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绝大部分文物在地下,其展览的国宝中有多少是复制品

2020-11-25 22:42:46 字数 5438 阅读 8728

1楼:尾巴

故宫163万的藏品,展出的只有将近一万的才是真品,其余的全是复制品。

2楼:梦晓霜天

故宫展出的国宝大多数都是真的,有些国宝太过贵重才会用复制品代替。

3楼:匿名用户

这个应该是有的,因为这些珍藏品实在是太少了,毁坏的也非常多

4楼:匿名用户

这个有多少是复制品,我也不是很清楚,感觉拿一个复制品出来给人看,很没意思

故宫展品中哪些是真品哪些是复制品?

5楼:宝贝乖乖

珍宝馆各展室,包括石鼓馆与戏曲馆,除注明是“复制品”外,均为文物,毫无疑问!瓷器精品都在文华殿,那里现在是瓷器馆。

现在故宫有多少件文物?

6楼:大愚若智

截至到2011年,故宫文物总数达到1807558件。

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旧称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北京故宫以三大殿为中心,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余间。

在全国保存一级文物的1330个收藏单位中,故宫博物院以8273件(套)高居榜首,并收有很多绝无仅有的国宝。故宫的一些宫殿中设立了综合性的历史艺术馆、绘画馆、分类的陶瓷馆、青铜器馆、明清工艺美术馆、铭刻馆、玩具馆、文房四宝馆、玩物馆、珍宝馆、钟表馆和清代宫廷典章文物展览等,收藏有大量古代艺术珍品,是中国收藏文物最丰富的博物馆。故宫博物院在1949年以后进一步丰富了馆藏,截至到2011年,文物总数达到1807558件,其中珍贵文物1684490件、一般文物115491件、标本7577件。

故宫和博物院的文物存放在那里,对外展览吗,怎么去的时候没看到过

7楼:匿名用户

故宫是对外开放的。但是也只开放了一部分,开放的这部分宫殿,里面存放了一些文物,小巧点的,基本都有玻璃罩罩着的。日常展示出来的还不到故宫整体收入的零头,而且都不是特别宝贵的。

书画馆:进午门后不要过桥,直接左转出熙和门,到武英殿,历代书画精品都在那

陶瓷馆:进午门后不要过桥,直接右转出协和门,到文华殿,历代陶瓷精品都在那

青铜馆和玉器馆:在东六宫

另外钟表馆在奉先殿,珍宝馆(含石鼓馆)在宁寿宫,需单独买票,都在景运门外(从三大殿下来往东。

故宫自己建有地下室,这个可以放心,不会被水淹没。第一,古代选址建皇宫的时候,皇宫的地势就比较高。第二,你说的北京被淹没,那是整个城市的排水系统。

故宫的是单独的排水系统,而且已经使用了几百年了。、不用担心被水淹没。

一部分放在地下室,还有一部分问题是存放在那些没有开放的宫殿里面的。资料性质的,都在宫殿里面有专门的柜子保护。

8楼:top丶黑瞳

对外展览

书画馆:进午门后不要过桥,直接左转出熙和门,到武英殿,历代书画精品都在那

陶瓷馆:进午门后不要过桥,直接右转出协和门,到文华殿,历代陶瓷精品都在那

青铜馆和玉器馆:在东六宫

另外钟表馆在奉先殿,珍宝馆(含石鼓馆)在宁寿宫,需单独买票,都在景运门外(从三大殿下来往东)

书画馆:进午门后不要过桥,直接左转出熙和门,到武英殿,历代书画精品都在那

陶瓷馆:进午门后不要过桥,直接右转出协和门,到文华殿,历代陶瓷精品都在那

青铜馆和玉器馆:在东六宫

另外钟表馆在奉先殿,珍宝馆(含石鼓馆)在宁寿宫,需单独买票,都在景运门外(从三大殿下来往东)

9楼:百度用户

书画馆:进午门后不要过桥,直接左转出熙和门,到武英殿,历代书画精品都在那

陶瓷馆:进午门后不要过桥,直接右转出协和门,到文华殿,历代陶瓷精品都在那

青铜馆和玉器馆:在东六宫

另外钟表馆在奉先殿,珍宝馆(含石鼓馆)在宁寿宫,需单独买票,都在景运门外(从三大殿下来往东)

仅供参考,谢谢!

