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楼:岭下人民
楚地山明水秀、地灵人杰,文化氛围十分浓厚,也孕育出富于幻想和浪漫色彩的风格。庄子和屈原皆为这一风格的代表者,但庄子是哲学家、思想家而兼文学家,屈原则是政治家、思想家而兼诗人;庄子是“处穷闾厄巷,困窘织屦,槁项黄馘”的平民知识分子,屈原则是身仕左徒、三闾大夫并为楚王近臣的同宗贵族。由于出身不同,政治态度不同,经历不同,所以庄子和屈原虽然同为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虽然在批判现实、崇尚人格美等方面有相同之处,但在创作风格、精神境界、思想内容、表现手法等方面存在相当明显的差异。
1.因政治态度不同而导致不同的浪漫主义风格
屈原和庄子都生活在战乱频仍、社会动荡不安的战国时代,是当时才华横溢的学者,然而两人的政治态度迥异。
屈原是濡染着民族精神成长起来的民族诗人,楚民族独特历史发展进程所形成的热爱祖国、顽强不屈、勇于进取的精神培养出了他的爱国激情、耿介人格和奋斗不息的抗争勇气;贵族的出身又使他对宗国的感情更为深挚浓烈,可以说屈原的一生都在为立德、立功、立名而奋斗,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始终把个人的命运同楚国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始终以极大的热情关注着国势的兴衰,所以才会在楚都被破,眼见报国无望时才愤投汨罗江,以身殉国。
而庄子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受老子思想影响较深,他一生追求的是人生完美,就是超功利的顺应自然的自由人生,“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逍遥观。庄子一生生活贫穷困顿,但却鄙视荣华富贵、权势名利,力图在乱世中保持其独立的人格,追求逍遥无待的精神自由。这点和屈原的“举世皆醉我独醒,举世皆浊我独清”倒是不谋而合。
但庄子出于对当时统治者和社会的不满,对政治始终抱着一种疏远和冷峻的态度,对统治者始终抱着一种反抗的不合作的态度,庄子的这种政治态度可以从以下这段话中明显地看出来:“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庄周笑谓楚使者曰:
‘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太庙。
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岂可得乎?子亟去,无污我。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
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正由于二人不同的政治态度,形成了他们在创作上不同的浪漫主义风格。屈原作为一个受时**性精神激荡而觉醒较早的诗人,对祖国的现实、民族的前途和自身的命运有着清醒而深刻的认识,江河日下的国运使他忧心如焚;对弥漫于朝野上下的贪婪愚妄之风和**贤良、祸国殃民的群小,他切齿痛恨;对自身价值和所坚持的理想的自信,使他对自己的遭遇愤慨难平。屈原虽“以道自任”,但超乎寻常的忠诚换来的却是“信而见疑,忠而被谤”的结局。
对宗国的眷恋,对国君的深情,对时不我待的感伤,对忠贞而被放逐的委屈,对重新起用的希冀,种种忧怨,郁结心头。这种情绪在诗人胸中激荡冲撞,浑融为一股悲慨愤激之气,于是就形成了屈原浪漫主义创作上郁愤缠绵的风格。
同屈原不同,庄子为文的目的主要不在社会批判,而在为困境中的人类寻找精神的家园,只是内心炽烈愤激之情无法掩抑的自然流露,洒脱超然才是他的终极目标。庄子不像屈原那样执着于政治理想,而是致力于对世俗价值的超越,对人生困境的超脱,这样就形成了庄子浪漫主义创作上冷峻超然的风格。
2.因政治态度不同而形成了迥异的浪漫主义精神
由于庄子、屈原的政治态度不同,同样也形成了他们在创作上不同的浪漫主义精神。在屈原的诗篇中,始终充满着奋发向上的入世精神。作为屈原浪漫主义精神核心的“美政”理想跳荡于屈原的壮丽诗篇中。
屈原的浪漫主义是用奔放的语言和瑰丽的想象来塑造形象,表达自己的节操、志向、忧患、理想等内心世界的感情,抒发对理想政治的追求。这是屈原浪漫主义的精神实质。
而庄子的作品始终葆有平民知识分子的强烈愤世精神。我们读《庄子》,常常感到好像在读声讨黑暗现实的檄文,对鼓吹“圣、勇、义、知、仁”的圣人,庄子认为是“利天下也少”,“害天下也多”,主张“掊击圣人,纵舍盗贼,而天下始治矣”(《月去箧》),对国君、诸侯表示了极大的憎恶。在《列御寇》篇的一则寓言中,庄子更揭露宋国政治的黑暗是“非直九重之渊也”,揭露宋王的残暴与乖戾是“非直骊龙也”。
