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所有公式大全(特别是速度)

2020-11-26 13:59:11 字数 8434 阅读 4744

1楼:匿名用户

花5元去新华书店买一本就是了啊,理科全套大概15元搞定。

2楼:匿名用户

http://wenku.baidu.***/view/9f919e8b680203d8ce2f247d.html

3楼:匿名用户

最好自己总结,这样会记得更清楚!

高一物理公式大全

4楼:淘气包

物理定理、定律、公式表

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

高一物理速度公式大全

5楼:匿名用户

一:s=v0t+1/2at^2

二:vt=v0+at

三:vt^2-v0^2=2as

附带几个推论

①公式v=(v0+vt)/2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②判断初速度不为零的句变速直线运动或测定其加速度的公式为△s=at2 ,即从任一时刻开始,在连续相等的各时间间隔t内的位移差△s都相等。判断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时,方法一;用s1:s2:

s3……=1:3:5……判断(可作为充分必要条件)。

方法二:同时满足△s=at2 (仅作为必要条件)和△s/s1=2/1。 ③利用图像处理问题时,要注意其点、线、斜率、面积等的物理意义。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1)重要比例关系 由vt=at,得vt∝t。 由s=(at2)/2,得s∝t2,或t∝√s。 由vt2=2as,得s∝vt2,或vt∝√s。

(2)基本比例 第1秒末、第2秒末、……、第n秒末的速度之比 v1:v2:v3……:

vn=1:2:3:

……:n。 推导:

at1:at2:at3:.....:

atn 前1秒内、前2秒内、……、前n秒内的位移之比 s1:s2:s3:

……sn=1:4:9……:

n2。 推导:1/2a(t1)2:

1/2a(t2)2:1/2a(t3)2:......:1/2a(tn)2 第t时间内、第2t时间内、……、第nt时间内的位移之比 sⅰ:

sⅱ:sⅲ……:sn=1:

3:5:……:

(2n-1)。 推导:1/2a(t)2:

1/2a(2t)2-1/2a(t)2:1/2a(3t)2-1/2a(2t)2 通过前1s、前2s、前3s……、前ns内所需时间之比 t1:t2:

……:tn=1:√2:

√3……:√n。 推导:

由s=1/2a(t)2 t1=√2s/a t2=√4s/a t3=√6s/a 通过s、2s、3s、……、第ns所需之比 tⅰ:tⅱ:tⅲ……tn=1:

(√2-1):(√3-√2)……:(√n-√n-1) 推导:

t1:t2-t1:t3-t2:....

tn-tn-1 ☆ 注(2)2=4(3)2=9 (x)2为平方

高一 物理第一册有关速度问题的所有公式及特殊规律

6楼:匿名用户

似乎没什么规律,就几个基本公式,记着就行了,数学学好点你会发现和函数有很大关系

高一物理必修一所有公式

7楼:匿名用户

物理公式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主要物理量及单位:

初速度(vo):m/s; 末速度(v):m/s; 加速度(a):m/s2 时间(t): s ; 位移(x):m

1.速度的定义式: ( 用来计算平均速度 )

2.加速度的定义式: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1)匀变速直线运动三个基本公式

速度公式:v=v0+at (用来计算末时刻的瞬时速度 )

位移公式:

速度位移公式: (不涉及时间时用此公式)

(2)学法指导:

解决运动学问题的一般思路是:

1.对物体进行运动情况分析,画出运动过程示意图。

2. 选择合适的运动学规律,选取正方向,将式中的相关物理量带正、负代入公式求解。

第三章 相互作用公式

(1)常见的力

1.重力g=mg

2.弹簧弹力大小:胡克定律f=kx {k:劲度系数(n/m),x:形变量(m)}

3.滑动摩擦力f=μfn {μ:摩擦因数,fn:正压力}

4.静摩擦力0≤f静≤fm

(2)力的合成

1.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 同向:f=f1+f2, 反向:f=f1-f2 (f1>f2)

2.互成角度力的合成:

f1⊥f2时: 合力大小 ,方向tanθ=f2/f1

3.合力大小范围:|f1-f2|≤f≤|f1+f2|

(3)力的分解:

重力的分解: 力的正交分解:

g1=gsinθ , g2=gcosθ f1=fcosθ , f2=fsinθ

学法指导: 受力分析步骤

①明确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可以是某一个物体,也可以是保持相对静止的若干个物体。

②隔离研究对象按顺序找力:先场力(重力、电场力、磁场力),后弹力,再摩擦力,最后已知力。

③画出完整的受力图 :(只画性质力,不画效果力)

④检验: a.每分析一个力,都要找到其施力物体

b.看一看根据你画的受力图,物体能否处于题目中所给的运动状态.

