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时期两个战场的主要区别和相互关系

2020-11-26 13:09:41 字数 5649 阅读 2690

1楼:匿名用户

正面战场:国民党单纯依靠军队和**进行正面战场上的进攻,进行阵地战(代表:淞沪会战,松口会战)1937年7月--1938年10月积极抗战,组织了太原、淞沪、徐州等大型会战;但在38年10月日本占领广州武汉以后,正面战场出现消极抗战积极**的局面。

共产党的敌后战场:一直坚持人民战争路线,联合全中国人民抗日。 进行游击战。

互相关系:互相支持,互相鼓励,一起对抗日本侵略者.结束中国多年内战,中**队枪口一致对外,开辟了抗日战场的新局面,为日后的胜利奠定坚实基

2楼:匿名用户

互相需要、互相配合、互相协助

说明抗日战争时两个战场的形成原因互相关系和作用

3楼:匿名用户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是亚洲战区最大的陆地战场,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抗战和共产党领导敌后战场构成了我国抗击日军的基本作战战略;形成原因:国民党军队是国家的主要武装力量,人数,**,补给方面都可以与日军进行大规模作战,国民党军队的作战任务很明确,就是死守国土,这样必然与日军发生大规模会战,逐步形成了正面战场;共产党军队当时并不是我国的主要武装力量,内战,长征,使得共产党军队遭到很大的损失,到达陕北的红军加上留在南方的红军也就数万人,和几十万侵华日军硬拼硬显然不明知,但把这数量不多的部队渗透到敌后去却能发挥自己的长处——运动战(游击战),而且能得到沦陷区老百姓的支持,不断的壮大自己,逐渐形成了敌后战场。作用和关系:

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相辅相成,正面战场在抗战初期发挥主要作用,消耗了日军大批有生力量,粉碎了日军迅速灭亡中国的阴谋;敌后战场在抗战中后期起到了关键作用,牵制了大量日军和几乎全部伪军,有利的配合了国民党军队正面的作战,不断发展壮大,到后来,实力几乎已经可以与日军进行大规模决战;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关系是互相存在的,抗战初期,没有国民党数百万军队在正面的顽强抵抗,敌后战场的开辟几乎是不可能的,正是正面战场的激烈抵抗,使得日军在中国两头不能相顾,后方空虚,敌后战场才得以开辟;抗战中后期,正是敌后战场的巨大牵制作用,极大减轻了国民党军队在正面作战的压力,两个战场相互配合,为抗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4楼:匿名用户

敌后战场的作用并没有现在吹嘘的那么大,毛曾经在政治局会议上说过,要“1分抗日,3分对蒋,7分壮大”。敌后战场拿得出手的只有“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和“夜袭杨明堡”这些屈指可数的战事,抗战中后期更是默默无闻....我看过日本人出的一本书,里面讲到在敌后的一个丙等师团,共21个步兵大队,就要防守22个城市(含两个省会),可见敌后战场并非我们想像的那么严峻。

而且值得注意的是,**也在敌后布置了很多游击队.

5楼:匿名用户

抗战开始后,中国战场形成了两个抗日战场,各自实行不同的抗战路线:国民党正面战场实行的是单纯依靠**和军队的片面抗战路线;共产党敌后战场实行的是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的全面抗战路线。两条抗战路线的本质区别在于是否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抗战。

作用,抗战初期正面战场发挥主导作用,相持阶段以后敌后战场越来越成为抗击日寇和伪军的主力,两个战场均为抗战的胜利作出了贡献。

6楼:匿名用户

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条件。在抗日战争中由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和由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游击战场,一直保持着既相对独立又相互配合的关系。两个战场相对独立的关系,主要表现为国共两党独立指挥所属武装力量,按照各自政党所确定的抗战路线、军事战略及作战原则实施作战。

两个战场在保持相对独立关系的同时,还始终保持着相互配合的关系,这种相互配合,主要表现为战略配合,也有战役、战斗的配合。然而,各个层次的相互配合,有积极主动的配合,也有消极客观上的配合。

7楼:毛宝宝

抗日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

形成原因:日本大举侵略中国,中国大部分领土沦陷,中华民族危亡。

抗战路线:国民党单纯依靠军队和**进行正面战场上的进攻,进行阵地战(代表:淞沪会战,松口会战)

