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首次被验证”,对物理学的意义有多大

2020-11-25 21:04:53 字数 5100 阅读 9269

1楼:

试题答案:c 试题解析:分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几个重要的物理学史,知道题目中所涉及的各位伟大科学家的贡献.解答:a、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卡文迪许用实验方法测出引力常量的数值,从而验证了万有引力定律,故a错误;b、普朗克提出了量子理论,为了解释光电效应现象,爱因斯坦提出了光子说,故b错误;c、麦克斯韦提出电磁场理论并预言了电磁波存在,后来由赫兹用实验证实电磁波的存在,故c正确d、卢瑟福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学说,否定了汤姆生提出的“枣糕模型”,故d错误故选c.点评:多了解物理学史对培养我们学习物理的兴趣是有帮助的,物理学史的知识在平时的学习中是容易忽略的,需要注意.

科学知识的产生过程中,社会性因素的作用有多大

2楼:熊猫你个瓜娃子

科学知识社会学方法的基本特点是经验论,以对科学家和科学研究过程的实际观察、分析、描写代替先入为主的理论分析、规范研究,反对对科学概念作回溯性的实在论解释。其关注焦点的变化方向是“科学理论——科学知识——科学家的行为”。

物理学理论有多大把握是绝对正确的?

3楼:匿名用户

没有绝对正确的理论,只有在一定范围正确的理论。科学总是在不断逼近真理,但是真理我觉得是不可能达到的。随着技术的发展,总会有新的现象出现,新的理论取代旧的理论。

4楼:fgp是美女

额,话说没多大把握,现在的经典物理学,基本基于牛顿定理的吧(仅仅是个人理解),只是基于现在的认识吧,说不定以后人类对宇宙认识的更加深刻的时候,就不适用了呢。

在物理学发展史上,有一些定律或规律的发现,首先是通过推理论证建立理论,然后再由实验加以验证。下列定

5楼:手机用户

d分析:每种物理理论都要经

得起实验的反复验证,充分了解每种重要理论得出的历史背景以及过程即可正确解答.

原子的核式结构学说是在α粒子散射实验的基础上得出的假说,是根据实验得出的猜想,不是通过推理论证建立理论,然后再由实验加以验证的,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点评:了解物理规律的得出过程,学习研究物理的科学方法,培养科学素养.

哪位朋友帮我介绍一下物理学前景?

6楼:匿名用户

我说两句。物理学有很多专业,但是总的来说可以分为理论型、实验型。以前的物理学发展史上,这两种基本上是齐头并进的:

一种情况是实验上发现了个当前理论无法解释的奇怪现象,就需要发展新的理论来解释。比如牛顿发展万有引力理论来解释天体运行,光量子化理论来解释光电效应。二种情况是理论家提出了一个新的理论,需要实验家来验证。

比如:水星近日点实验验证相对论,还有光学上著名的泊松斑等。 通俗点说理论家主要是动嘴的,实验家是动手的。

可是随着物理的发展,搞理论的并没有多大的变化,但是实验的却苦不堪言。因为现在的实验已经不再是牛顿时期单靠一个人一个滑轮几个木块就可以搞定的,而是动辄就要成百上千人花费数亿美元的投资(看看那些加速器,对撞机就知道了)。饶是如此,人的想象力也远远超越了目前人类所要达成的实验条件。

因为有些理论至少目前看来根本就是无法验证的,比如量子多世界理论,说是每一时刻我们的宇宙都会塌缩成两个或更多个宇宙,每一个塌缩的宇宙都占有了一个可能。比如你为啥没去月球买东西,是这个宇宙的你没去,而是在另一个宇宙里你已经去了。这看起来是天方夜谭,但是确实有一帮人信这个,比如霍金等。

再比如那帮子搞超弦的,你能想象他们研究的弦的大小吗?如果把原子看成太阳系的话,弦大概就是地球上的一棵树。还有研究大**起源的,还有研究黑洞的等等。

天知道这些理论什莫时候能验证,从这种意义上说,似乎这些已经是哲学上的范畴,而不再是物理了。霍金搞黑洞搞得挺出色,但是拿nobel是没指望了

7楼:匿名用户

物理学的前景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哲学,像亚里士多德等的哲学家.当时是为了**物体与外在环境的联系和相互作用.物理学追求的是简洁美,那些公式啊 定理啊都很简洁吗.

