷得本》和《白外衣》时,他顺着《泰皮》及《欧穆》的生动写实的创作路子,以迎合读者的口昧,同时,他并没有放弃通过作品表达自己的思想。这样,梅尔维尔开辟了两条创作途径,学会了为不同水平的读者写作。上述作品创作的经验与教训为他日后写长篇**《白鲸》做了充分的准备。

1847年梅尔维尔与马萨诸塞州**官之女结婚,并安家于纽约市。经朋友介绍,梅尔维尔结识了纽约知识界一些自称“年轻的美国人”的文学艺术家。他还有机会听到爱默生的演讲,接受了以爱默生为代表的超验主义的某些影响。

1850年的一个夏日,梅尔维尔的朋友带他到马萨诸塞州境内的碑山郊游,他第一次见到自己崇敬的作家霍桑,从此两人结为好友。同年秋天,梅尔维尔遇到离霍桑居住的莱诺克斯不远的皮茨菲尔德,在他自己命名的“ 箭头农场” 居住了十三年。在此期间,两位作家虽因各自埋头写作而相互拜访不多,但时有书信往来。

梅尔维尔在给霍桑的信中坦率地论述自己在创作过程中的各种想法与感受。

1866至1885年他在纽约任海关检查员。1866年他自费印行第1部诗集《战事集》。1876年又自费出版以宗教为题材的18000行长诗《克拉瑞尔》,1888年和1891年自费出版诗集《约韩·玛尔和其他水手》和诗集《梯摩里昂》,各印25册。

梅尔维尔于1891年9月28日去世。

莎士比亚是哪个时期的人?在这个时期和中国的那位作家并称?

2楼:匿名用户

莎士比亚(w. william shakespeare;1564~1616)公元1564年4月23日生于英格兰沃里克郡斯特拉福镇,1616年5月3日(儒略历4月23日)病逝。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杰出的戏剧家和诗人,代表作有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喜剧《威尼斯商人》等和一百多首十四行诗。

是“英国戏剧之父”,本·琼斯称他为“时代的灵魂”,马克思称他为“人类最伟大的天才之一”。被赋予了“人类文学奥林匹克山上的宙斯”。

和明朝的汤显祖齐名!

3楼:匿名用户

文艺复兴时期。汤显祖(明朝)

4楼:匿名用户

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家。

中国那个时候应该是明末清初,和罗贯中(《三国演义》),施耐庵(《水浒传》)等差不多算同时期人物吧。

个人不是很了解莎翁。

5楼:匿名用户

文艺复兴时期的伊丽莎白一世时期1564-1616

跟汤显祖并称

一个莎翁,一个汤翁

6楼:匿名用户

sorry,搞错人物了,老罗和老施是明初的……

1l正解,汤显祖(《牡丹亭》)

谁被誉为中国的“莎士比亚”??

7楼:郁闷的华

莎士比亚是西方的据作家。

中国传统文化比较鄙视这样的人,因此据作家都没有名气。

现在,国人比较自卑,而且崇洋媚外,总想那西方的文化往中国的文化上套,于是编造出一大堆“中国的莎士比亚”“东方维纳斯”等等没有意义的东西。

一般来说,比较自卑的国人习惯把汤显祖比莎士比亚。他们当然不知道中国还有很多比汤显祖更厉害的戏剧届人物。例如梨园始祖唐明皇。

8楼:匿名用户

汤显祖被誉为中国

的“莎士比亚”。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

汤氏祖籍临川县云山乡,后迁居汤家山(今抚州市)。出身书香门第,早有才名,他不仅于古文诗词颇精,而且能通天文地理、医药卜筮诸书。34岁中进士,在南京先后任太常寺博士、詹事府主簿和礼部祠祭司主事。

明万历十九年(1591)他目睹当时官僚腐败愤而上《论辅臣科臣疏》,触怒了皇帝而被贬为徐闻典史,后调任浙江遂昌县知县,一任五年,政绩斐然,却因压制豪强,触怒权贵而招致上司的非议和地方势力的反对,终于万历二十六年(1598)愤而弃官归里。家居期间,一方面希望有“起报知遇”之日,一方面却又指望“朝廷有威风之臣,郡邑无饿虎之吏,吟咏升平,每年添一卷诗足矣”。后逐渐打消仕进之念,潜心于戏剧及诗词创作。

在汤显祖多方面的成就中,以戏曲创作为最,其戏剧作品《还魂记》、《紫钗记》、《南柯记》和《邯郸记》合称“临川四梦”,其中《牡丹亭》是他的代表作。这些剧作不但为中国人民所喜爱,而且已传播到英、日、德、俄等很多国家,被视为世界戏剧艺术的珍品。汤氏的专著《宜黄县戏神清源师庙记》也是中国戏曲史上论述戏剧表演的一篇重要文献,对导演学起了拓荒开路的作用。

