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灵运对中国的文化有哪些贡献,南怀瑾对中国文化的主要贡献有哪些?

2020-11-17 20:19:42 字数 5039 阅读 8292

1楼:张燕杰

谢灵运的诗歌虽不乏名句,他的诗文大都是一半写景,一半谈玄,仍带有玄言诗的尾巴。但尽管如此,谢灵运以他的创作极大地丰富和开拓了诗的境界,使山水的描写从玄言诗中独立了出来,从而扭转了东晋以来的玄言诗风,确立了山水诗的地位。从此山水诗成为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一个流派。

  对于自己的才华,谢灵运曾说过一句很狂放的话:“天下才共一石(即十斗),子建(即曹植)独占八斗,吾占一斗,天下才共分一斗”。   谢灵运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山水诗人,善于用富艳精工的语言记叙游赏经历、描绘自然景物,多有形象鲜明、意境优美的佳句,对唐代的诗歌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南怀瑾对中国文化的主要贡献有哪些?

2楼:释妙慧

浅见:首先对中华文化的正本清源。文化思想在流传过程中,它的本义或致缺失,或被无意·有意扭曲,中华文化到现在的很多精义已经失去。

南先生对传统文化经典的讲解,以经解经,以史解经,起到了正本清源的贡献。请恭读《论语别裁》,《老子他说》等,自能体认;

再者,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胸怀。南先生在述及孔子学说与《论语》的价值时言:“无论在任何时代,任何地区,对它的原文本义,只要不故加曲解,始终具有不可毁的价值,后起之秀,如笃学之,慎思之,明辨之,融会有得而见之于行事之间,必可得到自证。

”而且中华文化善能吸收优秀的外来文化,而使其融入自身体系。如南先生曾经派其**到美国去提倡孝道,学习西方文化,并预言二十一世纪是中华文化的世纪。

三者,推动中华文化的复兴。南先生一生不辞劳倦,披肝沥胆,办学讲学,勉励后学,提倡儿童读经等等,推动着中华文化的复兴。

3楼:匿名用户

怀瑾先生是享誉海内外的国学大师,由于研究工作的关系,我拜读过南先生的一系列著作,感触良多。南先生的思想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释、道三家打通,内容涵盖古今,他的这部新作《现代学佛者修证对话》在谈论佛学佛法的同时也涉及到了儒家思想中的宋明理学等诸多方面,可以说是一部博采众家之长的著作。

4楼:匿名用户

一生励志于弥合中国文化从解放到改革开放时期的大断层,直到晚年还开办了大学堂。

5楼:

在理论上对儒道释有一个很好的融合;实证上,对于佛学的传承被奉为维摩诘。

谢灵运的诗历史贡献

6楼:你我悖道各苍凉

谢灵运少即好学,博览群书,工诗善文。其诗与颜延之齐名,并称“颜谢”,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的山水诗派,他还兼通史学,擅书法,曾翻译外来佛经,并奉诏撰《晋书》。明人辑有《谢康乐集》。

7楼:mr荞

建安以后近百年问,在晋、宋人物崇尚老庄、清谈玄理的世风影响下,玄言诗充斥诗坛。这些诗“理过其辞,淡乎寡味”(钟嵘《诗品序》),委实令人生厌。到义熙中,“仲文始革孙、许之风,叔源大变太元之气”(《宋书·谢灵运传论》),于是“庄老告退 而山水方滋”(《文心雕龙·明诗》)。

山水诗是魏晋南北朝文学的重大收获,也是诗歌史上一件值得大书特书的事。它的出现固然如刘勰所说,乃是由于“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

8楼:仲商效

谢灵运在开创中国山水诗题材方面的贡献。山水诗的出现和蔚为大观,是文学史上的一件大事。如果没有魏晋南北朝人开辟的山水诗园地,没有谢灵运开创的山水诗派,唐人的山水诗就不一定能如此迅速地成熟并登峰造极。

从这一点上来说,谢灵运的诗拉开了唐朝诗歌盛世的帷幕。

9楼:匿名用户

谢灵运诗与颜延之齐名,并称“颜谢”。谢灵运所开创的山水诗,把自然界的美景引进诗中,使山水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他的创作,不仅把诗歌从“淡乎寡味”的玄理中解放了出来,而且加强了诗歌的艺术技巧和表现力,并影响了一代诗风。

鲍照的乐府诗,唱出了广大寒士的心声,他在诗歌艺术上的探索与创新也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在山水诗产生与发展的过程中,杨方、李颙、庾阐、殷仲文和谢混等人,都曾有过一定的贡献。但真正大力创作山水诗,并在当时及对产生巨大影响的,则是谢灵运。

中国文化对世界文化做出的贡献有哪些 15

10楼:匿名用户

中国文化发展对世界的贡献

●为公众生产和提供健康而丰富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标志,也是实现联合国倡导的提高人类发展指数的重要基础条件。经过多年改革开放,在中国**的不懈努力和全社会的共同推动下,中国的文化产品获得了极大的丰富,不断提升了公民文化权利实现的质量和水平

●中国的文化发展是建立在传承民族和人类文化遗产的基础上的。传承和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保护民族文化遗产,已经受到了中国社会各界的重视。这不但对于中华民族的振兴大业具有深远的意义,而且对于人类文化多样性的保护,也是重要的贡献

●中国的文化发展,是在与世界各国广泛交流、积极参与全球文化市场竞争的条件下的。中国本土文化实力的增强,有力地提升了中国文化融入世界的数量和质量,使中国逐步成为全球文化产品的主要生产国之一,又推动了中国文化为人类的进步作出比较大的贡献

