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楼:马鞍山精锐
《伤寒杂病论》,还有《辨伤寒》十卷,《评病药方》一卷,《疗妇人方》二卷,《五藏论》一卷,《口齿论》一卷,但是已经失传。其所确立的六经辨证的**原则,受到历代医学家的推崇。这是中国第一部从理论到实践、确立辨证论治法则的医学专着,是中国医学史上影响最大的着作之一,是后学者研习中医必备的经典着作,广泛受到医学生和临床大夫的重视。
2楼:匿名用户
张仲景的在中医学史上影响极大的著作有:1、《金匮要略方论》
2、《伤寒论》 3、《伤寒杂病论》 。除此外,还有《辨伤寒》十卷,《评病药方》一卷,《疗妇人方》二卷,《五藏论》一卷,《口齿论》一卷,可惜这些都早已散失不存。
其中在《金匮要略方论》中提到了抢救自缢者的胸外按压方法,据今1700年,也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心肺复苏手法描述。
人工呼吸这种急救方法是谁发明的?
3楼:匿名用户
华佗,他的发明有:体外按压心脏法、口对口人工呼吸法、酒服麻沸散、开膛破肚动手术取肿瘤、能做肿瘤摘除和胃肠缝合一类的外科手术等
4楼:容容美容
如果没有韩国人来争,那肯定是中国人发明的。
5楼:匿名用户
张仲景口对口人工呼吸法
张仲景是历史上最早发明人工呼吸的人吗
6楼:倪微微
张仲景与人工呼吸:
1、张仲景医学手段高明,不仅仅体现在是六论辩经,还有一些救助手段的发明,其中就包括现在广为熟知的人工呼吸。它并不是从国外流传过来的,而是中国古老的医学手段,只不过由于封建社会礼数制约,导致这项技术失传。
2、有一天,张仲景出门给别人看病,正巧路过一家诊所,门口围着一群人,门口的地下还躺着一个人,旁边是亲属在哭哭啼啼,大夫袖手在旁边,也毫无办法,因为害怕被病人家属迁怒,躲在门板边发抖。
3、张仲景上前了解情况,原来是“死者”和家里人闹矛盾,一时气愤之下想不开,一尺麻绳上吊了,板凳倾倒的时候惊到了家里人,然后赶紧把人弄了下来,一看脸面发紫,已经没有了呼吸,不见动弹,于是抬着去医馆找大夫。但是大夫一看,这都没气了,束手无策。悲痛欲绝的“死者”家属迁怒于医生无能,把医馆围的是水泄不通,要大夫陪个说法。
张仲景施救:
1、张仲景看了看“死者”的情况,然后探了一下脉象,知道距离上吊时间不长,应该还有救的可能。于是大声吩咐大家帮忙,把病人抬到木板上,然后盖上棉被保持温暖。一个人抬起手臂,一个人按摩胸部,张仲景则自己用手撑着“死者”的胸腹部,有节奏的按压。
2、随着手臂的起落,一按一压之下,“死者”居然一颤抖活了过来!张仲景吩咐不要停止动作,继续这样好几十次之后,病人终于醒了过来,周围的家属抱着死者大哭不止,然后不停的对张仲景磕头谢恩,这就是最初的人工辅助呼吸法。
张仲永(医圣)的著作是什么啊,记载有人工呼吸法的那一本!!
7楼:匿名用户
同志,是张仲景吧????
