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涵和目标

2020-11-26 09:16:28 字数 5002 阅读 8720

1楼:匿名用户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只是农民全部脱贫,精准扶贫

如何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涵

2楼:浴火之凤

在新的世纪,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要建设一个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更全面的、发展比较均衡的小康社会。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涵义,可以从时间、空间和质量这三个方面加以理解和把握:

从时间上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要从一个起点开始不断向终点趋进的过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起点是从实现了“三步走”战略目标的第二步战略目标开始,即以人均国民生产总值800美元、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为起点;终点是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即到本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4000美元,基本实现现代化。

从空间上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可以分作空间结构和空间布局两个层次。在空间结构上,它是一个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环境等全面发展的目标,其基本要求是: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接受良好教育,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人与自然更加和谐;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足、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在空间布局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个发展比较均衡,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缩小,城镇人口比重超过50%,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家庭财产普遍增加,广大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的过程。

从质量上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个由低水平向更高水平趋进的过程。就是用大约20年的时间,使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人均超过3000美元,相当于当时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使我国进入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3楼:暗幽寻梦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涵,就是要建设一个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更全面的、发展比较均衡的小康社会。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涵义,可以从时间、空间和质量这三个方面加以理解和把握:

从时间上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要从一个起点开始不断向终点趋进的过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起点是从实现了“三步走”战略目标的第二步战略目标开始,即以人均国民生产总值800美元、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为起点;终点是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即到本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4000美元,基本实现现代化。

从空间上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可以分作空间结构和空间布局两个层次。在空间结构上,它是一个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环境等全面发展的目标,其基本要求是: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接受良好教育,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人与自然更加和谐;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足、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在空间布局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个发展比较均衡,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缩小,城镇人口比重超过50%,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家庭财产普遍增加,广大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的过程。

从质量上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个由低水平向更高水平趋进的过程。就是用大约20年的时间,使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人均超过3000美元,相当于当时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使我国进入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如果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涵和目标 40

4楼:透明冰冰

所谓全面的小康社会,不仅是解决温饱问题,包含经济、政治、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四个方面。

5楼:匿名用户

不是如果,是如何啊!

如何正确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科学内涵?

6楼:古巴

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是建设一个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一个更高水平的、更全面的、发展比较均衡的小康社会。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是与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相统一的目标,符合我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符合人民的愿望。

党的十七大报告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五个新要求:

一,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转变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二〇二〇年比二〇〇〇年翻两番。站在新的起点上,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上努力争先。

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农牧业产业化步伐,缩小区域、城乡发展差距,统筹兼顾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保护,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大道路、水、电和工业园区等工业基础设施建设,引进大项目落地,形成具有实力的工业产业,切实推动地方经济的良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居民消费率稳步提高,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的增长格局。城乡、区域协调互动发展机制和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城镇人口比重明显增加。

二,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第一,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社会主义愈发展,民主也 愈发展。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社会发展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广大人民群众的民主意识普遍增强,政治参与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提高。第二,更好保障人民权益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内在要求。更好保障人民权益,最根本的要靠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更好保障人民权益,要靠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第三,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大任务。公平正义不论是作为价值、原则,还是作为制度、规则,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在的本质的要求。

三,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加强文化建设是提高全民族整体素质的重要途径。邓小平同志指出,“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能不能坚持,经济能不能快一点发展起来,国家能不能长治久安,从一定意义上说,关键在人”。

当今世界,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越来越表现为教育科学发展水平和民族综合素质的竞争。我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如何不断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巨大的人力资源优势,把人口大国建设成为人才大国,直接关系我国现代化建设和民族复兴的顺利实现,这也是我们党在中国执政必须重视和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

加强文化建设,有利于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觉悟,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有利于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加快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不断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

四,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更加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形成,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积极扩大社会就业。

就业是民生之本,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以扩大就业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制定实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政策,把扩大就业作为统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关键结合点,形成经济发展与就业岗位和劳务输出同步增长的机制,努力实现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良性互动发展。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高度重视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卫生保健需求,全面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加快卫生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建立健全公共卫生管理和监督体系,强化对食品、药品、餐饮卫生的监管,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安全。

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数,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改善城乡居民生活。以完善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失 业保险为重点,扩大保险的社会覆盖面,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确保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失业保险金和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切实保护妇女、儿童、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的合法权益,进一步完善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基本保障低收入阶层的基本生活。

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坚持治穷与治愚并举,大力推广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异地扶贫开发、小额信贷、对口帮扶、结对帮扶、劳务输出等行之有效的扶贫方式,创新扶贫机制,不断改善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

五,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 运用**、税收、财政、信贷、收费、保险等经济手段,影响市场主体行为。

1、绿色税收。要对开发、保护、使用环境资源的纳税单位和个人,按其对环境资源的开发利用、污染、破坏和保护的程度进行征收或减免。

2、环境收费。提高排污收费水平,在资源**改革中充分考虑环境保护因素,以**和收费手段推动节能减排。

3、绿色资本市场。在间接融资渠道,推行“绿色贷款”,对环境友好型企业或机构提供贷款扶持并实施优惠利率。

4、生态补偿。要完善发达地区对不发达地区、城市对乡村、富裕人群对贫困人群、下游对上游、受益方对受损方、“两高”产业对环保产业进行以财政转移支付手段为主的生态补偿政策。

5、排污权交易。利用市场力量实现环境保护目标和优化环境容量资源配置,降低污染控制的总成本,调动污染者治污的积极性。

6、绿色**。必须改变单纯追求数量增长,而忽视资源约束和环境容量的发展模式,平衡好进出口**与国内外环保的利益关系。

7、绿色保险。其中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最具代表性。 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

7楼:匿名用户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

第一,要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第二,要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三,要继续深化改革开放。

第四,要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

第一,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第二,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

第三,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

第四,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

第五,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精准扶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反映了国家什么发展观念

1楼 短笛不孤独 反映了只要钱给 bai够,du明天就能共产主义的发展观念zhi。给dao钱脱贫就是典型的只内 看表面不看容本质,不符合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今年给钱脱贫了,明年钱花完了呢?还要给钱?? 一直给到死??就目前来看,治标不治本。2020年1月1全面进入小康,2021年1月1就得从小康社会里...

如何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和目标任务

1楼 随风吹去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 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面总结了改革开放35年来的伟大历程,明确指出 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 ,强调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

如何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和目标任务

1楼 匿名用户 7月1日,中来央全面深化改自 革领导小组召开第十四次会议。会议强调,生态环境保护能否落到实处,关键在领导干部。要坚持依法依规 客观公正 科学认定 权责一致 终身追究的原则,围绕落实严守资源消耗上限 环境质量底线 生态保护红线的要求,针对决策 执行 监管中的责任,明确各级领导干部责任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