第二届世界中国学论坛于2006年9月21-22日在上海举行。它以“中国与世界:和谐、和平”为主题,吸引了400余名中外学者会聚一堂,同台切磋。

在论坛的诸多议题中,中国文化发展对于世界的贡献,成为各国学者注目的一个焦点。而恰在此前,中国第一个文化建设的中长期规划——《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正式颁布,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文化发展对世界的贡献,做出了重要的诠释,也勾勒出2006-2010年期间中国文化发展的宏大前景。

第一,中国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在这样一种新的文化发展观指引下,中国以一个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实力和基础设施,在比较短的时间内,推动了文化产品的稳步和持续增长,大大提升了全社会的文化财富,使文化发展的水平与我国的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相适应,从而为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了独特而重大的贡献。

为公众生产和提供健康而丰富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标志,也是实现联合国倡导的提高人类发展指数hdi的重要基础条件。经过多年改革开放,在中国**的不懈努力和全社会的共同推动下,中国的文化产品获得了极大的丰富。尽管中国在2005年的人均gdp还只是1700美元左右,但是,中国各级**、企业、组织和个人把大量资源投入到文化建设中,初步建立了一个常年提供大量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体系,实施了以四大重点工程为骨干的公共文化基础建设,包括“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村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流动综合文化服务车”等,大大拉近了城乡文化发展差距,到2004年全国仅公共博物馆数量就达到1600多个,公共图书馆数量达到2800多个,电视人口覆盖率达到95%以上。

第二,中国的文化发展贯彻“以人为本”的宗旨,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既保障了公民的文化权利获得基本的实施,关怀和满足绝大多数人的文化消费需求,又积极发展科技含量高、服务效率高、传播范围广的新型文化项目和服务内容,不断提升了公民文化权利实现的质量和水平。

正如中国等国家共同签署的联合国《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家公约》等文献所强调的:公民的文化权利是一个十分广泛而不断发展的概念,它包括:1,公民享受文化成果的权利,即文化权利的普遍性;2,公民参与文化活动的权利,即文化权利的主体性;3,公民文化创造的权利,即文化权利的创造性;4,公民的文化成果受到保护的权利,即文化权利的不可侵犯。

这些公民文化权利的实现,不但要依靠完善的文化法律和法规,建设大量的文化基础设施,而且要培养大批的高层次文化艺术人才,开发和创新优秀的文化艺术产品,才能体现一个国家的文化创造力、文化培养力、文化普及力和文化消费力。《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肯定了近年来保障公民文化权利的一系列有效措施,并且在创新提升、前瞻发展和关怀群众、服务基层这两个相辅相成的方面,都作出了更加系统、更加有效的部署。这方面既包括设立“国家文化杰出贡献奖”、国家“知识资源数据库”出版工程、在2008年开播地面数字高清晰度电视等重大项目,而且包括第一次提出和实施为低收入和特殊社会群体提供“文化低保”等举措。

可以预料,“十一五”期间中国文化的发展,既如灿烂彩虹,飞架云端,又如春雨潇潇,渗入田野。

第三,中国的文化发展是建立在传承民族和人类文化遗产的基础上,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多年努力,传承和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保护民族文化遗产,已经受到了中国社会各界的重视。这不但对于中华民族的振兴大业具有深远的意义,而且对于人类文化多样性的保护,也是重要的贡献。中国自1985年成为《世界遗产公约》缔约国之一,参与了联合国教科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的工作,从白山黑水到南海之滨,全国许多部门、团体和民众投入了物质性和非物质性遗产的保护工作,到2005年底,中国已拥有物质类世界遗产(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31项,非物质类世界遗产2项。

这33项世界遗产使中国成为全球拥有最多世界遗产的国家之一。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1995年)中所说:“文化的创造性是人类进步的源泉。

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对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国家和地区对多元文化的包容性,是它的创意和创新活力的资源之一。丰富的文化遗产蕴涵着前人智慧的丰富密码,将成为人类后代不断开发的社会财富。

第四,中国的文化发展,是在与世界各国广泛交流、积极参与全球文化市场竞争的条件下的。尤其是跨入21世纪以来,中国加入wto,中国内地与香港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中国与东盟自由**区(cafta)等跨境、跨国经贸合作模式和关系的建立,为中国深化对外文化交流,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加快了中国文化的“走出去”步伐,反过来说,中国本土文化实力的增强,有力地提升了中国文化融入世界的数量和质量,使中国逐步成为全球文化产品的主要生产国之一,又推动了中国文化为人类的进步作出比较大的贡献。

中国文化的发展,使得亿万中国人民可以在高起点上理解和迎接世界文化的优秀成果,从1990年代以来,《悲惨世界》、《猫》、《狮子王》等世界著名**剧、世界三大男高音等顶级**家、费城交响乐团等世界著名艺术团体纷纷在中国演出,获得了很多知音。与此同时,中国的优秀文化艺术作品,也纷纷走向了世界的舞台。如从1997年开始,以“为中国喝彩”为主题的大型**歌舞晚会先后在美国、俄罗斯、英国、希腊、南非、日本、法国、巴西等国举办。

而依托于中国生产的服装、设备、餐饮、礼品、玩具、文具、家具等的大量出口,融合在产品中的中国文化内涵也在全球获得了广泛的传播。

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文化政策促进发展行动计划》(1998年)所说:“发展可以最终以文化概念来定义,文化的繁荣是发展的最高目标。”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的文化发展成果,不但造福了亿万中国人民,而且为21世纪人类的文化发展提供了深远的启发和宝贵的经验。

楼主贡献太多不得不长 摘抄一下吧 有不需要的 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