共产党开辟的敌后战场依靠广大人民和军队抗战。进行游击战。

互相关系:互相支持,互相鼓励,一起对抗日本侵略者。

作用:结束中国多年内战,中**队枪口一致对外,开辟了抗日战场的新局面,为日后的胜利奠定坚实基础

结合中国抗日战争的史实,说明国民党正面战场同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的主要区别和相互关系。

8楼:威海博锐化机

相互关系:

1、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全民族团结奋斗的胜利。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

2、在抗战过程中,敌后战场由战略上配合国民党军队正面战场作战逐渐上升为抗日的重心,成为与日军作战的主战场。敌后战场为最终赢得抗战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历史性贡献。

主要区别:

1、在战略防御阶段发挥的作用不同:

在战略防御阶段(1937年7月7日—1940年),国民党正面战场曾发挥了较好的作用。1937年7月7日—1938年10月,国民党正面战场在抗战中发挥作用显著。

日军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原计划在短时间内灭亡中国,把攻击的矛头对准国民党军队主力和我国主要的政治经济中心地区,因此,这一阶段国民党正面战场是我国抗战的主战场。

敌后战场的开辟是由当时的国情军情决定的,配合了友军作战。全国抗战爆发后,由于敌小我大,决定了日军在中国占据的地域越大,其兵力就越不足,只能控制主要交通线和城镇,这样敌后广大乡村地带成了开辟抗日根据地的理想区域。

2、在战略相持阶段(1941年—1945年8月)作用不同:

这一时期,中国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国民党**对抗日比较消极。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随着日军作战重心逐渐由中国转移到南太平洋地区,日本对华采取巩固占领区的军事战略,把作战的重点对准敌后解放区;国民党**把战争的胜败完全寄托在美英盟军身上,对抗日十分消极。

敌后战场逐渐上升为抗日的主战场。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的对华政策发生了变化,对国民党由军事进攻为主、政治诱降为辅,改为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把主要兵力用于进攻敌后根据地。

3、在战略大**阶段(1945年8月后)的作用不同:

国民党正面战场急迫地抢占胜利果实。国民党对我军的**作战行动不但不予配合,反而采取了无理的阻挠和破坏,甚至还存在与日伪暗中勾结的行为。

敌后解放区战场是战略大**的出发地,也是争取抗战最后胜利的战略基地。敌后解放区历经劫难、条件非常艰苦,但具有人心向我、地域广阔、战场环境熟悉等得天独厚的、打击日寇的有利条件。

9楼:少室山达观子

①正面战场:以国民**为主,抗战初期抗击了侵华日军大部分,执行的是片面抗战路线,即单纯依靠**与军队,而不发动广大人民群众,其原因主要是蒋企图依靠英美支持,一举击溃日本,从而避免人民力量在抗战中强大而威胁蒋的统治。

②敌后战场:即中共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斗争,在战略防御阶段是抗战主战场,执行的全面抗战路线(1937年洛川会议),即动员全民族一切抗日力量争取抗战的胜利。陕甘宁边区是全国抗日根据地的指挥中枢和总后方,延安是中共**所在地。

2.两个战场的主要区别

①抗战路线不同:(略,见上)

②依靠的武装力量不同:前者是国民**的正规军,后者是中共领导的八路军和新四军及其他抗日武装。(从合作的情况来看,军队都属于国民**的编制)

③战场范围不同:前者在国民党统治区域,分若干战区;后者在日本占领区,创建抗日根据地,把敌人的后方变成抗日的前线。

④作战规模和方式不同:前者多是大兵团的大会战,以阵地的防御战为主;后者是小规模的伏击战,基本上是游击和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

⑤战略地位不同:(略,见上“概念解释”)

3.两个战场的主要联系

①两个战场的关系实际是国共两党携手合作关系的一部分,他们是相互依存的,其同仇敌忾,共赴国难,驱逐日寇的总目标是是一致的。

②在战略防御阶段,没有国民**的正面战场的积极抵抗,就没有共产党在敌后战场的迅猛发展;而没有敌后战场的迅猛发展,就没有战略相持阶段的迅速到来。

③在战略相持阶段,若没有正面战场的继续抵抗,就没有敌后战场反“扫荡”的胜利;而没有敌后反“扫荡”的胜利,正面战场就不可能坚持抗战到底,战略**也就不可能到来。

④在这场伟大的民族解放运动中,两个战场互相配合,都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10楼:匿名用户