尽管在庄子的浪漫主义精神中杂有厌世、避世、混世等消极因素,并含有某种复古主义、虚无主义倾向,但是其愤世精神是贯穿于庄子一生的。此外,庄子的浪漫主义,更多地歌颂自然,批判人的异化,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表达对个性解放的要求,探索人生自由的理想境界—这是庄子浪漫主义的突出精神。
3.庄子的文章属于消极浪漫主义,屈原的作品属于积极浪漫主义
庄子主张“小国寡民”和“至德之也”,他的作品主张人们采取避世的态度,显然属于消极的浪漫主义。就《庄子》的思想内容来说,其消极成分确实很多,所以我们说庄子的浪漫主义属于消极的浪漫主义。然而《庄子》的思想内容绝不仅仅只有这些,我们还应该看到其隐匿于“天”、“道”之中的积极内容,如对于客观自然规律的依循与尊重,对暴君政治的揭露,对仁义礼法的蔑视等。
我们应对其思想内容做出科学的分析与评价,吸取其有益的东西。
屈原则采取积极入世的态度,积极参与现实政治,始终想用“美政”来改造楚国,反复表达“九死未悔”的百折不挠的斗争精神和奋斗决心,申明“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追求真理和光明的进取精神,这都显示出屈原积极浪漫主义的精神本色。
4.屈庄浪漫主义文学对我国后世文学影响巨大而深远
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也是诗歌领域浪漫传统的开创者。屈原对后世影响最深的,一是他的爱国思想感情和高洁的品格。千百年来,在反抗**,伸张正义,维护祖国利益和尊严的斗争中,人们总是以屈原为榜样,从那里获得鼓舞和进取的力量。
屈原的精神和品格始终为后人景仰,从端午吃粽子,挂艾草的传统中就可见一般。二是屈原继《诗经》之后所开创的重幻想的浪漫传统,从古至今,影响了无数的大文豪。如我国唐代著名的大诗人李白诗歌中的浪漫精神,明显属于对屈原创作传统的继承和发展。
鲁迅曾称赞屈原的《离骚》说“逸响伟辞,卓绝一世”、“其影响于后来之文章,乃甚或在三百篇以上”
,足见其影响之深远。
《庄子》散文则开创了浪漫主义风格的先河,对我国文学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无论在诗、词、文、赋、**诸方面都有庄子浪漫主义的痕迹,诸如宋玉的赋,贾谊的文,魏晋时期阮籍、陶渊明的诗、文,唐宋李白、苏轼、王维的诗、词、赋,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乃至现代郭沫若的诗,深受庄子浪漫主义风格的影响。对次,鲁迅也曾说过:“著书十余万言,大抵寓言,人物土地,皆空言无事实,而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先秦文坛上,庄子和屈原的作品,一为散文巅峰,一为诗歌极顶,它们是我国古代浪漫主义洪流中的巨江大河,养育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
屈原和庄子有什么不同?
2楼:云白0220风清
1.因政治态度不同而导致不同的浪漫主义风格
屈原和庄子都生活在战乱频仍、社会动荡不安的战国时代,是当时才华横溢的学者,然而两人的政治态度迥异.
屈原是濡染着民族精神成长起来的民族诗人,楚民族独特历史发展进程所形成的热爱祖国、顽强不屈、勇于进取的精神培养出了他的爱国激情、耿介人格和奋斗不息的抗争勇气;贵族的出身又使他对宗国的感情更为深挚浓烈,可以说屈原的一生都在为立德、立功、立名而奋斗,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始终把个人的命运同楚国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始终以极大的热情关注着国势的兴衰,所以才会在楚都被破,眼见报国无望时才愤投汨罗江,以身殉国.
而庄子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受老子思想影响较深,他一生追求的是人生完美,就是超功利的顺应自然的自由人生,“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逍遥观.庄子一生生活贫穷困顿,但却鄙视荣华富贵、权势名利,力图在乱世中保持其独立的人格,追求逍遥无待的精神自由.这点和屈原的“举世皆醉我独醒,举世皆浊我独清”倒是不谋而合.
