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楼:匿名用户
天罡三十六斧,演义中是被尤俊达打扰只记住前三斧。历史中,程咬金少年时代就是马槊高手,青年时代就在家乡组织了地方武装。历史中他应该是使·剑,马战用马槊的比较多。
2楼:匿名用户
这是一个民间故事,说程咬金学武艺的时候,他的师傅原本是有108式的,先教了他入门的三板斧,叫他练熟了。但程咬金是个急性子,连续学了那三招3个月就不耐烦了,以为师傅就只有三招,所以就偷偷下山参加起义了。于是,程咬金就凭着三板斧闯天下。
3楼:匿名用户
他是晚上做的梦练到三斧时把后面全忘掉了
4楼:匿名用户
其实他的资质是有限制的,也就能精通那三斧子。乱世靠三斧子生存估计是不行的,应该还有其他的手段。
程咬金他家斧头有多少招,为什么程咬金就会三斧头
5楼:
他是晚上做的梦练到三斧时把后面全忘掉了
6楼:凤年大官人
天罡36式 后面的他没学会
程咬金三斧子还是三斧子半?
7楼:阿沾
三斧子半。
第一斧:劈脑袋——用斧头从上往下砍,无论对方攻击不攻击他,程咬金因为只会这三斧子,所以大发拼命,而对方往往方寸大乱。
第二斧:鬼剔牙——在对方横**招架时,收斧头,献斧纂,攻击对方面部,由于速度快,对方一般都使用铁板桥躲避。
第三斧:掏耳朵——在二马错蹬时,回身横扫,由于对方前招为铁板桥(武术救命绝招,通常是暗器来得太快,不及避让,只得身子僵直,突然向后仰天斜倚),刚起身,很难躲闪,所以这三斧子很厉害。
后来在秦琼的指点下,程咬金又自创了半招,后人也有管他的招数叫三斧子半的说法。随着**形容程咬金资质不佳的印象,“三道板斧”变成歇后语,意思是“只会几招”。
扩展资料
程咬金是济州东阿县人,少时即骁勇善战,善于使用马槊。隋大业六年(610年)起,盗贼蜂起,程咬金组织了一支数百人的武装,护卫乡里。后来归附李密,得到重用,为内军骠骑之一。
当时李密在军中挑选出勇烈之士八千人,隶属四骠骑,分为左右,号称内军。李密常对人说:“这八千人抵得上百万大军。”程咬金管领四骠骑之一,所受恩遇特别隆厚。
王世充与李密决战时,程咬金率领内骑扎营于北邙山上,单雄信率领外骑扎营于偃师城北。王世充袭击单雄信营垒,李密派程咬金与裴行俨前去救援,裴行俨被流箭射中,坠落马下。程咬金驰马救援,连杀数人,趁王世充军后退之机,抱起裴行俨,二人同骑一马回奔。
追兵用槊刺击,程咬金身体被刺穿,程咬金回身折断其槊,斩杀追兵,二人方免于此难。后来李密失败,程咬金为王世充所俘虏,王世充任命其为将军,待之甚厚。
8楼:梦未醒
诚如楼上所说是三斧子
半。在劫皇纲之前,尤俊达教老程耍斧子,可怎么教都教不会。老程是个大草包,却是第一福将。
一天躺凳子上睡着了,却将老尤怎么教都教不会的招数耍的滚瓜烂熟。老尤把他叫醒后,他有忘了只记的三招。可是一对敌时老程有自己编了半招。
所以是三招半……可以看下《瓦岗英雄》
9楼:匿名用户
以前我回答过这个问题,是三斧子半(就是三招半),劈脑门,小鬼剔牙,掏耳朵,稍带脚(半招,其实就是掏耳朵的反方向,再用一次,比如掏耳朵是从左往右砍,到了右边再往左原路砍回就是稍带脚)
10楼:zlx天
是三板斧!比喻只有那几招,这几招也厉害,但过了这几招就没了!
11楼:匿名用户
劈脑门挖眼睛剔牙缝掏耳朵捎带脚削双手砍马头
12楼:匿名用户
劈脑门、小鬼剔牙、掏耳朵,捎带脚。可以说四招也可以讲三招半。
程咬金身上有多少把斧头?
13楼:天文学
两把,三招半是最厉害的.据说接过他三招的人不死也头破血流了.
14楼:の家用机器猫
两把…但是前三斧最厉害…
程咬金真的只会三斧头半吗?
15楼:匿名用户
当然是真的了,三招已经很厉害了,熟能生巧,加上他力气大,抡板斧有占优势,电视上是夸张了点。
16楼:o0粗
是的,他的斧技是睡觉做梦的时候学会的。可以中途被惊醒,只会三招。
程咬金的斧子 是一对斧 还是一个大斧
17楼:
是一只斧子,绝招是三招 分别是:第一斧:劈脑袋。
为用斧头从上往下砍,无论对方攻击不攻击他,程因为只会这三斧子,所以打发拼命. 第二斧:小鬼剔牙。
在对方横**招架时,收斧头,献斧纂,攻击对方面部,由于速度快,对方一般都使用铁板桥躲避 第三斧:掏耳朵。为二马错蹬时,回身横扫,由于对方前招为铁板桥,刚起身,很难躲闪,所以这三斧子很厉害
18楼:匿名用户
一对,名叫“斩天破地斧”
程咬金的三板斧是哪三招?
19楼:寻该隐
**中程咬金使用三板斧的时候通常会报出招数名称,因为**中程的记性不是很好,他一般是先说名字,然后才能想起招数。
第一斧:披脑袋为用斧头从上往下砍,无论对方攻击不攻击他,程因为只会这三斧子,所以打发拼命.
第二斧:小鬼剔牙在对方横**招架时,收斧头,献斧纂,攻击对方面部,由于速度快,对方一般都使用铁板桥躲避。
第三斧:掏耳朵为二马错蹬时,回身横扫,由于对方前招为铁板桥,刚起身,很难躲闪,所以这三斧子很厉害。
后来在秦琼的指点下,程又自创了半招,后人也有管程的招数叫三斧子半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