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楼:江淮一楠
中国创新人才的缺少不仅是因为中国的家庭教育问题,学校和社会都存在问题。创新人才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
培养大批创新人才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时代的迫切需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人口、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加大,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都凸显了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中国未来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靠人才,基础在教育。”因此,贯彻和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努力促进各类创新人才的竞相涌现,全力提升创新人才培养质量,已成为各级各类高校的主要任务。
第一,创新人才培养要分类型,地方高校是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主阵地。
《教育规划纲要》指出,要“努力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这些不同层次的人才都包含着创新人才,既包括一流的思想家、科学家、理论家和能够发明创造的研究型或学术型人才,也包括大量具有创新思维、推广新思路、扩散新技术的应用型人才,还包括规模庞大的能够应用新技术、新方法解决具体问题的技能型人才。换句话说,创新人才的培养是分类型的。
不管哪类创新人才,其核心要素都是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无论是学术型人才、应用型人才、还是技能型人才,都需要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去武装,只不过不同行业、不同岗位所需要的创新人才的类型和培养的侧重点有所不同罢了。也不管是哪类创新人才的培养,其本质特征均在于要着力培养学生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人格,为其以后成为各行各业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创新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应该说,当前,我国已逐渐建立起培养学术型人才、应用型人才、技能型人才的高等教育分类办学体制。
对学术型人才培养来说,我们在精英教育阶段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技能型人才则在积极的政策推动下也取得一定成果。唯独对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方式、方法还不够明确。但是,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认为,只有在造就了大批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基础上,才能造就大量拔尖创新人才,这是“人才金字塔”定律。
根据我国高校类型及发展走向,地方高校已成为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主阵地。根据教育部发展规划司教育事业2007年统计数据分析:从高校数目看,地方高校1797所,占全国高校1908所的94.
2%;地方本科院校634所,占全国740所本科院校的85.7%。从高校学生数看,地方普通高校本、专科在校学生1716.
8万人,占全国总数的91.1%;地方普通高校本、专科招生522.8万,占高校招生总数565.
9万的92.4%。又据教育部《2009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09年,全国普通高校增加到2305所,其中本科院校增加到1090所;全国普通本、专科在校生增加到2144.
66万人,其中本科院校增加到639.49万人;全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4.2%。
这些新增院校全部是地方院校,新增在校生和招生数也几乎全部由地方院校来承担。
这些数据说明,在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走向大大众化教育的跨越式发展的过程当中,在人才培养模式和类型由单一的学术型人才培养模式和类型向学术型、应用型、技能型等多模式、多类型转型的过程中,地方高校直接承担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任务,也直接承担着经济社会转型对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需求的主要任务。因此,地方高校是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主阵地,没有地方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普遍提高,也就不可能有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实现。
为什么中国缺乏创新人才?
2楼:匿名用户
我们有太多时候都在被动选择,从小大人们就教导我们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我们就这样被他们灌输了各种理念,存于潜意识之中。进入学校之后,更是近乎填鸭式地告诉你,这个世界是什么样的,怎么发展的,等等。而等你可以真正去认知这个世界时,脑中全是那些“真理”。
在这样的情况下,又怎能真正观察并思考眼中的世界呢?而当这个世界在眼中定型时,我们就失去了那种“概念型”的活法,只能成为“现实型”的人了。这种情况下的我们就只能默念着“规则”,成为一个“现实”的人,活像四项法则下的数字。
当然也不再渴求去改变这个世界,于是我们就这样混混沌沌地活着,本能地去吃喝,仿若一个过客。这样的活着,你又怎能奢求他去改革抑或创新呢? 而我们如果不在当下醒悟,去打破并无视那些“规则”,那,我们将渐渐地成为在历史中出现过却永远无法书写历史的人,百年之后,无人记得你。
岂不可悲?能寻得活路在于有关系、有背景,否则只有饿死的出路。而且以中国精英高级知识分子的素质、能力,何来创新,都是诈骗而已。
最成功的就是抄袭模仿国外的皮毛,玩弄商业噱头,糊弄消费者,炒作题材,套取股民的血汗,挥霍国家资源。
稍微有点真知灼见、勇于为国家事业而献身、捍卫国家利益的、能在极其艰苦条件下向西方发达国家叫板而亲手制造出实际可运行装置的,到达先进技术指标的,极其节俭的,坚持原则的,有爱国热忱的人,在祖国大地任何地方都是最危险的人物,绝对比刑事犯罪分子可怕、恐怖,那都是一律要斩尽杀绝、断子绝孙地灭族地!!!你去分析世界教育家王越的残酷行为,就能充分认识到真实的社会现实。 中国的国情“基本上”决定了中国目前的教育模式其中包括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
中国的教育模式决定了中国的人才类型
3楼:匿名用户
虽然中国发展面积广,但很多人不唯独重用。虽然现在的人有好多原创在里面,但是社会都是现实的。穷人永远是穷人,他有好的原创不见得别人会重用。
要是有钱人的随便进**市兜风时间都可以赚翻的。这就是人和人的区别之处
中国培养不出创新人才是因为中国没有核心竞争力,这句话是谁说的
4楼:佛山百年方略
谁说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知道,此话说错了。人才与竞争力的关系问题。竞争力是果,人才是因。两者的关系应该是:中国没有核心竞争力是因为中国培养不出创新人才。
为什么培养不出创新人才?源于我们的教育体制。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教育体制?
源于我们的政治体制。而政治体制是无法改变的。由此可以类推至:
中国在很长的时间内,也不会培养出大批量的创新人才。创新人才只能在更低层面的少数企业来培养。
5楼:匿名用户
那只代表过去,时间会证明一切!
