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怎样成为有用之才

2020-11-26 06:52:21 字数 4623 阅读 2377

1楼:波士商学教育

一般地说,每个人都有两个基本的价值取向:一种是以个人利益为前提,完全围绕个人利益、来进行“自我设计”,来进行价值的选择。另一种则是以社会利益为目标,即以国家集体利益为标准,来考虑和进行价值目标的选择。

把个人利益摆在服从的地位上,将正当的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结合起来。我们之所以强调按照和人民利益的需要来选择和确立自己的价值目标,这是因为人总是具体的、现实的,他总是处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和中,一刻也离不开群众,一刻也离不开社会。是从抽象的人性出发,还是从现实的出发,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同一切个人主义的的根本分歧之一。

马克思主义的认为,人是社会的人,一定的的总和决定着人的发展,决定着人的本质,也决定着人的价值。因此,人生价值必然表现在现实的社会关系之中,体现在符合和人民利益要求的各项事业当中。如果离开社会和人民的需要,孤立的个人是无法显示出其价值的。

2.职业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本途径马克思主义把实践引人哲学,也就是注重从主体实践活动的角度来理解人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即把通过实践实现主体目的的原则和方法作为自己的内容,人的本质就是人的实践活动,也就是人生。众所周知,人是自然和社会的主人,具有其他一切事物无可比拟的价值。

因此,人的价值实现的途径在于劳动和创造的实践过程,其具体的主要形式有生产(工作)实践、社会生活实践、科学实验及创新实践。此外,教育活动、舞台演出、医生治病、、地质考察等与人们改造密切联系的种种活动,都是实践的形式。职业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

职业是人们在社会中所从事的作为主要生活**的工作,通常又称为工作岗位。人类在劳动中产生的社会分工,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了职业,人们通过职业为社会奉献劳动,并领取一定的报酬,这些报酬成为这些劳动者及其生存和发展的主要经济**。职业是劳动者创造人生价值的舞台,是实现生活理想的桥梁,职业活动使理想插上了翅膀,使人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发挥。

通过职业,人们获得一定的社会角色,为社会做贡献,得到社会的承认;在职业这块土壤上,人们挥洒汗水,播下智慧的种子,收获成功的果实。

你付出了艰辛、勤劳、勇敢、热情,有时甚至要经受挫折,做出一定的牺牲,你为社会做出的贡献越大,社会给你的回报就越高。总之,只有在职业的舞台上,才能使劳动者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3.不断地“超越自我”是实现人生价值必不可少的因素这里有两层意思:一是一个有志于有所成就的人必须知道限制和约束自己,以理性的自律来端正自己的行为,那种任其天性为所欲为的人,必然要受到他人和社会的限制和约束,甚至会受到应有的制裁。

个人自律和自我约束的过程就是不断超越自我的过程。小胜靠智,大胜靠德。人仅仅有“才”还远远不够,上升不到“德”的境界干不成大事业。

人要充分认识到好人品是做好事的基础,进一步强化人格力量,注重,不断完善自我。二是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绝对的运动和相对的静止是辩证的统一,这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理论之一。人们若想不断地满足社会的发展和人民利益需求的增长。

就要不断地调整自己的人生价值标准,不断地从实有价值向应有价值转化,以与社会的发展目标和理想要求同步。这样,就要不断地“超越自我”,不断地冲破原有的自我局限,向着应有的理想目标前进,去追求和实现更高的价值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为什么要求实行

2楼:北京王嘉化妆学校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为什么要求实行公共关系?