10楼:蒼之家族

珍宝馆,钟表馆,瓷器馆,都是单要票的

故宫有没有地下宝库

11楼:鸽子最纯

早就听说故宫在建国内最大的地下文物库,但其始终秘而不宣,世人都不知其真实情况。昨天,记者终于获准进入了这座地下宝库。据了解,在此之前这里从未接待过任何记者。

地库上下三层 抗震也防战争 故宫地下文物库始建至今,已有15年历史。当初建设是为了使故宫内数十万件文物有一个安全、科学的保护环境。这是中国第一座地下文物专用库,它在故宫博物院的发展史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据故宫工程处处长潘连生介绍,地下文物库分为两期建设,一期工程于1987年开工,到1990年竣工,建筑面积为5000多平方米。二期工程从1994年开始,到1997年完工,建筑面积达17000平方米,两期合计面积达22000平方米。 地下文物库设计为地下三层全埋式钢筋混凝土结构,底板和四周采取双层围护,确保地面水和潮气不侵入库内。

地库主体按照**人防标准设防,具有战争防护能力,具备抗震能力。 文物毫发不伤 30秒钟灭火 故宫地下宝库采用了先进的技术设备,其中包括消防系统、防盗系统、空调系统、文物运送系统和计算机自控系统。 其中,消防系统采用了火灾自动报警和气体灭火装置,按照防火区域配备了足够的灭火剂。

一位安全人员形象地描述:一旦发生火灾,系统可在30秒内完成自动灭火喷洒,在不损伤文物的前提下,迅速准确地扑灭火灾。而防盗系统从地上到地下已完全达到了“立体化设防”的标准,可确保文物库房的绝对安全。

空调系统则采用恒温恒湿机组,由计算机实施全自动控制,保证宝库内温度常年控制在14.5℃至16.5℃之间,湿度则依据文物不同设定在45%至55%之间。 24小时有人值守 入藏文物60万件 记者在地下文物库中发现,地库内使用的文物储藏柜全部为金属制作。故宫博物院的专家说,他们依据文物种类的不同分别设计为密集柜、多层柜、抽屉柜和异型柜。

对于书画、陶瓷类文物还专门衬铺了天然亚麻布,以防止文物与铁板直接接触。 此外,在文物库的入口处还备有大型的熏蒸消毒机,可使每一件文物在入库前得到熏蒸消毒,这样可以有效地防止文物霉变和虫蛀。目前,宝库内已入藏文物60多万件,善本图书20万册,占故宫全部文物收藏的60%。

而在设备及文物安全方面,故宫制定有详细的岗位责任制度,各系统的负责人员及电脑系统每天24小时不间断“死死”守卫着地下文物库。 建设文物地库一波三折 人为干扰曾停工三个月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故宫在建设地下文物库时曾遭遇“一波三折”,建设计划还差点中途夭折。

最早提出建设文物库是在1982年,当时国家有关部门领导深感故宫地面库房条件太差,在冬春风沙、夏季高温酷暑的自然条件下,防火、防盗、防尘、防震等条件均达不到文物保管的要求。经过领导和专家论证,诸多的意见争论历时5年,直至1987年才统一认识:决定在某遗址处建设地下文物库。

为稳妥起见,决定先搞5000平方米作为试点(一期),成功后再按预定规划进行续建。 据故宫博物院裴副院长介绍,地库建成后能不能存放文物也曾产生争议,当时有人提出地下库房可以防水,但不能防潮,文物放在地下容易发生霉变。也有人认为,地下仓库只能存放青铜器和瓷器,无法存放书画、图书和丝织品。

在建设过程中也曾受到人为因素的干扰,被迫停工近三个月,最后终于用了6年时间才完成了

一、二期工程。 据介绍,故宫地下文物库房建设项目获得了国家优质勘测设计银质奖,1996年度“北京市优质工程”。 皇城地基并非是“一块整玉” “横七竖八”砖质地基是传说 据介绍,故宫地下文物仓库在建设过程中曾于1987年进行地质勘探,勘探结果和此后进行的土方开挖相对照证实:

紫禁城内地基并非人们所形象比喻的“一块整玉”,而是根据每一座建筑物的不同,分片夯筑。高大建筑基础广而厚,低矮建筑基础窄而浅。如太和殿基础最深达8米,而原内务府地基仅有70厘米,与一般民房相差无几。

在景运门外安装热力管道开挖地面时,施工人员碰到过一层一层城砖码放的结构,在地库工程开挖过程中,在表土层中发现了唐代的墓碑。另外,在附近进行热力管网工程时,发现地下有一排大木桩,这可能是河道围堤。此外,经过普查式的地质勘察,在故宫范围内普遍分布的人工填土,当年填土时也是根据每组建筑的不同分时分区填夯的。

在地下文物库施工过程中,未发现某学者提出的“横七竖八”的砖质地基结构。 地库位置属“秘密” 参观“国宝”在地面 在采访中,有关部门明确要求:不透露地下文物库位置、不得拍照……因为地下文物库的准确位置和文物搬家工程都属于“秘密工程”。

据故宫有关负责人介绍,进入地下保存的数十万件文物已经被科学地保管起来,它们集中“浮出地面”的可能性已经不存在。不过在今后的一些大型展览中,游人还是能见到部分国宝的“芳容”。 另据透露,游客见到地下文物库中的国宝只能寄希望于故宫地下展厅的建设、开放。

但目前,有关地下展厅的计划只是在论证阶段,何时确定、何时施工、何时开放都是未知数 ——摘自《北京晨报》

12楼:劳笑捷锟

科幻**看多啦吧

故宫本身就是宝藏o(∩_∩)o...哈哈

我听说黑龙江原来有个**犯

有啦钱不敢放银行里

把钱藏在木质地板下面

拿钱铺地

结果被揭发的时候

满地大团结让人目瞪口呆

想想这个事情你觉得故宫的造建者

有可能在地下建立什么宝库吗

他们已经有地宫啦。。。

13楼:百宜羿沛若

不知道,你去了不就知道了,

14楼:望品谢琇

谁也不可能把它翻过来啊,还是留个悬念吧

博物馆里的文物都是真的吗?

15楼:匿名用户

我以前在博物馆工作过,

我现在还是某博物馆的名誉馆长。

博物馆里绝大部分都是真实的,很少有**的文物,除非该文物已经碳化或者人为破坏地质灾害破坏的文物而且属于不可复原的文物进行高度复原**展示。

古丝绢、字画等文物展览的有时会展览名家临摹的,珍品很少拿出来,因为字画在灯光和不恒温的状态下容易被破坏,而且不可逆。尤其是观众的呼吸气体也容易损坏古字画。因为现在博物馆展览设施设备没有达到绝对防尘、过滤强光、恒温等技术要求,所以部分很老的或者珍品很少展览。

北京故宫博物院在十多年前举办过《清明上河图》展,仅仅展览三天,后来用清代临摹的继续展览。像清明上河图这样的极为珍贵的文物几年才拿出展览数天。

你提到的青铜器像乳胶,其实很多青铜器都有这样的效果。

大部分青铜器出土以后要进行一项重要的保护措施——深腐蚀。为了防止文物出现严重氧化。

第一步——深腐蚀

第二步——尿酸侵泡

第三步——双氧水处理

第四步——硫脲冲洗

第五步——风干

有些还需要脱盐、脱减、脱酸等等处理

处理完毕后才能够在博物馆公开展览与观众见面,被处理的青铜器都感觉有乳胶的感觉,但是都是真的青铜器,不属于假冒的。

大部分青铜器出土后破坏的青铜器原有的环境,与空气直接接触恒温被破坏,为了防止这样的破坏所以要经过以上的技术处理。如果保持一直相对很好的青铜器就无需经过这些技术处理了。

如果必须要用复制品展示的,必须在文物的名牌加“仿”字,如果没有“仿”字的文物都是真品!所以博物馆里展览的绝大部分文物都是真的。

比如:辽宁省博物馆:“双铃青铜鼎(仿)出土于辽宁省朝阳市,原件存放在沈阳市文物管理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