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楼:何以浮生尽欢
从《诗经》到汉乐府
,再发展到南北朝乐府,民歌作为我国文学的源头,再次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并且在一时期出现了我国民歌史上的第三个春天,民歌的文学创作又一次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由于时代的特殊性,南北朝长期处于对峙的状态,使得同一时代在不同地域上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显著的差异,因此南北朝乐府民歌,按照地理区域的不同,也可以划分为南朝乐府民歌和北朝乐府民歌。而南朝民歌中的主要代表是抒情长诗《西洲曲》,北朝民歌中代表性作品是叙事长诗《木兰诗》,它们分别代表着南北朝民歌的最高成就,以此为例可以来比较南北诗风的差异。
首先在体裁和内容上。作为南朝乐府民歌的代表作的《西洲曲》是南朝乐府民歌中最长的抒情性的诗篇,尽管在诗中也穿插了采红莲,登楼望郎等情境,但总体上的主调还是在抒情的,这些情境的设置也都是为了抒发采莲女无尽的思念而服务的。《西洲曲》的主要内容是通过穿插不同季节景物的转换,以及女主人公在门口等郎君,采红莲,登楼望君等行动来展现写一个青年女子的无尽的相思之情,其中对女子服饰及仪容的细节描写丝丝入扣,深入人心,层层剖析人物的内心情感,又将这无尽的相思表现得极为细腻和含蓄。
而北朝民歌中最杰出的作品《木兰诗》,则是属于叙事性的诗篇。诗中主要讲述了木兰代父从军,替父出征的故事,全诗主要以叙事为主,中间也穿插了木兰思念家乡等抒情性的诗句,它成功地塑造了木兰这个不朽的人物形象,从一个闺中少女到金戈铁马的巾帼英雄,再褪去光环之后又甘愿回到父母身边尽孝。国难当头,她挺身而出,女扮**,代父从军,待功成名就之时却又卸下光环,甘愿回到父母的身边。
在她的身上充分地表现出了区别以往对古代女子柔弱形象的一贯概念的那种淳朴,勇敢,善良,机智以及一种超脱和博大的胸怀,在她的身上又具有北方的地域特色,豪放,洒脱,同时也是一个有血有肉的真实的女英雄形象。 其次,在风格上。整体上相比较来说,南朝民歌文辞华美,清丽,婉转而缠绵,而北朝民歌则朴实无华,粗犷,豪放而直率。
回到诗中分析,《西洲曲》中的诗句“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女主人折下一枝梅,回忆起了曾经与郎君在西洲的梅下相会的情景,因为思念而穿起“杏子红”的单衫,梳起了“鸦雏色”的头发,这些看似随意的动作,都透露出了主人公的思念之情,体会这一句句诗句,婉转缠绵,情新艳丽,还有“采莲南塘秋”这六句诗句,细节描写,丝丝入扣,表现了主人公含情脉脉的姿态,这些都可以充分感受到它委婉缠绵、清新自然的诗歌风格。而《木兰诗》则相对来说更具有北方民歌的特色,粗犷豪放,例如“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这些语言在表达上都显得更为通俗易懂,朴素和更为口语化,“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等运用了 “溅溅”“啾啾”等象声词,使得语言形象生动,富有特色,又充分融入了生活的特色,极具艺术感染力。
最后,在艺术形式和艺术手法上。《西洲曲》这首诗将富有季节特色的景物描写与人物的生活情境和她的行为动作融合在了一起,通过季节的变化来逐步地情节,表现人物形象。诗中关于季节的描写有很多,如“折梅”表示早春,“单衫”则是春夏之交,“采红莲”应在六月,“南塘秋”该是早秋,“弄莲子”已到八月,“鸿飞满西洲”便到了深秋时节,而梅花、伯劳、红莲、飞鸿等这些意象的选择又是别有深意的,具有江南水乡的色彩,同时又充分地展现出女主人公深深的思念之情,从初春到深秋,一年四季,每时每刻都充满了浓浓的思念,特别是登楼望郎这一情景的设置,展现了一个传统的富有特色的思妇形象,表现了女子的忠贞不渝的情思。
