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楼:匿名用户
念错了。应该是 肱 gōng
基本字义
1. 胳膊由肘到肩的部分:~骨。曲~两枕。
2. 喻强大、得力的助手:股~之臣。
详细字义
〈名〉1. (形声。从肉,厷( gōng)声。本义:上臂,手臂由肘到肩的部分)
2. 同本义 [brachium;forearm]后多引伸泛指洛膊肘臂节也。——《说文》。
段注:“厷与臂之节曰肘,股与胫之节曰膝。《深衣》支‘胳之高下,可以运肘。
袂之长短,反诎之及肘。’注云:‘肘当臂中为节,臂骨上下各二寸。
’按:上谓厷,下谓臂匑也。”
麾之以肱,毕来既升。——《诗·小雅·元差别》。朱熹集注:“但以手麾之,使来则毕来,使升则既升也。”
曲肱而枕之。——《论语》
3. 比喻帝王的卿佐 [imperial assistant]洸洸司徒公,天子股与肱。——唐· 韩愈诗
股肱之臣
常用词组
1. 肱骨 gōnggǔ
2楼:依清容
不要太执着于名字,要明白每一招的动作要领即攻防含义,
“肱”字的读音问题为什么“倒卷肱”中
3楼:平常心新号
肱 gōng
〈书〉胳膊上从肩到肘的部分,也泛指胳膊:股~ㄧ曲~而枕。
4楼:诚信为本
[倒卷肱] 是太极拳术语,各地老师授课时,倒卷肱“肱”念hóng ,《康熙字典》确实有此读音,见**打勾处。
{车厷}同{车弓厷}同[ 鞃 ] 音:hóng
5楼:匿名用户
肱拼 音 gōng
基本释义
1.胳膊由肘到肩的部分:~骨。曲~而枕。
2.喻强大、得力的助手:股~之臣。
倒卷肱怎么念?
6楼:匿名用户
倒卷肱的读音是:dǎo juàn gōng一、肱的读音:gōng
二、汉字释义:
1. 胳膊由肘到肩的部分:~骨。曲~两枕。
2. 喻强大、得力的助手:股~之臣。
三、汉字结构:左右结构
四、部首:月
五、相关词组:
奇肱、攘肱、肱股、曲肱、良肱
扩展资料1、奇肱[jī gōng]
指仅有一臂。
2、攘肱[rǎng gōng]
犹攘臂。
3、曲肱[qū gōng]
《论语·述而》:“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谓弯着胳膊作枕头。后以“曲肱”比喻清贫而闲适的生活。
4、肱髀[gōng bì]
犹唇齿。比喻彼此相依,关系密切。
5、良肱[liáng gōng]
贤能的辅佐。
7楼:我是一个麻瓜啊
倒卷肱的读音:dǎo juàn gōng,肱读:gōng。
肱基本含义:
胳膊上从肩到肘的部分,也泛指胳膊:股肱。曲肱而枕。
字形演变:
文言版《说文解字》:肱,厷,臂上也。从又,从古文厶。厶,古文厷,象形。肱,厷或从肉。
白话版《说文解字》:肱,手臂的上部。字形采用“又、厶会义”。厶,这是古文写法的“厷”,像人手的曲臂之形。肱,这是“厷”的篆文异体字,字形采用“肉”作边旁。
8楼:佛手
倒卷肱 dǎo juàn gōng
倒卷肱为太极拳二十四式第六式,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第二十式。为太极拳基本拳式之一。
肱的解释
[gōng ]
1. 胳膊由肘到肩的部分:~骨。曲~两枕。
2. 喻强大、得力的助手:股~之臣。
9楼:匿名用户
肱 gōng
如:肱骨,肱二头肌
太极拳中的倒卷肱有什么实战意义
10楼:匿名用户
太极拳中,每一个动作都有至少五种以上的技击含义和用法。以倒卷肱为例,其中一个用法是:当敌人用手擒握或拉扯我左侧手臂时,我用左手反向拿住对方的手腕(小缠丝),左身向后撤,拉动对方的生心向我方前倾,同时发力以右手掌缘击打对方的软肋。
这也可以变化为用右大臂挒对方的左臂,或用右肩靠打对方的左肩侧,等等。
11楼:太极卦手
比方说老架一路20式倒卷
肱,其实就是一种以退为进的步法.陈正雷老师说:倒卷肱是撤退的一种方法,但撤中有守,守中有功,主要以腰为轴,屈膝松垮,退步自然灵活,两臂在身体两侧圆弧转动.