个人见解!!哈哈!!!!!

8楼:

个人认为 越学越想学 但是 越学越难学

对物理学奉献过的人及成就

9楼:匿名用户

第一:颠覆经典物理学的巨人——爱因斯坦 第二:伽利略伽利略(1564—1642)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者,是科学史上第一位现代意义上的科学家。

他首先为自然科学创立了两个研究法则:观察实验和量化方法,创立了实验和数学相结合、真实实验和理想实验相结合的方法,从而创造了和以往不同的近代科学研究方法,使近代物理学从此走上了以实验精确观测为基础的道路。爱因斯坦高度评价道:

“伽利略的发现以及他所应用的科学推理方法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 第三:罗伯特??

密立根很早以前,科学家就在研究电。人们知道这种无形的物质可以从天上的闪电中得到,也可以通过摩擦头发得到。1897年,英国物理学家托马斯已经得知如何获取负电荷电流。

1909年美国科学家罗伯特??密立根(1868—1953)开始测量电流的电荷。

他用一个香水瓶的喷头向一个透明的小盒子里喷油滴。小盒子的顶部和底部分别放有一个通正电的电极和一个通负电的电极。当小油滴通过空气时,就带了一些静电,它们下落的速度可以通过改变电极的电压来控制。

当去掉电场时,测量油滴在重力作用下的速度可以得出油滴半径;加上电场后,可测出油滴在重力和电场力共同作用下的速度,并由此测出油滴得到或失去电荷后的速度变化。这样,他可以一次连续几个小时测量油滴的速度变化,即使工作因故被打断,被电场平衡住的油滴经过一个多小时也不会跑多远。

经过反复试验,密立根得出结论:电荷的值是某个固定的常量,最小单位就是单个电子的带电量。他认为电子本身既不是一个假想的也不是不确定的,而是一个“我们这一代人第一次看到的事实”。

他在诺贝尔奖获奖演讲中强调了他的工作的两条基本结论,即“电子电荷总是元电荷的确定的整数倍而不是分数倍”和“这一实验的观察者几乎可以认为是看到了电子”。

第四:牛顿

对光学问题的研究是牛顿(1642—1727)工作的重要部分之一,亦是他最后未完成的课题。牛顿1665年毕业于剑桥大学的三一学院,当时大家都认为白光是一种纯的没有其他颜色的光;而有色光是一种不知何故发生变化的光(亚里斯多德的理论)。1665—1667年间,年轻的牛顿独自做了一系列实验来研究各种光现象。

他把一块三棱镜放在阳光下,透过三棱镜,光在墙上被分解为不同颜色,后来我们将其称作光谱。在他的手里首次使三棱镜变成了光谱仪,真正揭示了颜色起源的本质。1672年2月,牛顿怀着揭露大自然奥秘的兴奋和喜悦,在第一篇正式的科学**《白光的结构》中,阐述了他的颜色起源学说,“颜色不像一般所认为的那样是从自然物体的折射或反射中所导出的光的性能,而是一种原始的、天生的性质”。

“通常的白光确实是每一种不同颜色的光线的混合,光谱的伸长是由于玻璃对这些不同的光线折射本领不同”。

第六:托马斯??杨牛顿在其《光学》的论著中认为光是由微粒组成的,而不是一种波。

因此在其后的近百年间,人们对光学的认识几乎停滞不前,没有取得什么实质性的进展。1800年英国物理学家托马斯??杨(1773—1829)向这个观点提出了挑战,光学研究也获得了飞跃性的发展。

第七:卡文迪什

牛顿的万有引力理论指出:两个物体之间的吸引力与它们质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但是万有引力到底多大?