汤显祖还是一位杰出的诗人。其诗作有《玉茗堂全集》四卷、《红泉逸草》1卷,《问棘邮草》2卷。

9楼:吴田田

问题补充:a郭沫若b关汉卿c夏衍d屈原关汉卿

10楼:匿名用户

许多人称汤显祖为“中国的莎士比亚”,固然主要是因为各自在戏剧创作上都有伟大成就,可以媲美,但学者们同时提醒我们,还有个历史的巧合,两人都逝世于公元一六一六年。同年逝世,与他们各自在文学艺术上的贡献与地位,似乎是不相干的,但突出年代巧合,把“同年”象征化,转为文化遗产的时间符号,确实有助于巩固经典化的地位。

有趣的是,青木正儿在《中国近世戏曲史》中说,显祖死在一六一七年,晚于莎士比亚一年而卒,却仍然强调“东西戏坛伟人,同出其时,亦一奇也。”其实,汤显祖卒于万历四十四年六月十六日亥时,换作公历是一六一六年七月二十九日深夜,文献可证,青木正儿显然说错了。但是,青木正儿真正关注的是“同年”的象征意义,是东西方戏剧“同时”出了两位伟人,则是其他学者也都认可的现象。

赵景深在一九四六年写过一篇《汤显祖与莎士比亚》,指出两人有五个相同之点:一是生卒年相同,二是同在戏曲界占有最高的地位,三是创作内容都善于取材他人著作,四是不守戏剧创作的清规戒律,五是剧作最能哀怨动人。徐朔方在一九六 四年也写过一篇《汤显祖与莎士比亚》(一九七八年才发表),指出汤显祖与莎士比亚时代相同,但具体的戏剧创作传统不同,前者依谱按律填写诗句曲词,后者则以话剧的开放形式施展生花妙笔,认为汤显祖的创作空间与难度更大。

到了一九八六及八七年,徐朔方又接连两次**了汤显祖与莎士比亚,联系剧作家与中西历史文化发展的关系,指出汤显祖生活的明代社会,比起莎士比亚的伊丽莎白时代而言,要封闭落后得多,因此,汤显祖塑造出《牡丹亭》里杜丽娘这样敢于追求自身幸福的人物,更是难能可贵。

近年来,还有许多人在“汤显祖与莎士比亚”这个题目上大作文章,甚至对比分析《牡丹亭》与《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文字技巧与剧情结构,当作比较文学专题研究。其实,说来说去,也不外乎田汉在一九五九年到江西临川拜访“汤家玉茗堂碑”所赋的诗:“杜丽如何朱丽叶,情深真已到梅根。

何当丽句锁池馆,不让莎翁在故村。”也就是说,汤显祖与莎士比亚旗鼓相当,杜丽娘与朱丽叶不遑相让。

11楼:脑部侵食

都不是,是明朝的汤显祖

莎士比亚的作品的原作者是谁?

12楼:戈壁王儿

1920年托马斯·卢尼的著作中提出牛津是除w.莎士比亚本人外,最有可能的莎士比亚剧本的真正作者,可以支持这一论断的是这样一个巧合:即牛津的诗作停止之时正好在莎士比亚的作品开始问世之前。

《独立报》:美国作家史莱茨发表新作《牛津:伊丽莎白一世之子》,提出惊人理论:英国一代文豪莎士比亚是独身一世的伊丽莎白女王的私生子。

史莱茨在书中批驳了伊丽莎白一世是“**女王”的说法,并说女王一生有数个私生子,其中长子爱德华由女王亲信约翰·德·维尔代为抚养,成为第17世牛津伯爵。

莎士比亚的身份一直是文学界争论焦点之一,很多人不相信一个英国乡绅能够写出众多不朽佳作。史莱茨认为莎士比亚其实是笔名,而其真实身份是牛津伯爵爱德华。

史莱茨认为爱德华·德·维尔知道自己的真实身份,并说在《哈姆雷特》和部分十四行诗中都对此有所反映。

据美联社报道,这家文学组织名叫“德维尔学会”。该学会宣称,牛津伯爵爱德华·德维尔才是被官方认定的莎士比亚37部戏剧作品的真正作者。“他是最适合这种工作的人,”德维尔学会秘书理查德·马利姆说,“他受过(相应的)教育,并有(相关)旅行经历,而莎士比亚并没有(这些背景)。

”几百年来,不断有人对莎翁作品提出质疑,认为以莎士比亚的平民经历,不可能对宫廷和上流社会乃至其他国家的风土人情有如此全面的了解。另外,如果莎翁在世时已经出名,为什么去世时竟没人关注?

因此,不断有人被提名为“真正的莎士比亚”,其中包括剧作家弗朗西斯·培根和诗人克里斯托夫·马洛。还有一家组织甚至提出,莎士比亚其实是一个名叫玛丽·悉尼的女性。

马利姆说,把名誉还给真正的剧作家,这一点非常重要。“如果你坚持认为埃文河畔斯特拉特福的威廉·莎士比亚是作家,你就扭曲了整个文学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