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内容及意义

2020-11-26 08:50:04 字数 5681 阅读 9168

1楼:凡人侃史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为主的资产阶级性质的人民民主革命。它的目标是无产阶级牢牢掌握革命领导权,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并及时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政治路线。1939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首次明确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个科学概念,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任务、性质、动力和前途等问题,作了全面而深刻的论述,并把新民主主义革命概括为“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1948年,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第一次全面、系统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总政策,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这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完整的科学表述。

这条总路线包含了以下方面的内容:一是革命的目标。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直接目标是改变买办的封建的生产关系以及腐朽的政治上层建筑。

它的根本目标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二是革命的对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

三是革命的动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包括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四是领导力量。

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由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中国共产党领导。五是革命的具体步骤。基于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

第一步,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的新民主主义国家;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社会。六是革命的性质。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性质不同,它仍然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但它与社会主义革命又是互相联系、紧密衔接的,中间不容横插一个资产阶级**。

只有认清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和联系,才能正确领导中国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为党的各项工作确立了总的指导方针。在这条路线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并为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创造了必要的前提和条件。

影响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也发生了巨大的影响。中国革命的胜利,是十月革命胜利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最重大的事件。它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使帝国主义殖民制度遭到一次致命的打击,从而大大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

中国从帝国主义统治的后方基地变成了反帝斗争的前哨阵地,大大增强了世界反帝国主义反殖民主义的力量。中国革命的胜利,大大激励了许多类似中国这样遭到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剥削压迫的国家的人民,增强了他们斗争的信心和决心;它对国际局势的发展和世界人民的革命斗争也具有深刻而久远的影响。

试述符合中国国情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内容及其现实意义

2楼:打开窗户说良话

1、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内容:包含中国革命的发展阶段、性质和国体政体等问题。

(1)关于中国革命的发展阶段问题,毛泽东指出中国社会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革命的进程必须分两步走,第一步是民主主义的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的革命。

(2)在革命的性质问题上,毛泽东认为中国的民主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社会世界革命的一部分。

(3)在革命的领导权问题上,毛泽东认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者只能是中国的无产阶级及其先锋队——中国共产党。

(4)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国家构成和政权组织,毛泽东认为它只能是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一切反帝反封建的人们联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2、现实意义:中国共产党走出的这条正确的道路,取得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胜利,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实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胜利;增强了中国人民的信心,为新中国的建设奠定基础。

3楼:把我王老吉撂下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走出了一条不同于**十月革命的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1.对中国革命道路的艰辛探索

中国共产党是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建立的,党成立以后,成为共产国际领导下的一个支部。从建党到国民革命,党基本上是按照**革命的模式开展工作的,即以城市为中心,把工作重心放在城市工人运动和民众运动方面,同国民党建立统一战线,兴起了轰轰烈烈的大革命。

大革命失败以后为了挽救革命,中国共产党在各地相继举行了若干次起义,但大都归于失败。这些起义,特别是中心城市武装起义的厄运无不证明:在国民党拥有强大武力的情况下,企图通过城市武装暴动或攻占大城市来夺取革命的胜利是不可能的。

在当时中国的条件下,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企图攻占或坚守大城市,只能导致惨重的失败。

城市为中心的武装起义的失败使得正在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的中国共产党人不能不思索这样的问题,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城市为中心的武装斗争,为什么还是失败呢?中国革命的新道路到底在**?

对这个问题,当时许多共产党人都在积极思考,努力探索。首先作出回答的是毛泽东。当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部队进攻长沙遭受严重挫折,夺取长沙已无希望之时,毛泽东表现了他善于从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的创新精神,当机立断,力主放弃进攻长沙,向农村进军。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到达了井冈山,开始了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这次转移,不仅保存了秋收起义的革命力量,而且把革命斗争的目光转向了农村。从进攻大城市转向农村进军,成为中国革命具有决定意义的新起点。

毛泽东等人虽然在实践中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但在理论上还没有为全党所认识和接受。这一方面是由于在20世纪20年代后期和30年代前中期,中国共产党内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坚持“左”倾错误的领导者受“城市中心论”的影响,看不到农村革命根据地的重要地位,热衷于发动城市暴动。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根据地的艰苦的物质生活条件,加上敌人对根据地的严密封锁和不断“围剿”,给根据地的建设造成了极大的困难,致使一部分红军将士产生了“红旗到底能打多久?

”的疑问。因此,中国革命究竟应该走什么样的道路?在远离中心城市的农村和山区建立起来的红色政权能不能长期存在和发展?

不回答这些事关革命道路和前途的问题,中国革命就不能前进一步。为了回答这些问题,1928年10月和11月,毛泽东先后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两篇文章,总结了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经验,第一次从理论上科学地阐明了农村革命根据地发生、发展的原因和条件,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奠定了关于农村包围城市道理论的基础。

1930年1月,毛泽东发表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在“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基础上,把根据地的发展和夺取全同胜利联系起来,提出把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移到农村、以农村为中心的思想,从而在理论上产生了新的飞跃。遵义会议后,随着党对农村革命根据地重要性认识的深化,从1936年12 月至1939 年12 月,毛泽东又发表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新阶段》、《战争和战略问题》、《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共产党人》 发刊词》等文章,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全国政权革命道路的理论。

