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社会的人,人的人生价值是如何体现出来的?(政治)

2020-11-26 16:51:53 字数 4962 阅读 7211

1楼:匿名用户

人生的价值 一个人的生命是否有意义,其实也就是是否有价值的问题。有意义的人生就是为社会作出贡献的人生,也就是有价值的人生。

人的本质决定人的价值,人的价值体现着人的本质。

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过,“人最为天下贵”。人之贵就在于人的价值是能够创造价值

的价值,是一切价值中最高的价值。

当然,人本身有许多需要,既有物质的需要,又有精神的需要。人的需要必须靠人自己的劳动去满足。人只有把自己作为满足自己需要的工具,才能够驾驭物,实现人的价值。

人的价值既是自我价值,又是社会价值。

一个人越是通过自己的劳动来满足自己的需要,自我价值就越大。自我价值是人的价值的重要方面,缺少这一方面,人的价值就是不完全的。

一个人对社会的贡献越大,他(她)的社会价值就越高。对社会不承担任何责任,对社会不作任何贡献的人,就是没有社会价值的人。

人对社会的贡献不仅是物质方面的,也可以是精神方面的。一个人的人格、品格如果是高尚的,他(她)的劳动态度和精神面貌为别人作出了榜样,他(她)就向社会提供了精神价值,尤其是道德价值。一个人的道德水平越高,他(她)对社会作出的贡献越大,从而他的社会价值也越大。

一个人的自我价值的实现离不开其社会价值。人的价值应该以社会价值为中心。

社会能够给予个人的东西,是人自己创造和贡献出来的;在这个前提下,社会才会给予人以满足和尊重,也只有为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才配得到这种满足和尊重,脱离贡献的享受和索取,是“寄生虫”;社会的发展有赖于人的贡献,只有贡献大于索取,社会才能不断前进。如果索取和享受大于贡献,社会就不能存在下去。同时,也只有在社会的不断发展中,人们才能从社会得到越来越多的满足和享受。

爱因斯坦认为:“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她)贡献什么,而不应该看他取得什么。”

要实现人生价值,必须进行人生修养。

中国自古至今历来重视人生修养,重视理想人格的塑造,重视人的自我反省:

孔子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孟子提出:“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

范仲淹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之乐而乐”;

毛泽东指出:“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那么一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有脱离了低级趣味的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小小助理!

一个人的存在价值如何体现出来?价值观,人生观?

2楼:匿名用户

其实生活就是奋斗和收获,人生是短暂的,人生是应该有合适的目标,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无论做什么总是要有所作为的.生活应该丰富多彩.应该是:

不断的求索,不断的追求,不断的奋斗,尽管前进的路上有汗水,可能还有眼泪,但一定会在成功中获得快乐和享受.

时间会使你成熟.自信对一个人是重要的,适当的正确的选择是需要的,对过程的承受力是必要的.自我心理调整必须是经常性的,对成功的争取是需要不懈努力的.幸福和快乐在不断的成功中获得.

3楼:匿名用户

有什么样的决定,就会造成什么样的命运,而主宰我们作出不同决定的关键因素就是个人的价值观。一个人之要想成为社会上的领导人物,他就必须清楚知道自己的价值观,同时确实按照这个价值观过其人生。

如果我们希望做出不凡的成就,只有一个方法,先找出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价值观是那些,然后确实遵照这些价值观去过每一时。每一刻。

当你知道了自己最重要的人生价值所在,那么怎么下决定就易如反掌;反之,如果你不知道什么对你是最重要的,那么就很难作出决定,往往成为痛苦的折磨。

人生要过得快乐,就一定要按照自己最高的价值标准过日子,每当你能符合自己的价值观,内心就会充满欢乐

当我们说到什么东西有价值,那表示它对我们有某种程度的重要性,当你喜欢某样东西,那就表示它在你的心中具有一定的份量。

在这里我要跟各位谈谈人生的价值观,因为那是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些东西。

在你价值观里的那些有价值的“东西”可分为两类,一种是实质上的,另一种则是工具上的,譬如说我问你:“在你心中认为对你最重要的有那些?”你或许会这么回答:

“亲情、家庭、金钱……” 这里面像亲情就是你所追求的实质上的价值,因为它能挑起你的情绪,至于家庭和金钱便是工具上的价值,它们只是一个帮助你达成“亲情”这个情绪的管道而已。

许多人之所以在生活中走偏了路,归究原因乃是没有弄清楚“实质价值” 和“工具价值”这两者间的差异,常常耗费心力于那些并非真正想要的工具价值上,因此才会遭受那么多的痛苦。惟有实质价值才能使你的心灵得到满足,让你的人生更丰盛、收获更多。今天我们的社会中会有那么多的问题,最大的原因就是大家每天汲汲营营,一点不晓得生命中真正对他们有意义、有价值的东西是什么,无怪乎他们在得到所追求的东西之后内心依然空虚,叹道:

“难道人生就是如此?”

4楼:匿名用户

不要因为别人旳态度而改变自己旳行为~

别人旳再多评价也抵不过自

己旳一句肯定。

果断点、不需要去怕后果,人是不能先知旳。

所以失败也是必然存在旳。重要旳是我们能接受。

能在失败中寻找成功旳经验~

这就是你旳价值。人旳价值在洁身自好。在自我改进

从哲学的角度上看 一个人的人生价值是如何体现的?