此外,这首诗歌的另一个特点它多变的修辞手法上,运用了顶针、钩句、比喻、谐音双关等。例如“折梅”和“折媒”,“莲子”和“怜子”,等大量运用的双关语使得诗歌的语言更为生动活泼,且在表情达意上也更加的委婉含
蓄。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极大地增强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也体现出了南朝民歌清新淳朴,婉转缠绵的语言风格。在用韵上,全诗基本上是四句一换韵,同时又运用了连珠格的修辞法,从而形成了回环婉转的旋律。
这些都体现出了南朝民歌的风格委婉缠绵、清新自然,善用汉语的谐音构成双关隐语等艺术特点。此外,南朝民歌大多体制小巧,多五言四句。个别也有较长的如《西洲曲》,但也是四句一解。
而《木兰诗》是按时间顺序来叙述的,在叙述安排上也显得剪裁得体,有繁有简,详略得当。在一个相对跨度较长的时间领域里,作者没有平铺直叙,而是经过精心的挑选的,详写了故事的前奏,在准备出征和思念亲人上交代详细,而征战的十年却是一笔带过,这些是特意安排的,可以着重体现出木兰是一个有血有肉的有人情味的女英雄。同时,在辞官回家那一段,也是着重安排的,值得一提的是父母和兄弟姐妹在得知木兰回乡的那些表现都是极具生活气息的,在情节安排上也十分的合理。
其中最后一句“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富有哲理,一语点出了木兰能在军营呆上十年而不被发现的原因。诗歌运用了排比、对偶、比喻、夸张、叠字等多种修辞手法,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和更有表现力。
另外,诗歌以五言为主,兼用七言和九言,几句一换韵,节奏明快,富有感染力。从中,也都体现出了北朝民歌粗犷豪放,质朴刚健的风格,意境浑朴。此外,北朝民歌的形式除五言外,还有四言、七言、杂言等,相对于南朝民歌更为灵活多变,形式活泼新颖。
《西洲曲》与《木兰诗》对比阅读
2楼:匿名用户
一、共通之处
中国**网
http://****xzbu.***/9/view-7352040.htm
3楼:手机用户
i do not know
以南朝西洲曲和北朝木兰诗为例谈谈南北朝诗歌的不同风格
4楼:浪笛仙
南朝西洲曲从内容上看,是以男女之间爱情为歌咏对象,清新婉约,带有江南乡镇青年男女生活气息,展现南方人民阴柔的气质;而北朝民歌木兰诗,讲述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更具有现实主义风格,木兰淳朴,有着男子一样的气概,正是北方少数民族典型的风范,善骑射,男女观念不如南方那样保守,北朝诗歌并不把目光局限在爱情话题上,而是放得更宽,这是因为北方的环境造就了北朝民歌粗犷豪放的风格,而江南山水造就了江南儿女清新淡雅,温柔婉约的风格;从手法上看。木兰诗多用互文和顶真,气势磅礴,展现北方民族尚武粗犷的民族风格,也反映了北方民族开放的生活习惯和男女观念,比如杨大眼之妻,也会骑射,生活比较自由;而南朝西洲曲,多用隐语双关,婉约清新,并且为我们展现南方独有的江南儿女情怀。
5楼:诗文伴度
1、南朝诗歌多写爱情,北朝民歌多描写北疆的风景和战争。这从内容上可以看出来
2、南朝民歌因为多写爱情,故而风格细腻,柔婉,如西洲曲中的柔美的句子,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而北朝民歌则显得粗犷而又豪放,如朔气传金柝等等。
3、艺术手法不同。前者比喻、顶针等手法,以及叠韵等显得**美,而北朝民歌则呈现一种大气豪放的特点。
6楼:匿名用户
南朝杏花春雨,北朝则为大漠悲歌
西洲曲和汉乐府有什么区别?
