敌人尝到了地道战的历害,历害是什么意思

2020-11-26 05:02:21 字数 6446 阅读 5191

1楼:皇马飞侠

是厉害不是历害。

厉害:难以对付或忍受;剧烈;凶猛:心跳得~ㄧ天热得~ㄧ这着棋十分~ㄧ这人可真~。也作利害。

2楼:匿名用户

厉害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lì hai,指剧烈;猛烈的手段,具备有某项特殊超凡的技能,或是能做一般人做不了的事情。

3楼:匿名用户

指的是地道的式样多,所以才厉害

敌人尝到了地道战的厉害,中的厉害是什么意思?

4楼:匿名用户

敌人尝到了地道战的厉害,其中的厉害是猛烈的手段

的意思。

厉害,指剧烈;猛烈的手段,具备有某项特殊超凡的技能,或是能做一般人做不了的事情,也是人们现实生活社会中常见运用较为广泛的口头禅称赞词。

1、凶猛;难以对付或忍受。

蔡东藩 《清史演义》第二回:“努尔哈赤不待图伦兵列阵,即纵马直出。当先踹入敌阵中,部众乘势跟上,逢人便杀,见首辄斫,仿佛是生龙活虎一般,图伦兵从未见过这般厉害,霎时间纷纷退走。”

茅盾 《小巫》三:“日高三丈,镇上人乱烘烘地都说强盗厉害。”

曹禺《雷雨》第一幕:“我知道她是个厉害人,可是谁欺负了我的女儿,我就跟谁拼了!”

老舍 《骆驼祥子》二十:“虎妞虽然厉害,但是没了她怎能成个家呢?”

2、猛烈的手段。

老舍《四世同堂》二十:“旁边又有刚敲过她的钱的候补特务处处长助威,她决定拿出点厉害来。”

浩然 《艳阳天》第一○五章:“人善有人欺,马善有人骑,不给他们一点儿厉害,总觉着我们光宽大,不严惩!”

3、猛烈;剧烈。表示程度很高。

茅盾《秋收》三:“看去并没什么出奇的地方,然而这东西据说抽起水来就比七八个壮健男人还厉害。”

巴金《春》五:“他的心跳得厉害。”

韦君宜《忆西榆林》:“尤其是那香果,真香的厉害。

5楼:李坤维

厉害:特别凶,特别猛的意思。敌人尝到了地道战的厉害,“厉害”在这里可以当“威力强大”,“凶猛”,“老火”,“不简单”等。

1.缩句。 1.敌人尝到了地道的厉害。 缩: 2.地道战在我国抗日战争史上留下了惊人的奇迹。 缩:

6楼:匿名用户

敌人尝到了厉害。

地道战留下奇迹。

船晃动着。

7楼:匿名用户

敌人尝到了厉害,地道战再战争史上留下了奇迹,船在晃动着

8楼:匿名用户

尝到厉害

地道战留下奇迹船晃动

地道战是什么来历

9楼:艾婉琳

1939年初,日军侵占了冀中蠡县后,经常包围村镇,制造了一次又一次血案。惨痛的教训,逼得蠡县的抗日军民不得不想个好办法,以躲避敌人的突然袭击。

地道受野外挖洞藏身的启发,当时蠡县的县委书记王夫指示,选基础好的村,在偏僻院落挖多条秘密地道,且院院相通、家家相连、敌人来时便于躲避。

后来,经过县委决策,在蠡县的各抗日村镇发展起了网络地道,即各家相通、各街相通、各洞相通、各村相通。有的村还发明了连环洞,即洞下有洞、洞中有洞、有真洞、有假洞,令人眼花缭乱。在战斗中,这种被改进的地道很快发挥了它的威力。

1941年春天,蠡县辛桥据点有30多名日伪军出动“五一大扫荡”。已经挖好地道的游击队员个个摩拳擦掌地等着敌人来较量一番。当敌人来到时,埋伏在村口的游击队一阵排子枪和手榴弹打倒了

七、八个,敌人措手不及,待拉开架势要进攻时,游击队员已经钻入地道无影无踪。当敌人撤退时,游击队员又从野外的地道钻出,在背后又是一阵猛打,包括一名日军小队长在内的这股敌人几乎全部被歼灭。这一仗打得神出鬼没,一时间,当地抗日军民士气大振,昔日大摇大摆地出来扫荡的日伪军的气焰也不再嚣张了。

不久,冀中根据地领导黄敬、吕正操把蠡县地道战这个新生事物向刘少奇同志作了汇报。少奇同志对地道战很感兴趣,指示他们要从当地的实际出发,把地道战的战术发扬光大。于是,冀中军区司令员吕正操和政委程子华决定将这一经验向整个根据地推广。

1942年“五一大扫荡”后,冀中根据地的抗战形势空前严峻,地道战便在各个抗日村镇广泛,清苑县冉庄村的地道战就是在这次扫荡中打出了名的。

至于后来影视作品中的故事什么的,99%都属于虚构。

10楼:龙凤双配

地道战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反抗日本侵虐的人们发明的一种作战方法!敌人以来,就躲进地道之中,敌人一走就出来继续生活,主要是保护自身安全和财产安全的方法!后来经过改良,还可以作战!