5楼:

个人的价值通过社会体现,表现为通过对社会作出的贡献,来获得社会的历史认可,以此来体现个人的社会价值

6楼:匿名用户

完善自我的道德智慧 反思自我以求完善

7楼:逛江湖

人生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一个人的价值观如何体现?

8楼:匿名用户

随着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的,文化的研究

引起了科学家和人文学者越来越大的兴趣。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几千年的历史,曾经是辉煌的,但在近代却黯然失色了。要使中国文化再度兴盛,就需要对其进行深入的**。

从文化的核心即价值系统入手,通过分析价值系统对传统政治、经济、法律、社会以及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可以挖掘出传统文化的精华,同时发现传统文化中那些不利于社会发展的方面并予以摈弃。

一、中国传统价值观的社会历史根源

中国传统价值观始终把谋求人与自然、社会的

和谐统一作为人生理想的主旋律,反对人的独立意念和锐意进取,培养人的群体意识、顺从诚敬意识等。此种价值观具有很大的惰性。它所寻觅的是一种中庸的、调和的途径,使之与中国传统伦理道德观念相契合。

也就是说,美的东西总是与善的东西连接为一体;只有善良的,才是美好的。可以说,中国传统价值观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以伦理道德原则为绝对的价值尺度,即主体对客体(包括人事、社会生活、自然万物等进入人的认识领域的一切对象) 的评价都是以道德原则为准绳。符合伦理道德就是有价值的,反之,则被认为是无价值的。

西方思想家孟德斯鸠曾经说过:“中国人把整个青年时代用在学习这种礼教上,并把一生用在实践这种礼教上。”[ 1 ]黑格尔也指出:

“在中国人那里,道德义务的本身就是法律、规律、命令的规定

9楼:匿名用户

生命的精神,而宇宙也打上了人伦道德的烙印,二者靠活的生命之流———“气”相为贯通,即庄子所谓“通天下一气耳”。从某种程度上,对宇宙现象的描述在于昭示社会历史、人伦道德的完善无缺。

伦理道德观念除了保存伦理道德特性,对自身

内容还进行了“外化”、“超越”,从而具有法律约束的功能。“礼”是中国封建社会伦理道德和封建等级制度的总称。在中国,人们常习惯于“礼”、“法”并称,主张“隆礼尊法”,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中国古代的法律,从来就有着浓重的伦理色彩。

违背礼义道德也就是触犯了法律。《新唐书·刑法志》载:“令者,尊卑贵贱之等级,国家之制度也。

”这就使得伦理道德从内在取向变成了外在的规范,成为中国传统价值观的主导精神力量。

当然,中国古代的社会结构和政治结构也是中

国传统价值观伦理道德原则形成的原因之一。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型民族。农业耕作的特殊性,使人民长期定居于某一区域; 在同一空间区域

内,要达到长期共存的目的,维持一定区域内家族之间,家族成员之间的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中国封建社会的社会结构就是以血缘、宗法关系为纽带而建构起来的。在家庭内部,首先要确立父亲的绝对地位。

以父亲为中心,确定上下贵践、尊卑长幼秩序,任何一级不得逾越。国家是家庭的扩大化。君主作为一国之主,是权力的化身和象征。

统治者为了达到永享国嗣的目的,竭力向国民灌输封建道德意识,道德原则被进一步国家化。

中国的政治结构,从本质上说,就是中国封建社会结构的变生物。特定的社会结构塑造了相应的政治结构,造成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隶属依附关系。

一个人的臧否废黜、贬谪擢升,不是看他的实际才能,而是看他的德行;政治与道德密切相联,道德的衰落意味着政治生命的死亡。

二、中国传统价值观的基本特点

考察中国传统价值观的基本特点可以从三个方

面进行: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我的关系。在人与人的关系上看,人伦关系是中国传统伦理价值观思想的起点;从人与社会的关系上看,中国传统伦理价值观重人道精神、重群体精神;从人与自我的关系看,中国传统价值观重修养之道。

“人伦”概念最早提出者是孟子。他指出,人伦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3 ] 。“人伦”是人和人之间的五种关系。

每一种关系,都有对立的两个方面,它们都有一个处理两者之间关系的最高准则。孟子明确地把“明人伦”作为“新民”以致“王天下”的**。他说:

“人伦明于上,小民亲于下,有王者起,必来取法,是为王者师也。”[4 ]就是说,统治者向百姓教以人伦,是统治者最重要的一个统治方法。先秦时期,人伦是五种人际关系的概括,没有尊卑、贵贱及绝对服从的含义。

《中庸》把人伦看作五达道,认为:“天下之达道五,所以行之者三,曰: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

五者,天下之达道也。”到了荀子,其“人伦”思想特别强调贵贱有等、长幼有差,认为“人伦”

所确定的这种不平等的关系是社会稳定和统一的条件。“故先王案为之制礼义以分之,使有贵贱之等,长幼之差,知愚能不能之分,皆使人载其事而各得其宜。

10楼:匿名用户

一个人的真正价值是对社会的贡献,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我们一定要树立和坚持正确价值观,发挥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