中国培养不出创新人才是因为中国没有核心竞争力是谁的观点啊 5
6楼:小雪多多宝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创新人才培养与实践: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反过来说,那就是你问的这个问题。
7楼:匿名用户
钱学森,肯定对,我刚刚做过这道题,答案是这样给的
当前中国的家庭教育现状不容乐观,最大原因是中国家庭
8楼:匿名用户
从当今的孩子看:由于是独生子女,在家中是“小太阳”、“小皇帝”,再加上一些家庭忽视了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或是教育中未能采用正确的教育方法,又不重视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因而导致孩子心理上“以我为中心”,“惟我独尊”,任性,我行我素。久而久之,形成不良行为习惯。
根据我国有关方面调查资料显示:中国儿童的心理素质合格率仅为19%,而美国为41%,日本为60%以上,有人说:“中国孩子的聪明才智是世界闻名的,同时他们的心理素质之差也是出了名的。
”因此,我们必须十分重视家庭教育,并施以正确的家教方法,才能保证孩子的健康成长,直至成才。
首先,教育要从了解孩子,理解孩子开始,加强与孩子的感情交流,建立良好的家庭人际关系。了解,就是要懂得孩子的性格、兴趣、爱好以及心里想什么,平时主要做什么,交往的人是些怎样的人等。理解,就是不要忽视孩子在家庭中的作用,在家庭中有他发表意见的一席之地,而不能说“小孩子懂什么”。
家中大事应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设家庭民主化,即让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员的权利和地位得到尊重。尊重儿童在家中的权利、地位,不是一味德宠爱娇惯孩子,置于“小皇帝”地位。对孩子百依百顺,不是尊重,是溺爱。
其次,教育要身教重于言教。在家庭中,孩子是在家长的影响和教育下,在认识周围的世界中成长的,家长对待人生、事业、生活以及对待他人的态度,都对孩子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家长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在上述了解和理解孩子的基础上,在重视身教重于言教的同时,讲究“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教育方法,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下面,列举常见的几种类型孩子的表现及主要教育方法:
第一类:精力过剩的孩子。此类孩子主要表现为爱玩,爱闹,爱打架,难以管教,但他们较聪明好动,反应快,接受能力强。123
9楼:匿名用户
过程和结果同等重要
家长需为孩子创造一个无忧无虑的学习环境,不
要给他们太多的压力。许多时候家长只看重分数。如果孩子是个全优生却不能告诉你他为获得这样的好成绩都做了些什么,那么这时父母还要对他的学习过程进行全面的了解。
当孩子需要帮助的时候,家长给他们一些启示,让他们自己找出答案。与其直接告诉他们答案,不如问他:“你认为在哪儿能找到答案呢?在字典上还是在因特网?”
考试成绩差是该同孩子谈一谈的信号。是什么原因使他落后了?他需要辅导吗?还是因为他没有做作业才使成绩不发好的?这些父母都要清楚地了解到。
对孩子持有较高的期望
一种鼓励孩子为他的未来着想的方法是设立家庭目标。家长写一份自己家本年度应取得哪些成就的任务书,其中包括孩子应取得怎样的进步。老师也有自己的任务,不要让任何学生落后,尽力帮助成绩差的学生取得好成绩,帮优秀生更上一层楼。
对孩子持有较高期望并让他们知道这一点,能鼓励他们对自己充满信心并不断进取。123
10楼:匿名用户
万变不离其宗,天下道理四海皆准。
中国古代传统讲德,讲孝,讲忠,讲义,讲谋,讲理,就是那样,千百年都不变,切莫因为时代的进步,讲个人创新。
现在偷看别人短信,和偷看以前别人家书有何区别?没有区别,不能因为几天他在手机上面,我们就可以偷看了,没有传承的文明,不是好文明,恶是一点一滴积累的,故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不及江河,无以至大海。
人类文明迟早被这物质文化创新害死,宇宙乃宇宙之宇宙,而非人类之宇宙,天下万物也生灵!
中国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有哪些?
11楼:小甜甜爱亮亮
1、**给予年轻父母的家庭教育培训学习较少,很多年轻父母不了解家庭教育。
2、部分年轻父母把孩子放在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处,更多陪伴孩子成长成为遗憾。
3、孩子的心智成长、道德成长是非常关键的,很多父母不够重视。身心健康、道德美好是孩子生活幸福的基石,这些比技能、分数、奖状重要得多。
4、在整个社会相对浮躁、功利、攀比、压力较严重的环境下,父母太容易焦虑、抱怨、急躁,缺乏对孩子的宽容和耐心。
5、有些家长对孩子太过溺爱,滋生了孩子的任性、自私,这些对孩子的成长都非常不利。
通常认为家庭教育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其中首先是父母)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即家长有意识地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和家庭生活实践,对子女施以一定教育影响的社会活动。而按照现代观念,家庭教育包括:
生活中家庭成员(包括父母和子女等)之间相互的影响和教育。
准确而言,家庭教育概念如下:
家庭教育是以孩子为视角的父母教育。以孩子的成长和品格为导向,着手于孩子问题行为的辨识与校正,为孩子的生长经历赋予正向感知与信念,同时针对性提升孩子的各项能力与素质,最终达到父母与孩子共同成长的教育过程。
家庭教育,是大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是终身教育,它开始于孩子出生之日(甚至可上溯到胎儿期),婴幼儿时期的家庭教育是“人之初”的教育,在人的一生中起着奠基的作用。孩子上了小学、中学后,家庭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
其教育目标应是:在孩子进入社会接受集体教育之前保证孩子身心,健康地发展,为接受幼儿园、学校的教育打好基础。著名心理专家郝滨老师曾说过:
“家庭教育是人生整个教育的基础和起点”。确实,家庭教育是对人的一生影响最深的一种教育,它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着一个人人生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