以护身体两侧之要害.两手交替前推,可随时击打来侵之敌.
太极拳所有招式都是具有巨大力量的,关键在于灵活运用/祝楼主早日成功.
简单叙述下太极拳中倒卷肱的动作要领及注意事项
12楼:中醫學生
1.撤步展臂
右腿屈膝下蹲;左脚下落于右小腿内侧。左手下落于额前时。右手向前上伸于左肘内侧。
接着左脚向左后方落步;左手继续下落于胸前时,右手经左前臂向上、向前穿出。尔后身体左转(胸向东北),两腿屈蹲成右偏马步;左手随转体继续向下 向左 向卜上弓瓜干左前方,腕稍低于肩,指尖向左前方,掌心向外;右手继续
向右前伸展,腕稍低于肩,指尖向右前,掌心向外。目视左手。
2.退步推掌
身体微左转。重心稍移向左腿;同时两手外旋,掌j心翻向上。随之重心移至左腿并屈膝;右脚掌轻贴地面经左脚内侧向右后方弧形擦地退步。
身体右后转(胸向东南),两腿屈膝下蹲成左偏马步。随转体左臂屈肘,左手经左耳侧向左前从右臂上展臂推出,腕稍低于肩,指尖向左前方,掌心向外;右手随转体向下、向右划弧于右前方,腕稍低于肩,指尖向右前方,掌心向外。目视右手。
3.退步推掌
身体微右转,重心稍移向右腿;同时两手外旋,掌心翻向上。随之重心移至右腿并屈膝;左脚掌轻贴地面经右脚内侧向左后方弧形擦地退步。身体左转(胸向东北),两腿屈膝下蹲成右偏马步。
随转体右臂屈肘,右手经右耳侧向右前从左臂上展臂推出,腕稍高于肩,指尖向左前方,掌心向外;左手随体转向下、向左划弧于腹前,指尖向右,掌心向下。目视左手.
13楼:醉墨云
倒卷肱是退打式,也就是看敌势凶猛的时候边退边引边打的东西。
所以要有退步劲。前手有履带扭转翻拦的意思和效果。
这些就是注意事项和要领了。
14楼:金翅大鹏
右腿后撤,右脚掌着地,同时右肱从前向下、向后、向上翻转,左手从右掌上向前伸至快要伸直时后指略向下,掌心向右。注意转动时,以腰带臂,眼由看左掌转向看右。身体重心由左转换为右腿。
反之亦然。
太极拳中的招式"倒卷红"怎么取意理解,怎么念呢?
15楼:怕麻烦
不是倒卷红——是倒卷肱(gong),但有的材料里叫的不清楚就成了“红”了
为太极拳二十四式第六式,因为有肱骨翻转的动作因此取名。
动作要领:
1、上体右转,右手翻掌(手心向上)经腹前由下向后上方划弧平举,臂微屈,左手随即翻掌向上;眼的视线随着向右转体先向右看、再转向前方看左手。
2、右臂屈肘折向前,右手由耳侧向前推出,手心向前,左臂屈肘后撤,手心向上,撤至左肋外侧;同时左腿轻轻提起向后(偏左)退一步,脚掌先着地,然后全脚慢慢踏实,身体重心移到左腿上,成右虚步,右脚随转体以脚掌为轴扭正;眼看右手。
3、上体微向左转,同时左手随转体向后上方划弧平举,于心向上,右手随即翻掌,掌心向上;眼随转体先向左看,再转向前方看右手。
要点:前推的手不要伸直,后撒手也不可直向回抽,随转体仍走弧线。前推时,要转腰松胯,两手的
速度要一致,避免僵硬。退步时,脚掌先着地,再慢慢全脚踏实,同时,前脚随转体以脚掌为轴扭正。遇左脚略向左后斜,退右脚略向右后斜,避免使两脚落在一条
直线上。后退时,眼神随转体动作先向左右看,然后再转看前手。最后退右脚时,脚尖外撇的角度略大些,便于接做左揽雀尾的动作
16楼:唐朝秀才郎
倒卷肱(gong),老人念hong,其实是gong。在洪均生、顾留馨等多人的著作上都有对于招式名称来历的解释。你可以查一下。
17楼:匿名用户
是“倒卷肱”,也叫“倒撵猴”。
太极拳中倒卷肱重复几次?
