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楼:匿名用户
我没有爱别人的经历时,就想:
“爱别人真是种享受。”当我被爱时,就想:“被人爱真是种幸福!
”但无论爱与被爱,都那么让人伤感,因为人心总是那么难测、欲壑总是那么事物对于她来说,都只能是擦肩而过。没有什么可以深入到她的内心深处。 就像一朵颓废黯然的花,有着绝望的姿态却仰着一张天真的脸,对着所有的残忍和屈辱微笑。
深深的墨绿色是没有眼泪的。这样一朵永远开在黑暗之中的花不相信眼泪,也就注定一世孤独。 常常,在拥挤的
量子理论都是正确的,是不是人生就毫无意义了
2楼:
正是量子理论正确,世界才是非决定论的啊
量子不确定性为非决定论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命运不再是宇宙诞生之初就决定了的。同时观测者的地位也摆到了重要的位置,即我观测到什么取决于我选择怎样的观测方式,测量之前,一切皆有可能。这样的人生才更有意义嘛
如果量子力学理论是对的,是否意味着人生真
3楼:当我
你去看徐一鸿的著作《可畏的对称》,颠覆你的世界观。
物理学家根本不谈人生,而是更深层的东西。
量子力学并不费解,只是学会它你会认识到宇宙的基本设计思想
4楼:匿名用户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佛陀早就说过了,色指物质。
如果量子力学理论是对的,是否意味着人生真的是毫无
5楼:匿名用户
人生还是,有意思的,非常大的意义,因为你也不知道人死后的世界,你也不确定量子力学是不是真正正确,和它的存在的领域。
量子力学是为了论证什么,对我们的人生有怎么样的指导意义?
6楼:morning蓝云
为了研究能量的存在形式。人可以选择怎样过每一天,积极的或消极的。
7楼:独行侠
一般,量子力学研究的都是微小的物体内部的粒子,通过这些,可以引用于宇宙这种宏观的东西,两者是相关的,就像一条蛇咬住了自己的尾巴一样。。。 这就跟人一样,是一个循环的过程,有生就有灭,有灭就有生,死亡是为了跟好的诞生。。。
大家对量子力学怎么看待,是绝对正确的吗
8楼:
目前为止,所有实验结果与量子力学**的结果都吻合,没有出现反例。这表明量子力学体系是正确的。
9楼:林清他爹
量子力学是正确的,这一点已经被大量的实验所证实。
但是现在的问题是量子力学是否是一个完备的理论,换句话说,难道粒子的位置真的没有办法精确的测量或者求解吗?再换句话说,上帝到底是掷骰子的,还是有某种更深入的理论在指导粒子的运动?
这个问题代表了两大学派,一个是波尔为首的哥本哈根学派,一种是爱因斯坦为首的学派,爱因斯坦说“上帝是不掷骰子的”波尔说“爱因斯坦,不要告诉上帝该怎么做!”哈哈,感觉他俩人真好玩。
科学就是这样,逐步的深入,逐步的去伪存真,逐步的走向统一。
我是支持爱因斯坦的,我相信有一天会找出来波函数之下的更深入的理论,去精确描述粒子的运动,就像牛顿第二定律那样完美的,精确的数学形式。理由如下:
第一丶因为本人受数学极限理论思想禁锢,真的永远没有办法理解上帝会掷骰子。。。
第二丶如果说上帝是掷骰子的,那么我们往下的研究还有什么意义?粒子位置永远不能被精确测定。这实际上就给微观粒子学的理论画上了句号,类似于19世纪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威廉.
汤姆生(即开尔文男爵)发表了新年祝词。他在回顾物理学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时说,物理大厦已经落成,所剩只是一些修饰工作。但是后来呢?
接下来的发现又开辟出一个崭新的世界!所以我认为一切给物理学画上句号的理论或者学派都是错误的。
第三丶我特么还是无法理解上帝会掷骰子。。。我注定这样丶一万次悲伤
量子力学对哲学的影响
10楼:匿名用户
宏观物理世界的确定性是由
微观世界的不确定性以概率的形式支持的。似乎有一种不被意识所知的整体的能力将微观量子连接为一个整体的存在,这隐藏的能力使量子向我们显现某些幽灵式的同谋和协作。只是在量子的位置和动量的关联上,向我们显现一些可把握的规律。
在阿斯派克特实验中,量子的这种同谋超越了光速的限制,也可以说是超越了时空的限制。或许,量子在本质上有不为人知的更整体的存在状态,而向我们显现的只是这整体存在浮出水面的一些小岛。
所有这一切意味着什么呢?按照波尔的观点:询问一个电子“实际”是什么的问题,是没有意义的。
或者至少,当您提出这个问题时,物理学家不可能给予回答。他宣称:物理学不告诉我们世界是什么,而是告诉我们关于世界我们能够谈论什么。
这意味着关于世界的本质我们不能在当前的物理学中找到答案。
根据波尔的思想:关于宏观和微观、整体和部分之间关系的传统观念,被根本地改变了。他宣称:
在你弄懂一个电子正在干什么之前,你必须指明全部实验条件。比方说你要测量什么?你的仪器是怎样组装的?