2.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依据及其内容

(1)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要性

第一,中国不是一个民主的国家,而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在内部没有民主制度,而受封建制度压迫;在外部没有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压迫。因此,无议会可以利用,无组织工人举行罢工的合法权利。在这种情况下,共产党不可能利用和平道路实现自己的目的。

(宋教仁被刺杀,京汉铁路工人罢工遭镇压)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只能是武装斗争,以革命的武装反对反革命的武装。

第二,中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大国,农民在全国总人口中大约占80%。农民(主要是指贫农和中农)是中国革命最广大的动力,是无产阶级天然的和最可靠的同盟军,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

无产阶级只有深入农村,开展土地革命,解决农民土地问题,调动农民革命的积极性,和农民结成坚固的联盟,才能领导革命达到胜利。

第三,中国革命的敌人,强大的帝国主义及其在中国的反动同盟军,总是长期地占据着中国的中心城市,如果革命队伍要坚持奋斗,要准备积蓄和锻炼自己的力量,并避免在力量不够的时候和强大的敌人作决定胜负的战斗,就必须把落后的农村改造成先进的巩固的根据地,造成军事上、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的伟大的革命阵地,借以反对利用城市进攻农村区域的凶恶敌人,借以在长期战斗中逐步地争取革命的全部胜利。这样,农村革命根据地就作为了夺取全国胜利的出发点。

(2)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可能性

毛泽东指出:“一国之内,在四周白色政权的包围之中,有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红色政权的区域长期地存在,这是世界各国从来没有的事。这种奇事的发生,有其独特的原因。

而其存在和发展,亦必有相当的条件。”(《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48-49页)这就是:

第一,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由于近代中国经济发展不平衡,没有统一的资本主义经济,自给自足的地方性农业经济广泛存在,这就为红色政权的存在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由于近代中国政治发展不平衡,广大农村是反动统治的薄弱环节,而农民又是革命的主力军,这又使红色政权获得了深厚的阶级基础;由于几个帝国主义国家的间接统治和互相间的斗争,造成了军阀割据的局面和连绵不断的军阀混战,这又使红色政权获得存在和发展的缝隙;由于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国,特别是广大的农村地区,为革命力量提供了极大的回旋余地,“东方不亮西方亮,黑了南方有北方”,即使在局部遇到严重的困难和挫折,革命力量仍能在其他地区或其他方面得以恢复和发展。上述这些中国的特殊国情,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

第二,革命的广泛影响和良好的群众基础。红色政权首先发生和能够长期存在的地方,往往是在那些受过国民革命影响,曾经有过高涨的革命群众运动的地方,即湘、鄂、赣、粤等地区。这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必备客观条件。

第三,全国革命形势的不断向前发展。国民革命失败后,引起中国革命的基本矛盾一个也没有解决,全国革命形势是继续向前发展的,全国都布满了干柴,革命的星星之火,必将成为燎原之势。这是中国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客观条件。

第四,有相当力量的正式革命武装。如果只有赤卫队没有正式红军,便不能对付反动派,难以打败敌人的军事“围剿”,红色政权则不能坚持和发展。所以,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必要主观条件。

当时作为革命武装骨干力量的红军发展很快,请看一段录像(录像:红军成长壮大)。

第五,共产党的领导及其正确的政策。共产党组织的坚强有力和各项政策的正确执行,这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关键性的主观条件。

(3)“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毛泽东在回答了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发展的条件基础上,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以工人阶级为领导

以农民为主力军

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

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

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基本依托

“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就是在工人阶级及其政党领导下,发动和组织广大农民,把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三者密切结合起来的思想。

武装斗争是“工农武装割据”的主要斗争形式。所谓割据,必须是武装的。不建立强大的红军和没有红军战争的胜利,土地革命就没有保障,农村革命根据地也不能存在和发展。

土地革命是“工农武装割据”的中心内容。只有实行土地革命,才有可能把农民主力军充分发动起来,摧毁帝国主义和封建地主阶级反动统治的基础,红军和红军战争才能得到广大农民支持,根据地才能得到巩固和发展。

农村革命根据地是“工农武装割据”的战略阵地。革命根据地是进行武装斗争和实行土地革命的依托。没有根据地,武装斗争就是流寇主义,无立足之地。

没有根据地,土地革命就无法开展。因此,只有把农村建设成先进的、巩固的革命根据地,才能与占据着中心城市的敌人进行长期有效的斗争。

3.中国革命道路理论的意义

(1)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是指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唯一正确的理论。

(2)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要的方**意义。

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必要性及重大意义

1楼 匿名用户 1 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内容 包含中国革命的发展阶段 性质和国体政体等问题。 1 关于中国革命的发展阶段问题,毛泽东指出中国社会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革命的进程必须分两步走,第一步是民主主义的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的革命。 2 在革命的性质问题上,毛泽东认为中国的民主主义革命...

毛泽东第一次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科学概念的著作是

1楼 衡水游龙 1939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第一次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和总路线的内容。 1939年12月,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指出 现时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已不是旧式的一般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这种革命已经过时了,而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

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的思想政治

1楼 小海 政治工作,亦称为思想政治教育,是研究人的政治思想和行为的活动规律,提高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能力的工作。这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党的一大特点和政治优势。 生命线一词,最早出现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由红军总政治部主任王稼祥提出。以后,毛泽东 周恩来 朱德等人多次重申。1955年,毛泽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