18楼:福州禅武
倒卷肱重复四次。
太极拳是集中国传统文化,武术,养生,等内容形成的拳术,其中受中国阴阳思想影响最深刻,即然是阴阳,就是平衡对称的思维,因此太极有很多呈现双数的动作,有左,就必有右,有上就有下。
倒卷肱重复几次一般是四次,双数,较符合太极的阴阳思想。
19楼:蓝宝清水混凝土
根据不同太极拳式,倒卷肱的遍数也不相同,竞赛里边一般出现一次,重复三遍。在传统老架里边在套路里有出现两次的,每次有重复做五遍的,不一样的,具体还要看你练的是哪式太极拳。
20楼:江风一清
倒卷肱这动作名称在各家各派拳术中都有应用。至于重复几次,要看什么用在什么套路中,不同的套路各有各的重复次数,一般有一至五六次不等。
21楼:发货快升级快
太极拳中,每一个动作都有至少五种以上的技击含义和用法。以倒卷肱为例,其中一个用法是:当敌人用手擒握或拉扯我左侧手臂时,我用左手反向拿住对方的手腕(小缠丝),左身向后撤,拉动对方的生心向我方前倾,同时发力以右手掌缘击打对方的软肋。
这也可以变化为用右大臂挒对方的左臂,或用右肩靠打对方的左肩侧,等等。
太极拳里面的倒卷耾式
22楼:匿名用户
在24 式太极拳里有左右倒卷耾之分。1.右倒卷耾:
(1)转腰撤手 上体稍右转;右手随转体向下经腰侧向后上方划弧,右臂微屈,手与头同高,手心翻转向上;左手同时翻转向上停,脚前掌轻轻落地于体前;头随身体转动,眼向右平视。(2)退步收掌 上体稍向左转;左脚提收稍向后退一步,脚前掌轻轻落地;右臂屈卷,右手收至肩上耳侧,掌心斜向下方;左手松沉,开始后收;眼看左手。(3)虚步推掌 上体继续左转;重心后移,左脚踏实,右脚以脚掌为轴扭直,脚跟离地,右膝微屈成右虚步;右手推至体前,腕与肩同高,掌心向前;左手向后,向下手指左腰侧,手心向上;眼看右手。
2.左倒卷耾的方向和演练方法与右倒卷耾的演练方法和方向反。 易犯错误:
分不清**是定式,造成动作配合混乱。定式应是第三动“虚步推掌”。
23楼:匿名用户
倒卷肱式:此式也是说明动作的。因步向后退,两手旋转,故名倒卷肱。陈师教此式时,也常说为倒碾肱。
杨式太极则名为倒撵猴,可能因口音听不清,而致讹误。现已与各陈式拳书同名为倒卷肱。但陈鑫著书名为“倒卷红”,解为如红铁出炉,人不敢近。
似不妥。又说:古人曾名为珍珠倒卷帘,倒有象形意义。
要领:此式为陈式一路第一倒卷肱,共七个动作。眼向正前方,最后向右前斜角;身右、左、左、右、右、右、左凡七转;步法为左前虚步、右侧马步、右前虚步、左侧马步、左前虚步、左后扑步、右前扑步;手法为右转棚、退左步列、开棚、退右步列、收棚、右转退左步棚,左双手捋等法。
此式步向后退行,而眼向前看,两手更迭旋转,所以叫做倒卷肱。陈鑫著书曾说:“同向后看,恐履非所履。
”我认为凡后退的足,都用足尖划地而退,在生活上便是如此,不管后面有水,有坑,足尖自然感觉得出来。“同向后看”之法,实非必要。而且式名的“倒”字不合。
陈鑫又说退行步子要低而大,退行时小腹要贴前腿。那样岂不身向前俯?是否有此必要?
我认为还是身法中正为妥。
4、第二倒卷肱式名考释同前,加“第二”字样以区别次序。
要领:此式共四个动作。眼法仍向正前,最后转向右前;身法右、左、右、左凡四转;步法从右独立步变右侧马步,左侧马步、右小侧马步;手法包括前侧棚、退左步列、退右步列、退左步捋等法。
此式与前一式子同名倒卷肱,为何前者七个动作,此式则是四个动作?陈鑫曾说:“得势争来脉,出奇在转关。
”在拳式中上一个动作便是下一个动作的来脉。来脉有大小、高低、斜正之分,则转关必须因势承接得恰当;第一倒卷肱是接前式肘底捶的左前虚步而变的,所以退步较小,此式则系接右独立的左足悬空而变的,所以退步自然放大。又因来势既猛且快,所以退步自然放大。
又因来势既猛且快,所以退的手步自然加快。正是符合王宗岳的《太极拳论》所说:“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