所以,微观世界的量子实在无法摆脱地根宏观世界的组织缠绕在一起。换句话说,离开了同整体的关系,部分是没有意义的。
不确定性和模糊性是量子所固有的,而不仅是我们对于它不完全感知的结果。这一点是与传统观念相违背的,我们知道许多不可预言的系统:如气候变化、**市场等。
但根据传统的观点,这些事物的不可预知性是因为我们不具有足够的信息以计算出它们的行为。
即使在量子理论诞生100年以后的今天,大多数人对我们周围世界的理解仍然停留在传统物理学的层次上,就像量子力学问世以前大多数科学家所认为的那样:我们周围的世界是独立存在的。就是说。
它是由物体(如桌子、椅子、行星、原子)组成的。这些物体就在那里存在着,不管我们观察它们与否。按照这种哲学,宇宙是这些独立存在的物体的集合,它们合在一起就构成了事物的整体。
原则上,只要我们把观察事物的过程中对事物的扰动缩减到足够小的程度,那么在我们对事物的观察之前和之后,物体实际应该具有同一的或连续的动力学属性( 如位置、动量和能量)。于是原子和电子只不过是一些“小东西”,它们与“大东西“的差别仅在于尺度的不同,在别的方面,其实在性的地位没有本质上的不同。
这个关于世界的图像比较符合我们通常对自然常识的理解,所以容易被人接受。爱因斯坦称它为“客观实在“,也就是说:外部事物的实在性地位并不依赖于一个有意识的个体的观察。
然而恰恰是这个看似无可厚非的常识观念,波尔运用量子的哥本哈根解释的哲学向它提出了挑战。
波尔认为:在对某个量子物体实行依此测量之前,就把一组完全的属性委归于它,那是没有意义的。比如,我们要选择测量某个量子物体的位置或是动量,则不可能在测量之前该粒子就具有这些量的特定值。
如果我们决定测量位置,其结局是粒子在某处。反之,如果我们测量动量,就可以得到一个运动着的粒子。在第一种情况中,测量完成之后,粒子就不具有可知的动量属性;在后一种情况中,粒子则无定域。
从量子波的存在状态即不确定状态中,可以测得无数的位置和动量的属性。只是测量的结果都不会超出普朗克常数的限定。因此,我们可以把量子波的状态理解为无数可确定状态的叠加。
我们知道,用于测量的设备本质上也是由量子组成的量子系统,因此,在我们的测量过程中,被测量的量子波会与测量设备的量子系统进行耦合,然后缩编成具体实在的状态。一个量子波会缩编到何种具体实在的状态,则取决于测量它的测量系统。
因此,只有在做了一次特定的测量或观察之后,我们才能有意义地谈论单个量子的物理属性。但从量子的层面,我们很难给测量系统划清一个明确的界限。因为宏观上的每一个测量设备,在量子的层面上都与其周围的物体不可分割地纠缠在一起。
实际上,我们完全可以把被测量的量子物体与测量它的设备看成是一个量子系统。如此一来,观察在量子物理中所起的关键作用就会显现出来。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我们的观察才导致量子的波态骤然塌缩和改变。
这听起来就像是“精神支配物质“的思想。似乎是当实验人员观察到测量的结果时,改变了的心理状态以某种方式反馈给实验设备,从而反馈给量子系统,使其改变它的态。简言之,物理态作用改变心理状态,而心理状态又反作用于物理态。
如果我们只是测量一组简单的动力学属性,就可以把一个单一的设备当作测量系统;但如果要准确解释某个量子的行为在天气变化中的具体作用,就必须先建立关于天气的宏观的解释。因此,虽然通过局部的行为可以**宏观的变化,但局部必须通过整体来获得解释和意义。而整体的意义则只能以生命个体的感性为基础,由生命个体的意识来建立和把握。
更进一步地推论,我们可以得出下面的结论:我们不可能通过微观粒子来理解世界的存在。对于宏观世界,我们只能通过向内探索感受和意识的本质,才能获得根本上的理解。
整体和宏观的意义是我们意识分别和认知的结果。如果离开意识的分别,世界上也就没有同异、部分和整体的差别。因此,所谓宏观世界就是我们意识的分别和感受所形成的世界,部分依据宏观世界才能获得解释的意思就是说:
