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避三舍"中的"舍"中长度单位,在古代,一舍是多少里

2020-11-26 10:48:52 字数 6115 阅读 5055

1楼:匿名用户

舍在当时是计量单位,一舍为三十里

2楼:匿名用户

一舍等于15000米

3楼:匿名用户

一舍是三十里,一里是500米。

退避三舍的三舍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4楼:匿名用户

退避三舍的三舍是九十里的意思。

【解释】:舍:古时行军计程以三十里为一舍。主动退让九十里。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

【出自】:左丘明·春秋《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

【译文】:晋国和楚国交战,在中原相遇,主动退让九十里。

【近义词】:委曲求全、望而生畏、望而却步

【反义词】:针锋相对、锋芒毕露、长驱直入、争权夺利、挺身而出、你追我赶、以牙还牙、迎头赶上、周旋到底、迎难而上

5楼:東京饮品

“三舍”的意思是九十里。

释义:意思是主动退让九十里。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

读音:tuì bì sān shè

出处:《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

译文:一旦晋国和楚国交战,双方军队在中原碰上了,我就让晋军退避九十里地。

造句:至于我自己,哪怕看管地狱之门的三个头的怪犬也吓不住我,可是有人要请我作客,大摆筵席,那稳可以吓得我退避三舍,我认为这大约是客气地兜圈子暗示我以后不必再去麻烦他了。

6楼:魂牵梦萦

古代一舍三十里,三舍为九十里。

退避三舍:主动退让九十里,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

7楼:鸡扣小哥哥

退避三舍中“三舍”的意思为:古时行军计程以三十里为一舍,所以三舍则为九十里。

读音:退避三舍[tuì bì sān shè]释义:指主动退让九十里,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

造句她太泼辣,许多人见了她都要退避三舍。

惹他做啥?先退避三舍吧!

今天我是敬重他,所以退避三舍,别误以为我是在怕他。

今天对方来势汹汹,且让我先退避三舍,思谋良策。

他那势不可挡,排山倒海的气势摆出来,让人退避三舍。

8楼:匿名用户

古时候的长度单位~一舍等于30公里~三舍就是90公里

9楼:球球

古代三十里为一舍,三舍是三十里,泛指很远

成语“退避三舍”中,一舍等于多少?

10楼:眼儿无百合

30里

退避三舍,舍:古时行军计程以三十里为一舍,三舍代表:90里地。

成语退避三舍中的一舍是多少里?

11楼:娜娜姐

退避三舍,主动回避或退让,以免产生冲突。“舍”在古代行军打仗时,专用于衡量距离,一舍就是30里。这个成语的主人公是晋文公重耳,他避让的是楚**队,为什么要避让呢,是为了报恩,这得从重耳逃亡生涯说起。

那一年,晋国国君是晋献公,这个老头子身边有个妖艳贱货人称骊姬,跟历史上大多数君王一样,晋献公沉迷于美色无法自拔,结果就造成了历史上著名的骊姬之乱。从此,重耳就过上了悲惨的流亡生活,他一路上经历了数十个国家,基本上每个国家都不把重耳当人看,你想啊,一个逃亡在外的公子,如此落魄,当然不受人尊重了。重耳的性格也是在这些世态炎凉中被磨砺出来的。

后来,重耳又逃到了楚国。当时的楚国可是一个大国哦,但楚国国君并没有轻视重耳,反倒对他礼待有加,在一次宴会上,楚成王对重耳说:“你看,这十多年来,你到哪儿都不被重视,我却对你这么好,将来你如果回到晋国当了老大,怎么报答我呀?

”后来,重耳果然回到了晋国,是为晋文公。晋国在他的努力经营下,国力日隆,也成了不可小觑的强国。但是如果晋国想要称霸,还必须干掉楚国才好,于是,晋、楚两国就真的在战场上相见了。

楚国那边,是大将成得臣领兵,晋国这边则是重耳亲自指挥。两军刚一碰头,重耳就下令后退90里。军中将士都觉得这个重耳疯了,还没开始打呢就后退,这叫什么话。

重耳邪魅一笑,说你们不懂,我要报恩。重耳这一笑,被晋国战神先轸看到了眼里,他知道,这一退,晋国必胜:首先,从道义上来说,我方为君你方为臣,臣追君是为不义,战后要讲道理晋国也占上风;其次,我先让你90里,就像高手对决我让你三招一样,自己显得有风度了。