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

牛顿第二定律: f合= ma

第五章 曲线运动

a.平抛运动

水平方向:匀速直线运动

竖直方向:自由落体运动

合速度:大小 方向tanθ=vy/v0 合位移:

b.圆周运动:线速度定义: , 角速度定义式 ,

线速度与角速度的关系

线速度与周期的关系: ,角速度与周期的关系:

向心加速度公式: 向心力公式表达式:

第六章万有引力

(1)万有引力定律 (r指两质点间的距离)

(2)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

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则有: (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

近地表的物体,忽略地球的自转的影响,则有: (万有引力=重力)

第七章机械能守恒计算公式

1. 功的定义式 (只适应与恒力做功),

当力与位移方向相同时w=fl;当力的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反时w= -fl,;

当力与位移方向垂直式w= 0

2,功率的定义式 (求得的为t时间内平均功率)

3. 瞬时功率的求解公式 ( v为瞬时速度 )

4. 重力势能定义式 ep=mgh (h为相对参考平面的高度,在参考平面上取正值、下取负值)

重力做功wg= mgh1- mgh2=mgh (1为初位置,2为末位置)

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关系wg= - ep (ep= mgh2 - mgh1)

5. 动能的定义式:

6. 动能定理:

(w为合力做的功,等于各个力做功的代数和;ek2为末动能,ek1为初动能)

7. 机械能守恒定律: (1状态的机械能等于2状态的机械能)

8楼:匿名用户

关于速度的公式,

δ代表'变化的..'

t代表'时间等,依情况定,你应该知道'

t代表'时间'

a代表'加速度'

v。代表'初速度'

v代表'末速度'

x代表'位移'

k代表'进度系数'

还有其他的字母,我想你会知道什么意思的

注意,写在字母前面的数字代表几倍的量,写在字母后面的数字代表几次方.

运动学公式

v=v。+at 无需x时v2=2ax+v。2 无需t时x=v。

+0.5at2 无需v时x=((v。+v)/2)t 无需a时x=vt-0.

5at2 无需v。时一段时间的中间时刻速度(匀加速)=(v。+v)/2一段时间的中间位移速度(匀加速)=根号下((v。

2+v2)/2)重力加速度的相关公式,只要把v。当成0就可以了.g一般取10相互作用力公式

f=kx

两个弹簧串联,进度系数为两个弹簧进度系数的倒数相加的倒数两个弹簧并联,进度系数连个弹簧进度系数的和

9楼:匿名用户

4.力的正交分解:fx=fcosβ,fy=fsinβ(β为合力与x轴之间的夹角tgβ高一物理公式总结

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

高一物理速度和时间,位移等关于速度的所有公式,谢谢啊

10楼:匿名用户

1.v=v0+at 2.平均速度=位移的变化量—时间的变化量 3.

v=x/t 4.速度的变化量=a*时间的变化量5.x=v0t+1/2gt的平方 6.

v的平方—v0的平方=2ax7.自由落体运动v0=0 8.a=g 9.

自由落体运动 v=gt x=1/2gt的平方 v的平方=2gh 我就知道这么多 ,,够吧。。你一定比我们幸运,我们的物理老师都不给我们讲课,就讲一两分钟,让我们自习。。我还是很猛的在自学的情况下、、好好学啊大傻特子,,马上就要熬出头了!!哦哦!

11楼:匿名用户

人类的文化不好学吧 回你马国当博士吧

高一物理公式大全总结

12楼:匿名用户

高一物理公式和知识点大揭秘

13楼:徐天来

第一章 力

1. 重力:g = mg

2. 摩擦力:

(1) 滑动摩擦力:f = μfn 即滑动摩擦力跟压力成正比。

(2) 静摩擦力:①对一般静摩擦力的计算应该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切记不要乱用

f =μfn;②对最大静摩擦力的计算有公式:f = μfn (注意:这里的μ与滑动摩擦定律中的μ的区别,但一般情况下,我们认为是一样的)

3. 力的合成与分解:

(1) 力的合成与分解都应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 具体计算就是解三角形,并以直角三角形为主。

第二章 直线运动

1. 速度公式: vt = v0 + at ①

2. 位移公式: s = v0t + at2 ②

3. 速度位移关系式: - = 2as ③

4. 平均速度公式: = ④

= (v0 + vt) ⑤

= ⑥

5. 位移差公式 : △s = at2 ⑦

公式说明:(1) 以上公式除④式之外,其它公式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2)公式⑥指的是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某一段时间的平均速度之值恰好等于这段时间中间时刻的速度,这样就在平均速度与速度之间建立了一个联系。

6. 对于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有下列规律成立:

(1). 1t秒末、2t秒末、3t秒末…nt秒末的速度之比为: 1 : 2 : 3 : … : n.

(2). 1t秒内、2t秒内、3t秒内…nt秒内的位移之比为: 12 : 22 : 32 : … : n2.

(3). 第1t秒内、第2t秒内、第3t秒内…第nt秒内的位移之比为: 1 : 3 : 5 : … : (2 n-1).

