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中华经典四大名著做少年君子作文

2020-11-26 22:17:30 字数 6011 阅读 4944

1楼:天蝎小心被骗

古人不远:孔子古人不远:孔子孔子又名孔丘,字仲尼。排行老二,汉族人,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

名的文化名人之一。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孔子对后世影响深远,虽说他“述而不作”,但他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千

古圣人”,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后世并尊称他为“至圣”(圣人之中的圣人)、“万世师表”,认为他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

(称《易经》十翼,或称易传),著《春秋》。《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及其再传**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

子及其**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论

语》的语言简洁精炼,含义深刻,其中有许多言论至今仍被世人视为至理。而且古代,小孩进学堂第一个拜的就是孔子。孔子是全世界各民族的光荣。1988

年,75位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在巴黎集会,会议结束后发表联合宣言,呼吁全世界“人类如果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首2500年前,去孔子那里汲取智

慧。”孔子62岁时,曾这样形容自己:“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当时孔子已带领**周游列国9个年头,历尽艰辛,不仅未得到

诸侯的任用,还险些丧命,但孔子并不灰心,仍然乐观向上,坚持自己的理想,甚至是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子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在孔子心目

中,行义是人生的最**值,在贫富与道义发生矛盾时,他宁可受穷也不会放弃道义。但他的安贫乐道并不能看作是不求富贵,只求维护道,这并不符合历史事实。

孔子也曾说:“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

求,从吾所好。”孔子生性正直,又主张直道而行,他曾说:“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史记》载

孔子三十多岁时曾问礼于老子,临别时老子赠言曰:“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

己。”这是老子对孔子善意的提醒,也指出了孔子的一些毛病,就是看问题太深刻,讲话太尖锐,伤害了一些有地位的人,会给自己带来很大的危险。怀着与人为善

的理念孔子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学说,他自己也是一个很善良的人,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待人真诚、宽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之美,不

**之恶”、“躬自厚而薄责于人”,都是他的做人准则。其核心是“礼”与“仁”,在治国的方略上,他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

治国之道。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德治”或“礼治”。这种方略把德、礼施之于民,实际上已打破了传统的礼不下庶人的信条,打破了贵族和庶民间原有的一条重要界

限。 孔子的仁说,体现了人道精神,孔子的礼说,则体现了礼制精神,即现代意义上的秩序和制度。人道主义这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对于任何社会,任何时代,任何一个

**都是适用的,而秩序和制度社会则是建立人类文明社会的基本要求。孔子的这种人道主义和秩序精神是中国古代社会政治思想的精华。虽说孔圣逝世已千年,但

他的留下的将会永垂不朽,影响着世世代代的后人。

诵中华经典做少年君子作文350字

2楼:花语网

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但是,许多孩子对祖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漠不关心,传统美德更是不尽人意,社会公德淡泊。特别是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学生享乐主义思想严重,如比富斗阔,怕苦怕累,浪费现象严重。

个人至上,指责别人多,反省自己少,为自己想得多,为他人想得少,讲索取多,讲奉献少。

站在时代的讲台上,手执新教材的我们,应该深入反思,我们该把祖国的文化传统传承下去了,充分发挥语文学科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特殊功能,通过祖国的山川之美、民俗之美、历史之美、文化之美和传统之美,让学生在祖国的灿烂的文化长河中游弋、翱翔,使中华文化传统得以发扬光大。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学校成立了《传承经典文化传统》一课题,我有幸成为课题组的成员,一年来的课题实验,使我感慨颇深。

一、 诵读古典诗词

江爷爷曾说:“中国的古典诗词,博大精深,内涵深刻,意存高远,也包含很多哲理。学一点古典诗文,有利于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丰富思想……有助于弘扬祖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相当数量的古诗词。古诗词,是传统文化中一颗灿烂的明珠,它们既是文学,又是历史、地理、哲学等的综合内容。在教学中,以教材中的古诗为基点,联系学生生活开发丰富的古诗资源,以丰厚学生的素养。

可让诵读五分钟成为课堂的一支永恒的序曲。一打预备铃,同学们可在班长带领下,一面诵读,一面等其他学生进教室,这不仅挖掘了诵读时间,也可以帮助教室的气氛安静下来。

(1)感受古诗节奏美。古诗的结构富有**的节奏美、韵律美。如律诗。可引导学生反复诵读一些节奏明快的古诗,多诵读、多积累。

(2)欣赏古诗色彩美。许多古诗就如一幅美丽的图画。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又如王维的诗等。

可引导学生读画结合。我们学校自己刊印了《走进诗意语文》一书,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