最重要的是,楚国本来就长途跋涉,再追击90里势必劳累不堪,而晋国越退离自己家大本营越近,后勤补给就越及时。这一退,退得天时地利人和都让晋国占全了,焉有不胜之理?果然,晋国大获全胜,重挫楚国,从此晋国走上了称霸之路,陆续吞并了周边几个效果,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12楼:匿名用户

“舍”在古代行军打仗时,专用于衡量距离,一舍就是30里,三舍就是90里。

13楼:橘贴画

成语退避三舍说的是当年晋文公信守承诺,在楚国和晋国兵戎相见时主动退避三舍的故事。

14楼:黑暗霸主霸鲨

“舍”在古代行军打仗时,专用于衡量距离,一舍就是30里。这个成语的主人公是晋文公重耳,他避让的是楚**队,为什么要避让呢,是为了报恩,这得从重耳逃亡生涯说起。最重要的是,楚国本来就长途跋涉,再追击90里势必劳累不堪,而晋国越退离自己家大本营越近,后勤补给就越及时。

这一退,退得天时地利人和都让晋国占全了,焉有不胜之理?果然,晋国大获全胜,重挫楚国,从此晋国走上了称霸之路,陆续吞并了周边几个效果,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15楼:梦醒时分缘何为

成语退避三舍中的一舍其实是30km。事实就是这样的。

16楼:五菱之角

晋国大获全胜,重挫楚国,从此晋国走上了称霸之路,陆续吞并了周边几个效果,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17楼:匿名用户

舍”在古代行军打仗时,专用于衡量距离,一舍就是30里

18楼:否羑泽丶亦良

一舍就是30里,可以说是很远的地方啊。公子重耳还是一个很讲义气的人。

19楼:cherry范

古时候一舍就是30里,退避三舍就是退让90里地。

成语“退避三舍”中,“一舍”是多少里?

20楼:匿名用户

退避三舍,主动回避或退让,以免产生冲突。“舍”在古代行军打仗时,专用于衡量距离,一舍就是30里。这个成语的主人公是晋文公重耳,他避让的是楚**队,为什么要避让呢,是为了报恩,这得从重耳逃亡生涯说起。

那一年,晋国国君是晋献公,这个老头子身边有个妖艳贱货人称骊姬,跟历史上大多数君王一样,晋献公沉迷于美色无法自拔,结果就造成了历史上著名的骊姬之乱。从此,重耳就过上了悲惨的流亡生活,他一路上经历了数十个国家,基本上每个国家都不把重耳当人看,你想啊,一个逃亡在外的公子,如此落魄,当然不受人尊重了。重耳的性格也是在这些世态炎凉中被磨砺出来的。

后来,重耳又逃到了楚国。当时的楚国可是一个大国哦,但楚国国君并没有轻视重耳,反倒对他礼待有加,在一次宴会上,楚成王对重耳说:“你看,这十多年来,你到哪儿都不被重视,我却对你这么好,将来你如果回到晋国当了老大,怎么报答我呀?

”后来,重耳果然回到了晋国,是为晋文公。晋国在他的努力经营下,国力日隆,也成了不可小觑的强国。但是如果晋国想要称霸,还必须干掉楚国才好,于是,晋、楚两国就真的在战场上相见了。

楚国那边,是大将成得臣领兵,晋国这边则是重耳亲自指挥。两军刚一碰头,重耳就下令后退90里。军中将士都觉得这个重耳疯了,还没开始打呢就后退,这叫什么话。

重耳邪魅一笑,说你们不懂,我要报恩。重耳这一笑,被晋国战神先轸看到了眼里,他知道,这一退,晋国必胜:首先,从道义上来说,我方为君你方为臣,臣追君是为不义,战后要讲道理晋国也占上风;其次,我先让你90里,就像高手对决我让你三招一样,自己显得有风度了。

最重要的是,楚国本来就长途跋涉,再追击90里势必劳累不堪,而晋国越退离自己家大本营越近,后勤补给就越及时。这一退,退得天时地利人和都让晋国占全了,焉有不胜之理?果然,晋国大获全胜,重挫楚国,从此晋国走上了称霸之路,陆续吞并了周边几个效果,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21楼:一个酸的柠檬

