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经济学角度,婚姻的优势有哪些,从经济学的角度解析,人为什么要结婚

2020-11-26 11:47:10 字数 6036 阅读 9672

1楼:为正义而奋斗者

经济学以人类的自私本性为假设,是研究在资源约束条件下人们如何做出理性选择以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学问。用经济学的眼光看,婚姻是一种交易。从找对象到结婚的过程就是一个寻找目标市场、考察双方需求、认同商品交换条件直到签订交换契约的过程。

选择结婚和选择单身都是人们在成本与收益间权衡的一种理性的选择,结婚的目的在于希望从婚姻中获取最大效用。结婚给人带来的收益是十分明显的,婚姻的优势大体上可以归纳为五个方面:一是获得性的满足和情感的寄托。

婚姻可以使性伴侣长期化、稳定化,使性生活安全化,特别是在艾滋病威胁人类的今天,稳定健康的性伴侣对谁都有好处。二是通过男女互补,促进资源的充分利用,实现规模经济,获取规模经济效益。具有不同专业化优势的、在能力与收入方面存在差别的男女,通过婚姻的形式可以使双方的收益达到最大,是一个互补双赢的方案。

最明显的例子是,一个人和两个人的生活开销并没有太大的差别,比如住房和家具,一个人生活用一套,两个生活也是用一套。再比如男主外女主内,或者女主外男主内,要比每个人既主内又主外效率更高。三是互相提供信用,协调人力资本投资的收益。

比如一个人支持另一方做生意,最后实现总效用的增加。四是起到防灾保险的作用。比如一方生病了,有人照顾,并且在因生病的失业状态下有人支付医药费用。

印度农村流行女儿远嫁,明显具有防止农业欠收风险的功效,两亲家不在一个农业区,同时受灾的可能性较小,若一方遭灾另一方有能力接济。五是可以分享家庭商品增值。婚姻作为耐用消费品,具有逐渐积累增值的特点,在规模效应的推动下,婚姻的某些独特效用会逐步显现出来,比如情感的寄托、家庭的福利、知识和智慧的交融、小孩带来的乐趣等等。

从经济学的角度解析,人为什么要结婚

2楼:为正义而奋斗者

从经济学角度分析,择结

婚和选择单身都是人们在成本与收益间权衡的一种理性的选择,结婚的目的在于希望从婚姻中获取最大效用。

经济学以人类的自私本性为假设,是研究在资源约束条件下人们如何做出理性选择以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学问。用经济学的眼光看,婚姻是一种交易。从找对象到结婚的过程就是一个寻找目标市场、考察双方需求、认同商品交换条件直到签订交换契约的过程。

选择结婚和选择单身都是人们在成本与收益间权衡的一种理性的选择,结婚的目的在于希望从婚姻中获取最大效用。

结婚给人带来的收益是十分明显的,婚姻的优势大体上可以归纳为五个方面:一是获得性的满足和情感的寄托。婚姻可以使性伴侣长期化、稳定化,使性生活安全化,特别是在艾滋病威胁人类的今天,稳定健康的性伴侣对谁都有好处。

二是通过男女互补,促进资源的充分利用,实现规模经济,获取规模经济效益。具有不同专业化优势的、在能力与收入方面存在差别的男女,通过婚姻的形式可以使双方的收益达到最大,是一个互补双赢的方案。最明显的例子是,一个人和两个人的生活开销并没有太大的差别,比如住房和家具,一个人生活用一套,两个生活也是用一套。

再比如男主外女主内,或者女主外男主内,要比每个人既主内又主外效率更高。三是互相提供信用,协调人力资本投资的收益。比如一个人支持另一方做生意,最后实现总效用的增加。

四是起到防灾保险的作用。比如一方生病了,有人照顾,并且在因生病的失业状态下有人支付医药费用。印度农村流行女儿远嫁,明显具有防止农业欠收风险的功效,两亲家不在一个农业区,同时受灾的可能性较小,若一方遭灾另一方有能力接济。

五是可以分享家庭商品增值。婚姻作为耐用消费品,具有逐渐积累增值的特点,在规模效应的推动下,婚姻的某些独特效用会逐步显现出来,比如情感的寄托、家庭的福利、知识和智慧的交融、小孩带来的乐趣等等。

经济学角度分析婚姻? 10

3楼:旦蛋的幸福

婚姻;快乐和痛苦是孪生、有痛苦就会有快乐! 我认为;有爱!才有婚姻,有婚姻才会有家。

【家】有时候不是讲理的地方,家】是放松心情、释放压力的避风港, 是温柔的港湾,是婚姻以后的责任和义务!所以我说;痛苦和快乐是双胞胎 婚姻的灵魂应该是;珍惜、真诚、宽容、理解、善待、和包容…… 只要相互能够做到;理解、包容、和珍惜,那么;你们的婚姻会很幸福的