主要区别:1,抗战路线不同。国民党正面战场推行了单纯依靠**和军队的片面抗战路线,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实行了动员和依靠全民族抗战的全面抗战路线。

2,作战方式不同。国民党正面战场主要是以阵地战为主的防御战,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主要是游击战和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3,战略地位不同。国民党正面战场在战略防御阶段是抗日主战场,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在战略相持阶段逐渐上升为抗日主战场。

相互联系:1,两个战场的关系,实际上是国共在军事上的共同抗日的合作表现。2,在战略防御阶段,正面战场的积极抵抗,为敌后战场的开辟创造了有利条件;而敌后战场的开辟,又为正面战场抗战牵制了日军。

3,在战略相持阶段,正面战场的继续抗战,客观上配合了敌后战场的反“扫荡”;敌后战场的抗战,有力地支援了正面战场的抗战到底。4,国共虽有摩擦,但两个战场相互配合,都为抗战胜利作出了贡献。 追问:

能不能再具体一些呀,再详细点,字数多一点呗! 谢啦 ! 回答:

一,主要区别:1,抗战路线不同:抗日战争开始后,由于日军的侵略严重危及国民**的统治,国民党军队比较积极地组织力量抵抗日军的大规模进攻,形成了国民党正面战场,国民党正面战场推行了单纯依靠**和军队的片面抗战路线。

抗战初期,日本把主要兵力用于国统区,为配合国民**正面战场的抗战,共产党开辟敌后战场。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实行了动员和依靠全民族抗战的全面抗战路线。2,作战方式不同:

国民党正面战场主要是以阵地战为主的防御战。在抗战初期,国民党正面战场是抗日的主战场。国民**组织了一系列的大规模会战,也正是由于正面战场的顽强抵抗才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迅速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

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主要是游击战和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洛川会议上,共产党制定了人民战争路线,即全面抗战路线。此后,八路军、新四军挺进敌后,发动群众,进行游击战争,开辟敌后战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共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此提供了经验。

3,战略地位不同:国民党正面战场在战略防御阶段是抗日主战场,抗日战争开始后,由于日军的侵略严重危及国民**的统治,国民党军队比较积极地组织力量抵抗日军的大规模进攻,形成了国民党正面战场。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在战略相持阶段逐渐上升为抗日主战场,抗战初期,敌后战场配合国民党正面抗战。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以后,敌后战场发展成为抗日战争的主战场,抗日根据地军民抗击了侵华的大部分日军和几乎全部伪军,成为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二,相互联系:1,两个战场的关系,实际上是国共在军事上的共同抗日的合作表现。

两个战场的关系实际是国共两党携手合作关系的一部分,它们相互依存,同仇敌忾,在驱逐日寇的总目标上是一致的。两个战场互相配合,共同为抗战作出了贡献。2,在战略防御阶段,正面战场的积极抵抗,为敌后战场的开辟创造了有利条件;而敌后战场的开辟,又为正面战场抗战牵制了日军。

在战略防御阶段,没有正面战场的积极抵抗,就没有敌后战场的迅速发展,而没有敌后战场的发展,就没有抗战相持阶段的到来。3,在战略相持阶段,正面战场的继续抗战,客观上配合了敌后战场的反“扫荡”;敌后战场的抗战,有力地支援了正面战场的抗战到底。在战略相持阶段,没有正面战场的继续抵抗,就没有敌后战场反“扫荡”的胜利,而没有敌后战场反“扫荡”的胜利,正面战场就不可能将抗战进行到底,战略**就不可能迅速到来。

4,国共虽有摩擦,但两个战场相互配合,都为抗战胜利作出了贡献。从整个抗战过程看,尽管国民党在后期消极抗战,积极**,但它始终坚持抗日的方针,没有妥协投降,从而保证了抗战的最后胜利。 提问者 的感言:

谢谢你的答案,你帮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