告诉你 是《伤寒杂病论》 哦
医圣张仲景是哪个朝代的人
8楼:穆子澈想我
医圣张仲景的朝代:东汉
张仲景(约公元150~154年——约公元215~219年),名机,字仲景,东汉南阳涅阳县(今河南省邓州市穰东镇张寨村)人。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医圣。
张仲景生活的东汉末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为动荡的时代。统治阶级内部出现了外戚与宦官相互争斗残杀的“党锢之祸”。军阀、豪强也为争霸中原而大动干戈。
农民起义的烽火更是此起彼伏。一时里战乱频仍。百姓为避战乱而相继逃亡,流离失所者不下数百万。
建安年间,他行医游历各地,亲眼目睹了各种疫病流行对百姓造成的严重后果,也借此将自己多年对伤寒症的研究付诸实践,进一步丰富了自己的经验,充实和提高了理性认识。
经过数十年含辛茹苦的努力,终于写成了一部名为《伤寒杂病论》的不朽之作。这是继《黄帝内经》之后,又一部最有影响的光辉医学典籍。
张仲景的著作:《伤寒杂病论》
《伤寒杂病论》是集秦汉以来医药理论之大成,并广泛应用于医疗实践的专书,是我国医学史上影响最大的古典医著之一,也是我国第一部临床**学方面的巨著。
《伤寒杂病论》 的贡献,在于发展并确立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基本法则。张仲景把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症状,根据病邪入侵经络、脏腑的深浅程度,患者体质的强弱,正气的盛衰,以及病势的进退缓急和有无宿疾(其它旧病)等情况,加以综合分析。
寻找发病的规律,以便确定不同情况下的**原则。他创造性地把外感热性病的所有症状,归纳为六个证候群(即六个层次)和八个辨证纲领。
以六经(太阳、少阳、阳明、太阴、少阴、厥阴)来分析归纳疾病在发展过程中的,演变和转归,以八纲(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来辨别疾病的属性、病位、邪正消长和病态表现。
由于确立了分析病情、认识证候及临床**的法度,因此辨证论治不仅为诊疗一切外感热病提出了纲领性的法则,同时也给中医临床各科找出了诊疗的规律,成为指导后世医家临床实践的基本准绳。
9楼:巡回中国
东汉末年的人;
张仲景简介:张仲景(约公元150~154年——约公元215~219年),名机,字仲景,汉族,东汉南阳涅阳(今河南邓州市、镇平县一带)人。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医圣。
张仲景广泛收集医方,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它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是中医的灵魂所在。在方剂学方面,《伤寒杂病论》也做出了巨大贡献,创造了很多剂型,记载了大量有效的方剂。
其所确立的六经辨证的**原则,受到历代医学家的推崇。这是中国第一部从理论到实践、确立辨证论治法则的医学专著,是中国医学史上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是后学者研习中医必备的经典著作,广泛受到医学生和临床大夫的重视。
10楼:
(公元150——219年),字玑,名仲景,东汉末年人。是我国著名的医学家,被后人称为“医圣”。
11楼:探侦たち镇魂歌
张仲景,名机,史称医圣.南阳郡涅阳(今河南省邓县穰东镇张寨村,另说河南南阳市)人。生于东汉桓帝元嘉、永兴年间,(约公元150~154年),死于建安最后几年(约公元215~219年)。
相传曾举孝廉,做过长沙太守。
12楼:美丽的许嘉悦
张仲景(约公元150~154年——约公元215~219年),名机,字仲景,东汉南阳涅阳县(今河南省邓州市穰东镇张寨村)人。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医圣。张仲景广泛收集医方,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
它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是中医的灵魂所在[1]。
在方剂学方面,《伤寒杂病论》也做出了巨大贡献,创造了很多剂型,记载了大量有效的方剂。其所确立的六经辨证的**原则,受到历代医学家的推崇。这是中国第一部从理论到实践、确立辨证论治法则的医学专著,是中国医学史上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是后学者研习中医必备的经典著作,广泛受到医学生和临床大夫的重视。
中文名张仲景
外文名zhang zhongjing
别名张机、张长沙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人物简介
张仲景[2],名机,字仲景,东汉南郡涅阳县(今河南省南阳县)人,为古代伟大的医学家。他的医学著作《伤寒
杂病论》对于推动后世医学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