婚姻经济学:结婚为什么

4楼:匿名用户

婚姻的经济学解析●伊拉

5楼:匿名用户

几米在《结婚的意义》中写道:“我仿佛已经很久很久都没有听到有一个人说,他要结婚是因为很爱很爱一个人,因为想要和另一个人永远的在一起。”在“恋爱自由,婚姻自主”的朗朗乾坤之下,我们不约而同地希望所有的婚姻都是基于爱情,因为很爱很爱,想永远在一起,所以才结婚。

每当谈论到“谁跟谁结婚了”的时候,也总有一种修成正果的童话式结尾的感觉:王子与公主从此过上了幸福快乐的生活。然而,生活又不慌不忙地告诉我们,有些“很爱很爱,想永远在一起”的人,最后却又离婚了。

忽然想起了罗大佑的歌:“爱情这东西我知道,但永远是什么。”结婚,是基于令人神往的爱情也好,还是基于最现实不过的相依为命也好,都没有人能看到永远。

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你为什么单身

6楼:匿名用户

还没遇到合适的、离婚现象普遍也是让人畏惧结婚的一个因素因为,比较坚持宁缺毋滥,而现在人结婚普遍要求房车,不想因此影响自己的事业和梦想,所以单身族们都在为买房打拼呢。不想过早的被婚姻束缚、条件好的往往不喜欢将就!大城市房价和花费都相对较高!

请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为什么结婚离婚,他们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7楼:匿名用户

外部成本内部化,和公司的 合并差不多,从而提高效率,整合生产要素,降低交易成本。

用经济学理论解释人为什么会结婚 20

8楼:匿名用户

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这是人类得以延续的必须,同时结婚后组成的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元,每个人有相应明确的权利和义务,社会才能得以稳定有序地发展,于是形成了一套社会婚姻规则,每个人都必须遵守这套游戏规则。当然人们也有选择不结婚或不生育的权利,如果是自愿的选择我就不做分析了。

婚姻的核心元素之一是爱情,于是结婚不仅是共同生活的需要,(共同生活指的是家庭成员优势互补、互相配合,共同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共同分享生活的喜乐,这里指的是个人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情感交流、关怀的需要。社会以家庭为组成单元,于是就有了亲人与其它人的区别,在当今的这种社会制度下自然会产生信任危机,其它人并不是那么可信。

私有制使人类的私利性得以滋生,高科技的普及无奈地使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社会似乎变得越来越冷漠了。于是亲人就成为最值得信任,同时能得到最多真诚的爱的对象,尤其是夫妻之间,这种情感的需求越来越强烈。第三者或情人(不是指夫妻)就是不需要共同生活只要情感关怀的一种社会产物。

于是为爱而结婚的想法成为婚姻思想的主流,至少爱是人们潜意识里最深的渴望。年青的时候为之而兴奋,为之而追逐,精神恋爱成为爱的核心,所谓“为爱可以不要面包”就是最好的语言诠释。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社会属性增多,个人属性减少,(有人说:

年龄的增大就是精神自由的减少,年龄越大人会越不自由。)所谓人变得现实了,面包是前提,爱是滋养品,前提不能缺少,滋养品是需要的,没有了日子还得凑合着过。到了一定的年龄必须结婚了就结吧,这是生活的需要,为必须结婚而结婚,据数据统计这种婚姻的比重越来越大,称之为现实的婚姻。

这种现实的婚姻到底幸福吗?应该说它可以使人幸福,但为什么人们总是找不到幸福的感觉呢?什么是爱呢?

在人们的普遍概念中幸福就是有人爱,主要指有人爱着自己,也包括有人可以让自己爱。现代人的精神独立性越来越差,依赖性越来越强,仿佛一个人没法活了。事实上人的精神应该始终是独立自由的,人的灵魂是单独的,不断地独自感悟人生,超越人生,这也只有自己独自才能进行。

但现代人无法单独,只有孤独,于是得到爱的渴望非常强烈,没有了它无法生存。在生活中总是在等待,观望,时时感觉着恋人对自己是不是真爱,够不够体贴,能不能走入自己的内心深处去关心自己,懂自己,把这作为最大的精神寄托和幸福指标。有了面包又有了它想当然是可以结婚了,是幸福的婚姻。

如果有面包却没有这种感觉但结婚了那是不得不结婚,在人们的眼里是不幸福的。

既然人的精神是独立自由的,伴侣是与自己共同生活的时间最长的人,在生活上互相需要,在精神上爱人还是一个外人,他(她)永远无法走入自己的灵魂深处。所以每个人都得学会与自己相处,唯有这样才能让自己真正充盈起来,有信心、有勇气去走自己的人生之路,才能真正热爱生活,珍惜生命。我觉得这是人成为人的根本,一个人只有懂得爱自己,才会懂得什么叫爱。