注重经济效益是企业运行的根本宗旨。争取公众支持、树立企业形象的公共关系与

生产、营销统为企业发展的三大支柱,也是获取最大目标效益的重要途径。企业形象是

企业素质的集中体现。

一、市场经济迫切要求企业输入“形象”意识

一个有良好形象的企业就能在市场经济的海洋中获得自由、生存、发展。实践已经

显示,良好的企业形象是走向市场综合能力的象征,企业走向市场需要增强体现企业形

象的诸多能力。一是增强市场的适应力。社会主义的经济改革日趋深入,企业已脱离了

长期形成的“统收统支”和“行政保姆式”企业轨道,逐步成为独立的商品生产经营者。企

业家们面临着一系列新关系需要开展,新领域需要涉足,新的矛盾需要解决。如何走向

市场,占领市场?如何争取资金、利用资金?如何重视人才、开发智力?如何在企业顺利

和困难的时候都能得到公众的关注、理解和支持?有了良好的企业形象,就能在市场的

天地中纵横驰骋,有所作为。

市场经济的发育和形成需要社会条件是什么

3楼:匿名用户

1、政治体系:国家**政策的支持,比如以前中国搞计划经济就不支持市场经济。

2、社会条件:经济至少达到一定水平,市场经济才能发育,比如3000多年前,货币都不成熟,市场经济怎么发育。

3、市场经济需要自由的、公平的、产权明晰的经济法律作为保护。

二、市场经济的发育和形成所需社会条件的必要性

1、在市场经济的发育和形成中政治体系是主要因素,它为提供完善的市场经济提供必要的保障环境和条件,也是社会政治组织和政治制度的有机构成。

政治体系一般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一是社会政治组织,它是人们通过或试图通过政治权力来实现自己的利益和权利而按照一定原则和规则结成的集合体,它一般具有特定性质和内容的共同利益、权力和权利要求;具有特定的实体存在方式,因而是一种物质性的客观实在;具有特定的构成成员,这些成员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次级政治组织;具有特定的运行规则和活动方式。

二是政治制度,它是政治权力按照不同的利益要求,为实现社会政治的有序运行而对各种政治力量之间的关系和活动方式所作的法定规约,它既包括根本政治制度及其构成原则,又包括具体政治制度及其构成原则;它具有特定范围内的法定性和规约性,同时,它又是相对严密和稳定的。

政治体系构成和发挥作用的根本原因在于,社会政治组织和政治制度是人们有效地聚合政治利益要求,形成和运用政治权力,实现政治权利的重要途径、方式和工具。

2、政治体系健全了,社会条件就会起到辅助作用。

(1)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指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要素的总和。它包括地理环境、人口和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三个方面。

(2)地理环境指社会所处的各种自然条件,如气候、土地、山脉、河流、矿藏等等;

(3)人口指人口的密度、质量、发展速度等等。地理环境和人口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经常的、必要的条件,但不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它们的好坏优劣虽然可以加速或迟缓社会的发展,但不能决定社会的性质,不能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它们只是社会发展的外部条件。

(4)决定社会发展进程的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生产方式是人们为了维持自己的生存向自然界谋取生活资料的方向,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制度的性质面貌,生产方式的更替,必然引起一种社会形态向另一种社会形态转变。

3、市场经济是在政治体系和社会条件具备的前提下产生的。

三、什么是市场经济

1、市场经济(又称为自由市场经济或自由企业经济)是一种经济体系,在这种体系下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及销售完全由自由市场的自由**机制所引导,而不是像计划经济一般由国家所引导。

2、计划和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在市场经济里并没有一个**协调的体制来指引其运作,但是在理论上,市场将会透过产品和服务的供给和需求产生复杂的相互作用,进而达成自我组织的效果。

3、市场经济的支持者通常主张,人们所追求的私利其实是一个社会最好的利益。

4、理论上,市场经济是自由的经济、公平的经济、产权明晰的文明经济,但是在理论上这一切是通过市场交换规则根据市场需求状态作出强制性调整的经济形态,所以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缺陷非常大。

四、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过程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育和成长的过程实际是在中国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完成的。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发展是有阶段、有计划、有步骤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过程中的几个重要转折点:

1、如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2、1984年《中共**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3、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及1993年《中共**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等。

一般说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过程如下:

(1)1978~1984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市场体系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的边缘开始萌芽。主要表现在:“文革”中被关闭的城乡农贸市场重新得到恢复和发展,粮食可以自由上市、自由运销,集体和个体商业有很大发展,生产资料交易市场初步形成,1982年党的十二大明确提出把利用市场调节当作经济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此后,市场调节向生产领域扩展。

(2)1984~1992年,市场体系伴随着国家计划与市场调节的双轨体制而发展成长。1984年10月,《中共**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在公有制基础上建立“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新理论。1987年中共十三大又进一步强调了计划与市场的内在统一,提出了“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经济运行模式。

在这些思想的指导下,经济体制改革为市场的发育和拓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3)1992年以后,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1992年初,邓小平南方讲话中进一步确认社会主义也可以实行市场经济,从而解除了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被看作社会制度属性的思想束缚。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此后,中国市场化进程大大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逐步形成。

(4)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全面系统地阐明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基本框架和战略部署,为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确定了一整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体系。到20世纪末,中国已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5)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的不断升温的经济过热现象,对经济的正常运行造成严重威胁,鉴于此,**加快了宏观调控体系的建设。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健全宏观调控体系,这是客观的必然要求。

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必要性

1楼 傅行云时代 1 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和精神动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项包括经济 政治 文化共同推进的宏伟目标,这就要求必须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发展民族的 科学的 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倡导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的...

说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必要性

1楼 匿名用户 按劳分配的必然性 1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 由于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确立,消除了任何人凭借生产资料的占有权来占有他人的劳动产品,过不劳而获生活的可能性。在公有制下,由于劳动者平等地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因而,使个人消费品能够按照劳动人民的利益以个人提供的劳动为依据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