(4). 第1t秒内、第2t秒内、第3t秒内…第nt秒内的平均速度之比为: 1 : 3 : 5 : … : (2 n-1).

第三章 牛顿运动定律

1. 牛顿第二定律: f合= ma

注意: (1)同一性: 公式中的三个量必须是同一个物体的.

(2)同时性: f合与a必须是同一时刻的.

(3)瞬时性: 上一公式反映的是f合与a的瞬时关系.

(4)局限性: 只成立于惯性系中, 受制于宏观低速.

2. 整体法与隔离法:

整体法不须考虑整体(系统)内的内力作用, 用此法解题较为简单, 用于加速度和外力的计算. 隔离法要考虑内力作用, 一般比较繁琐, 但在求内力时必须用此法, 在选哪一个物体进行隔离时有讲究, 应选取受力较少的进行隔离研究.

3. 超重与失重:

当物体在竖直方向存在加速度时, 便会产生超重与失重现象. 超重与失重的本质是重力的实际大小与表现出的大小不相符所致, 并不是实际重力发生了什么变化,只是表现出的重力发生了变化.

第四章 物体平衡

1. 物体平衡条件: f合 = 0

2. 处理物体平衡问题常用方法有:

(1). 在物体只受三个力时, 用合成及分解的方法是比较好的. 合成的方法就是将物体所受三个力通过合成转化成两个平衡力来处理; 分解的方法就是将物体所受三个力通过分解转化成两对平衡力来处理.

(2). 在物体受四个力(含四个力)以上时, 就应该用正交分解的方法了. 正交分解的方法就是先分解而后再合成以转化成两对平衡力来处理的思想.

第五章 匀速圆周运动

1.对匀速圆周运动的描述:

①. 线速度的定义式: v = (s指弧长或路程,不是位移

②. 角速度的定义式: =

③. 线速度与周期的关系:v =

④. 角速度与周期的关系:

⑤. 线速度与角速度的关系:v = r

⑥. 向心加速度:a = 或 a =

2. (1)向心力公式:f = ma = m = m

(2) 向心力就是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合外力,在计算向心力时一定要取指向圆心的方向做为正方向。向心力的作用就是改变运动的方向,不改变运动的快慢。向心力总是不做功的,因此它是不能改变物体动能的,但它能改变物体的动量。

第六章 万有引力

1.万有引力存在于万物之间,大至宇宙中的星体,小到微观的分子、原子等。但一般物体间的万有引力非常之小,小到我们无法察觉到它的存在。因此,我们只需要考虑物体与星体或星体与星体之间的万有引力。

2.万有引力定律:f = (即两质点间的万有引力大小跟这两个质点的质量的乘积成正比,跟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说明:① 该定律只适用于质点或均匀球体;② g称为万有引力恒量,g = 6.67×10-11n·m2/kg2.

3. 重力、向心力与万有引力的关系:

(1). 地球表面上的物体: 重力和向心力是万有引力的两个分力(如图所示, 图中f示万有引力, g示重力, f向示向心力), 这里的向心力源于地球的自转.

但由于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很小, 致使向心力相比万有引力很小, 因此有下列关系成立:

f≈g>>f向

因此, 重力加速度与向心加速度便是加速度的两个分量, 同样有:

a≈g>>a向

切记: 地球表面上的物体所受万有引力与重力并不是一回事.

(2). 脱离地球表面而成了卫星的物体: 重力、向心力和万有引力是一回事, 只是不同的说法而已.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一说到卫星就会马上写出下列方程的原因:

= m = m

4. 卫星的线速度、角速度、周期、向心加速度和半径之间的关系:

(1). v= 即: 半径越大, 速度越小.

(2). = 即: 半径越大, 角速度越小.

(3). t =2 即: 半径越大, 周期越大.

(4). a= 即: 半径越大, 向心加速度越小.

说明: 对于v、 、t、a和r 这五个量, 只要其中任意一个被确定, 其它四个量就被唯一地确定下来. 以上定量结论不要求记忆, 但必须记住定性结论.

第七章 动量

1. 冲量: i = ft 冲量是矢量,方向同作用力的方向.

2. 动量: p = mv 动量也是矢量,方向同运动方向.

3. 动量定律: f合 = mvt – mv0

第八章 机械能

1. 功: (1) w = fs cos (只能用于恒力, 物体做直线运动的情况下)

(2) w = pt (此处的“p”必须是平均功率)

(3) w总 = △ek (动能定律)

2. 功率: (1) p = w/t (只能用来算平均功率)

(2) p = fv (既可算平均功率,也可算瞬时功率)

3. 动能: ek = mv2 动能为标量.

4. 重力势能: ep = mgh 重力势能也为标量, 式中的“h”指的是物体重心到参考平面的竖直距离.

5. 动能定理: f合s = mv - mv

6. 机械能守恒定律: mv + mgh1 = mv + mgh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