11楼:好机句句

抗战时期八路军发挥自我优势的战役类型

12楼:匿名用户

河北冀中平原无处躲藏,地道由此而来。只躲藏不反抗只有挨打,所以要战斗,地道战由此而来。

13楼:

抗日战争时候的。。。

14楼:

抗战时期冀州平原上的抗日游击队,和当地的民众日用地道来抗击敌人的围剿和进攻

冀中的地道战课文中形容积极动脑筋想尽种种办法的成语是?

15楼:匿名用户

想方设法

原文里有这样的句子:“敌人尝到了地道的厉害,想方设法来破坏……”

要明白的是,这个词肯定是出现在课文里的,基于这个前提,为了帮孩子做作业,我读了三遍课文才终于找到

16楼:民生为本

苦思冥想

绞尽脑汁

思前想后

殚精竭虑

17楼:剑王牙

思前想后的解释

成语拼音sī qián xiǎng hòu成语解释前:原因。思思前头;想想后头。反复考虑事情的原因和结果。

成语出处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52回:“且闻太师见后无袭兵,领人马徐徐而行;又见折了余庆,辛环带伤,太师十分不乐,一路上思前想后。”

成语简拼sqxh

成语注音ㄙ ㄑ一ㄢˊ ㄒ一ㄤˇ ㄏㄡˋ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彩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形容反复思考。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正音思,不能读作“shī”。

成语辨形后,不能写作“候”。

成语辨析思前想后和“左思右想”;都有“反复考虑”的意思。但思前想后偏重指反复考虑事情发生的原因和结果。“左思右想”反复考虑某一事情;范围较大。

近义词左思右想

反义词一往直前

成语例子(1)小李思前想后,感到这件事十分难办。(2)她办事总是思前想后,顾虑太多。

英语翻译ponder over

日语翻译くりかえしくりかえし一部始终(いちぶしじゅう)を考える

18楼:茗

只有一个词:想方设法

地道战是起到什么作用?

19楼:张媛媛阿

地道战是广大群众在党的领导下创造的坚持平原抗日游击战争的一种形式。

1941年,河北平原抗日根据地的道沟地道战,是这种形式的前身,但当时还不普遍,也不完善。1942年敌人大扫荡以后,斗争环境异常残酷。为了便于我军民坚持平原对敌斗争,党根据几年来开展道沟地道战的经验,在广大平原地区领导军民进一步开展了地道战。

初期的地道主要是为了我地方干部隐蔽斗争,在一些党员或“堡垒户”的住宅院内,挖掘能容纳

一、二人的小地洞。虽然这种地道在反“扫荡”中起了一定的作用,但很不灵活,一旦被敌人发觉,没法躲避。为了使敌人不易发现洞口,就逐渐把洞口加以改善或挖两层,或修两个洞口,或把两个洞连接挖通。

这样,虽有了一定的灵活性,但它只能作为临时藏身躲险的处所。

从1943年开始,地道战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冀中平原和冀南一些地方,逐渐形成了房连房、街连街、村连村的地道网,形成了内外联防,互相配合,打击敌人的阵地。地道战开始后,敌人也曾费尽心机,采用寻找洞口和放火、放水、放毒等办法进行破坏。但是,党领导群众不断改进地道,使其更加完善。

为使敌人不易发现洞口,除对群众进行必要的保密教育外,还把洞口巧妙地隐蔽起来,用墙壁、锅台、水井、土炕做掩护;为使敌人不敢进入洞内,在洞口修筑陷井、埋设地雷、插上尖刀,或者在洞内挖掘纵横交错的“棋盘路”;为了防止敌人用水、火、毒破坏地道,还在洞内设有卡口、翻板和防毒、防水门,或者将地道挖得忽高忽低、忽粗忽细、并且设有直通村外的突围口。这样,地道便成了进可攻、防可守、退可走的地下保垒。

地道战的广泛开展,对平原地区进行严酷的反“扫荡”斗争起了重大的作用。例如,1943年3月,驻灵寿的日伪军200多人包围了正定县高平村。拂晓,敌人开始进攻,群众已进入地道,民兵游击组、**组利用地道工事监视敌人。

当敌人进入地雷阵时,先后两次拉响4枚地雷,炸死20多个鬼子,敌人吓得在街上乱跑,又接连响了9个地雷,加上手榴弹和冷枪,打得敌人乱跑乱窜,防不胜防。至中午,敌人**40多人,狼狈逃回据点。

1945年4月1日,敌人约一个团的兵力向清苑县冉庄进攻,冉庄群众依靠地道击毙敌人17名。4月3日又打退了敌人三个团的兵力进犯,击毙团长以下40人,打得敌人不敢再来进犯。地道战是平原人民对敌斗争的伟大创举,在河北平原抗日斗争史上闪烁着灿烂的光辉。

20楼:匿名用户

地道战。抗日战争中期,由于日寇加紧对我根据地实行残酷的“扫荡”、“蚕食”、“清乡”,处在平原地区的抗日军民,没有山林和水泽可依,于是就发明了纵横交织、户户相通、村村相联、不怕水淹、不怕毒气,既能藏,又能打的地道战,成为保存自己、消灭敌人的一**宝。仅1944年冬季,各抗日根据地的平原地区就挖地道达1.