(3)品味古诗意境美。不少古诗包含着丰富的感情,营造出深邃的意境:有表现人类美好情感的。

如友谊(《赠汪伦》)、思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有歌颂祖国大好河山的,如李白的《望天门山》;有抒发爱国情怀的,如许多边塞诗……有励志的等等。

(4)感悟古诗哲理美。如苏轼的《题西林壁》“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又如朱熹的“为有源头活水来”,教人做人道理,教人如何学习。

(5)感知古诗生活美。古诗有描写古代劳动人民艰辛劳动的,如《悯农》、《江上渔者》;有表现节日风俗的,如《元日》、《乞巧》;有体现乡村生活气息的,如《四时田园杂兴》;有刻画儿童生活的,如《小池》《村居》等等。

具体可以由情而发、由景而发,根据学生生活中具体的事件、活动、情景等开发。如春来了,可以引导学生学习诵读描写春景的古诗。

二、积累俗语、名句、对联

情感可以维系兴趣,可以号召家长努力营造家庭诵读的氛围,如要求学生每天“大声诵读一刻钟”俗语、名句、对联,并要求家长签字,这既是一项极好的亲子活动,也是维持孩子们诵读兴趣的好方法,更是联系学校和家庭的纽带。

俗语、名句、对联等也是传统文化的精髓。这方面的内容,有些是散落在课文内容中的,更多的是在“回顾拓展”中出现。如第五册“回顾拓展”中有: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第三册“识字五”有“人心齐,泰山移;人多计谋广,柴多火焰高……”等。开发这方面资源时,先分类,再收集、积累。一般这些俗语、名句、对联的内容可以分为这几类:

(1)哲理类。即讲如何做人的道理,这种类型是最多的,又可以细分为:立志、团结、虚心等等方面。

如教材中出现的“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难折断。”可以引导学生找类似的内容并进行诵读。

(2)风情类。如“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等。

(3)知识类。如“有雨山戴帽,无雨山没腰。”

(4)情趣类。这在对联中比较多。如祝福的春联,有趣的回文联等。

三、通过故事、民间传说的收集,感受传统文化。

成语故事、民间传说等,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小学语文课程教材中,有许多这样的内容,如第三册课文《精卫填海》、第六册课文《女娲补天》等。这些故事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和智慧。

故事类开发的策略:以读为主。在教学这类课文时,我们可以选一些类似内容的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成语故事等作拓展,让学生在中国“古老”故事的阅读中积累文化,熏陶精神。

此外,教材中还有大量的寓言故事,基本每册教材都有几则寓言。这些寓言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寓言类资源开发的策略:

以说为主。可以进行“读小故事,评大道理”、“读古人寓言,讲今天现状”等活动。

我们要让那些凝聚着智慧、映射着丰富情感、蕴涵着优美意境的古诗文陶冶学生的情趣,培养文化底蕴,使他们成为有良好修养的

颂中华经典,做少年君子作文600字

3楼:精锐东川中心

读经典诗文,做少年君子

古人曾经曰过:“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我想也是,多读书能让自己获得更多的知识,不再那么愚昧无知。所以,在这个漫长而又快乐的暑假中,我读了许多书,并把古诗、词背得滚瓜烂熟,而且还能倒背如流呢!

从书中,我学到了许许多多的知识,而且还能从诗句中获得一些深刻的道理。比如:

我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句诗中,知道南朝时建立佛寺的历代君王都已成为过眼云烟,唯独有这些没有生命的建筑物还留在世界上,面对这些历史遗迹,不免令人慷慨万千。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从这句诗中,我知道了当时项羽失败后,不肯苟且偷生,自刎乌江的历史故事,同时诗中还讽刺了南宋小朝廷的逃跑主义,表示了项羽希望抗战、恢复故土的思想情怀。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从这句诗中我知道了:李白将要从桃花潭回去的时候,突然听到岸上传来歌声,未见汪伦,却先听到了汪伦的歌声。

也就是说无论桃花潭有多深,都比不上汪伦对李白的深情……朋友之间的感情多么深厚啊!

以上就是一些简单而又实在的道理,书上还有许许多多值得我们学习的知识,在这里说也说不完,我希望我们广大的朋友们好好读书,多读书,读好书,用书中的知识来武装自己的头脑,改变自己,把自己培养成为一个少年君子!