退避三舍的意思是成功退让90公里,按这个来算的话,一射应该就是指30公里,也就是60里。

22楼:赵瞬舜

退避三舍中的一舍,大概是有10米那么远,如果是三折的话应该有30米。

23楼:可靠的大卫杜瓦

这大约是现在的50km,所以退避三舍大约是150km。

24楼:萌萌不知道

其实对于那个时候呢,大概也就是30公里这样子,所以退避三舍也就是90公里。

25楼:夔恰子

当时的一舍其实是30里地吧,古代是很讲究的不是吗

26楼:风蜂蜜柚子茶

退避三舍的意思就是说,退避90公里,一舍就是30公里

27楼:共温存吧

退避三舍的总体意思就是退步90千米,所以呢,一舍应该就是30千米。

28楼:可以猜测的未来

几千年的中国历史和文化造就了成千上万的汉语成语。虽然习语通常只有四个简单的单词,但背后有一个有趣的历史故事。重耳回到晋国成为晋文公后,采取了富国强兵的一系列政策。

晋国的国力迅速增强。公元前634年,楚国的楚成王,集结了陈、蔡、郑、徐四个下属州来进攻宋国。宋承公立即派人去晋国寻求帮助。

晋文公有点不好意思,他想帮助宋国,因为当他最穷困潦倒的时候,是宋国接待了他自己,给了他一顿丰盛的饭菜,这对他很有好处。现在宋国的国王已经低下他的脸乞求自己,他于情于理都应该支援。但是,楚王对他也很好。

手心手背都是肉,心里是纠结万分。

所以他召集大臣一起讨论这件事。先轸将军最初和他一起流浪,是最有战斗力的,他认为楚国长期以来是**和令人垂涎的霸主。在这样一个国家,我们迟早要用刀相见。

宁早勿晚。这是最好的建立声望的机会。我们不能白白浪费它。

既然决定救人,晋文公就问如何解决宋朝的围攻。这时,一位大臣想出了一个主意。曹卫都与楚国密切相关。

最近,卫国也与楚国建立了密切的关系。如果我们出兵攻打曹国和卫国,那么楚**队一定会来救援,宋国的围攻就可以解决了。听到这里,晋文公认为这个主意不错,所以晋文公很快同意了这个计划。

公元前632年,晋文公任命先轸为元帅,晋军渡黄河攻打卫国。这一次楚军,已经打到宋朝都城绥阳,,忽然从卫国传来告急的消息,楚成王左思右想,卫国已经和楚国结了亲,要是见死不救实在说不过去,不得已只好把成得臣留下来继续攻打宋国,而自己亲自率领主力去救卫国。

大军走了一半的路程,突然又得报说,曹国的都城都已经被攻下了,曹国的军侯都被俘虏了,楚成王这个时候开始犹豫了,决定暂时撤回部队,回国以后又派人去通知成得臣从宋国撤回来。

可是成得臣是一个十分骁勇而又骄傲的将军,在他看来宋国眼看着就攻破了,怎么能在这个时候功亏一篑,所以他让使者回去禀告楚王,说等自己拿下宋都凯旋归来,如果真是碰上晋军了,将和他们决一死战。如果打败了,愿意接受军法处分。

成得臣他手底下有个将领出主意说,我们可以派人和晋军谈判,让他们恢复曹国和卫国的土地,如果他们答应了,我们就从宋国撤回来,假如他们不答应,宋国人都会怨恨他们,于是就派人去见晋文公。把这和平计划告诉晋文公。晋文公决定将计就计,通知曹卫两国,说愿意恢复他们的国家和土地,但是有个条件,你们必须和楚国断交,同时把使者给扣起来了,这样做其实就是为了激怒成得臣,果然消息传回去以后,成得臣暴跳如雷,破口大骂,非要和晋文公拼个你死我活。

成得臣立刻下令,撤去围困宋国的军队,立刻赶去与晋军的主力决战,楚国的先锋刚和晋军交战,晋文公就下令撤退,晋军向后撤了30里,楚军以为晋军是怕了,不打仗就撤了,于是紧追30里,晋文公看到楚军追上来,又下令在退30里。

这样接连三次,一直后撤了90里,晋文公那边已经率领主力撤到城濮,这才下令安营扎寨。晋文公之所以要撤,是因为当年晋文公流浪到楚国的时候,楚成王曾经和他开玩笑,问他回国以后该怎么报答他,晋文公当时的回答是,如果未来两国不得不打仗,那么我率军退避三舍。

那时,舍是一个单位词,一个舍是30里,三个舍是90里,所以后来有一个成语“放弃”,意思是自愿放弃以避免冲突。

现在这一幕真的发生在成得臣身上了,不知他是记性不好,还是根本没看出来,别人连退三次,他连追三次,把好好的和平机会都给追没了。接下来,他将面临的是春秋初期最残酷的一次大战城濮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