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要求填空。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

2020-12-01 08:08:15 字数 3374 阅读 2920

1楼:月缺不改光

①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③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④无可奈何花落去

按要求用课文中的原句默写填空。(1)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

2楼:裴小妹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3)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4)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5)见贤思齐焉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

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什么。

3楼:晓龙修理

人不知而不愠,不

亦君子乎?

出处:春秋·孔子《论语》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白话释义:

孔子说:“学习并且时常地复习,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而来,不也是很快乐吗?

别人不了解(知道)我,我却不怨恨(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

替别人出谋划策尽心竭力了吗?跟朋友交往真诚相待了吗? 老师传授的知识复习了吗?

"写作背景:

随着时代的演变,人们逐渐将古人用来表达不同意象的“学”与“习”重合等同起来;朱熹的解释,强调了“习”字含有的“反复不断”的含义,误导后人以为是“重复学”就是“习”在这里的本意。

在能力范围以内,尽量广泛阅览典籍,反复思考其中的涵义,对已经听闻的知识,也要定期复习,期能有心得、有领悟;并且也要尽力吸收新知;如此则进可以开拓人类知识的领域,退也可以为先贤的智能赋予时代的意义。

孔门**集体智慧的结晶。其编纂者主要是仲弓、子游、子夏、子贡,他们忧虑师道失传,首先商量起草以纪念老师。然后和少数留在鲁国的**及再传**完成。

既是语录体又是若干断片的篇章集合体。这些篇章的排列不一定有什么道理;就是前后两章间,也不一定有什么关联。而且这些断片的篇章绝不是一个人的手笔。

《论语》一书,篇幅不多,却出现了不少次的重复的章节。

其中有字句完全相同的,如“巧言令色鲜矣仁”一章,先见于《学而篇第一》,又重出于《阳货篇第十七》;“博学于文”一章,先见于《雍也篇第六》,又重出于《颜渊篇第十二》。

又有基本上是重复只是详略不同的,如“君子不重”章,《学而篇第一》多出十一字,《子罕篇第九》只载“主忠信”以下的十四个字;“父在观其志”章,《学而篇第一》多出十字,《里仁篇第四》只载“三年”以下的十二字。

还有一个意思,却有各种记载的,如《里仁篇第四》说:“不患莫己知,求可为也。”《宪问篇第十四》又说: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卫灵公篇第十五》又说:“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如果加上《学而篇第一》的“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便是重复四次。这种现象只能作一个合理的推论:孔子的言论,当时**各有记载,后来才汇集成书。

所以《论语》一书绝不能看成某一个人的著作。

4楼:匿名用户

保持正常心态,不发怒。“人不知而不愠”

5楼:福气飞来

孔子认为应采取正确的态度见于《论语》第一篇“学而”:“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愠”:生气。

6楼:你的我的爱的他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意思为 别人对我不了解、不理解,我并不生气;与不明智的人相处,我也不烦恼。能做这样的人,不就是君子吗?

(翻译一下就很直观地看出答案就是这个了嘿嘿)

7楼:晴々添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8楼:匿名用户

被别人误解,不要去追究,自己无愧,就好了,放开...

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请结合论语八则)

9楼:21世纪第一圣人

《论语.为政》记载,孔子说过“人不知而不愠”。这应当是在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所采取的正确态度和方式。

一个人如果自认为很有才学、才干,却没有被社会发现、没有被领导看重,心里一般都会很委屈、憋闷,感觉怀才不遇,会产生各种不同的消极表现。古往今来这样的人、这样的事可以说太多了。如果不因为怀才不遇而不高兴,一直泰然处之,这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

这需要极大的胸襟和气度,不是有乐观的态度就可以做得到。有了这样极大的胸襟和气度,也一定能够表现出极好的风度。而具有这样极大胸襟和气度,表现出这样极好风度的人,在孔子看来当然是已经达到君子的高度了,所以才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八则》选取了《论语》的这段内容,即,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当别人不了解或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什么

10楼:匿名用户

《论语》第一篇“学而”:“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当别人不了解自己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认为应该采取的正确态度是;?

11楼:匿名用户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即别人不了解自己时也不生气,不计较就算得上是君子了!

12楼:匿名用户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论语中的什么常用来表达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

13楼:花朵是看倒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当别人不知道自己的行为准则。或者误解自己的时候,不生气。这不也是君子的作风吗?

《论语》里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是应采取的正确态度的句子是什么?

14楼:匿名用户

《论语》里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是应采取的正确态度的句子是“人不知而不愠"

15楼:羽和亚奇谁更好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初一语文《论语》十二章

望采纳,谢谢!(^ω^)

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 孔子在《论语十则》中应采取的正确态度是?

16楼:匿名用户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7楼:匿名用户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