25万公里,成为抗击日寇的一条伟大的地下长城。冀中清苑县冉庄民兵,就是因为运用地道战打了许多漂亮仗而驰名中外,他们的事迹被改编成了电影《地道战》。英雄的冉庄民兵先后作战157次,其中进行地道战17次,依托地道进行伏击、追击战斗55次,配合地方武装出村作战85次,共毙伤敌267名。

当时,日伪军曾传出这样的禁令:“宁绕黑风口,不从冉庄走”。太行地区磁县山底村民兵、晋察冀地区满城县石井村民兵、北京市顺义县焦庄户民兵,都是利用地道战取得辉煌战果的英雄群体。

民兵们曾用打油诗颂扬地道战:“地道好,地道妙,打了敌人钻地道;明里打,暗里挑,消灭敌人最可靠;鬼子气得干瞪眼,抗日军民哈哈笑”。

这神奇巧妙的战法,对于配合主力作战,粉碎日寇的“清乡”、“扫荡”、“蚕食”,最终战胜日本帝国主义,发挥了巨大作用,在抗日战争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21楼:匿名用户

鬼子的坟墓 专打小日本

冀中的地道战资料,急用,~~~~快来

22楼:匿名用户

1941年秋,冀中平原的抗日斗争进入困难阶段,日伪军"扫荡"日益残酷。冀中人民抗日武装为了保存自己的力量,长期坚持平原游击战争,开始挖掘和利用地道对日伪军进行斗争。冬初,清苑县冉庄民兵先在自己家中挖了单口隐蔽洞(俗称**蹲),很快遭到日伪军的破坏。

民兵把单口隐蔽洞改造成能进能出的双口隐蔽地道,但仍不能有效地进行战斗,多数地道又遭到破坏。

1942年夏季反"扫荡"开始后,中共冀中区委和冀中军区号召冀中人民普遍开展挖地道的活动,地道的构造不断改进和完善,初步形成户户相通、村村相连,既能隐蔽、转移,又便于依托作战的地道网络,成为长期坚持冀中平原抗日斗争的坚强地下堡垒。冉庄的地道也有较大的发展,共有4条主要干线、24条支线,村内户户相通,向外可通往孙庄、姜庄、隋家坟、河坡等村,全长30余华里。地道一般宽1米、高1.

5米、顶部土厚2米以上;地道内设有了望孔、射击孔、通气孔、陷阱、活动翻板、指路牌、水井、储粮室等,便于进行对敌斗争。

冉庄民兵依托地道,采取灵活机动的战术,在多次战斗中给日伪军以沉重的打击。1943年1月7日,30名日伪军进村抢掠,冉庄民兵利用地道进行作战,毙伤其4人。

1945年4月1日,日伪军500余人向冉庄发动进攻,冉庄民兵20余人利用地道进行作战,毙伤日伪军13人,迫其撤退。6月20日,驻保定日军率伪军第14团千余人向冉庄进犯,冉庄民兵30余人先在村边进行阻击,尔后迅速转入地道,通过了望孔观察到一群伪军冲到村东企图破坏地堡工事,当即拉响地雷,炸死伪军数人。与此同时,村北老母庙、南口地平堡、东街碾子堡和十字街的民兵,也纷纷从暗室和高房工事等向日伪军射击,经数小时激战,毙伤其29人,日伪军被迫撤退。

23日,日伪军又调集2000余人的兵力,再次进犯冉庄,先用迫击炮向村内猛烈轰击,随后,步兵迅速向村内冲击,当其进至村口时,踏响了民兵用水壶、铁桶等就便器材制造的地雷,日军数名被炸死。日伪军进村后,见四处空无一人,便东冲西撞,盲目射击。一群伪军刚进至东街,其中一名伪团长就被小庙工事里的民兵击毙,1名伪军去拖曳尸体,又被击毙。

当大批日伪军进入村北布雷区时,守候在暗室里的5名民兵立即拉响11颗地雷,炸死日伪军多人。接着,民兵又用步枪毙其10余人,日伪军乱作一团,分头溃逃。数十分钟后,20余名伪军前来收尸,民兵再次拉响地雷,又炸死其5人。

经13小时激战,冉庄民兵仅以轻伤1人的代价毙伤日伪军33人,打退了日伪军的进攻。从1942年至抗日战争胜利,冉庄民兵共进行地道战11次,毙伤日伪军96人,并缴获许多**、弹药和其他军用物资。

冉庄地道战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冀中平原抗日军民的一个创造,是坚持平原游击战争的一种有效的作战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