7楼:重拳出击的我
南朝民歌中的主要代表是抒情长诗《西洲曲》,北朝民歌中代表性作品是叙事长诗《木兰诗》,它们分别代表着南北朝民歌的最高成就,以此为例可以来比较南北诗风的差异。 首先在体裁和内容上。作为南朝乐府民歌的代表作的《西洲曲》是南朝乐府民歌中最长的抒情性的诗篇,尽管在诗中也穿插了采红莲,登楼望郎等情境,但总体上的主调还是在抒情的,这些情境的设置也都是为了抒发采莲女无尽的思念而服务的
8楼:supreme烟雨
乐府初设于秦,是当时“少府”下辖的一个专门管理乐舞演唱教习的机构。汉初,乐府并没有保留下来。到了汉武帝刘彻时,在定郊祭礼乐时重建乐府,它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
它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乐府诗”,或简称“乐府”。它是继《诗经》《楚辞》而起的一种新诗体。后来有不入乐的也被称为乐府或拟乐府。
以南朝西洲曲和北朝木兰诗为例谈谈南北朝诗歌的不同
9楼:匿名用户
南朝依次为宋、齐、梁、陈,均为汉族建立的政权,而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则为少数民族,如鲜卑等民族建立的政权,当然也和汉族杂居。从文化上来说,汉文化历史悠久处于文明的领先地位,而北方的少数民族民风质朴粗犷,影响了北方文学的风格。反映在诗歌方面,则南朝诗歌尚文,风格绮丽、婉约、细腻,北朝则质朴、自然,少事雕琢。
《西洲曲》辞句文雅,感情细腻,清丽不俗,一唱三叹,讲究修辞;而木兰诗则刚健、豪迈、慷慨,有勃勃的生机与气势。当然这两首诗由于具体内容一是侧重表达感情,一是侧重叙事,也导致在风格上有较大差异。但就整体而言,两诗作为南北方的优秀诗歌的代表,基本上反映了两方诗歌的风格特征。
西洲曲和木兰诗的不同之处。
10楼:匿名用户
《西洲曲》描写的是江南采莲女对情人的思念之情。《木兰诗》描写的是北方女子替父从军、杀敌报国的故事。
《西洲曲》全篇均为五言句,每四句一个段落,同时转换韵脚,形式比较整齐;比、兴手法运用较多(如鸿飞满西洲、栏杆十二曲等段),内容以抒情为主。
《木兰诗》以五言句为主,交错使用七言句;段落长短不一,形式灵活多变。语言直白,赋的手法(铺陈直叙)运用较多(如开我东阁门一段),内容以叙事为主。
以《木兰诗》为例说明北朝诗歌的艺术风格(与南朝比较) 谢谢
11楼:雨葵葵
北朝:《木兰诗》的语言丰富多彩,既有朴素自然的口语,也有精妙绝伦的律句,并在生动活泼的基调上取得了协调和统一。由此可见语言通俗、质朴、刚健;表情率真,风格粗犷、豪放。
南朝:;语言清新自然,委婉含蓄;风格轻柔婉丽。
12楼:′未语先笑
如果是要背,怕记不住就这样记:将北朝当做北方,北方的东北汉子是什么感觉,犷野,粗犷,豪爽,不失豪迈。
南朝当做南方,江南水乡的女子温柔委婉,轻柔,飘渺似仙,含蓄,矜持。
这便是南北朝艺术风格的显著特点。想当年我们老师就是这样教我们的,很好用。
【但是,通知,千万不要以为北朝就在北方,南朝就在南方,他们的地界限还是很复杂的。】
好了,我都把我老师i方法告诉你了,所以,分留给我吧!
13楼:匿名用户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诗歌得到发展的时期,无论是五言诗,还是七言诗,都得到了发展。在这一时期中,最重要的是建安时期的诗歌,三曹尤其是曹植的诗歌影响当代也影响后世;最值得注意的诗人是陶渊明和谢灵运,是他们开创了中国田园山水诗歌的滥觞。当然,沈约创制的关于诗歌格律的“永明体”也不容忽视。
《木兰诗》是南北朝民歌中的优秀诗歌,而女诗人蔡琰的《悲愤诗》则是文人诗中的杰作。
东晋时期,玄学与清谈之风盛行,士族们以能谈玄为高雅,甚至处理朝政也务在清静。东晋诗坛玄言诗盛行,就是在这种心态下老庄玄理与山水之理相混合的产物。钟嵘《诗品》说玄言诗“平典似道德论”、“理过其辞,淡乎寡味”。
直到东晋末年陶渊明田园诗的出现和南朝山水诗的兴起,才改变了这种不良诗风。
西晋诗歌创作有明显转变,总体而言,缺乏现实内容,而重视形式的华美,《文心雕龙·明诗》说是“采缛于正始,力柔于建安”,《情采》篇又说是“体情之制日疏,逐文之篇愈 盛”。
南朝文人诗歌,从思想内容到艺术形式都较其前有了很大的变化。以谢灵运为代表的山水诗的兴起,鲍照的七言和杂言乐府诗的发展;以谢眺为代表的“永明体”,标志着格律诗的开端。到了梁陈时期,出现了宫体诗。
南朝民歌的代表作,是长篇情歌《西洲曲》。南朝民歌在内容上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几乎全是情歌。诗体小巧,多五言四句,四句一解;多抒写大胆热烈的爱情;语言清新自然;大量运用比喻、夸张,尤其是双关、隐语;语言清新自然,委婉含蓄;风格轻柔婉丽。
北方文学在五胡十六国与北魏前期,除乐府民歌外,是 衰微的。 突出贡献的是北朝民歌,代表作有二:这就是《敕勒歌》与《木兰诗》。
北朝民歌的艺术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体裁多样,除五言外,还有四言、七言和杂言等形式;语言通俗、质朴、刚健;表情率真,风格粗犷、豪放,与南朝民歌形成鲜明对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