但庄子出于对当时统治者和社会的不满,对政治始终抱着一种疏远和冷峻的态度,对统治者始终抱着一种反抗的不合作的态度,庄子的这种政治态度可以从以下这段话中明显地看出来:“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庄周笑谓楚使者曰:
‘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太庙.
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岂可得乎?子亟去,无污我.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
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正由于二人不同的政治态度,形成了他们在创作上不同的浪漫主义风格.屈原作为一个受时**性精神激荡而觉醒较早的诗人,对祖国的现实、民族的前途和自身的命运有着清醒而深刻的认识,江河日下的国运使他忧心如焚;对弥漫于朝野上下的贪婪愚妄之风和**贤良、祸国殃民的群小,他切齿痛恨;对自身价值和所坚持的理想的自信,使他对自己的遭遇愤慨难平.屈原虽“以道自任”,但超乎寻常的忠诚换来的却是“信而见疑,忠而被谤”的结局.
对宗国的眷恋,对国君的深情,对时不我待的感伤,对忠贞而被放逐的委屈,对重新起用的希冀,种种忧怨,郁结心头.这种情绪在诗人胸中激荡冲撞,浑融为一股悲慨愤激之气,于是就形成了屈原浪漫主义创作上郁愤缠绵的风格.
同屈原不同,庄子为文的目的主要不在社会批判,而在为困境中的人类寻找精神的家园,只是内心炽烈愤激之情无法掩抑的自然流露,洒脱超然才是他的终极目标.庄子不像屈原那样执着于政治理想,而是致力于对世俗价值的超越,对人生困境的超脱,这样就形成了庄子浪漫主义创作上冷峻超然的风格.
2.因政治态度不同而形成了迥异的浪漫主义精神
由于庄子、屈原的政治态度不同,同样也形成了他们在创作上不同的浪漫主义精神.在屈原的诗篇中,始终充满着奋发向上的入世精神.作为屈原浪漫主义精神核心的“美政”理想跳荡于屈原的壮丽诗篇中.
屈原的浪漫主义是用奔放的语言和瑰丽的想象来塑造形象,表达自己的节操、志向、忧患、理想等内心世界的感情,抒发对理想政治的追求.这是屈原浪漫主义的精神实质.
而庄子的作品始终葆有平民知识分子的强烈愤世精神.我们读《庄子》,常常感到好像在读声讨黑暗现实的檄文,对鼓吹“圣、勇、义、知、仁”的圣人,庄子认为是“利天下也少”,“害天下也多”,主张“掊击圣人,纵舍盗贼,而天下始治矣”(《月去箧》),对国君、诸侯表示了极大的憎恶.在《列御寇》篇的一则寓言中,庄子更揭露宋国政治的黑暗是“非直九重之渊也”,揭露宋王的残暴与乖戾是“非直骊龙也”.
尽管在庄子的浪漫主义精神中杂有厌世、避世、混世等消极因素,并含有某种复古主义、虚无主义倾向,但是其愤世精神是贯穿于庄子一生的.此外,庄子的浪漫主义,更多地歌颂自然,批判人的异化,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表达对个性解放的要求,探索人生自由的理想境界—这是庄子浪漫主义的突出精神.
3.庄子的文章属于消极浪漫主义,屈原的作品属于积极浪漫主义
庄子主张“小国寡民”和“至德之也”,他的作品主张人们采取避世的态度,显然属于消极的浪漫主义.就《庄子》的思想内容来说,其消极成分确实很多,所以我们说庄子的浪漫主义属于消极的浪漫主义.然而《庄子》的思想内容绝不仅仅只有这些,我们还应该看到其隐匿于“天”、“道”之中的积极内容,如对于客观自然规律的依循与尊重,对暴君政治的揭露,对仁义礼法的蔑视等.
我们应对其思想内容做出科学的分析与评价,吸取其有益的东西.
屈原则采取积极入世的态度,积极参与现实政治,始终想用“美政”来改造楚国,反复表达“九死未悔”的百折不挠的斗争精神和奋斗决心,申明“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追求真理和光明的进取精神,这都显示出屈原积极浪漫主义的精神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