人工呼吸的产生历史 发源地是**?中国吗?洗冤录集里有这记载,是那个意思吗/
13楼:匿名用户
人工呼吸,似乎西医才有。然而,中国古代早就有了。
关于人工呼吸急救,中国在约两千年前东汉医学家张仲景的《金匾要略》里就已见证载了。当时是用于急救自溢窒息而体温尚存者。
其法为安置患者于仰卧位后由三人施术:一人按住患者两肩以固定体位;一人将手置于患者胸部有节律地交替按压与松弛;一人摩将屈伸运动患者四肢,并有节奏地按压其腹部。“如此一炊顷,(患者)气从口出,呼吸眼开”。
张仲景记述的这种人工呼吸法,在今天看来,仍相当合理。
这,是不是人工呼吸的起源,待考证。然而,2000年前书上记载的,的确是早的了。
《洗冤录》,是宋朝法官宋慈所著,比东汉张仲景晚多了。不了解《洗冤录》是怎么写的。
14楼:匿名用户
现在的医学手段,只说方法本身,不说理论。中国古代,基本上都已经有了。包括手术和人工呼吸,甚至包括种痘。。。
但由于中国传统不重视科技,认为是“淫术”。结果可想而知,要不就是在小范围或某个行当里流传;要不干脆失传,只能在古人的记载中见面那。
统治层为了维护利益,什么事情干不出来,不识字,只会用,就不会产生疑问,没有疑问,就不会乱想,不乱想,上面的才坐得稳压。
15楼:匿名用户
起源不可找,但绝对不是中国。这是西医里对窒息、无呼吸情况急救的一种,在古代中国是不可想象的(尤其是著名的口对口人工呼吸)。
现代人工呼吸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
16楼:我是谁
最早出现在东汉时期。
最早采用人工呼吸方法救人的医学家是张仲景,记录在张仲景的《金匮要略》一书中《杂疗方二十三》“救自缢死”的方法:
徐徐抱解,不得截绳,上下安被卧之。一人以脚踏其两肩,手少挽其发常弦弦勿纵之;一人以手按据胸上,数动之;一人摩捋臂胫屈伸之。若已僵,但渐渐强屈之,并按其腹。
如此一炊顷,气从口出,呼吸眼开,而犹引按莫置,亦勿着劳之,须臾,可少与桂枝汤及粥清,含与之,令濡喉,渐渐能咽,及稍止,若向令两人以管吹其两耳,好,此法最善,无不活也。
意思就是说:当遇到自缢身死患者时,不能把上吊的绳子割断,而要先把病人抱住,慢慢解开绳套把病人放在被子里保温。一个用两脚抵住病人的肩部,一个人用双手按患者的两侧胸部,一上一下地按压放松;另一个人用手分别扶住患者的两上肢,一屈一伸,和按压胸部的那个人互相配合。
这样的急救动作,要持续进行一顿饭的功夫,也就是大约半个小时左右。可以喂患者适量的汤和清粥,渐渐能咽下去的时候就停,如果又能能用管吹患者两耳,效果更好,这种方法最佳,没有不活的。
17楼:匿名用户
所谓现代的人工呼吸指的其实就是口对口人工呼吸技术。现代意义上的口对口人工呼吸技术是在1958年由peter safar发明的,并在之后成为心肺复苏cpr中广泛应用的基本操作方法之一。
虽然在史料中有记载华佗也曾使用过类似的手法来救人,但是能被称为真正现代意义上的口对口人工呼吸技术提出者的只能是peter safar。
医圣张仲景成就特别的大,他是哪个朝代的人?
18楼:穆子澈想我
医圣张仲景的朝代:东汉
张仲景(约公元150~154年——约公元215~219年),名机,字仲景,东汉南阳涅阳县(今河南省邓州市穰东镇张寨村)人。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医圣。
张仲景生活的东汉末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为动荡的时代。统治阶级内部出现了外戚与宦官相互争斗残杀的“党锢之祸”。军阀、豪强也为争霸中原而大动干戈。
农民起义的烽火更是此起彼伏。一时里战乱频仍。百姓为避战乱而相继逃亡,流离失所者不下数百万。
建安年间,他行医游历各地,亲眼目睹了各种疫病流行对百姓造成的严重后果,也借此将自己多年对伤寒症的研究付诸实践,进一步丰富了自己的经验,充实和提高了理性认识。
经过数十年含辛茹苦的努力,终于写成了一部名为《伤寒杂病论》的不朽之作。这是继《黄帝内经》之后,又一部最有影响的光辉医学典籍。
张仲景的著作:《伤寒杂病论》
《伤寒杂病论》是集秦汉以来医药理论之大成,并广泛应用于医疗实践的专书,是我国医学史上影响最大的古典医著之一,也是我国第一部临床**学方面的巨著。
《伤寒杂病论》 的贡献,在于发展并确立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基本法则。张仲景把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症状,根据病邪入侵经络、脏腑的深浅程度,患者体质的强弱,正气的盛衰,以及病势的进退缓急和有无宿疾(其它旧病)等情况,加以综合分析。
寻找发病的规律,以便确定不同情况下的**原则。他创造性地把外感热性病的所有症状,归纳为六个证候群(即六个层次)和八个辨证纲领。
以六经(太阳、少阳、阳明、太阴、少阴、厥阴)来分析归纳疾病在发展过程中的,演变和转归,以八纲(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来辨别疾病的属性、病位、邪正消长和病态表现。
由于确立了分析病情、认识证候及临床**的法度,因此辨证论治不仅为诊疗一切外感热病提出了纲领性的法则,同时也给中医临床各科找出了诊疗的规律,成为指导后世医家临床实践的基本准绳。