当一个人精神独立、内心充盈时,就会去爱别人,影响别人。与恋人相处时,不会等待、企求对方爱自己,体贴自己,懂自己,美好的心境让对方感觉到生活的美,会自然地爱着对方,关心着对方,并从中找到幸福的第二感觉:爱着别人,(幸福的第一感觉是自我的成长)自己付出的爱与对方产生了共鸣,对方也用同样的方式爱着自己,于是得到了幸福的第三感觉:

被人爱着。

面包是重要的,但面包可以由两个人共同创造,于是面包未必是婚姻的前提,只是婚姻生活的必须。当然结婚前有面包自然是更好的了,如果没有那就两个人共同去创造吧。

你明白人为什么要结婚了吧,你了解怎么可以让婚姻生活变得真正的幸福了吧,你可以大胆地走入婚姻生活了吧,因为你已经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了,祝福你。

从福利经济学角度分析怎样理性选择婚姻

9楼:匿名用户

国民经济行业排列的有序化与经济矢量王见定【摘要】首次引进“自然资源指

数”概念,以此指数为依据,将国民经济各行业有序地排列起来,排列的结果揭示了行业之间的内在联系,将为**的各种**、决策提供强有力的可行工具。(内容简介:经济学新理论)联合国在1990年对国民经济各行业作过分类,苏联、美国、中国也作过类似分类。

尽管各国国情不同,但分类大致相同。经过多年的仔细考查,我们发现,行业的分类都在不同程度上依赖着一种东西,这种东西影响着各行业的发展。这种东西就是自然资源。

为了应用方便,我们引进“自然资源指数”,记为n(a),0<1.其中a是行业名称,n是英文自然资源的首字母,行业依赖自然资源越强,n(a)越接近“1”;行业依赖自然资源越弱,n(a)越接近“0”。跟据这种原则,我们把国民经济的各行业粗略地进行量化如下:

1-0.9:粮食作物种植业,蔬菜瓜类种植业,果树种植业,特种作物种植业,采种、育苗、植树造林、森林保护、天然林场经营管理、牲畜饲养、水产养殖、水产捕捞业0.

9-0.8:金属矿业、非金属矿业、木材采运业0.

8-0.7:电力、煤气、自来水生产和**0.

7-0.6:食品、饮料、烟草、纺织、缝纫、皮革、木材加工、家具、造纸、化学工业、治金工业0.

6-0.5:金属制品、非金属制品、机械、电气、电子、仪器仪表、交通运输设备0.

5-0.4:建筑业.

地质堪探0.4-0.3:

商业、仓储业、交通运输业、邮电通信0.3-0.2:

住宅、公用、服务0.2-0.1:

科研、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社会福利0.1-0:金融业、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以上分类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变化,在某阶段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注释:关于自然资源指数计算的说明自然资源的投入计算公式:n(a)=——————(以货币单位进行计量)总投入(1)自然资源是指土地、森林、矿产、能源等被人类利用进行生产从而为人类提供生存条件的天然物质的统称。

(2)由于一些行业直接利用自然资源,如各种种植、养植业、故计算比较简便。对于大多数行业都是间接利用自然资源,如烟草、造纸、治金工业,当然电子、计算机等行业就更是间接利用自然资源。这时分母的总投入很容易计算,但分子自然资源投入的计算则要从本行业的物质投入中逐次减去人力资源的投入。

(3)为了扣除物价变动因素,一般**固定在某一年份,并采取平均**。参考文献samueclsonandnordhaus:“economics”,12th,ed,mcgraw-hillco.

newyork,1985.parkins:“modem.

macroeconomics”,prenticehall,canada,1980.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译本,三联书店,1957.

克莱因:《凯恩斯的革命》中译本,商务印书店,1980.罗宾逊、伊特韦尔:

《现代经济学导论》中译本,商务印书店,1982.高鸿业、吴易乙:《现代西方经济学》,经济科学出版社,1990.

王见定:《国民经济行业排列的有序化与经济矢量》,第15届国际统计大会**集,土耳其,1997.王见定:

《社会统计学与数理统计学的统一》,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第157—159页。王见定、李颖伯:

《经济矢量的合成和资源的有效配置》,国际社会和经济发展大会**集,1998.

从经济学角度解释为什么允许排污权交易

1楼 匿名用户 排污权交易作为以市场为基础的经济制度安排,它对企业的经济激励在于排污权的卖出方 排污权交易。由于超量减排而使排污权剩余,之后通过 剩余排污权获得经济回报,这实质是市场对企业环保行为的补偿。买方由于新增排污权不得不付出代价,其支出的费用实质上是环境污染的代价。 排污权交易制度的意义在于...

西方经济学家是从哪些角度定义货币的

1楼 匿名用户 货币理论主要包括三块内容 货币供给 货币需求 货币传递机制。 米尔顿 弗里德曼是西方货币理论的主要代表人,其执掌的芝加哥学派又被称为 货币学派 。 弗里德曼的理论前提有两个 第一,稳定的货币需求函数。 v gnp m pq m 货币流通速度,衡量货币在一定时期内的周转速度 其稳定性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