象电子、光子这样的微观量子只能在我们的意识中得到解释,量子世界所隐含的整体性规律与我们的精神认知相对应。换句话说:不存在一个与我们的精神世界并行的客观独立的物质世界,我们所描述的物质世界是依赖于我们的精神世界而存在的,量子之间显现的超距同谋是个体生命意识活动的综合反映。
世界的实在性扎根与个体生命的感受和理解中。
我们在这里并不想对量子力学的哲学解释做过多的纠缠,毕竟科学界在量子力学的解释上还存在着很多分歧。但鉴于量子力学所取得的重大成就,我们完全有理由把它当作一种客观的现象。在对这些现象的观察中和思索中,我们会得到一些新的启示:
比如物质世界的不确定性和非实在性;世界的整体性和不可分割性;以及意识的能动性。这些启示在我们从新建立世界观、人生观以及对真理的认识和信仰的过程中,会起到重大的作用。
11楼:猥琐林
问题比较复杂,我只以量子力学为例来说一说论述的基本的思路吧:
哲学对量子力学的描述是:你不看月亮的时候,月亮是圆的吗?
由此可以看出,这个理论对实际观测结果的“无上崇拜”,举个例子来说,在讨论全同粒子的时候,假设我们在数学推导上,得到了6种波函数的形式,可是实际观测中,却只能观测到一种(因为全同粒子本身性质)。那么,我们是说有6种波函数,还是说有1种波函数呢?量子力学说:
有一种!因为我只看到了一种。
这看上去有点自欺欺人,但其哲学意义恰恰在此,如果科学发展了,我能够区分全同粒子了,这时候,我可能就观测到了6种波函数,这时,我才可以说有6种。
量子力学作为科学,跟哲学是相对的,科学进一步,哲学就退一步。
量子理论是不是就是量子力学,相对论和量子理论是什么关系(如两个的先后。是否谁基于谁产生)
12楼:匿名用户
量子理论是在牛顿经典力
学无法解决各种问题时提出来解决问题的一种理论,最先在我影响中是无法解释光同时存在折射现象和反射现在,从而提出了光的波粒二项性,这应该是最早的量子理论了,而后普朗克,波尔在无法解释电子的运动问题,从而大量引进量子理论 ,这时大多数科学家都承认了量子学说的存在。最后是爱因斯坦把量子学说发扬光大。我影响中是这样。
量子理论和量子力学最大的区别是量子力学是量子理论的一部分,是用量子的观点来解释微观粒子的力学问题,而经典力学解释不了的问题。
而后面那问题就很明显了,没有量子理论就不可能有相对论的诞生。
网上有的说是 量子论的初期:
1900年普朗克为了克服经典理论解释黑体辐射规律的困难,引入了能量子概念,为量子理论奠下了基石。
随后,爱因斯坦针对光电效应实验与经典理论的矛盾,提出了光量子假说,并在固体比热问题上成功地运用了能量子概念,为量子理论的发展打开了局面。
1913年,玻尔在卢瑟福有核模型的基础上运用量子化概念,提出玻尔的原子理论,对氢光谱作出了满意的解释,使量子论取得了初步胜利。随后,玻尔、索末菲和其他物理学家为发展量子理论花了很大力气,却遇到了严重困难。旧量子论陷入困境。
量子论的建立:
1923年,德布罗意提出了物质波假说,将波粒二象性运用于电子之类的粒子束,把量子论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
1925年-1926年薛定谔率先沿着物质波概念成功地确立了电子的波动方程,为量子理论找到了一个基本公式,并由此创建了波动力学。
几乎与薛定谔同时,海森伯写出了以“关于运动学和力学关系的量子论的重新解释”为题的**,创立了解决量子波动理论的矩阵方法。
1925年9月,玻恩与另一位物理学家约丹合作,将海森伯的思想发展成为系统的矩阵力学理论。不久,狄拉克改进了矩阵力学的数学形式,使其成为一个概念完整、逻辑自洽的理论体系。
1926年薛定谔发现波动力学和矩阵力学从数学上是完全等价的,由此统称为量子力学,而薛定谔的波动方程由于比海森伯的矩阵更易理解,成为量子力学的基本方程。
估计是我记错了吧,化学史我学的不是很好。但你这2个问题我敢保证是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