诵中华经典做少年君子作文,孝敬,友善,节俭,诚信不会写

4楼:匿名用户

诚信、友善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公民个人提出的要求和准则,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精髓,凝聚着社会主义新时期的道德精华。践行诚信友善之德,圆梦文明和谐中国。“中国梦”不仅需要复兴民族、强大国家的倾力打造,也需要完善自我、幸福家庭的文明和谐。

一个健康的民族首先是一个言而有信的民族,一个积极向上的国家首先是一个信守承诺的国家。以诚实、诚恳、信用为基本内容的“诚信”,是社会道德的支点,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作为中国梦的重要元素,诚信美德催生出健康的“梦之细胞”,方能构成一个美好而备受期待的中国梦。

中共**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在深入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活动电视**会议上强调,要紧紧抓住食品药品安全、社会服务、公共秩序这三个重点,深入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活动,着力解决诚信缺失、公德失范问题,在全社会形成良好道德风尚。这三个重点,直面老百姓最关心的事;这三个重点,关系到每一个人。我们不是诚信建设的旁观者,而是良好社会道德风尚的缔造者。

践行诚信,不仅需要构建完善的信用体系、健全的法律机制,更需要我们从小处着手,从点滴做起,诚信为人。在义与利面前,选择情义;在人与己面前,选择他人;在责与权面前,选择责任,用践诺、守责搭建人与人之间信任的桥梁。

诚而信之,德而善之。善待亲友、他人、社会、自然谓之“友善”,她发端于和谐的人际关系上,体现在幸福的家庭中,融汇到美好的中国梦里。善待亲人可以和谐家庭关系;善待朋友,善待他人,可以和谐人际关系;善待自然可以形成和谐的生态关系。

生活中的友善,萌发于伸手之间,绽放于微笑之中,传递出温暖与和谐。一句关爱的话语,一次不经意的让座,一个发自内心的微笑,一次随手节水关灯……美好的善意,博大的爱心打造出品德高尚的个人,构筑着幸福的千家万户,引领社会迈向和谐美好。

诚信的坚守、友善的互动,形成一种无穷的动力,打造出一个“文明和谐的循环”。曾经,地沟油、毒奶粉、假鸡蛋等伤害了人们的信任,但“信义兄弟”孙东林、良心“油条哥”刘洪安、诚信“鸡蛋哥”任庆河、“诚信彩票姐”陈小玲等一个个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的出现,为人们带来一场道德的盛宴,他们身上闪耀着信义与担当的光芒,涌动着人与人之间的善意,滋润了人们的心田。怀揣诚信之心,能与他人长久而友善地相处;而一份友善之情,能让人间充满更多的真情,让社会更加和谐。

“希望工程”、“母亲水窖”、“送温暖”、“三关爱”等活动持续开展,“板凳妈妈”许月华、卖羊肉串的平民慈善家阿里木、邓州“编外雷锋团”等一批批助人为乐的模范个人及群体,让“友善”美德发扬光大。他们用自己平凡的举动,让贫病幼弱者感受到社会的温暖;用包容世界的心,让爱与付出成为社会和谐的主旋律,在全社会产生了巨大的亲和力和凝聚力。

榜样的力量无穷,典型的辐射广袤。跟随着向上的力量,让我们一起来践行诚信友善的美德,诚信做人、友善待人。因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中国梦,**于每一个人的努力;有了点滴的积累,文明和谐才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千万人的诚实守信,能提升全社会的道德水平;千万人的友善互助,能传递人间的大爱大善;千万人对幸福的不懈追求,能成就社会的和谐幸福。人人都有义务让诚信、友善的美德渗透到每一天每一刻、显现于每一个具体的行为举止上,进而推动全社会快步迈向和谐小康。

古代四大名著都被谁批注过,为什么中国古代四大名著都是悲剧

1楼 周南 《西游记》 李卓吾评集最佳,此外尚有李贽评点本亦影响颇大。 《三国演义》 毛宗岗最佳,其它各家影响远不及也。 《水浒传》 金圣叹最佳,此外尚有金人瑞等。 《红楼梦》 有脂砚斋脂批本 此外还有周汝昌 刘心武等的评集。 2楼 匿名用户 四大名著之一是《封神演义》,楼上的《三国演义》不是 3楼...

急需关于中国四大名著的问题及问题的答案

1楼 匿名用户 耗国因家木,刀兵点水工。纵横三十六,播乱 在江东 ,这首童谣唱的是什么? 2 中国有一部古典名著,它最早的德文译名是《强盗与士兵》,法文译名是《中国的勇士们》,英文译名是《在河边发生的故事》。这部名著是什么? 3 孙悟空的第一个师傅是谁?它的兵器原是大禹治水的什么东西,又叫什么? 大...

中国古代四大名著是那些?作者?朝代?主要内容

1楼 和屋昂黄 1 《三国演 《三国演义》描写的是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一百年的历史风云。全书反映了三国时代的政治军事斗争,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矛盾的渗透与转化,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批咤叱风云的英雄人物。在对三国历史的把握上,作者表现出明显的拥刘反曹倾向,以刘备集团作为描写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