18世纪末,英国科学家亨利??卡文迪什(1731—1810)决定要找到一个计算方法。他把两头带有金属球的6英尺长的木棒用金属线悬吊起来。

再用两个350磅重的皮球分别放在两个悬挂着的金属球足够近的地方,以吸引金属球转动,从而使金属线扭动,然后用自制的仪器测量出微小的转动。

测量结果惊人的准确,他测出了万有引力的引力常数g。牛顿万有引力常数g的精确测量不仅对物理学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对天体力学、天文观测学,以及地球物理学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人们在卡文迪什实验的基础上可以准确地计算地球的密度和质量。

第八:埃拉托色尼埃拉托色尼(约公元前276一约前194)公元前276年生于北非城市塞里尼(今利比亚的沙哈特)。他的科学工作极为广泛,最为著名的成就是测定地球的大小,其方法完全是几何学的。

假定地球是一个球体,那么同一个时间在地球上不同的地方,太阳线与地平面的夹角是不一样的。只要测出这个夹角的差以及两地之间的距离,地球周长就可以计算出来。他听说在埃及的塞恩即今天的阿斯旺,夏至这天中午的阳光悬在头顶,物体没有影子,光线可以直射到井底,表明这时的太阳正好垂直塞恩的地面,埃拉托色尼意识到这可以帮助他测量地球的圆周。

他测出了塞恩到亚历山大城的距离,又测出夏至正中午时亚历山大城垂直杆的杆长和影长,发现太阳光线有稍稍偏离,与垂直方向大约成7°角。剩下的就是几何问题了。假设地球是球状,那么它的圆周应是360°。

如果两座城市成7°角(7/360的圆周),就是当时5000个希腊运动场的距离,因此地球圆周应该是25万个希腊运动场,约合4万千米。今天我们知道埃拉托色尼的测量误差仅仅在5%以内,即与实际只差100多千米。

第九:卢瑟福卢瑟福(1871—1937)在1898年发现了a射线。1911年卢瑟福在曼彻斯特大学做放射能实验时,原子在人们的印象中就好像是“葡萄干布丁”,即大量正电荷聚集的糊状物质,中间包含着电子微粒,但是他和他的助手发现向金箔发射带正电的a射线微粒时有少量被弹回,这使他们非常吃惊。

通过计算证明,只有假设正电球集中了原子的绝大部分质量,并且它的直径比原子直径小得多时,才能正确解释这个不可想象的实验结果。为此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有核模型:原子并不是一团糊状物质,大部分物质集中在一个中心的小核上,称之为核子,电子在它周围环绕。

这是一个开创新时代的实验,是一个导致原子物理和原子核物理肇始的具有里程碑性质的重要实验。同时他推演出一套可供实验验证的卢瑟福散射理论。以散射为手段研究物质结构的方法,对近代物理有相当重要的影响。

一旦我们在散射实验中观察到卢瑟福散射的特征,即所谓“卢瑟福影子”,则可预料到在研究的对象中可能存在着“点”状的亚结构。此外,卢瑟福散射也为材料分析提供了一种有力的手段。根据被靶物质大角散射回来的粒子能谱,可以研究物质材料表面的性质(如有无杂质及杂质的种类和分布等),按此原理制成的“卢瑟福质谱仪”已得到广泛应用。

第十:米歇尔??傅科1851年,法国著名物理学家傅科(1819—1868)为验证地球自转,当众做了一个实验,用一根长达67m的钢丝吊着一个重28kg的摆锤《摆锤直径0.

30m),摆锤的头上带有钢笔,可观测记录它的摆动轨迹。傅科的演示说明地球是在围绕地轴旋转。在巴黎的纬度上,钟摆的轨迹是顺时针方向,30小时一周期;在南半球,钟摆应是逆时针转动;而在赤道上将不会转动;在南极,转动周期是24小时。

研究地球科学有什么实际意义物理学,化学的研究能够

1楼 匿名用户 根据研究内容,地质学可以分为 1 矿物学 2 岩石学 3 矿床地质学 4 地球化学 5 动力地质学 6 构造地质学 7 地貌学 8 地球物理学 9 地质力学 10 古生物学 11 地层学 12 历史地质学 13 古地理学 14 地质年代学 15 水文地质学 16 工程地质学 17 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